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用造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粒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用造粒機,屬于化工設備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含氨基酸水溶肥生產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到造粒機進行造粒,現有技術中,造粒機的兩個輥筒表面均設置凹槽,兩個凹槽一一對應并形成造粒空間,在進料斗中設置螺旋桿,通過螺旋桿的旋轉,干粉物料被強行送入兩個輥筒之間,兩個輥筒相向運動對物料進行擠壓成型,完成造粒過程。
[0003]現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造粒過程中,干粉物料容易在造粒機上部形成大量的粉塵,粉塵易被操作人員接觸和吸入,危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污染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采用以上造粒機,可實現以下的目的:
[0005]1、全方位吸收粉塵,清除粉塵速度快。
[0006]2、及時對粉塵進行處理,防止粉塵對操作人員和環境的危害。
[0007]3、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0008]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包括進料口,進料口上部設置有集塵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罩的截面為梯形,所述集塵罩包括一個頂板和四個側板,所述集塵罩頂板和側板間固定連接;
[0009]所述任意一個側板面上設置有一個投料口 ;
[0010]所述集塵罩側板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若干導流板,所述導流板與集塵罩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5°?65° ;
[0011]所述每個側板的底部固定設置有防溢簾,所述防溢簾的底部距離進料口的距離為1cm ?12cm0
[0012]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集塵罩通過吸塵管道與吸塵機連接。
[0013]進一步地,所述造粒機還包括除塵筒,所述除塵筒的上端設置有上旋轉構件,所述除塵筒的底部設置有下旋轉構件,所述除塵筒的下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內部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與下旋轉構件相連接。
[0014]進一步地,所述除塵筒的內部頂端設置有噴頭,所述噴頭穿過上旋轉構件與吸水管相連接,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有水栗,所述水栗的另一端連接有蓄水池,所述除塵筒的下端一側還設置有出水口。
[0015]進一步地,所述造粒機還包括造粒倉,造粒倉內設有造粒裝置,所述造粒裝置包括徑向固定的固定輥和徑向可移動的活動輥,所述固定輥和活動輥并排設置,所述固定輥和活動輥由傳動裝置驅動相向旋轉,所述固定輥和活動輥的圓周面上分別設有互呈擠壓造粒空間的凹槽。
[0016]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全方位吸收粉塵,粉塵的吸收率可達到98.5% ;粉塵的清除率可達到99.5% ;及時對粉塵進行處理,防止粉塵對操作人員和環境的危害;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8]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含氨基酸水溶肥用造粒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集塵罩的截面圖;
[0020]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集塵罩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
[0022]1-造粒倉,2-進料口,11-固定棍,12-活動輥,3_集塵罩,31-投料口,32-防溢簾,33-導流板,4-吸塵管道,5-吸塵機,6-除塵筒,7-上旋轉構件,8-下旋轉構件,9-電機,10-底座,11-噴頭,12-吸水管,13-水栗,14-蓄水池,15-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包括造粒倉I和進料口 2,造粒倉I內設有造粒裝置,造粒裝置包括徑向固定的固定輥11和徑向可移動的活動輥12,固定棍11和活動棍12并排設置,固定棍11和活動棍12由傳動裝置驅動相向旋轉,固定棍11和活動輥12的圓周面上分別設有互呈擠壓造粒空間的凹槽,凹槽將肥料擠壓成顆粒狀后進入儲料倉,進料口 2上部設置有除塵裝置。
