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素制備領域,特別是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d-生物素又名維生素H,主要應用于醫藥衛生、營養強化劑、飼料添加劑、化妝保 健品以及飲料等方面。d-生物素的分子結構式如下所示 自1949年瑞士 Roche公司首次實現工業合成d_生物素后,國外對其合成法繼 續進行了大量研究,迄今為止,已有多條全合成路線報道。但以硫內酯為關鍵中間體的 Sternbach路線仍是公認的最具工業化意義的合成路線。Sternbach路線是以具有光學活性的硫內酯2為起始原料,經過多步反應得到關 鍵中間體(3aR,8aS,8bS)-l,3-二芐基-2-氧代-十氫咪唑[3,4_d]噻吩并[1,2-a]锍鐺 溴化物3,在堿存在下,溴化物3與丙二酸二乙酯縮合得到化合物4,進一步酸處理開環、水 解、脫羧、脫芐和關環得到生物素1,合成路線如下 其中,在溴化物3與丙二酸二酯的縮合過程中,由于丙二酸二酯上含有兩個活潑 氫,當其與溴化物3反應后形成的縮合物4在堿作用下會進一步與溴化物3反應得到雜質 5,隨同正常縮合物4進一步水解脫羧關環,在最后得到的生物素1中會伴隨雜質6的產生。盡管可以通過增加丙二酸二酯的比例來減少此雜質的產生,以及通過重結晶的方法可以減 少產品中雜質的含量,但從根本上無法在最終產品生物素中完全消失,用丙二酸二酯會產 生此雜質是此工藝的缺陷。雜質的產生機理和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合成路線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 備方法,其采用從化學機理上來改進生物素的制備方法,從而實現避免雜質的產生。為此,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與(3aR,8aS,8bS)-l,3-二芐基-2-氧代-十氫咪唑[3,4_d]噻吩 并[l,2-a]锍鐺鹵化物在堿存在下進行縮合反應,得到(3必,45,6池)-1,3-二芐基-4-( , ω,ω-三烷氧羰基丁基)-四氫-IH-噻吩并[3,4_d]咪唑_2,4(IH)-酮,該中間體再經水 解、脫羧和關環步驟后得到d-生物素。本發明采用甲烷三羧酸酯替代丙二酸二酯,由于甲烷三羧酸酯結構中次甲基上只 含有一個活潑氫,當在堿作用下與中間體鹵化物縮合時,只能產生一種產物,不可能產生雜 質5,經過進一步水解、脫羧和關環后,最后得到的生物素1中不會伴隨雜質6的產生,從而 使生物素的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很大提高,同時由于避免了副反應的產生,使中間體鹵 化物的利用效率也同步得到提高。本發明的具體反應式如下 在本發明中,所用到的關鍵原料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的化學結構式為CH (COOR) 3, 其中R為含1-5個碳原子的烷基,且三個羧酸酯中的R為相同或不同的烷基,R最常用的是
甲基、乙基或丙基。上述的改進制備方法,縮合反應時用到的堿為無機堿或有機堿,所述的無機堿為 氫化鈉、氫化鉀或金屬鈉;所述的有機堿為甲醇鈉、乙醇鈉、叔丁醇鈉、甲醇鉀、乙醇鉀或叔 丁醇鉀。本發明同原有丙二酸酯方法比較,具有以下優點避免了雜質的產生,生物素的質 量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避免了副反應的發生,中間體鹵化物的利用效率也同 步得到了較大提高。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實施例中給出的參數并不限制本發 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比較實施例A、(3aS,4S,6aR)-l,3-二芐基-4_(ω,ω- 二乙氧羰基丁基)-四氫-IH-噻吩并 [3,4-d]咪唑-2,4 (IH)-酮(縮合物4)的合成 在帶回流冷凝管,滴液管,攪拌漿,溫度計的干燥氮氣保護500mL四口燒瓶中, 加入甲苯300mL,60 %的氫化鈉6. Og(0. 