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熔融擠出-流/壓延成型的聚乙烯醇膜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932964閱讀:70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一種熔融擠出-流/壓延成型的聚乙烯醇膜,具體涉及中高端包裝應用領域的聚乙烯醇膜。



背景技術:

PVA薄膜制備方法有溶液流延法和熔融擠出吹膜法,分別稱為濕法和干法。溶液流延法工藝流程較長,產品質量不易控制,出膜率低,能耗高,設備投資大,所制備的PVA薄膜耐候性不佳,冬天濕度低時,薄膜易發脆,卷曲變形;夏天濕度較大時,薄膜發粘,尺寸不穩定。

熔融擠出成膜是將PVA與一些加工助劑混合造粒,而后進行熔融擠出成膜的干法制膜工藝。該工藝簡單,出膜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積小,所制薄膜耐候性好,尺寸穩定。

由于聚乙烯醇是多羥基結構,存在分子間與分子內強氫鍵作用力,使得熔融溫度與分解溫度很接近,難以進行熱塑加工。因而,市場上銷售的PVA薄膜基本都采用的是溶液流延法工藝制成的流延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熔融擠出-流/壓延工藝制得的高品質聚乙烯醇膜。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一種聚乙烯醇膜,采用將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流延或壓延成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膜的拉伸強度≥25MPa,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是由有效量的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和加工助劑組成,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DP)為1000-3500、72(mol)%≤醇解度(DH)<95(mol)%,所述增塑劑為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加工助劑為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聚乙烯醇為普通聚乙烯醇或羧基改性聚乙烯醇。

上述聚乙烯醇膜,采用普通聚乙烯醇作為原料,聚乙烯醇膜透氧率<20cm3/(m2*24h*0.1MPa),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DP)為1000-2400、72(mol)%≤醇解度(DH)<95(mol)%,所述加工助劑為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聚乙烯醇膜,采用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作為原料,聚乙烯醇膜透氧率<30cm3/(m2*24h*0.1MPa),所述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含有羧基的不飽和單體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0-95(mol)%、聚合度為1000~3500,羧基含量為0.1~20mol%;所述加工助劑為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中含有羧基的不飽和單體是指含有一個以上COOH基團的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酯或不飽和酸酐,例如衣康酸、丙烯酸、順丁烯二酸、丙烯酸丁酯、衣康酸酐、馬來酸酐等等。

上述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是由含2-30個C原子,1-5個COOH基團的脂肪酸與含1-10個C原子,1-5個OH基團的脂肪醇酯化而成的,該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系列物料均為市售產品,例如杭州金誠助劑有限公司生產的牌號為G32、G36、G60等等的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上述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均為公知、市售產品。

本發明增塑劑有效降低了PVA的熔融加工溫度;本發明軟水一方面起增塑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溶脹作用,讓PVA分子更好地吸收增塑劑與加工助劑。本發明加工助劑與PVA相容性好。上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熔融溫度得到有效降低、可用于熔融熱塑加工成型,分解溫度也得到提高,明顯提高了樹脂品質;同時,整個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體系潤滑性好,放置不易吸潮、不粘連。

為了進一步改善本發明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的熔融加工性能、提高樹脂品質,優選地,上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由50-85份上述的聚乙烯醇、5-40份上述的增塑劑、5-35份上述的軟水和0.1-15份上述的加工助劑組成。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所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從而提高其品質,同時提高其耐候性,上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是以有效量的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加工助劑和交聯劑為原料制得,所述交聯劑為乙酸鈣、乙酸鋅、氯化銅、氯化鋅、硼酸、硼砂中的至少一種。

為了更好地提高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的品質,更優選地,上述樹脂以50-85份上述的聚乙烯醇、5-40份上述的增塑劑、5-35份上述的軟水、0.1-15份上述的加工助劑和上述0.1-5份交聯劑為原料制得。

上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可以是任何形狀,如顆粒狀、圓柱體形、圓錐體形、正方體型、長方體型、片狀、圓片狀、S狀、V形、中空圓柱體型、中 空圓錐體形、中空正方體型、中空長方體型中的至少任一形狀。

