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844461閱讀:536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內設有培養液,罐體上端一側連接有進氣管,進氣管與位于罐體底部的進氣裝置相連接,進氣管外端還設有氣體過濾器;所述罐體上端的另一側還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上設有單向排氣閥;還包括溫度傳感器、PH值檢測器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設置在罐體外側,溫度傳感器和PH值檢測器的一端伸入罐體內,另一端與控制面板電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對罐體內的溫度和PH值進行實時監測,若發生變化時可及時采取措施;控制面板通過控制氣體流量控制器來控制無菌氣體的通入量,確保罐體內的無菌生長環境,具有智能監測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制藥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生物學的研究過程則需要進行菌種培養,對于需氧菌種則需要通入無菌氣體,現有裝置的無菌氣體的通入量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導致罐體內氣壓不穩定,影響菌種的生長;此外,還需要一種高效的攪拌裝置來促進菌種與無菌氣體的混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內設有培養液,罐體上端一側連接有進氣管,進氣管與位于罐體底部的進氣裝置相連接,進氣管外端還設有氣體過濾器,在氣體過濾器和與進氣管之間設有氣體流量控制器;所述罐體上端的另一側還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上設有單向排氣閥;還包括溫度傳感器、PH值檢測器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設置在罐體外側,溫度傳感器和PH值檢測器的一端伸入罐體內,另一端與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罐體上方設有電機,電機下方連接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罐體內部;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下端連接攪拌構件,所述攪拌構件由與攪拌軸連接的連接部和設在連接部上的攪拌葉片構成,連接部的中心軸處為中空內腔,連接部位于攪拌軸和攪拌葉片之間的位置上鉆設有多個連通連接部外側和中空內腔的透水孔,中空內腔位于透水孔下方位置的內腔壁上設有多個凸起,連接部上位于攪拌葉片下方的位置上設有連通中空內腔的通孔。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氣裝置包括外環管、內環管和若干連接管,外環管和內環管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外環管、內環管和連接管上均勻設有若干出氣孔。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氣體流量控制器和控制面板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徑小于中空內腔的口徑。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軸與罐體連接處設有軸承。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罐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對罐體內的溫度和PH值進行實時監測,若發生變化時可及時采取措施;控制面板通過控制氣體流量控制器來控制無菌氣體的通入量,確保罐體內的無菌生長環境,具有智能監測的優點,此外,攪拌裝置與進料裝置能夠使得無菌氣體與培養液得到充分混合。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進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_電機、2-軸承、3-排氣管、4-單向排氣閥、5-控制面板、6-溫度傳感器、7-PH值檢測器、8-出料口、9-罐體、10-進氣裝置、11-進氣管、12-攪拌裝置、13-氣體過濾器、14-氣體流量控制器、101-外環管、102-內環管、103-連接管、104-出氣孔、121-攪拌軸、122-透水孔、123-連接部、124-攪拌葉片、125-中空內腔、126-凸起、127-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
[0017]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包括罐體9,所述罐體9內設有培養液,罐體9上端一側連接有進氣管11,進氣管11與位于罐體9底部的進氣裝置10相連接,進氣管11外端還設有氣體過濾器13,在氣體過濾器13和與進氣管11之間設有氣體流量控制器14;
[0019]所述罐體9上端的另一側還設有排氣管3,所述排氣管3上設有單向排氣閥4;還包括溫度傳感器6、PH值檢測器7和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設置在罐體9外側,溫度傳感器6和PH值檢測器7的一端伸入罐體9內,另一端與控制面板5電連接,控制面板5能夠實時監測罐體內的溫度和PH值。
