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92735閱讀:38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配置在車輛后部座席的后方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

本申請以2008年9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特愿2008-226112號、2008年9 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特愿2008-226113號、2008年9月3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特愿 2008-226114號為基礎主張優先權,并在此援引其內容。
背景技術
在轎車型的車輛等中,在后部座席的座椅靠背的后方側配置有后托板(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1)。通常,通過將后托板的左右的側緣部用螺釘卡定在車身側的部件上等的方 式,將后托板安裝在車身上。但是,在這樣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由于用于螺釘卡定的工具與車身的側壁等 發生干涉因而難以進行安裝作業。而且,當后托板的尺寸以及形狀根據座椅的固定形態、放 倒形態、傾斜形態等座椅形態而發生變更時,必須要變更車身部件的安裝部(后托板安裝 部)的位置。因此,無法在座椅形態不同的情況下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另外,在近年的車輛中,已知一種結構,將用于在后部座席上固定兒童座椅的多個 錨定(anchor)部件固定設置在座椅靠背的后方的車身部件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該 情況下,在與錨定部件的位置對應的后托板上的位置上,設有用于供錨定部件向外側露出 的開口。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后托板構造中,用于使錨定部件向外部露出的多個開口形成 在后托板主體上。而且,在各開口上設有能夠拆裝的蓋部件。這一后托板構造中,在使用兒 童座椅的情況下,拆下蓋部件并使錨定部件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在不使用兒童座椅時, 通過蓋部件將開口關閉,由此,使從車內側觀察的美觀性良好。這樣,在以往的后托板構造中,用于使錨定部件向外部露出的多個開口以及蓋部 件設置在后托板主體上。但是,這種以往的后托板構造不僅用于具有錨定部件的樣式的車 輛,也用于不具有錨定部件的樣式的車輛,在這種情況下,盡管不可能利用錨定部件,但也 還是在后托板上存在著毫無意義的多個開口以及蓋部件,在美觀性方面不優選。另外,在不 將后托板主體共用于具有兒童座椅固定用的錨定部件的車輛樣式和不具有該錨定部件的 車輛樣式的情況下,由于必須通過各自專用的成形模具來生產后托板主體,因而無法謀求 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若在安裝有內飾件的車身板材與其內飾件之間存在間隙,則會成為導致基 于內飾件的不牢固的質感降低以及從車內側觀察的美觀性降低的原因。因此,提出了一種 內飾件安裝構造,在內飾件的背面上一體形成有間隔肋,通過間隔肋來填補間隙(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3)。但是,在將間隔肋一體形成在內飾件的背面上的情況下,內飾件的制造比較困難, 而且,當通過間隔肋進行填補的間隙較大時,難以確保剛性。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提出了一種內飾件安裝構造,在內飾件的背面上通過夾子安 裝分體的隔板,通過該隔板來填補內飾件與板材之間的間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但是,在為了安裝內飾件而使用隔板的該現有技術的情況下,由于在內飾件的完 全的背面側配置有隔板,因此,在安裝內飾件時難以把握內飾件和隔板的位置關系,存在操 作性不好的問題。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9-99759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1-10383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8-57172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2-29353號公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安裝作業性良好,而且 能夠在不同的座椅形態下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另外,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托板構造,不會降低美觀性,而且能夠在 具有錨定部件的車輛樣式和不具有錨定部件的車輛樣式下共用相同的后托板主體,能夠謀 求生產效率的提高。