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干砂實型鑄造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干砂實型鑄造過程中,需要將砂斗中的砂子導入至分砂機中。現有的落砂斗在落砂過程中,放料口容易堵塞,目前的做法是定期通過人工推動設置在放料口中的推板,利用推板對堵在放料口中的砂子進行推動,實現落砂。上述防堵塞的方式,其人工勞動強度大,落砂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其采用持續攪動結構,有效地防止了落砂堵塞,提高了落砂效率。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
[0005]—種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包括斗體,斗體的下端帶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的外側安裝有支撐套,支撐套的內側安裝有導料套,導料套通過推力軸承轉動安裝于放料口的下端與支撐套的內折圈之間,內折圈上表面的環槽中安裝有滾珠;所述放料口的內壁通過多根支撐桿安裝有支撐座,支撐座的下表面安裝有電機保護罩及位于電機保護罩中的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軸,轉軸的側壁上下連接有連桿,連桿與導料套的內壁固連。
[0006]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0007]本發明中,于放料口中設置驅動裝置,通過導料套的轉動實現對放料口處的砂料進行攪動,有效地避免其堵塞放料口,保證放料口的持續供料,提高放料效率,替代人工維護,降低勞動強度及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斗體;2、放料口 ;3、支撐套;31、內折圈;32、滾珠;4、導料套;5、推力軸承;6、支撐座;7、電機;8、電機保護罩;9、轉軸;10、支撐桿;11、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包括斗體1,斗體1的下端帶有放料口 2,放料口 2的外側安裝有支撐套3,支撐套3的內側安裝有導料套4,導料套4通過推力軸承5轉動安裝于放料口 2的下端與支撐套3的內折圈31之間,內折圈31上表面的環槽中安裝有滾珠32 ;放料口 2的內壁通過多根支撐桿10安裝有支撐座6,支撐座6的下表面安裝有電機保護罩8及位于電機保護罩8中的電機7,電機7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側壁上下連接有連桿11,連桿11與導料套4的內壁固連。
[0012]本發明工作時,電機7驅動轉軸9轉動,轉軸9帶動導料套4轉動,導料套4通過連桿11對其中的砂料進行攪動,從而避免砂料堵塞放料口 2,保證砂料的連續供給。
[0013]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發明,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特征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包括斗體(1),斗體(1)的下端帶有放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口⑵的外側安裝有支撐套(3),支撐套(3)的內側安裝有導料套⑷,導料套(4)通過推力軸承(5)轉動安裝于放料口(2)的下端與支撐套(3)的內折圈(31)之間,內折圈(31)上表面的環槽中安裝有滾珠(32);所述放料口(2)的內壁通過多根支撐桿(10)安裝有支撐座¢),支撐座(6)的下表面安裝有電機保護罩(8)及位于電機保護罩(8)中的電機(7),電機(7)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側壁上下連接有連桿(11),連桿(11)與導料套(4)的內壁固連。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鑄造生產用內旋型落砂斗,包括斗體,斗體的下端帶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的外側安裝有支撐套,支撐套的內側安裝有導料套,導料套通過推力軸承轉動安裝于放料口的下端與支撐套的內折圈之間,內折圈上表面的環槽中安裝有滾珠;所述放料口的內壁通過多根支撐桿安裝有支撐座,支撐座的下表面安裝有電機保護罩及位于電機保護罩中的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轉軸,轉軸的側壁上下連接有連桿,連桿與導料套的內壁固連。本發明中,于放料口中設置驅動裝置,通過導料套的轉動實現對放料口處的砂料進行攪動,有效地避免其堵塞放料口,保證放料口的持續供料,提高放料效率,替代人工維護,降低勞動強度及人力成本。
【IPC分類】B22C5/04, B22C5/16
【公開號】CN105382192
【申請號】CN201510890594
【發明人】徐清峰
【申請人】無錫市鑫茂鍛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