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顏料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是涉及到一種酞菁藍PB15:3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酞菁藍顏料屬于同質異晶化合物,基于晶格結構的不同,其分為α、β、γ以及ε等多種晶型,不同晶型的酞菁藍顯示出不同的特性,如色調、著色強度、光澤度、分散性、粘度的區別。
酞菁藍作為油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油墨的使用效果。現有技術中酞菁藍PB15:3是通過單一β晶型結構的酞菁藍顏料組分結合不同的稀釋溶解方法,在堿煮或酸煮打漿時添加各種不同結構類型的添加劑、顏料衍生物,或者將高分子聚合物等引至顏料表面加以處理,使顏料在水性墨體系中的著色力、光澤度、分散性、粘度穩定性得以提高。
但是隨著油墨產品的快速發展,原有的酞菁藍PB15:3產品已無法滿足油墨客戶應用需要,而且物料在前期洗滌時助劑的利用率非常低,水質污染嚴重,環保處理難度大,后期客戶使用時揚塵高,污染環境,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為此,研究開發新的酞菁藍產品,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酞菁藍的制備方法,采用該方法制備得到的酞菁藍色澤鮮艷,純凈度好,親水性強,易分散,揚塵低,改善工作環境,干燥時間短,節約能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酞菁藍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將A料和B料攪拌混合2~3h,即得酞菁藍產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40%~80%;所述A料是由β型酞菁藍依次經過酸煮、壓濾洗滌、堿煮、壓濾洗滌、壓榨、真空靜置、干燥破碎、分級篩選后得到,所述B料是由α型酞菁藍依次經過稀釋、壓濾洗滌、堿煮、壓濾洗滌、壓榨、真空靜置、干燥破碎、分級篩選后得到。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采用特定的比例將不同晶型的酞菁藍經過一系列處理后再進·行拼配混勻,這樣得到的酞菁藍產品不僅顏色鮮艷,著色力高,光澤度好,親水性強,易分散,揚塵低,改善工作環境,干燥時間短,節約能耗,而且其粘度在200~500Pa·s,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
具體的方案為,所述A料的制備步驟如下:
1)將β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10%~15%、溫度為90~100℃的鹽酸中酸煮8~10h,壓濾,洗滌至pH>6,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置于濃度為25%~30%、溫度為95~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4~6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不超過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箱內靜置20~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5~100℃下干燥,然后破碎,即得A料。
所述B料的制備步驟如下:
1)將α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70%~85%、溫度為40~55℃的硫酸中酸煮8~10h,壓濾,洗滌至pH>5,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加10~15倍水稀釋打漿攪拌2~3h,壓濾洗滌,然后置于濃度為25%~30%、溫度為95~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4~6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不超過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箱內靜置20~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5~100℃下干燥,然后破碎,即得B料。
具體的,所述A料、B料均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為30~35μm;A料、B料制備過程中均是采用純水洗滌壓濾產物;優選的,A料、B料制備過程中均是置于真空度在-0.75MPa以上的真空箱內靜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1~4對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a)A料、B料的制備:
制備A料:
1)將β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15%、溫度為95℃的鹽酸中酸煮9h,壓濾,洗滌至pH>6,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置于濃度為30%、溫度為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5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100℃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A料;
制備B料:
1)將α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70%、溫度為55℃的硫酸中酸煮9h,壓濾,洗滌至PH>5,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加12倍水稀釋打漿攪拌2h,壓濾洗滌至PH>6,然后置于濃度為30%、溫度為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5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100℃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B料;
b)將A料和B料攪拌混合3h,即得酞菁藍產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50%。
實施例2:
a)A料、B料的制備:
制備A料:
1)將β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12%、溫度為100℃的鹽酸中酸煮9h,壓濾,洗滌至pH>6,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置于濃度為25%、溫度為95℃的NaOH溶液中堿煮6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0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5℃下干燥,然后破碎,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A料;
制備B料:
1)將α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80%、溫度為50℃的硫酸中酸煮8h,壓濾,洗滌至PH>5,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加15倍水稀釋打漿攪拌3h,壓濾洗滌至PH>6,然后置于濃度為30%、溫度為96℃的NaOH溶液中堿煮6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0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5℃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B料;
b)將A料和B料攪拌混合3h,即得酞菁藍產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80%。
實施例3:
a)A料、B料的制備:
制備A料:
1)將β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10%、溫度為97℃的鹽酸中酸煮8h,壓濾,洗滌至pH>6,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置于濃度為25%、溫度為98℃的NaOH溶液中堿煮4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2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8℃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A料;
制備B料:
1)將α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75%、溫度為45℃的硫酸中酸煮10h,壓濾,洗滌至PH>5,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加13倍水稀釋打漿攪拌2.5h,壓濾洗滌至PH>6,然后置于濃度為28%、溫度為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4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2h;
3)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8℃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B料;
b)將A料和B料攪拌混合2.5h,即得酞菁藍產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40%。
實施例4:
a)A料、B料的制備:
制備A料:
1)將β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25%、溫度為100℃的鹽酸中酸煮8h,壓濾,洗滌至pH>6,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置于濃度為25%、溫度為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4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100℃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A料;
制備B料:
1)將α型酞菁藍置于濃度為85%、溫度為40℃的硫酸中酸煮8h,壓濾,洗滌至PH>5,卸下濾餅;
2)將步驟1)中的濾餅加15倍水稀釋打漿攪拌3h,壓濾洗滌至PH>6,然后置于濃度為30%、溫度為100℃的NaOH溶液中堿煮4.5h,壓濾,洗滌至PH<8,卸下濾餅;
3)將步驟2)中的濾餅壓榨至固含量為55%~60%,然后以5cm的厚度平鋪在真空度大于-0.75MPa的真空箱內靜置24h;
4)取出真空靜置料,置于98℃下干燥,然后破碎,分級過篩至粒徑D100在30~35μm,即得B料;
b)將A料和B料攪拌混合2h,即得酞菁藍產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60%。
將實施例1~4制備得到的酞菁藍分別進行性能檢測判斷,結果表明,采用本發明公開的方法制備得到的酞菁藍色澤鮮艷,顏色均勻度好,親水性強,易分散,揚塵低,改善工作環境,干燥時間短,節約能耗,且各產品的粘度檢測均在客戶所要求的200~500Pa·s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