另外,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隔板的室內材料(后托板),在安裝內 飾件時,能夠容易地把握該室內材料和內飾件的位置關系,能夠謀求內飾件的安裝作業性 的提高。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采用以下的方法。(1)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后托板以將座椅靠背與其后方 側的車身側支承部件之間的間隙覆蓋的方式安裝在車身上。在所述車身側支承部件的面對 所述間隙的面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后托板的后托板安裝部。(2)所述(1)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還可以在所述后托板上設置面對所述 后托板安裝部的第一開口。(3)所述(2)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后托板還可以具有覆蓋所述第一 開口的第一蓋部件。(4)所述(1)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還可以設置托架,該托架具有連結在 所述后托板上的托板連結部;安裝在所述后托板安裝部上的車身安裝部。(5)所述(4)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還可以在所述后托板上設置面對所述 托板連結部和所述車身安裝部的第一開口。(6)所述(4)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還可以在所述托架上設有固定在所述 座椅靠背的框架部件上的座椅固定部。(7)所述(3)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第一蓋部件可以包括翼片,該翼片 以能夠上下轉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后托板的前端部上,并對應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傾動而轉動。(8)所述(1)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車身側支承部件可以具有兒童座 椅固定用的多個錨定部件,在所述后托板上設有與所述多個錨定部件相對應的多個第二 開口 ;一體覆蓋所述多個第二開口的罩部件。(9)所述(8)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在所述罩部件的與所述多個第二開口 相對應的位置上,可以分別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蓋部件。
(10)所述(1)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后托板可以具有隔板,該隔板通 過夾裝在車身部件與覆蓋該車身部件的車內側的面的內飾件之間而填補所述車身部件與 所述內飾件之間的間隙,所述隔板具有配置在所述內飾件的背面側且支承所述內飾件的 支承壁;貫通所述內飾件且向車室內側突出的車內突出壁。(11)所述(10)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還可以為,所述隔板以使所述車內突 出壁的向所述車室內側突出的突出面與所述內飾件的車內側的面大致共面的方式設置。 (12)所述(10)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車內突出壁包括連結部,該連結 部對配置在所述車室內側的所述后托板和所述隔板進行連結。(13)所述(10)記載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所述車內突出壁還可以與配置在所 述車室內側的所述后托板一體地形成。發明的效果根據所述(1)記載的發明,在將后托板安裝在車身上的情況下,能夠將工具插入 座椅靠背與車身側支承部件之間的間隙,將后托板安裝在車身側支承部件的后托板安裝部 上。另外,在傾斜形態的座椅中,能夠以座椅靠背與車身側支承部件之間的間隙容許座椅靠 背的傾動。另外,由于在面對座椅靠背的后方側的車身側支承部件的間隙的面上設置有用 于安裝后托板的后托板安裝部,因此,不會導致與車身側壁等的干涉,能夠容易地進行后托 板的安裝作業,而且能夠以不同的座椅形態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根據所述(2)記載的發明,通過后托板的第一開口將工具插入,能夠將后托板安 裝在車身側支承部件的后托板安裝部上。因此,能夠提高后托板的安裝作業性。根據所述(3)記載的發明,通常時能夠通過第一蓋部件封閉第一開口,因此能夠 謀求美觀性的提高。根據所述(4)記載的發明,由于將后托板經由托架安裝在車身側支承部件上,因 此,能夠使后托板具有高剛性地安裝在車身側支承部件上。根據所述(5)記載的發明,通過后托板的第一開口將工具插入,能夠通過該開口 進行后托板與托架的連結和托架與車身側支承部件的連結,因此,能夠提高用于安裝的作 業性。