上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優選直徑為0.5-15mm,高0.5-15mm的圓柱體。

本發明所述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通過熔融擠出-流/壓延方式將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制備成膜,主要制備單層薄膜,主要為水轉印、電腦繡花基膜、相紙熱熔膠膜、農用薄膜等中高端應用領域。具體地:

上述壓延或流延成膜的聚乙烯醇膜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50-85份聚合物,5-40份增塑劑,5-35份軟水,0.1-15份加工助劑以任意順序添加,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并升溫至30-90℃,保持1/6-10小時;或者將50-85份聚合物,5-40份增塑劑,5-35份軟水,0.1-15份加工助劑、0.1-5份交聯劑以任意順序添加,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并升溫至30-90℃,保持1/6-10小時;

(2)將步驟(1)所述物料輸送至螺桿擠出機中,在120-200℃溫度,常壓或加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冷卻至20-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

(3)將第(2)步所述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熔融溫度為150-190℃,經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或壓延成膜,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

上述第(1)步驟所述混合成分中含有交聯劑時,還添加0.1-5份交聯劑混合均勻。

上述第(1)步驟中物料的混合方式優選采用攪拌方式混合。

上述第(2)步驟中螺桿擠出機優選單螺桿擠出機。

上述第(2)步驟中螺桿擠出機分為喂料部分和螺桿熔融擠出部分,其中喂料部分的喂料倉采用帶有攪拌器的喂料倉。

上述流/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或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本發明分別可得到中溫水溶的聚乙烯醇膜、常溫水溶的聚乙烯醇膜。

常溫水溶的聚乙烯醇膜,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由有效量的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和加工助劑組成,其中聚乙烯醇的聚合度(DP)為1000-2400、72(mol)%≤醇解度(DH)<90(mol)%。優選地,所述增塑劑為質量比2-5∶0-3∶1-4的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組成,所述加工助劑為質量比1-3∶ 2-5∶0-2∶1-6的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組成。為了更好地提高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品質,原料中包括交聯劑。或者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由有效量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和加工助劑組成,所述羧基改性聚乙烯醇采用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單體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80.0-90.0(mol)%、聚合度為1000~3500、羧基含量為0.1~20mol%;上述增塑劑為質量比1-2∶0-4∶3-5的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組成,所述加工助劑為質量比0-2∶0-3∶2-4∶1-3的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組成。為了更好地提高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品質,原料中包括交聯劑,上述交聯劑優選為為質量比0-3∶0-2∶0-4∶0-5∶3-5∶2-4的乙酸鈣、乙酸鋅、氯化銅、氯化鋅、硼酸和硼砂組成。

中溫水溶的聚乙烯醇膜,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由有效量的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和加工助劑組成,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DP)為1000-2400、90(mol)%≤醇解度(DH)<95(mol)%。優選地,所述增塑劑為質量比0-1∶4-4.5∶2-3的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組成,所述加工助劑為質量比1-3∶0-1∶2.5-3.5∶2-4的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組成。為了更好地提高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品質,原料中包括交聯劑,交聯劑優選為質量比0-1∶1-2∶0-2∶0-3∶3-4∶1-2的乙酸鈣、乙酸鋅、氯化銅、氯化鋅、硼酸和硼砂組成。或者,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由有效量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增塑劑、軟水和加工助劑組成,所述羧基改性聚乙烯醇采用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單體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90.0(mol)%<醇解度<95(mol)%、聚合度為1000~3500、羧基含量為0.1~20mol%;上述增塑劑為質量比2-3∶3-4∶4-6的丙三醇、聚乙二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組成,所述加工助劑為質量比4-5∶0-6∶3-5∶2-4的滑石粉、二氧化硅、油酸酰胺、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組成。為了更好地提高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品質,原料中包括交聯劑,所述交聯劑為質量比3-5∶1-2∶0-3∶1-2∶4-6∶5-7的乙酸鈣、乙酸鋅、氯化銅、氯化鋅、硼酸和硼砂組成。