15mol),控制內溫80°C以下滴加丙二酸二乙酯 48g(0. 3mol),滴加完畢繼續保溫2h,冷卻至常溫,加入溴锍鐺鹽33. 3g(0. 075mol),升溫, 控制80°C保溫反應15h,冷卻至常溫,用5%的硫酸調節pH = 3左右,分出有機層,水層用 甲苯IOOmL分二次萃取,合并有機層,用5%的碳酸氫鈉水溶液40mL洗滌有機層二次,無水 硫酸鈉干燥油層,過濾,減壓回收得淡黃色液體,目標產物雙酯雙芐生物素37g(理論值的 94. 1% ), HPLC測定其含量為94.5%,含有雜質5 (簡稱雙羧酸酯)3. 5%。
B、d_生物素的合成在2000mL三口燒瓶中,投入上述雙酯雙芐生物素37g,48%氫溴酸800g,攪拌,在 125-126°C回流保溫8h,用薄層法跟蹤反應直至完全(展開劑為甲苯-冰乙酸-甲醇= 10 10 3(v/v/v)),真空回收除盡氫溴酸,加入水(3X100mL)回收除盡氫溴酸三次,用 10% NaOH堿化pH至8-9,冷卻至20°C以下。稱固體光氣(BTC) 16g,用甲苯150mL溶解后, 慢慢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并在滴加過程中一直用堿控制水層PH在8-9,滴畢,攪拌一小 時,用10%鹽酸調PH至弱酸性,分去油層,水層繼續加水,活性炭重結晶得到純品生物素1, HPLC測定其含量為96. 5 %,含有雜質6 (簡稱雙羧酸)1. 2 %。實施例1 、(3aS,4S,6aR)-1,3-二芐基-4-((0,(0,(0-三乙氧羰基丁基)-四氫-IH-噻吩 并[3,4-d]咪唑_2,4 (IH)-酮的合成 在帶回流冷凝管,滴液管,攪拌漿,溫度計的干燥氮氣保護500mL四口燒瓶中,力口 入甲苯300mL,60%的氫化鈉3. 3g (0. 0825mol),控制內溫80°C以下滴加甲烷三羧酸三乙酯 19. 3g(0. 083mol),滴加完畢繼續保溫2h,冷卻至常溫,加入溴锍鐺鹽33. 3g(0. 075mol),升 溫,控制80°C保溫反應15h,冷卻至常溫,用5%的硫酸調節pH = 3左右,分出有機層,水層 用甲苯IOOmL分二次萃取,合并有機層,用5%的碳酸氫鈉水溶液40mL洗滌有機層二次,無 水硫酸鈉干燥油層,過濾,減壓回收得淡黃色液體,目標產物三酯雙芐生物素2. 5g(理論值 的95. 5% ),HPLC測定其含量為97. 8%,無雜質5 (簡稱雙羧酸酯)產生。B、d-生物素的合成在2000mL三口燒瓶中,投入上述2. 5g雙酯雙芐生物素4,48%氫溴酸800g,攪拌, 在125-126 回流保溫8h,用薄層法跟蹤反應直至完全(展開劑為甲苯-冰乙酸-甲醇 =10 10 3 (ν/ν/ν)),真空回收除盡氫溴酸,加入水(3 X IOOmL)回收除盡氫溴酸三次, 用10% NaOH堿化pH至8-9,冷卻至20°C以下。稱固體光氣(BTC) 16g,用甲苯150mL溶解 后,慢慢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并在滴加過程中一直用堿控制水層PH在8-9,滴畢,攪拌一 小時,用10%鹽酸調PH至弱酸性,分去油層,水層繼續加水,活性炭重結晶得到純品生物素 1,HPLC測定其含量為98. 7 %,沒有雜質6 (簡稱雙羧酸)。實施例2 、(3aS,4S,6aR)-1,3-二芐基-4-(ω,ω,ω-三甲氧羰基丁基)-四氫-IH-噻吩 并[3,4-d]咪唑_2,4 (IH)-酮的合成 在帶回流冷凝管,滴液管,攪拌漿,溫度計的干燥氮氣保護500mL四口燒瓶中,力口 入甲苯300mL,60%的氫化鈉3. 3g (0. 0825mol),控制內溫80°C以下滴加甲烷三羧酸三甲酯 15. 