根據所述(6)記載的發明,在座椅靠背固定在車身上的固定形態的情況下,由于 后托板經由托架結合在座椅靠背和車身側支承部件上,因此能夠提高后托板的支承剛性。根據所述(7)記載的發明,通過對應于座椅靠背的傾動而轉動的翼片,將與車身 側支承部件的連結部隱藏,因此,不會增加零件數量,能夠謀求產品成本的降低。根據所述(8)記載的發明,多個第二開口通過罩部件被一體地覆蓋,能夠提高從 車室內觀察的美觀性。另外,由于多個第二開口被罩部件一體覆蓋,因此,即使在具有錨定 部件的車輛樣式和不具有錨定部件的車輛樣式中使用相同的后托板主體的情況下,在不具 有錨定部件的車輛樣式中,后托板主體上的多個第二開口也不會向車室內露出。因此,不會 降低美觀性。根據所述(9)記載的發明,在使用錨定部件的情況下,通過打開罩部件上的第二 蓋部件而使錨定部件露出,在不使用錨定部件的情況下,通過關閉第二蓋部件而覆蓋錨定 部件使其隱藏。因此,能夠提高不使用錨定部件的情況下的美觀性。根據所述(10)記載的發明,車內突出壁貫通內飾件而向車內側突出,在安裝內飾件時,能夠依據貫通內飾件的車內突出壁的位置來把握隔板的位置。因此,能夠提高內飾件 的安裝作業性。根據所述(11)記載的發明,由于貫通內飾件的車內突出壁的突出面與內飾件的 車內側面大致共面,因此,在與內飾件之間不產生層差,不會導致美觀性的降低。根據所述(12)記載的發明,由于能夠通過車內突出壁的連結部使隔板和后托板 一體化,因此,能夠使后托板經由隔板支承在車身部件上。根據所述(13)記載的發明,由于隔板和后托板通過車內突出壁被一體化,因此, 能夠經由隔板使后托板支承在車身部件上。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立體圖,是從車室內側 對車身后部進行觀察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立體圖,是從車室內側對取下了內飾部件的車 身后部進行觀察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的后托板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剖視圖,是包含圖3的A-A截面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的罩部件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的安裝在罩部件上的蓋部件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剖視圖,是包含圖3的B-B截面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的后托板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剖視圖,是包含圖8的C-C截面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立體圖,是從車室內 側對車身后部進行觀察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立體圖,是從車室內側對取下了內飾部件的 車身后部進行觀察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的后托板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剖視圖,是包含圖12的D-D截面的剖視圖。圖14是表示該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的剖視圖,是包含圖12的E-E截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

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如無特別 說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指的是相對于車輛的前后和上下方向。另外,在各實施方式中, 對相同部分標注相同附圖標記并省略重復說明。首先,對圖1 圖7所示的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從車室內側對轎車型車輛的車身后部進行觀察的立體圖。附圖標記1表示 后部座席的座椅靠背。附圖標記2表示大致水平地配置在座椅靠背1的后方側的后托板 (室內部件)。附圖標記3A、3B表示樹脂制的內飾件,該內飾件安裝在后門4的后方側的車 身的側壁面板5(車身部件)的車室內側的面上。在座椅靠背1的后方側配置有加強板6 (車身側支承部件),該加強板6將車身左右的側壁面板5的后輪拱(未圖示)的上方側位置相互連結。加強板6在車寬方向上延伸, 其車寬方向的兩端部結合在側壁面板5上。該加強板6的中央區域的下方沿開口 7形成為 大致拱形。在后部座席的座椅靠背1與加強板6之間,設有在車寬方向上延伸的特定的寬 度的間隙8。后托板2從加強板6的后方側向前方延伸并覆蓋該間隙8的上方。圖2是表示從圖1中的側壁面板5上將內飾件3A、3B取下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 是后托板2的立體圖。