有益效果

1.本發明工藝簡單,設備投資少,占地面積少,可熔融擠出流/壓延成常溫、中溫水溶薄膜。該工藝主要制備單層薄膜,主要為水轉印、電腦繡花基膜、相紙熱熔膠膜、農用薄膜等中高端應用領域。

2.本發明的聚乙烯醇膜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薄膜厚度≥25μm,透氧率<30cm3/(m2*24h*0.1MPa),透光率≥80%,耐候性佳(長時間放置于60-70%RH的環境,不起霧,不發軟),且具有水解性和可生物降解性,不會在環境中產生“白色污染”。

3.本發明通過物理共混的方法實現了PVA的熱塑加工,并且制備了常溫水溶、中溫水溶的一系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產品,常溫水溶聚乙烯醇樹脂熔融溫度降低至120-180℃,可在15-40℃的水中溶解,熔融指數為3-15g/10min(140℃/2.16~10kg);中溫水溶聚乙烯醇樹脂熔融溫度降低至130-180℃,在40-60℃的水中溶解,熔融指數為3-15g/10min(150℃/2.16~10kg)。常溫水溶普通聚乙烯醇樹脂制得的PVA膜水溶溫度為15-30℃、分解溫度提高到260℃-350℃,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膜水溶溫度為5-30℃,分解溫度提高到300℃-350℃;中溫水溶聚乙烯醇樹脂制得的PVA膜水溶溫度為40-60℃,分解溫度提高到300℃-350℃。

4.本發明的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產品外觀無色透明、不發黃,且熱塑加工過程中無有毒有害物質產生,加工流動性優異、成型性好;結晶度為(30.0%-60.0%),用于后續加工的力學性能優異。本發明制備的薄膜強度高,烘干后強度達45-120MPa;樹脂潤滑性好、不吸潮、不粘連,同時放置一年外觀、顏色也不會改變;本發明樹脂無毒,可在一定的條件下降解、有利于環境保護。調整熱塑加工工藝即可制備出不同領域需求的PVA水溶薄膜。

本發明涉及到的測試方法如下:

1.熔融溫度及分解溫度的測試:采用熱分析(DSC)曲線表征,氮氣氣氛中測試,升溫速率:10℃/min,測試溫度范圍:室溫-250℃。

2.熔融指數的測試:根據不同PVA牌號的樹脂流動特性,采用熔融指數儀,一定溫度、恒定壓力下,測量塑料熔體在10min內流經標準毛細管的質量值,單位g/10min。本測試方法設定溫度:140℃~180℃;壓力:2.16kg~10kg。

3.薄膜拉伸強度測定:參考國家標準GB13022-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試驗方法進行測試。

4.薄膜透氧率測試:參考國標GB/T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壓差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實施例只用于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的技術熟練人員根據上述內容對本發明做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下列實施例中,除非特別注明,所有%和份數都是以質量百分含量、質量重量為單位。

