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45097閱讀:39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更具體地,涉及用于通過將所述帶粘貼至電池如鋰離子電池的內部而防止短路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
背景技術
近年來,二次電池如鋰離子電池作為移動裝置如便攜式電話或便攜式計算機的電源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由于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電容并且輕的重量,因此期望將鋰離子電池用作電動車輛的電池,并且從現在開始要求制造更高電容的電池。隨著鋰離子電池的電容變得更高,尤其是在卷繞型電池的情況下,卷繞電極板的卷繞數量趨于增加。因此,主要使用更薄的隔離膜。然而,在制造工序中,存在由于摻入電池中的極少量雜質或者由于存在于電極板上的毛刺,可能在隔離膜中形成孔(hole)的問題。 這會導致正電極板和負電極板之間的短路,由此產生熱從而導致例如火災。關于防止內部短路,存在通過將壓敏粘合帶粘貼至存在毛刺的電極板端部或電極端子,當薄的隔離膜與毛刺相接觸時防止孔形成的方法(專利文獻1)。特別地,在卷繞型電池的情況下,將壓敏粘合帶圍繞著設置在電池卷繞結構的內部中的電極的引線使用。在此情況下,因為將高的內壓施加至所述卷繞結構的內部,因此壓敏粘合帶的壓敏粘合劑層容易變形,并且壓敏粘合帶的膠(壓敏粘合劑層)易于從基材擠出。接著,從壓敏粘合帶的基材擠出的膠與電解液相接觸。由于引線的附近在電池中具有最高的反應性,因此所述膠與電解液中的電解質反應,因此所述電解液劣化,這導致電池的特性降低。更具體地,當在制造電池時使用具有丙烯酸類壓敏粘合劑層的壓敏粘合帶時,在丙烯酸類壓敏粘合劑層中的交聯點和官能團于高電壓條件下在重復充電/放電過程期間可與電解液中的電解質化學反應,這導致電池的劣化。這是個問題。專利文獻2公開了 當將通過在對有機電解液穩定的基材膜上形成包含聚異丁烯橡膠和飽和烴類樹脂的壓敏粘合劑層而獲得的壓敏粘合帶用于制造二次電池如使用有機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時,電池不會劣化,并且可以保持在高的輸出水平下。然而,在用于賦予粘合性能的飽和烴類樹脂中,由于制造的原因不容易完全除去在其結構中具有雙鍵的雜質,并且于高電壓條件下在重復充電/放電過程期間電池緩慢劣化。由于在具有更高的電容和更高的輸出的電池中,電池中的壓敏粘合劑層和電解液之間的反應性增加,因此會更容易發生電解液的劣化,這使得難以維持電池的輸出。這是個問題。專利文獻1 JP-A-10-247489A專利文獻2 JP-A-9-165557A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所述帶要粘貼至電極板等以防止由于電極板中毛刺的存在而導致的電極之間的短路,其中所述帶可以抑制當膠從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基材擠出時導致的電解液的劣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人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發現,由于以70重量% 以上的含量包含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橡膠組分的壓敏粘合劑層具有適當的粘合性并且還顯示高的內聚性(cohesive property),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即使在高壓條件下也不容易變形并且不易于流出至電解液,并且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即使當其流出至電解液時也具有與所述電解液的低反應性,因此可以顯著地抑制電解液的劣化。本發明人還發現通過將具有上述構造并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壓敏粘合劑層層壓在基材上同時在基材的兩邊緣上留有具有一定寬度的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而獲得的壓敏粘合帶,幾乎不使膠從基材擴散(expand),即使在高壓條件下如電池的內部使用上述帶時, 所述膠也不易于流出至電解液,并且即使所述膠流出至電解液,所述電解液也不易于劣化, 因此,當將所述帶用作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時,可以顯著地抑制電解液的劣化并且電池的輸出可以保持在高的水平下。已經基于上述知識而完成本發明。S卩,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其包括基材;和層壓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壓敏粘合劑層,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和所述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00-5, 000, 000,并且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在距離所述基材的兩邊緣為0. 5mm以上的內部層壓,厚度為 1-25 μ m0在本發明中,所述重均分子量以標準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計來使用。橡膠組分優選包含聚異丁烯橡膠。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優選粘貼至電極端子和/或電極板端部、或者與所述電極板端部相接觸的隔離膜部分。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通過將所述帶粘貼至具有卷繞型電極結構的電池的電極板等時,可以防止毛刺刺穿隔離膜并導致電極之間的短路,由此可以賦予電池以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壓敏粘合劑層具有上述構造,因此即使當壓敏粘合劑層在高壓條件下如卷繞型電極結構的內部使用時也不易變形,并且因此膠不易從基材擠出。因此,可以顯著抑制膠流出至電解液。此外,由于膠具有與電解液中的電解質的低反應性,因此即使當膠流出至電解液中時也可以抑制電解液的劣化,因此可以將電池的輸出水平維持在高的水平下。