圖4是將后托板2安裝在車身上的狀態下的剖視圖,是包含圖3的 A-A截面的剖視圖。如圖4所示,加強板6在大致水平的上壁6a的前端部連設有向斜下方傾斜的前部 壁6b。在前部壁6b的上緣部,形成有在車寬方向上分離的兩個螺栓穿插孔9。在前部壁6b 的后面側,以與各螺栓穿插孔9的孔位置一致的方式設有焊接螺母10。在該第一實施方式 的情況下,通過螺栓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構成后托板安裝部。在該第一實施方式中,后托板2具有后托板主體11,其在車身安裝狀態下,從未 圖示的后窗擋風玻璃的下端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一對隔板12、12,其在該后托板主體 11的前端部兩側延伸設置。各隔板12通過未圖示的夾子等被卡定固定在側壁面板5上的 特定位置,并設在側壁面板5與內飾件3A、3B之間。該各隔板12具有對內飾件3A、3B的 背面進行支承的支承壁13 ;從該支承壁13的大致中央部向車室內側以層差狀突出的車內 突出壁14。車內突出壁14嵌合在形成在兩個內飾件3A、3B之間的貫通孔15中,在貫通孔 15中貫通的突出面14a以與內飾件3A、3B的車內側面16a、16b大致共面的方式設定。突 出面14a在內飾件3A、3B安裝在側壁面板6上的狀態下向車室內露出。另外,左右的各隔 板12在室內突出壁14上與后托板主體11的前端部一體化。也就是說,在該后托板2上, 室內突出壁14的一部分成為與后托板主體11的連結部。在該第一實施方式中,將后托板主體11和各隔板12 —體地形成,但也可以分體地 形成后托板主體11和各隔板12,并將后托板主體11的前端部連結在各隔板12的設于車內 突出壁14上的連結部上。此外,在圖2、圖3中,附圖標記17表示形成在各隔板12的支承壁13上的嵌合孔。 在這些嵌合孔17中分別嵌合有內飾件3A、3B的背部的未圖示的卡定突起。另外,在后托板 主體11的與隔板12、12相比車身后方側的兩側的側緣部上,一體形成有多個定位突起18, 當內飾件3A被安裝在側壁面板5上時,內飾件3A的下緣與這些定位突起18卡合。另一方面,在后托板主體11的前緣部上,設有在車寬方向上分離的大致矩形形狀 的兩個開口 19、19,通過能夠裝拆的蓋部件20將各開口 19封閉。各開口 19與加強板6上 的螺栓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的設置位置相對應地設置,能夠通過這些各開口 19插入緊 固用的工具21。此外,圖4中的附圖標記22是突出設置在蓋部件20的背面上的、卡定在開 口 19的周緣上的卡定爪。另外,在后托板主體11的前緣部的背面上,如圖4所示,以跨過各開口 19的下方 的方式設有凹狀的彎曲壁23。在該彎曲壁23的底壁部23a上形成有螺栓穿插孔24。另外, 在后壁部23b上形成有作業開口 25,該作業開口 25面對加強板6的螺栓穿插孔9。而且,如圖4所示,在座椅靠背1內的上部的框架部件26上,焊接固定有向車身后 方側延伸的托架27。在托架27的前端附近設有焊接固定在框架部件26上的座椅固定部 28。另外,托架27的向車身后方側的延伸端向上方彎曲,該彎曲片27a部分重合在加強板6的前部壁6b上。另外,在托架27的座椅固定部28和彎曲片27a的中間區域27b的上表 面側,重合有后托板主體11的彎曲壁23的底壁部23a。在托架27的該中間區域27b和彎 曲片27a上分別設有螺栓穿插孔29、30,在中間區域27b的下表面側,以與螺栓穿插孔29的 孔位置一致的方式設有焊接螺母31。在后托板主體11的彎曲壁23的螺栓穿插孔24和托架27的螺栓穿插孔29中插入 有螺栓32。將該螺栓32緊固在焊接螺母31上,由此,將后托板主體11連結在托架27上。 在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托架27上的托板連結部是通過螺栓穿插孔29和焊接螺母31 構成的。另外,在托架27的螺栓穿插孔30和加強板6的螺栓穿插孔9中插入有螺栓33。 將該螺栓33緊固在焊接螺母10上,由此,將托架27的彎曲片27a固定在加強板6上。在 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托架27的車身安裝部是通過螺栓穿插孔30構成的。此外,后托板主體11上的各開口 19,以面對彎曲壁23的底壁部23a的螺栓緊固部 (后托板主體11和托架27的螺栓緊固部)和托架27的彎曲片27a的螺栓緊固部(托架 27和加強板6的螺栓緊固部)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說,后托板主體11上的各開口 19,以工 具等能夠經由彎曲壁23的作業開口 25直接接近彎曲壁23的底壁部23a的螺栓緊固部以 及托架27的彎曲片27a的螺栓緊固部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后托板主體11的車身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區域,三個開口 34在車寬方向 上分離地設置。這些三個開口 34的上表面側通過單一的罩部件35—體地覆蓋。罩部件35 通過粘結或夾子卡定而固定在后托板主體11的上表面上。圖5、圖6是表示罩部件35的構成零件的圖。圖7是包含圖3的B-B截面的剖視 圖,示出了包含罩部件35在內的后托板2被連結在加強板6上的狀態。