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機插秧的育秧有機肥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育秧方法,具體說是一種水稻機插秧的育秧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 營主體不斷發展,土地流轉面積不斷增多。傳統的育秧技術一是育秧質量差,僵苗、黃苗現 象普遍,分蘗遲而慢,影響水稻的產量;二是種植規模與機具、人力的矛盾突出,延誤水稻栽 插佳期;三是傳統的育秧方法是育秧盤放在田壟上,人工播種后運盤至苗床上,費時費力, 影響效益。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提高秧苗素質,減少人工成本,減少勞動強度,通過 適當遲播解決機具、人力與種植規模的矛盾,節本增效顯著的水稻機插秧育秧方法。
[0004]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稻機插秧的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有機肥制備:將新鮮豬糞與4_粒徑稻殼粉按照6:4的質量比混合均勻,再按每 500g糞便發酵劑發酵1000kg新鮮豬糞的比例將糞便發酵劑均勻撒施到上述物料中混合均 勻,然后堆積發酵,一次堆料不少于5方,高度不低于80cm,堆肥發酵的溫度為25-35Γ,發 酵20-25天后當稻殼已全部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時,有機肥腐熟、曬干備用; (2) 、育秧床建造:根據水稻大田面積、插秧機數量、勞力和灌溉條件,劃分同一播期水 稻大田畝數,在同一播期的水稻大田內選育秧田,按每畝水稻大田用25-28張秧盤、每畝 育秧田用2250-2500張秧盤計算同一播期的水稻大田所需育秧田畝數,育秧田長度設定 25-30米,育秧田寬度方向上按寬度1. 2-1. 5m分設多道育秧池,每道育秧池間挖秧溝,秧溝 寬25cm、深20cm,育秧田四周挖圍溝,圍溝寬30cm、深20cm; (3) 、營養土制備:選擇旱地耕作層土壤干碎土、泥炭粉和步驟(1)有機肥按4:3:3的質 量比例混合均勻,每100公斤混合物加有效硅含量50-60%的水溶態硅肥450克、45%三元 復合肥lkg混合破碎,過篩;或每100公斤混合物加有效硅含量50-60%的水溶態硅肥450 克、尿素300g、氯化鉀180〖、|丐鎂磷肥800g混合破碎,過篩;過篩后每100kg營養土用25% 的瑞毒霉5g兌水1. 5kg均勻噴灑消毒,噴灑同時攪拌均勻,堆積lh后攤開風干; (4) 、選種:晴天曬種1-2天,種子經風選、篩選和清水漂浮后,進行藥劑浸種,每5kg稻 種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3ml、6%殺螟丹水劑4ml加清水8kg充分拌勻后浸稻種,日均 溫23-25°C浸種48h,日均溫18-20°C浸種60h,日均溫15-16°C浸種72h,浸種至破胸露白即 可; (5) 、秧盤鋪盤:育秧池鋪盤前沿長度方向兩邊鋪設播種軌道,鋪盤前對育秧池補水保 墑,大面積育秧池勻鋪底土后灌平溝水,待底土充分吸濕后迅速排水,第二天鋪盤,小面積 育秧池直接噴壺灑水,水份達到飽和即可鋪盤;選用秧盤規格:長58cm、寬28cm、高2. 5 cm,沿育秧池長度縱向和寬度橫排兩行,依次平鋪,盤間緊密整齊,相鄰秧盤邊緣重疊排放, 盤底與育秧田緊密貼合; (6 )、播種:育秧池秧盤內勻鋪底土 2 - 2. 2cm營養土,采用播種機沿播種軌道進給完成 播種,每只秧盤播步驟(4)芽谷140-150g,播種后均勻撒蓋營養土,覆土厚度以蓋沒芽谷為 宜,覆土后在育秧池或育秧田表面覆蓋無紡布,并將四周全部壓實;每道育秧池鋪盤、播種 完畢后,移動播種軌道鋪設下一道育秧池,重復上述步驟(5)、(6)完成育秧田內秧盤鋪設; (7) 、施肥:育秧田培肥的可不施斷奶肥,育秧田未培肥及苗瘦的秧苗于一葉一心期建 立淺水層后施斷奶肥,每畝育秧池用尿素4-5kg對水500kg于傍晚秧苗葉片吐水時饒施;在 栽插前2-3天施好送嫁肥,每畝育秧池用尿素5-7kg對水500kg于傍晚潑灑,葉色濃綠秧苗 不必施肥; (8) 、灌溉:育秧池苗床溫度超過28°C時應揭去無紡布,播種后至一葉一心期保持床土 濕潤,高沙土地區每天灌一次跑馬水,一葉一心期至移栽前堅持間隙灌溉;秧苗移栽前5-7 天揭去無紡布;機插前2-4天控水煉苗; (9) 、殺蟲:揭布后第一次殺蟲,每畝育秧池使用20%異丙威200ml對水40-50kg,于傍 晚前對準秧苗均勻噴霧;移栽前2-3天,第二次殺蟲,每畝育秧池使用20%異丙威200ml對 水40_50kg均勾噴霧; (10) 、育秧18-20天后,將育秧池內秧盤采用插秧機插秧。
