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用密封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用密封條。
背景技術:
在汽車用內飾板與玻璃之間常常會加裝一條密封條,用于刮掉玻璃的水珠, 同時也起到密封的作用。對于這種擠出成型的零件最重要的是零件的斷面,因 為斷面的形式往往會影響制作的難易程度,同時也會影響門板的安裝結構。
現有技術中采用的密封條,在擠出成型后呈平板狀。為了卡在車門護板上, 在平板狀密封條上沖孔,沖出向外突出的防脫部。具體地,該防脫部為密封條 上被沖出部分形成的數個向外延伸的翻邊。并且在車門護板上設置與翻邊相適 配的安裝孔,將翻邊插于安裝孔內,從而使密封條卡于車門護板上,防止密封 條的脫落。
這種密封條的缺點在于,沖孔時,若定位不準確,密封條上沖出的翻邊位 置偏移。安裝時,偏移的翻邊難于插入安裝孔內,增加了安裝的難度,并且若 偏移較大,則整條密封條都無法安裝于車門護板上,導致密封條的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的汽車用密封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用密封條,所述 密封條上具有可卡于汽車部件上的凹陷狀防脫部。
在密封條上設置凹陷狀防脫部,使用時,只需將密封條的防脫部卡于汽車 部件上,即可防止密封條脫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的密封條沒有后 續的沖孔等操作工序,無需考慮密封條與汽車部件的安裝定位問題,使安裝更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用密封條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用密封條與汽車部件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 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 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
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用密封條1,密封條1 為一體成型,且該密封條1上具有可卡于汽車部件2上的凹陷狀防脫部3。
具體地,密封條l為長條狀,從其橫截面如圖l所示。密封條l可以有數 個防脫部3,本實施例中,密封條1上設置有兩個防脫部3,分別為第一防脫部 31和第二防脫部32,第一防脫部31具有第一開口 311,第二防脫部32具有第 二開口321,第一、第二防脫部31、 32分別相錯地設置于密封條1的兩側,第 一、第二開口 311、 321的開口方向相反,使一個密封條l能夠嵌入兩個汽車部 件2。
防脫部3形狀與汽車部件2的形狀相適配,使汽車部件2可嵌于防脫部3 內。本實施例中,第一防脫部31內卡入的汽車部件2為車門板21,車門板21 的邊》彖可卡設于凹陷狀的第一防脫部31內;第二防脫部32內卡入的汽車部件 2為車門鈑金22,同樣車門鈑金22的邊緣可卡于上述凹陷狀的第二防脫部32內。
對于第一防脫部31,其內壁設置有數個翻邊33,本實施例中,翻邊33有 四個,分別為第一翻邊331、第二翻邊332、第三翻邊333和第四翻邊334。其中第一翻邊331呈向下翻折的倒勾狀,且設置于第一開口 311處;第二、第三 翻邊332、 333在第一防脫部31內向下傾斜延伸,也形成倒勾狀結構,且第二 翻邊332位于第三翻邊333的下方,且并排地設置于與第一翻邊331相對的另 一側;第四翻邊334呈凸起狀,且設置于第一防脫部31的底部。
當車門護^反21卡于第一防脫部31內后,第一翻邊331和第二、第三翻邊 332、 333分別彎曲變形且"fe壓于車門護板21的兩側,第一、第二、第三翻邊 331、 332、 333利用倒勾狀結構,使其產生的彈性壓力朝向第一防脫部31的內 部,從而使車門護板21的周向均與翻邊31緊密結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密封 條1的脫落。此外,第四翻邊334抵壓于車門護板21的邊緣,利用第四翻邊 334的彈力,調節車門護板21在第一防脫部31內的卡入深度。
與第一防脫部31結構相似地,第二防脫部32的內壁同樣可設置有數個翻 邊33。本實施例中,翻邊33有三個,分別為第五翻邊335、第六翻邊336和第 七翻邊337。第五、第六、第七翻邊335、 336、 337均向第二防脫部32的凹陷 方向傾斜延伸,形成倒鉤結構。其中,第五翻邊335設置于第二開口 321處的 一側壁上,第六、第七翻邊336、 337設置于與第五翻邊335相對的另一側,且 第六翻邊336設置于第七翻邊337的下方。第二防脫部32的底部可以不設置翻 邊34。
車門鈑金22卡于第二防脫部32內后,第五翻邊335和第六、第七翻邊336、 337分別彎曲變形且^J氐壓于車門《反金22的兩側,利用翻邊34的彈力能夠有效 地防止車門鈑金22脫落。
此外,密封條1的側面還"&置有可與汽車玻璃(圖中未示出)貼靠的唇邊 5,唇邊5與汽車玻璃緊貼后,為汽車玻璃起密封作用,同時還可以刮掉汽車玻 璃上的少量水珠。
密封條1上可設置數個唇邊5,本實施例中,唇邊5有兩個,分別為第一 唇邊51和第二唇邊52,第一唇邊51設置于第二唇邊52的上方,且分別從密 封條l側面向外側延伸。第一、第二唇邊51、 52延伸的傾斜方向一致,使其均朝向同一方向。當第一、第二唇邊51、 52與汽車玻璃結合時,其向外延伸的末 端均能夠緊密地貼靠于玻璃上,以增強與汽車玻璃密封的緊密性。
密封條1由普通的擠出成型機擠出成型,擠出成型的口模結構簡單,且密 封條1制造工藝也只需要擠出成型即可,擠出成型后不需要沖孔等其他的操作 工序,因此,密封條l制造方便。
本實施例提供的密封條l采用一體成型,且在加工制作時就直接在密封條 i上設置凹陷狀防脫部3。使用時,只需將密封條1的防脫部3卡于汽車部件2 上,即可防止密封條l脫落,密封條l結構簡單。同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 技術方案的密封條1成型后,沒有后續的沖孔等操作工序,且無需考慮密封條 1與汽車部件2的安裝定位問題,使安裝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 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條上具有可卡于汽車部件上的凹陷狀防脫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部的形狀與所述汽車部件的形狀相適配。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防脫部的內壁上設置有可抵壓于所述汽車部件上的數個翻邊。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部包括第一防脫部和第二防脫部,所述第一、第二防脫部的開口方向相反。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脫部內設置有呈倒勾狀的第一翻邊、第二翻邊和第三翻邊,所述第一翻邊與第二、第三翻邊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防脫部開口處的兩側,所述第二翻邊設置于所述第三翻邊的下方,所述第一防脫部內設置有呈凸起狀的第四翻邊,所述第四翻邊設置于所述第 一 防脫部的底部。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脫部內設置有呈倒勾狀的第五翻邊、第六翻邊和第七翻邊,所述第五翻邊與第六、第七翻邊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防脫部開口處的兩側,所述第六翻邊設置于所述第七翻邊的下方。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條的側面設置有可與汽車玻璃貼靠的唇邊。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條設置有向外延伸的數個所述唇邊,各個所述唇邊的傾斜方向一致。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邊包括第一唇邊和第二唇邊,所述第一唇邊設置于所述第二唇邊的上方。
10、 如權利要求l-9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用密封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條由擠出成型機擠出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用密封條,所述密封條上具有可卡于汽車部件上的凹陷狀防脫部。在密封條上設置凹陷狀防脫部,使用時,只需將密封條的防脫部卡于汽車部件上,即可防止密封條脫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的密封條成型后,沒有后續的沖孔等操作工序,并且無需考慮密封條與汽車部件的安裝定位問題,使安裝更加方便。
文檔編號B60R13/06GK201321009SQ200820234858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8日
發明者劉群玉, 覃瓊波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