如圖7所示,在加 強板6的上壁6a上固定設置有在車寬方向上分離的兒童座椅固定用的三個錨定部件36。 后托板主體11上的三個開口 34與各錨定部件36的設置位置相對應地設置。該實施方式的罩部件35,其俯視形狀形成為在車寬方向上長的大致長方形形狀, 并且,其車身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中央向上方鼓出的大致圓弧狀。在罩部件35 上的與后托板主體11的各開口 34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主視大致長方形形狀的凹部37。在 該各凹部37的底壁37a上設有狹縫38,該狹縫38供通過開口 34向上方突出的錨定部件 36貫通。在各凹部37中安裝有能夠覆蓋其上部的蓋部件39。蓋部件39具有在覆蓋凹部 37的上部的狀態下與罩部件35的上表面大致共面的、大致圓弧狀的截面形狀。另外,在各蓋部件39的側部上設有樞支軸40。該樞支軸40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 承在凹部37的側壁37b上。蓋部件39的樞支軸40向后部側偏倚設置。如圖7中的點劃 線所示,蓋部件39以前緣部側以后部側的樞支軸40為支點向上方打開的方式設計。此外, 圖中的附圖標記41是開閉蓋部件39時用于供手指勾住的操作突起。下面,對圖8 圖9所示的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8是本發明的第 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102的立體圖。圖9是包含圖8的C-C截面的剖視圖,是第二實施方 式的后托板102被安裝在車身上的狀態下的剖視圖。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被用 于采用座椅靠背1完全固定的固定形態的座椅的情況。而以下說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 板102,被用于采用使座椅靠背101向前方傾倒的放倒形態的座椅的情況。 該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102,是由于座椅靠背101能夠向前方傾動的關系,在連結于后托板主體11上的托架127上沒有設置座椅固定部(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座椅固定部 28)。因此,在托架127的前端部設有卡合孔46,突出設置在后托板主體11的前緣部的下表 面上的卡定突起45卡合在該卡合孔46中。另外,在該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于兒童座 椅固定用的錨定部件36沒有設置在加強板6上,因此在后托板主體11上沒有設置開口及 覆蓋該開口的罩部件。不過,也可以設置沒有凹部37以及蓋部件39的罩部件。其他的部 分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加強板6側的后托板安裝部即螺栓穿插孔9以及焊接螺母 10為固定托架127而仍被使用。下面,對圖10 圖14所示的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0是在將內飾件3A、3B安裝在車身的側壁面板5上的狀態下從車室內側對車 身后部進行觀察的圖。圖11是從側壁面板5上取下內飾件3A、3B的狀態下的同樣的圖。另 夕卜,圖12是單個后托板202的立體圖。圖13是將后托板202安裝在車身上的狀態的剖視 圖,是包含圖12的D-D截面的圖。圖14是將后托板202安裝在車身上的狀態的剖視圖,是 包含圖12的E-E截面的圖。該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02被用于采用能夠對座椅靠背201 的傾斜角度進行調整的傾斜形態的座椅的情況。該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02,盡管是處于座椅靠背201的向后方側的傾動姿勢, 仍然需要始終覆蓋座椅靠背201與加強板6之間的間隙8。因此,在后托板主體211的前端 部設置追隨座椅靠背201的傾動而轉動的翼片(flap)50。另外,該后托板202設有將車寬 方向左右的隔板12連結的截面大致L字狀的梁部件51,在該梁部件51上支承后托板主體 211和翼片50。梁部件51的兩端部與左右的隔板12的車內突出壁14的后端部一體成形。如圖13 所示,梁部件51的上部壁51a,在車寬方向的多個位置通過螺釘53固定在后托板主體211 的前端部的下表面的支承突起部52上。另外,如圖14所示,在梁部件51的前部壁51b上, 經由鉸鏈部件54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翼片50。此外,還可以在鉸鏈部件54的端部連結 受扭螺旋彈簧80的一端,并將受扭螺旋彈簧80的另一端固定在梁部件51上,從而使翼片 50對應于座椅靠背的傾動而轉動。另外,在梁部件51的前部壁51b的車寬方向上分離的兩個位置上,如圖13所示, 設有向車身前方側突出的矩形形狀的支承突起55,在該各支承突起55上形成有螺栓穿插 孔56。