8g(0. 083mol),滴加完畢繼續保溫2h,冷卻至常溫,加入溴锍鐺鹽33. 3g(0. 075mol),升 溫,控制80°C保溫反應15h,冷卻至常溫,用5%的硫酸調節pH = 3左右,分出有機層,水層 用甲苯IOOmL分二次萃取,合并有機層,用5%的碳酸氫鈉水溶液40mL洗滌有機層二次,無 水硫酸鈉干燥油層,過濾,減壓回收得淡黃色液體,目標產物三酯雙芐生物素0. 2g(理論值 的95.3% ),HPLC測定其含量為98.0%,無雜質5 (簡稱雙羧酸酯)產生。B、d-生物素的合成在2000mL三口燒瓶中,投入上述0. 2g雙酯雙芐生物素4,48%氫溴酸800g,攪拌, 在125-126 回流保溫8h,用薄層法跟蹤反應直至完全(展開劑為甲苯-冰乙酸-甲醇 =10 10 3 (ν/ν/ν)),真空回收除盡氫溴酸,加入水(3 X IOOmL)回收除盡氫溴酸三次, 用10% NaOH堿化pH至8-9,冷卻至20°C以下。稱固體光氣(BTC) 16g,用甲苯150mL溶解 后,慢慢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并在滴加過程中一直用堿控制水層PH在8-9,滴畢,攪拌一 小時,用10%鹽酸調PH至弱酸性,分去油層,水層繼續加水,活性炭重結晶得到純品生物素 1,HPLC測定其含量為98. 6 %,沒有雜質6 (簡稱雙羧酸)。實施例3八、(3as,4s,6aR)-1,3-二芐基-4-(ω,ω,ω-三甲氧羰基丁基)-四氫-IH-噻吩 并[3,4-d]咪唑_2,4 (111)-酮的合成 在帶回流冷凝管,滴液管,攪拌漿,溫度計的干燥氮氣保護500mL四口燒瓶中,力口 入甲苯300mL,60%的氫化鈉3. 3g (0. 0825mol),控制內溫80°C以下滴加甲烷三羧酸三甲酯 15. 8g(0. 085mol),滴加完畢繼續保溫2h,冷卻至常溫,加入氯锍鐺鹽30. Og (0. 075mol),升 溫,控制70°C保溫反應10h,冷卻至常溫,用5%的硫酸調節pH = 3左右,分出有機層,水層 用甲苯IOOmL分二次萃取,合并有機層,用5%的碳酸氫鈉水溶液40mL洗滌有機層二次,無 水硫酸鈉干燥油層,過濾,減壓回收得淡黃色液體,目標產物三酯雙芐生物素1.0g(理論值 的96. 6% ),HPLC測定其含量為98. 4%,無雜質5 (簡稱雙羧酸酯)產生。B、d-生物素的合成在2000mL三口燒瓶中,投入上述1. Og雙酯雙芐生物素4,48%氫溴酸800g,攪拌, 在125-126°C回流保溫8h,用薄層法跟蹤反應直至完全(展開劑為甲苯-冰乙酸-甲醇=10 10 3 (ν/ν/ν)),真空回收除盡氫溴酸,加入水(3 XlOOmL)回收除盡氫溴酸三次, 用10% NaOH堿化ρΗ至8-9,冷卻至20°C以下。稱固體光氣(BTC) 16g,用甲苯150mL溶解 后,慢慢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并在滴加過程中一直用堿控制水層PH在8-9,滴畢,攪拌一 小時,用10%鹽酸調PH至弱酸性,分去油層,水層繼續加水,活性炭重結晶得到純品生物素 1,HPLC測定其含量為98. 6 %,沒有雜質6 (簡稱雙羧酸)。實施例4 將金屬鈉0. 2g溶解于正戊醇,取甲烷三羧酸三乙酯20. 2g(0. 087mol)混合于上 述溶液中,回流2小時,減壓蒸出溶劑,加甲苯和水各200mL,分層,有機層干燥,減壓回收甲 苯,得到甲烷三羧酸三戊酯,用干燥的甲苯50mL溶解,在帶回流冷凝管,滴液管,攪拌漿,溫 度計的干燥氮氣保護500mL四口燒瓶中,加入甲苯200mL,60%的氫化鈉3. 3g(0. 0825mol), 控制內溫80°C以下滴加上述甲烷三羧酸戊乙酯的甲苯溶液,滴加完畢繼續保溫2h,冷卻至 常溫,加入溴锍鐺鹽33. 3g(0. 075mol),升溫,控制80°C保溫反應15h,冷卻至常溫,用5%的 硫酸調節PH = 3左右,分出有機層,水層用甲苯IOOmL分二次萃取,合并有機層,用5%的碳 酸氫鈉水溶液40mL洗滌有機層二次,無水硫酸鈉干燥油層,過濾,減壓回收得淡黃色液體, 目標產物三戊酯雙芐生物素4. 