[0025]除塵裝置包括粉塵吸收裝置和粉塵處理裝置,粉塵吸收裝置包括設置在進料口 2上部的集塵罩3,集塵罩3通過吸塵管道4與吸塵機5連接,吸塵機5與粉塵處理裝置相連接。
[0026]集塵罩3的截面為梯形,包括一個頂板和四個側板,頂板和側板間固定連接,任意一個側板面上設置有一個投料口 31,集塵罩3側板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若干導流板33,導流板33與集塵罩3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5°?65°。每個側板的底部固定設置有防溢簾32,防溢簾32的底部距離進料口 2的距離為1cm?12cm。粉塵沿導流板33進入集塵罩3,防溢簾32的設置可防止粉塵的擴散。
[0027]粉塵處理裝置包括除塵筒6,除塵筒6的上端設置有上旋轉構件7,除塵筒6的底部設置有下旋轉構件8,除塵筒6的下部設置有底座10,底座10的內部設置有電機9,電機9與下旋轉構件8相連接。除塵筒6的內部頂端設置有噴頭11,噴頭11穿過上旋轉構件7與吸水管12相連接,吸水管12的另一端連接有水栗13,水栗13的另一端連接有蓄水池14。除塵筒6的下端一側還設置有出水口 15。
[0028]使用時:由于干粉物料較輕,易在造粒機進料口 2處形成粉塵,開啟吸塵機5,將粉塵吸入集塵罩3并通過吸塵管道4進入除塵6,開啟電機9,上旋轉構件7和下旋轉構件8帶動除塵筒6進行旋轉,同時開啟水栗13,水栗13將蓄水池14中的水通過吸水管12輸送到噴頭11,噴頭11將水噴灑到除塵筒6中,并可將除塵筒6中的粉塵清除,通過出水口 15可將除塵筒中的污水排出。
[0029]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內容】,不應理解為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作的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包括進料口(2),進料口(2)上部設置有集塵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罩(3)的截面為梯形,所述集塵罩(3)包括一個頂板和四個側板,所述集塵罩(3)頂板和側板間固定連接; 所述任意一個側板面上設置有一個投料口(31); 所述集塵罩(3)側板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若干導流板(33),所述導流板(33)與集塵罩(3)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5°?65° ; 所述每個側板的底部固定設置有防溢簾(32),所述防溢簾(32)的底部距離進料口(2)的距離為1cm?12cm。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罩(3)通過吸塵管道(4 )與吸塵機(5 )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機還包括除塵筒(6),所述除塵筒(6)的上端設置有上旋轉構件(7),所述除塵筒(6)的底部設置有下旋轉構件(8 ),所述除塵筒(6 )的下部設置有底座(10 ),所述底座(10 )的內部設置有電機(9),所述電機(9)與下旋轉構件(8)相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筒(6)的內部頂端設置有噴頭(11),所述噴頭(11)穿過上旋轉構件(7)與吸水管(12)相連接,所述吸水管(12)的另一端連接有水栗(13),所述水栗(13)的另一端連接有蓄水池(14),所述除塵筒(6)的下端一側還設置有出水口(15)。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機還包括造粒倉(I),造粒倉(I)內設有造粒裝置,所述造粒裝置包括徑向固定的固定輥(11)和徑向可移動的活動輥(12),所述固定輥(11)和活動輥(12)并排設置,所述固定輥(11)和活動輥(12)由傳動裝置驅動相向旋轉,所述固定輥(12)和活動輥(12)的圓周面上分別設有互呈擠壓造粒空間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用造粒機,包括造粒倉和進料口,進料口上部設置集塵罩,集塵罩的截面為梯形,集塵罩包括一個頂板和四個側板,集塵罩頂板和側板間固定連接,任意一個側板面上設置有一個投料口,集塵罩側板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若干導流板,導流板與集塵罩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5°~65°,每個側板的底部固定設置有防溢簾,防溢簾的底部距離進料口的距離為10cm~12cm,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全方位吸收粉塵,粉塵的吸收率可達到98.5%;粉塵的清除率可達到99.5%;及時對粉塵進行處理,防止粉塵對操作人員和環境的危害;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IPC分類】C05C11/00
【公開號】CN204918391
【申請號】CN201520713738
【發明人】戴貴芝, 劉國良, 尚寧
【申請人】戴威生態工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