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可以適當地用于具有高的輸出和電容的電池。此外,在制造方法中,當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以卷形物的形式卷繞 (即,當施壓時)時,所述帶幾乎不使膠從基材擠出,因此可以防止生產線的污染并且也可以防止由于雜質附著至壓敏粘合帶的邊緣而導致的產率降低。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具有優異的生產性。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一個實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圖。圖3A至3C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在鋰離子電池中的使用的實例的示意圖圖3A是使用前的圖圖;3B是示出將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粘貼至電極板等的圖;和圖3C是示出使用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卷繞和固定的電極板的圖。附圖標記說明1 基材2A,2B:壓敏粘合劑層3,3A,3B 電池用壓敏粘合帶Lal, La2, Lbl, Lb2 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的寬度4 電極端子5:正電極板6:負電極板7:隔離膜8 活性材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中,將根據需要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包含基材,和層壓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壓敏粘合劑層。在此情況下,所述壓敏粘合劑層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 和所述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00-5, 000, 000。此外,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在距離所述基材的兩邊緣為0. 5mm以上的內部層壓,厚度為1-25 μ m。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3的一個實施方案(電池用壓敏粘合帶3A)的示意性截面圖。此處,具有寬度為Lal和La2 (mm)的壓敏粘合劑層的非層壓部別形成于基材1的一個表面的兩邊緣上,將壓敏粘合劑層2A安裝在基材1的一個表面上同時在基材1的兩邊緣上分別留有寬度為Lal和La2(mm)的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寬度Lal和 La2 (mm)彼此相同或不同。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3的另一個實施方案(電池用壓敏粘合帶3B)的示意性截面圖。此處,壓敏粘合劑層2A和2B安裝在基材1的兩個表面上同時在基材1的兩個表面的各兩邊緣上分別留有寬度為Lal、La2、Lbl和Lb2(mm)的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此處,壓敏粘合劑層2A和2B就它們的組成和厚度而言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 寬度Lal、La2、Lbl和Lb2(mm)彼此相同或不同。[壓敏粘合劑層]根據本發明的壓敏粘合劑層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當橡膠組分的含量小于該范圍時,不是優選的,這是因為構成壓敏粘合劑層的組分容易流出至電解液中,這使得難以抑制電解液的劣化。所述橡膠組分的實例包括天然橡膠或各種合成橡膠。合成橡膠的實例包括聚異戊二烯橡膠、苯乙烯/ 丁二烯(SB)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Si)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Q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Q橡膠、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Q橡膠、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 橡膠、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橡膠、再生橡膠、丁基橡膠、聚異丁烯橡膠或其改性物。在本發明中,在這些橡膠中,考慮到它們更難以流出至電解液中,并且即使當它們流出至電解液中時,與電解液中的電解質的反應性也相對低,因此可以更適當地防止電解液的劣化的事實,優選使用聚異戊二烯橡膠、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EBS)橡膠、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Q橡膠、丁基橡膠或聚異丁烯橡膠等。特別地,可優選使用聚異丁烯橡膠。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00-5, 000, 000 (優選300,000-2,500, 000)。當橡
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小于該范圍時,壓敏粘合劑層的內聚性降低,并且由此膠容易地從基材擠出。同時,當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超過該范圍時,粘合性降低。橡膠組分優選以全體橡膠組分的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具有分子量為 200,000-5,500,000 (更優選地,200,000-3,000,000)的高分子量橡膠組分。特別地,橡膠組分優選以全體橡膠組分的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上述高分子量橡膠組分,并且進一步以全體橡膠組分的大約0-30重量%的含量包含具有小于200,000的分子量的低分子量橡膠組分,考慮到上述橡膠組分具有優異的內聚性的事實,膠不容易從基材流出,和橡膠組分顯示出高的粘合性。