5g(理論值的93. ),HPLC測定其含量為95.8%,無雜質 5 (簡稱雙羧酸酯)產生。B、d-生物素的合成在2000mL三口燒瓶中,投入上述4. 5g雙酯雙芐生物素4,48%氫溴酸800g,攪拌, 在125-126 回流保溫8h,用薄層法跟蹤反應直至完全(展開劑為甲苯-冰乙酸-甲醇 =10 10 3 (ν/ν/ν)),真空回收除盡氫溴酸,加入水(3 X IOOmL)回收除盡氫溴酸三次, 用10% NaOH堿化ρΗ至8-9,冷卻至20°C以下。稱固體光氣(BTC) 16g,用甲苯150mL溶解 后,慢慢滴加到上述水溶液中,并在滴加過程中一直用堿控制水層PH在8-9,滴畢,攪拌一 小時,用10%鹽酸調PH至弱酸性,分去油層,水層繼續加水,活性炭重結晶得到純品生物素 1,HPLC測定其含量為98. 7 %,沒有雜質6 (簡稱雙羧酸)。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實質內容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 飾,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與(3aR,8aS,8bS)-1,3-二芐基-2-氧代-十氫咪唑[3,4-d]噻吩并[1,2-a]锍鎓鹵化物在堿存在下進行縮合反應,得到(3aS,4S,6aR)-1,3-二芐基-4-(ω,ω,ω-三烷氧羰基丁基)-四氫-1H-噻吩并[3,4-d]咪唑-2,4(1H)-酮,該中間體再經水解、脫羧和關環步驟后得到d-生物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的化學 結構式為CH(COOR)3,其中R為含1 5個碳原子的烷基,且三個羧酸酯中的R為相同或不 同的烷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結構式 中的R為甲基。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結構式 中的R為乙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縮合反應時用到的堿為無機堿或 有機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堿為氫化鈉、氫化鉀 或金屬鈉。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堿為甲醇鈉、乙醇鈉、 叔丁醇鈉、甲醇鉀、乙醇鉀或叔丁醇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d-生物素的改進制備方法。目前用丙二酸二酯作原料的合成方法,在最后得到的生物素中會伴隨雜質的產生。本發明的特征在于用甲烷三羧酸三烷基酯與(3aR,8aS,8bS)-1,3-二芐基-2-氧代-十氫咪唑[3,4-d]噻吩并[1,2-a]锍鎓鹵化物在堿存在下進行縮合反應,得到(3aS,4S,6aR)-1,3-二芐基-4-(ω,ω,ω-三烷氧羰基丁基)-四氫-1H-噻吩并[3,4-d]咪唑-2,4(1H)-酮,該中間體再經水解、脫羧和關環步驟后得到d-生物素。本發明避免了雜質的產生,生物素的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避免了副反應的發生。
文檔編號C07D495/04GK101838274SQ200910098678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21日
發明者丁文珍, 何益民, 潘亞金, 皮士卿, 顧立新, 魏昂鋒 申請人: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