各支承突起55與加強板6側的后托板安裝部即螺栓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的位置 大致對應地設置。而且,在加強板6上的兩處螺栓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上,通過螺栓59 固定有臺座部件58,該臺座部件58對固定螺母57進行保持。在各臺座部件58上卡合有梁部件51的支承突起55的后表面側,從梁部件51的前表面側插入螺栓穿插孔9中的螺栓60螺合在固定螺母57上。也就是說,梁部件51相對 于車身側的加強板6經由臺座部件58實現安裝。另外,支承突起55和臺座部件58,以在將 翼片50以與后托板主體211大致共面的方式向上方推起的狀態下、能夠通過螺栓緊固用的 工具21將螺栓60從車身前方側進行緊固的方式形成。此外,在該第三實施方式的情況下, 支承突起55的前部上方側的空間部構成開口,翼片50構成覆蓋該開口的蓋部件。接下來,對說明了以上的構成的各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102、202的安裝進行說 明。在圖1 圖7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的情況下,首先,將后托板主體11的前部兩端的隔板12卡定在車身的側壁面板5上,成為將內飾件3A、3B卡合在各隔板12的支 承壁13的前表面上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如圖4所示,將工具21插入后托板主體11上的 開口 19中,通過螺栓32連結后托板主體11和托架27,并且,通過螺栓33將緊固托架27緊 固在車身側的加強板6上。然后,在結束了螺栓32、33的緊固作業后,通過蓋部件20封閉 開口 19。在圖8、圖9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102的情況下,除托架127未被固定在 座椅靠背101上以外,基本上與第一實施方式結構相同,因此,以與第一實施方式完全相同 的方式將后托板102安裝在車身上。在圖10 圖14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02的情況下,將后托板主體211 和翼片50預先組裝在梁部件51上,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同地,使后托板202的 組件的兩側 的隔板12卡合在側壁面板5和內飾件3A、3B上。然后,如圖13所示,將翼片50 向上方抬起并從梁部件51的前部壁51b的前方側插入工具21,通過螺栓60將梁部件51緊 固在加強板6上的臺座部件58上。此外,在通過工具21進行螺栓60的緊固時,座椅靠背 201向前方倒下。這樣,將后托板202安裝在車身上以后,翼片50始終覆蓋螺栓緊固部的前 部上方的空間部,從外部看不到螺栓緊固部。如上述那樣,在該后托板2、102、202的安裝構造中,都是在與加強板6的前方側 的間隙8面對的面(前部壁6b)上設置共用的螺栓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并利用該螺栓 穿插孔9和焊接螺母10來安裝各后托板2、102、202。因此,能夠在不與車身的側壁等干涉 的、包含比較寬的間隙8的空間中容易地進行安裝作業,而且,能夠在固定形態、放倒形態、 傾斜形態不同的座椅形態下以其原狀態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因此,在采用該安裝構造的 情況下,能夠謀求后托板2、102、202的安裝作業性的提高,而且,能夠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 實現制造成本的削減。另外,在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102的安裝構造中,在后托板主體11的前 緣部設有開口 19,能夠利用工具21通過該開口 19進行相對于托架27的連結和對托架27 與加強板6的結合,因此,后托板2、102的安裝作業性良好。而且,由于后托板主體11上的 各開口 19在安裝作業后通過蓋部件20封閉,因此,在通常使用時,通過蓋部件20將螺栓緊 固部等的開口 19的內側相對于車室內側覆蓋并隱藏。因此,在采用該安裝構造的情況下, 能夠提高從車室內側觀察時的美觀性。另一方面,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02的安裝構造中,梁部件51的螺栓緊固部 的前方側面對間隙8開放,能夠利用工具21通過該開放的空間部進行梁部件51與加強板6 的結合,因此,后托板202的安裝作業性良好。在該后托板202的情況下,由于在安裝作業 后,螺栓緊固部的前部上方側被翼片50覆蓋,因此,能夠提高從車室內側觀察時的美觀性。而且,在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102的安裝構造中,將托架27結合在后托 板主體11的下表面側,并將該托架27螺栓結合在車身側的加強板6上,因此,能夠使后托 板2、102具有充分高的剛性并安裝在車身側。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的安裝構造中,由于連結在后托板主體11上的 托架27的前緣部還被固定在座椅靠背1的框架部件26上,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后托板2 的支承剛性。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02的安裝構造中,由于通過對應于座椅靠背201的傾動而轉動的翼片50將螺栓緊固部的前部上方側覆蓋并隱藏,因此,不會因追加專用的 蓋部件而導致零件數量的增加,與之相應地,具有能夠謀求產品成本降低的優點。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的構造中,由于通過一體的罩部件35將用于使 錨定部件36露出的后托板主體11上的多個開口 34覆蓋,因此,后托板主體11上的多個開 口 34不會向車內側露出,不會導致美觀性的降低。