實施例1:將50份聚乙烯醇(聚合度1000,醇解度72.0(mol)%)、40份聚乙二醇、20份軟水、0.1份油酸酰胺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3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10分鐘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2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60℃,樹脂無色透明、不發黃,熔融溫度140℃,熔融指數5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顆粒狀,水溶解溫度為20-3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25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2:將55份聚乙烯醇(聚合度1000,醇解度80.0(mol)%)、37份丙三醇、18份軟水、0.5份二氧化硅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4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30分鐘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30℃,在0.01MPa(表壓)壓力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65℃,熔融溫度130℃,熔融指數 10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直徑2.0mm,高0.5mm的圓柱體,水溶解溫度為15-3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27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3:將40份常規聚乙烯醇(聚合度1500,醇解度88.0(mol)%)、32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17份軟水、1份滑石粉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5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60分鐘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單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3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5℃,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流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70℃,熔融溫度145℃,熔融指數12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正方體形狀,水溶解溫度為20-35℃。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32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4:將65份常規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醇解度86.0(mol)%)、28份質量比為1∶1的丙三醇與聚乙二醇混合物、35份軟水、2份質量比為2∶1的二氧化硅與油酸酰胺的共混物混合,將物料混合均勻,在60℃溫度加熱2小時,然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3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5℃,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72℃,熔融溫度150℃,熔融指數8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中空圓柱體形狀,水溶解溫度為25-4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28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5:將50份常規聚乙烯醇(聚合度1200,醇解度78.0(mol)%)、25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10份軟水、5份油酸酰胺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6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3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40℃,在0.05MPa壓力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流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80℃,熔融溫度160℃,熔融指數15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直徑3mm高3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29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6:將75份聚乙烯醇(聚合度2400,醇解度80.0(mol)%)、17份質量比為3.5∶1.5∶2.5的丙三醇、三甘醇二異辛酸酯與聚乙二醇的混合物、8份軟水、10份質量比為2∶3.5的滑石粉與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9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4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5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75℃,熔融溫度170℃,熔融指數7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直徑4mm高6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 25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7:將80份普通聚乙烯醇(聚合度1800,醇解度85.0(mol)%)、10份丙三醇、5份軟水、15份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G32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8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5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6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5℃,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流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5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70℃,熔融溫度130℃,熔融指數8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直徑2mm高15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30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8:將85份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醇解度82.0(mol)%)、5份質量比為5∶4的丙三醇和三甘醇二異辛酸酯、14份軟水、6份質量比為3∶5∶1的滑石粉、二氧化硅和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G36、2份交聯劑乙酸鈣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9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6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8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90℃,熔融溫度180℃,熔融指數5g/10min(140℃/2.16~10kg),樹脂為直徑10mm高5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260-350℃,水溶溫度為15-30℃,厚度27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 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9:將85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單體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80(mol)%、聚合度為3500,羧基含量為20mol%)、20份聚乙二醇、20份丙三醇、20份軟水、15份飽和脂肪酸族二羧酸酯G60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3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10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20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20℃,樹脂無色透明、不發黃,熔融溫度125℃,熔融指數5.5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顆粒狀,水溶解溫度為5-2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5-30℃,厚度33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0:將52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酐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0(mol)%、聚合度為1000,羧基含量為9mol%)、5份丙三醇、7份軟水、0.1份二氧化硅、0.1份油酸酰胺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9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10分鐘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20℃,在0.01MPa(表壓)壓力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00℃,熔融溫度140℃,熔融指數4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直徑2.0mm,高0.5mm的圓柱體,水溶解溫度為5-15℃。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5-30℃,厚度35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1:將65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丙烯酸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85(mol)%、聚合度為2000,羧基含量為0.1mol%)、28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13份軟水、5份滑石粉、5份飽和脂肪酸族二羧酸酯G36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6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2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單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5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50℃,熔融溫度170℃,熔融指數4.5g/10min(150℃/2.16~10kg),正方體形狀,水溶解溫度為20-3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5-30℃,厚度37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2:將85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丙烯酸丁酯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88(mol)%、聚合度為2500,羧基含量為3mol%)、30份質量比為1∶4的丙三醇和三甘醇二異辛酸酯、8份軟水、12份質量比為2∶3∶1的滑石粉、二氧化硅和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G32、5份質量比3∶2的硼酸和乙酸鋅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8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1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4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 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常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30℃,熔融溫度130℃,熔融指數6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直徑10mm高5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5-30℃,厚度32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3:將80份聚乙烯醇(聚合度1000,醇解度90.0(mol)%)、36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20份軟水、2.5份油酸酰胺、滑石粉2份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6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5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6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顆粒狀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30-190℃。

所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00℃,無色透明、不發黃,熔融溫度150℃,熔融指數6.5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顆粒狀,水溶解溫度為45-55℃。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28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4:將50份聚乙烯醇(聚合度1000,醇解度94.0(mol)%)、5份聚乙二醇、5份軟水、0.1份二氧化硅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3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9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200℃,在0.01MPa(表壓)壓力 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母料。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50-190℃。