由于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包括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的壓敏粘合劑層,因此可以顯著地防止流出至電解液中。特別地,在壓敏粘合劑層包含聚異丁烯橡膠作為橡膠組分的情況下,可以防止電解液的劣化。這是因為聚異丁烯橡膠具有低不飽和度并且不具有官能團,因此,即使當聚異丁烯橡膠流出至電解液時,與電解液中的電解質的反應性也相當低。在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中,壓敏粘合劑層也可以包含除了上述壓敏粘合劑組分以外的其它組分,例如,可以包含適當的添加劑如交聯劑、增粘劑(例如,松香衍生物樹脂、多萜樹脂、石油類樹脂或油溶性酚醛樹脂等)、增塑劑、填料或抗氧化劑。根據本發明的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為1-25 μ m(優選,1-20 μ m)。當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小于1 μ m時,壓敏粘合劑層的粘合性變得不充分并且難以用于防止電極之間的短路的目的。同時,當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超過25 μ m時,會容易發生壓敏粘合劑層變形或者膠從基材流出,因此電解質會容易劣化。[基材]基材不特別限定,可以使用各種基材。可以利用例如纖維類基材如布、無紡織物、 氈和網;紙類基材如各種紙;金屬類基材如金屬箔和金屬板;塑料類基材如由各種樹脂制成的膜或片;橡膠類基材如橡膠片;發泡體(foamed body)如發泡片;及其層壓體的合適的薄片體(leaf body)。塑料類基材的材料或物質的實例包括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亞胺、纖維素、氟類樹脂、聚醚、聚醚酰胺、聚苯硫醚、 聚苯乙烯類樹脂(例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和聚醚砜。在本發明中,在這些之中,優選在電解液中難以分解或者難以劣化的基材。特別地,優選使用塑料類基材如聚酰亞胺、聚苯硫醚和聚烯烴(特別地,聚丙烯)。基材可以具有單層形狀或多層形狀。此外,如果需要,為了增加與壓敏粘合劑層的粘合性,可以將基材表面進行常規使用的表面處理,例如,借助化學或物理方法的氧化處理,如鉻酸處理、臭氧曝光、火焰曝光、 高壓快速曝光和電離輻射處理。基材的厚度不特別限定,但是可以為,例如,約8-ΙΟΟμπι,優選10-50μπι。如果基材的厚度小于以上范圍,壓敏粘合帶的強度變得過低,以致破壞實用性。同時,如果基材的厚度大于以上范圍,在電池中占據的體積可能變得過大,以致傾向于難以實現電池的高電容。[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通過將壓敏粘合劑層層壓在基材的至少一個表面上而獲得,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在距離所述基材的兩邊緣為0. 5mm以上的內部層壓。 即,將壓敏粘合劑層層壓(涂布)在基材上同時將在基材的兩邊緣上留有寬度為0. 5mm以上的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區域(壓敏粘合劑層未涂布部)。當所述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的寬度小于該范圍時,難以防止膠的擠出。根據本發明,在這些構造中,優選將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在基材上距離所述基材兩邊緣為0. 5-2. Omm的內部層壓,即,考慮到壓敏粘合帶能夠顯示出粘合性和防止膠擠出二者的事實,所述壓敏粘合劑層非層壓部優選存在于基材的兩邊緣至寬度為0. 5-2. Omm處。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寬度可以適當地調節至,例如大約 10. 0-150. Omm 的寬度(優選,大約 15. 0-110. Omm)。作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粘合性,由例如根據蠕變試驗(根據JIS Z 0237 2000)測量的滑移距離優選為1. Omm以下(更優選,0. 5mm以下)。當滑移距離超過該范圍時,傾向于難以防止膠的擠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形成方法的實例包括以下方法包含如果需要,通過用溶劑(例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甲乙酮)稀釋上述壓敏粘合劑組分和任選的添加劑來制備涂布溶液,并且將所述涂布溶液施涂至基材上距離所述基材兩邊緣為 0. 5mm以上的內部,從而由此形成壓敏粘合劑層的方法,或者包含將所述涂布溶液施涂至適當的隔離膜(例如,隔離紙)上以形成壓敏粘合劑層、并且將所述壓敏粘合劑層轉移和層壓至基材上距離所述基材兩邊緣為0. 5mm以上的內部處的方法。在轉移方法的情況下,空隙可能殘留在壓敏粘合劑層和基材之間的界面處。在此情況下,空隙可以通過借助高壓釜處理等進行加熱和加壓處理而擴散(diffused)和消散(dissipated)。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中,考慮到保護壓敏粘合劑層的表面和防止粘連,可以將隔離膜(剝離襯墊)設置在壓敏粘合劑層的表面上。當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粘貼至被粘物時,去除隔離膜,但不是必需要設置隔離膜。要使用的隔離膜不特別限定,但是可以使用已知的和通常使用的隔離紙等。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隔離層的基材如其表面用脫模劑如硅酮、長鏈烷基、氟類和鉬硫化物處理的塑料膜或紙;由氟類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形成的低粘性基材;和由低極性聚合物如烯烴類樹脂(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形成的低粘性基材。在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是雙層涂布的壓敏粘合帶的情況下,隔離膜可以設置在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的兩層壓敏粘合劑層的表面上。