另外,在該后托板2的構造中,即使在不具有錨定部件36的車輛樣式中共用相同 的后托板主體11的情況下,由于通過一體的罩部件35覆蓋后托板主體11上的多個開口 34,因此不會導致從車內側觀察的美觀性降低。此外,在如例如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那樣 的、不具有錨定部件36的車輛樣式的情況下,只要使用不具有凹部37或蓋部件39的罩部 件,就能夠謀求美觀性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采用該后托板2的構造的情況下,在具有錨 定部件36的車輛樣式和不具有錨定部件36的車輛樣式中,能夠在不導致美觀性降低的情 況下共用相同的后托板主體11。由此,能夠謀求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托板2的構造中,在罩部件35上的與后托板主體11的 開口 34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能夠開閉的蓋部件39,由于僅在使用錨定部件36時將蓋部件 39打開而使錨定部件36向車內側露出,因此,具有能夠提高不使用時的美觀性的優點。以下,對上述的從第一到第三實施方式中的隔板12、12進行詳述。在將第一實施 方式的后托板2、102、202安裝在車身上的情況下,首先,將后托板主體11、211的前部兩端 的隔板12、12卡定在車身的側壁面板5上,并在各隔板12的支承壁13的前表面上配置內 飾件3A、3B。此時,使各隔板12的車內突出壁14卡合在內飾件3A、3B的貫通孔15中,且使 內飾件3A、3B的背部的未圖示的卡定突起卡合在各隔板12的支承壁13上的對應的嵌合孔 17中。這樣,在將內飾件3A、3B與各隔板12 —起安裝在側壁面板5上的情況下,能夠準確 地對各隔板12和內飾件3A、3B進行定位。另外,由于各隔板12的車內突出壁14向車室內 側露出,因此,作業者在安裝作業時能夠準確地把握內飾件3A、3B和隔板12的位置關系。因此,在采用一體地具有隔板12、12的該后托板2、102、202的情況下,能夠謀求內 飾件3A、3B的安裝精度的提高和安裝作業性的提高。另外,這樣被卡定在側壁面板5和內 飾件3A、3B上的各隔板12,由于車內突出壁14的突出面14a與內飾件3A、3B的車內側面 16a、16b大致共面,因此,與內飾件3A、3B之間不產生層差,能夠提高從車內側觀察時的美 觀性。另外,在將例如后托板主體11固定在車身上的情況下,如圖4所示,隨后將工具21 插入后托板主體11上的開口 19中,通過螺栓32連結后托板主體11與托架27,并且,通過 螺栓33將托架27緊固在車身側的加強板6上。而且,在結束螺栓32、33的緊固作業后,通 過蓋部件20封閉開口 19。該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所采用的隔板12、12,由于在貫通內飾件3A、3B并向車內 側突出的車內突出壁14上一體化有后托板主體11、211,因此,能夠經由隔板12、12使后托 板主體11、211的前端側的兩側部支承在車身的側壁面板5上。因此,通過采用該構造,能 夠提高后托板2的支承剛性,并且能夠提高后托板2、102、202相對于車身的安裝精度。另 夕卜,在該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的情況下,由于左右的隔板12、12與后托板主體11、211 —體 地形成,因此,還具有通過削減零件數量而謀求產品成本的降低的優點。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第一 第三實施方式,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室內部件即后托板的兩側部一體設置隔 板,但與隔板一體形成或連結的室內部件還可以是后托板以外的部件。即,在夾裝于車身部件與覆蓋其車內側面的內飾件之間且填補所述車身部件與內 飾件的間隙的隔板上,設置有配置在所述內飾件的背面側且支承所述內飾件的支承壁; 貫通于被支承在該支承壁上的內飾件且向車室內側突出的車內突出壁。由此,車內突出壁 貫通內飾件并向車內側突出,在安裝內飾件時,能夠依據貫通內飾件的車內突出壁的位置 來把握隔板的位置。在上述的隔板中,可以使所述車內突出壁的向所述車室內側突出的突出面形成為 與所述內飾件的車內側面大致共面。由此,在該突出面與內飾件之間不形成層差,不會導致 美觀性的降低。另外,在上述的隔板中,還可以在所述車內突出壁上設置連結部,該連結部與配置 在車室內側的室內部件連結。