所得母料的分解溫度為260℃,熔融溫度130℃,熔融指數4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直徑2.0mm,高0.5mm的圓柱體,水溶解溫度為42-47℃。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30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5:將85份常規聚乙烯醇(聚合度2200,醇解度93.0(mol)%)、40份丙三醇、18份軟水、15份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酯G36混合均勻,在90℃溫度加熱10分鐘,然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2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聚乙烯醇薄膜。所述流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流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50-190℃。

所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10℃,熔融溫度130℃,熔融指數7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中空圓柱體形狀,水溶解溫度為48-58℃。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26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6:將65份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醇解度92.0(mol)%)、25份質量比為1∶2的丙三醇和三甘醇二異辛酸酯、15份軟水、10份質量比為1∶3的二氧化硅和油酸酰胺、4份質量比1∶9的硼砂和氯化鋅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8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2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 15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35℃,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中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壓延成膜采用單螺桿熔融擠出壓延成膜設備,螺桿主機的長徑比為22~28,模頭為T型,模頭縫隙在1.5mm以內,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設定為150-190℃。

所得可熔融加工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290℃,熔融溫度170℃,熔融指數5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直徑15mm高15mm的圓柱體形狀。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25μm,拉伸強度≥25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80.0%以上,透氧率<2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7:將70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單體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2(mol)%、聚合度為2200,羧基含量為12mol%)、28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2份丙三醇、15份軟水、5份飽和脂肪酸族二羧酸酯G32、2份油酸酰胺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44℃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3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35℃,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5℃,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中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40℃,無色透明、不發黃,熔融溫度125℃,熔融指數6.5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顆粒狀,水溶解溫度為52-60℃。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36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8:將80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衣康酸酐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4(mol)%、聚合度為3500,羧基含 量為17mol%)、10份丙三醇、16份聚乙二醇、18份軟水、5份二氧化硅、9份油酸酰胺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9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30分鐘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200℃,在0.01MPa(表壓)壓力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中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05℃,熔融溫度156℃,熔融指數3.5g/10min(150℃/2.16~10kg),水溶解溫度為40-48℃。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34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19:將55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丙烯酸丁酯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3(mol)%、聚合度為2800,羧基含量為0.5mol%)、7份三甘醇二異辛酸酯、8份軟水、0.8份二氧化硅、0.2份油酸酰胺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35℃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6h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單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8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2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中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20℃,熔融溫度160℃,熔融指數5g/10min(150℃/2.16~10kg),樹脂為正方體形狀,水溶解溫度為45-55℃。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 30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實施例20:將63份羧基改性聚乙烯醇(該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單體與丙烯酸共聚后經醇解獲得,其醇解度為91(mol)%、聚合度為1500,羧基含量為6mol%)、22份質量比為1∶1的丙三醇和聚乙二醇、11份軟水、5份質量比為2∶3∶5的滑石粉、二氧化硅和油酸酰胺、5份質量比為3∶1∶4的乙酸鈣、氯化鋅和硼酸混合,在攪拌狀態下混合均勻,在60℃溫度下邊攪拌邊加熱,2.6小時后停止加熱。接著將物料加入帶有攪拌的料倉內,采用雙螺桿將物料自動輸送至單螺桿擠出機中,保持螺桿溫度160℃,在常壓條件下熔融擠出,再將物料冷卻至40℃,經切粒機切粒造型制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將所得熱塑性聚乙烯醇樹脂加熱至熔融狀態,經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的方式,進行熱塑加工制成中溫水溶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熔融擠出壓延或流延成膜是采用單螺桿擠出壓延或流延機,長徑比為22~28,螺桿主機加熱區至少為三段式加熱,熔融溫度為150~190℃,模口縫隙小于1.0mm,螺桿轉速10~20rpm。牽引速度根據擠出速度調節。

所得熱塑性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樹脂的分解溫度為310℃,熔融溫度160℃,熔融指數7g/10min(150℃/2.16~10kg)。

所得的聚乙烯醇薄膜的分解溫度為300-350℃,水溶溫度為40-60℃,厚度36μm,拉伸強度≥20MPa(23℃,50%RH,100mm/min拉伸速度),斷裂伸長率100%-300%,透光率70.0%以上,透氧率<30cm3/(m2*24h*0.1MPa)。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