可選擇地,具有背側(rear side)隔離層的隔離膜可以設置在壓敏粘合帶的一個壓敏粘合面上,以致隔離膜的背側隔離層通過將該片卷繞而與在壓敏粘合帶的相反表面上的另一壓敏粘合面的表面相接觸。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優選用于制造其中密封非水性電解液的電池如鋰離子電池。所述非水性電解液不特別限定,但是可包括,例如,其中溶解環狀碳酸酯如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乙烯酯(EC)、以及鏈式碳酸酯如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溶劑,以及作為電解質的鋰鹽如LiPF6的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具有以下構造將卷繞型電極組和電解液密封在外部罐(external can)中,在所述卷繞型電極組中,通過將正極活性材料涂布在正極芯體(cell body)上獲得的正電極板和通過將負極活性材料涂布在負極芯體上獲得的負電極板在其間具有隔離膜的情況下彼此面對地設置,并且它們以漩渦形式(vortex form)卷繞;電極端子從所述正電極板和所述負電極板拉出。根據本發明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在鋰離子電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用于防止雜質或毛刺滲入隔離膜和改進電極插入電池殼的能力的目的(例如,將卷繞型電池的卷繞末端卷繞和固定并且防止活性材料剝落的目的)。粘貼位置不特別限定,只要可以實現以上目的即可。例如,優選將壓敏粘合帶用于粘貼至鋰離子電池(例如,電極端子,電極板端部,與電極板端部相接觸的隔離膜部分,活性材料的末端和卷繞末端)(參考圖3A至3C)。實施例下文中,本發明將參考以下實施例而更詳細地描述,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實施例1涂布溶液1通過用甲苯稀釋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 (商品名“Oppanol B20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來制備。將獲得的涂布溶液1施涂至厚度為30 μ m的聚丙烯膜上距離兩邊緣0. 5mm以上的內部處以致干燥后的厚度為15 μ m,并且干燥該溶液從而由此獲得壓敏粘合帶1。實施例2除了在干燥后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從15 μ m改變為10 μ m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2。實施例3除了在干燥后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從15 μ m改變為2 μ m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3。實施例4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1,5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1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1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4。實施例5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1,5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1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2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5。實施例6
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1,5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1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3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6。實施例7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5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1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7。實施例8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5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2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8。實施例9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5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50”,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3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9。實施例10除了使用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 "Oppanol B100”,由BASF Japan Ltd.制造)和3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2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Oppanol B12SF,,,由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0。實施例11除了使用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 "Oppanol B100,,,由BASF Japan Ltd.