[0005] 所述步驟(6),不同播期水稻大田的育秧田按播期間隔進行播種,后續步驟 (7)- (10),按播期間隔時間依次順延。
[0006] 所述播種軌道為多段軌道組成結構,每段軌道包括底座、凸槽、邊架和接卡,底座 為規格6cmX4cm、長6m的矩形鋼管,邊架為規格4cmX4cm、長80cm的矩形鋼管,每根底座 的4cm邊貼合連接兩根間隔4m的邊架,凸槽為規格規格2. 5cmX2. 5cm、長6m的矩形鋼管, 凸槽靠外側連接在每根底座的6cm邊,接卡包括兩根規格3_X3_、長10cm的角鐵,一角鐵 兩內側邊1/3長度貼合底座矩形鋼管一端的一側4cm邊和6cm底邊,另一角鐵兩內側邊1/3 長度貼合底座矩形鋼管一端的另一側4cm邊和6cm底邊,相鄰段兩軌道經帶接卡的底座一 端卡接不帶接卡的底座另一端。
[0007] 營養土的廢棄物再利用同時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可以培肥地力,增加有機質的 含量,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比傳統育秧能降低成本20-30% ;營養土用25%的瑞毒霉5g兌 水1.5kg均勻噴灑消毒,邊噴邊拌和均勻堆積lh后攤開風干,可以消除營養土中的病菌。浸 種可以防治水稻種傳和土傳病害及苗期的病蟲害,可以有效預防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 等病害的發生,可以控制水稻條紋葉枯病傳毒介體灰飛虱在秧田初期的傳毒危害。補水保 墑以防跑濕。在適期播種范圍內,應根據水稻面積大小、插秧機多少、勞力和灌溉等條件實 施分期播種,每播期間隔3-4天,確保每批次播種所育秧苗均能適齡移栽。苗床溫度持續超 過28°C時應揭去無紡布,播種后至一葉一心期保持床土濕潤,高沙土地區每天灌一次跑馬 水,確保出苗整齊。一葉一心期至移栽前堅持間隙灌溉,促進秧苗盤根。切勿長時間灌水或 一直旱管,以免影響秧苗發根和正常生長。在移栽前5-7天揭去無紡布,機插前3天左右控 水煉苗,以增強秧苗的抗逆能力。床土培肥的可不施斷奶肥,床土沒培肥及苗瘦的秧苗斷奶 肥于一葉一心期建立淺水層后,每畝秧池用尿素4-5kg對水500kg于傍晚秧苗葉片吐水時 澆施;在栽插前2-3天施好送嫁肥,一般畝秧池用尿素5-7kg對水500kg于傍晚潑灑,葉色 濃綠秧苗不必施肥。揭布后要防治好灰飛虱、稻薊馬、螟蟲等蟲害。第一次每畝使用20%異 丙威200ml對水40-50kg,于傍晚前對準秧苗均勻噴霧。第二次在移栽前2-3天,每畝使用 20%異丙威200ml對水40-50kg均勻噴霧,有效減輕灰飛虱傳播的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 為害。
[0008]采用新鮮豬糞及稻殼粉,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降低了環境污染,節約了資源, 配合糞便發酵劑制備有機肥可迅速腐解稻殼粉、豬糞,將有機物轉化成作物能夠吸收利用 的營養成分,且能夠除臭滅菌;利用土、泥炭、豬糞、稻殼粉混合作營養土育秧,比全基質育 秧節省了成本,比全用土壤育秧節約了土,增加了養分;可以縮短秧苗期2~3天,秧苗素 質好,抗逆性較強,苗期無立枯、青枯等病害發生,盤根力增強25 %,移栽時傷秧減輕、發根 力強,早期發苗快,有利于本田化學除草;由于按不同播期育秧時間間隔3- 4天,解決了因 水稻大田面積大,插秧機臺數不足、勞力少,耽誤栽插進度,延誤農時的矛盾;采用播種軌道 裝置直接在苗床上擺盤、撒土、播種,比在田壟上放盤播種后運盤至苗床上,省時省力,成本 低,操作簡便。所用播種軌道配合播種機播種,大大提高機械化播種作業的效率和播種質 量,可產業化生產;采用此方法能增加產量7-12%,育秧環節能節本增效485元/畝。
【附圖說明】
[0009] 圖1為本發明育秧田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