[0020]所述罐體9上方設有電機1,電機I下方連接有攪拌裝置12,所述攪拌裝置12位于罐體9內部;攪拌裝置12包括攪拌軸121,攪拌軸121下端連接攪拌構件,所述攪拌構件由與攪拌軸121連接的連接部123和設在連接部123上的攪拌葉片124構成,連接部123的中心軸處為中空內腔125,連接部123位于攪拌軸121和攪拌葉片124之間的位置上鉆設有多個連通連接部123外側和中空內腔125的透水孔122,中空內腔125位于透水孔122下方位置的內腔壁上設有多個凸起126,連接部123上位于攪拌葉片124下方的位置上設有連通中空內腔125的通孔127。
[0021]所述進氣裝置10包括外環管101、內環管102和若干連接管103,外環管101和內環管102通過連接管103連通,所述外環管101、內環管102和連接管103上均勾設有若干出氣孔104,無菌氣體均勻地從出氣孔104中排出,能夠對罐體9內部的培養液造成擾動,且無菌氣體能夠與培養液充分混合。
[0022]所述氣體流量控制器14和控制面板5連接,控制面板5能有效控制無菌氣體的進入量,確保罐體9內部的無菌生長環境。
[0023]所述通孔127的孔徑小于中空內腔125的口徑。
[0024]所述攪拌軸121與罐體9連接處設有軸承2。
[0025]所述罐體9底部設有出料口8。
[002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氣體經過氣體過濾器13的過濾后進入到進氣裝置10內,隨后無菌氣體均勻地從出氣孔124中排出,能夠對罐體內部的培養液造成擾動,且無菌氣體能夠與培養液充分混合;進氣管11上設置的氣體流量控制器14和控制面板5連接,控制面板5能有效控制無菌氣體的進入量,確保罐體9內部的無菌生長環境;電機I驅動攪拌軸121轉動,攪拌葉片124帶動混合流形成旋轉流,混合流在離心旋轉作用下會逐漸上升,使得攪拌葉片124的下方構成負壓區,所述中空內腔125通過通孔124與攪拌葉片124下方的負壓區相通,則中空內腔125也是負壓狀態,此時在負壓作用下,運轉至攪拌葉片1244上方的混合流會通過透水孔122被卷入中空內腔125內,并且朝向攪拌葉片124下方的負壓區流動,在流動過程中,會經過中空內腔125內的凸起126,使得混合流在流經的時候形成微湍流,混合流在中空內腔125內流動的時候,具有了很高的分子碰撞幾率,混合流的混合效果進一步的提高;混合流在中空內腔125由通孔124進入攪拌葉片124下方時,由于孔徑大小的驟變,使得混合流在通孔127處受到的壓迫力驟然增大,由通孔127流出時,會呈現噴射狀態,氣體與培養液的混合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控制面板能夠實時監測罐體內的溫度和PH值,確保溫度和PH值在正常狀態。
[0027]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8]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包括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內設有培養液,罐體上端一側連接有進氣管,進氣管與位于罐體底部的進氣裝置相連接,進氣管外端還設有氣體過濾器,在氣體過濾器和與進氣管之間設有氣體流量控制器;所述罐體上端的另一側還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上設有單向排氣閥;還包括溫度傳感器、PH值檢測器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設置在罐體外側,溫度傳感器和PH值檢測器的一端伸入罐體內,另一端與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罐體上方設有電機,電機下方連接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罐體內部;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下端連接攪拌構件,所述攪拌構件由與攪拌軸連接的連接部和設在連接部上的攪拌葉片構成,連接部的中心軸處為中空內腔,連接部位于攪拌軸和攪拌葉片之間的位置上鉆設有多個連通連接部外側和中空內腔的透水孔,中空內腔位于透水孔下方位置的內腔壁上設有多個凸起,連接部上位于攪拌葉片下方的位置上設有連通中空內腔的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裝置包括外環管、內環管和若干連接管,外環管和內環管通過連接管連通,所述外環管、內環管和連接管上均勻設有若干出氣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流量控制器和控制面板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徑小于中空內腔的口徑。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與罐體連接處設有軸承。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物醫藥的智能型液體菌種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文檔編號】C12M1/02GK205528793SQ201620187553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2日
【發明人】張煜錳, 李慶寧, 劉冰洋
【申請人】寧波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