制造)和3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2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Oppanol B12SF,,,由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1。實施例12除了使用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 "Oppanol B100,,,由BASF Japan Ltd.制造)和3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12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Oppanol B12SF,,,由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為2,000, 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2。實施例13除了使用厚度為25 μ m的聚酰亞胺薄膜代替厚度為30 μ m的聚丙烯薄膜以外,以與實施例9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3。比較例1除了在干燥后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從15 μ m改變為30 μ m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4。比較例2除了在干燥后壓敏粘合劑層的厚度從15 μ m改變為30 μ m以外,以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5。
比較例3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12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12”,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2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6。比較例4除了使用重均分子量為12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商品名“0ppanol B12”,由 BASF Japan Ltd.制造)代替重均分子量為2,000,000的聚異丁烯橡膠以外,以與實施例3 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7。比較例5除了將壓敏粘合劑層安裝至基材的整個表面上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8。比較例6除了將壓敏粘合劑層安裝至基材的整個表面上以外,以與實施例12相同的方式獲得壓敏粘合帶19。在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壓敏粘合帶通過以下方法評價。[膠擠出防止試驗]將在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壓敏粘合帶(寬度10mm,長度100mm)在以下條件下借助使用熱壓機(商品名“TP-701-B熱封試驗機垂直溫度控制型”,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在金屬SUS板(SUS 430BA)上施壓,借助光學顯微鏡(商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1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觀察膠從壓敏粘合帶的邊緣擠出的存在。當膠沒有擠出時評價為“A”,當膠擠出時評價為“B”。此外,當膠擠出時,測量擠出距離,擠出距離的最大值稱作帶的膠擠出距離(mm)。測量條件溫度150°C壓力0.5MPa壓縮時間3分鐘[保持力試驗]在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壓敏粘合帶(寬度10mm,長度100mm)的保持力通過在以下條件下使用蠕變試驗機(商品名“帶蠕變試驗機”,由Imada Seisakusyo Co.,Ltd. 制造)根據JIS Z 20237 :2000測量滑移距離(mm)來評價。越短的滑移距離表示越優異的保持力。測量條件溫度40°C載荷600gf保持面積寬度IOmmX長度20mm保持時間1小時評價結果歸納于以下表中。表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其包括 基材;和層壓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壓敏粘合劑層,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和所述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00-5,000,000,和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在距離所述基材的兩邊緣為0. 5mm以上的內部層壓,厚度為 1-25 μ m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其中所述橡膠組分包括聚異丁烯橡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其中將所述壓敏粘合帶粘貼至電極端子和/或電極板端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其中將所述壓敏粘合帶粘貼至與所述電極板端部相接觸的隔離膜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電池用壓敏粘合帶,所述電池用壓敏粘合帶包含基材;和層壓至所述基材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壓敏粘合劑層,其中所述壓敏粘合劑層以70重量%以上的含量包含橡膠組分,和所述橡膠組分的重均分子量為300,000-5,000,000,并且其中將所述壓敏粘合劑層層壓在距離所述基材的兩邊緣為0.5mm以上的內部,厚度為1-25μm。
文檔編號C09J123/20GK102559083SQ2011103375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9日
發明者巖田淳, 新谷壽朗, 花井啟臣 申請人:日東電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