由此,能夠使室內部件經由隔板支承在車身部件上。另外,在上述的隔板中,還可以使所述車內突出壁與配置于車室內側的室內部件 一體地形成。由此,能夠使室內部件經由隔板支承在車身部件上。另外,所述室內部件可以由配置在后部座席的座椅靠背的后方的后托板構成。由 此,能夠經由車內突出壁使后托板和隔板一體化。另外,還可以將隔板設在后托板主體的車寬方向的兩側。由此,能夠使后托板主體 的車寬方向的兩側部經由隔板支承在車身部件上。工業實用性通過本發明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由于提高了安裝作業性,而且對于不同的座椅 形態能夠利用共用的車身構造,因此,具有很大的工業實用性。附圖標記的說明1、101、201 座椅靠背2、102、202 后托板3A、3B 內飾件5側壁面板6加強板(車身側支承部件)8 間隙9螺栓穿插孔(后托板安裝部)10焊接螺母(后托板安裝部)11,211后托板主體12 隔板13支承壁14車內突出壁16a、16b 車內側面19 開口(第一開口) 20蓋部件(第一蓋部件)27 托架28座椅固定部
29螺栓穿插孔(托板連結部) 30螺栓穿插孔(車身安裝部)31焊接螺母(托板連結部)34開口(第二開口)35罩部件36錨定部件39蓋部件(第二蓋部件)50翼片
權利要求
1.一種后托板的安裝構造,所述后托板安裝在車身上,以覆蓋座椅靠背與其后方側的 車身側支承部件之間的間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身側支承部件的面對所述間隙的面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后托板的后托板安 裝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托板上設有面對所 述后托板安裝部的第一開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托板具有覆蓋所述第 一開口的第一蓋部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設有托架,該托架具有連結 在所述后托板上的托板連結部;安裝在所述后托板安裝部上的車身安裝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托板上設有面對所 述托板連結部和所述車身安裝部的第一開口。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上設有固定在所 述座椅靠背的框架部件上的座椅固定部。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蓋部件包括翼片,該 翼片以能夠上下轉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后托板的前端部上,并對應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傾動 而轉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側支承部件具有兒 童座椅固定用的多個錨定部件,在所述后托板上設有與所述多個錨定部件相對應的多個第二開口 ;一體覆蓋所述多 個第二開口的罩部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件的與所述多個 第二開口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有能夠開閉的第二蓋部件。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托板具有隔板,該隔 板通過夾裝在車身部件與覆蓋該車身部件的車內側的面的內飾件之間而填補所述車身部 件與所述內飾件之間的間隙,所述隔板具有配置在所述內飾件的背面側且支承所述內飾 件的支承壁;貫通所述內飾件且向車室內側突出的車內突出壁。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以使所述車內突 出壁的向所述車室內側突出的突出面與所述內飾件的車內側的面大致共面的方式設置。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內突出壁包括連結 部,該連結部對配置在所述車室內側的所述后托板和所述隔板進行連結。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內突出壁與配置在 所述車室內側的所述后托板一體地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后托板的安裝構造,在本發明的后托板的安裝構造中,后托板以將座椅靠背與其后方側的車身側支承部件之間的間隙覆蓋的方式安裝在車身上,在所述車身側支承部件的面對所述間隙的面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后托板的后托板安裝部。
文檔編號B60R7/08GK102105330SQ20098012951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3日
發明者小村輝基, 清野祝, 谷俊彥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