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種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多為機械或電動機構,使用時通過復雜機械運動或馬達帶動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從而實現座椅升降。但是該結構的調節裝置成本較高、結構復雜、且容易損壞,維修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分別通過前、后連接板鉸接在座骨架側板上的的前、后連桿以及控制其升降的調整機構,所述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在機座上的前、后鉸座,所述前、后鉸座與前、后連桿、座骨架側板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座骨架側板上設有主動齒輪和與主動齒輪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板,所述從動齒輪板上設有搖臂,所述搖臂通過支撐軸鉸接在開有導向槽的搖臂固定鉸座內,在所述主動齒輪端部位于座骨架側板外側設置有操作手柄。所述從動齒輪板為扇形。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過主動齒輪旋轉帶動從動齒輪板旋轉,使前、后連桿被迫升降,從 而達到座椅高度調節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分別通過前、后連接板1、2鉸接在座骨架側板3上的的前、后連桿4、5以及控制其升降的調整機構,所述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在機座上的前、后鉸座6、7,所述前、后鉸座6、7與前、后連桿4、5、座骨架側板3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座骨架側板3上設有主動齒輪8和與主動齒輪8相互嚙合的扇形的從動齒輪板9,所述從動齒輪板9上設有搖臂10,所述搖臂10通過支撐軸11鉸接在開有導向槽的搖臂固定鉸座12內,在所述主動齒輪8端部位于座骨架側板3外側設置有操作手柄13。使用時,通過抬起或壓下操作手柄13,主動齒輪8逆或順時針旋轉,帶動從動齒輪板9及搖臂10旋轉運動,在支撐軸11與搖臂固定鉸座12的作用下,把整個由前連桿4,后連桿5,前后固定鉸座6、7和座骨架側板3組成的四連桿機構抬升或降低一定高度,從而來調節座椅的高度。`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分別通過前、后連接板(1、2)鉸接在座骨架側板(3)上的的前、后連桿(4、5)以及控制其升降的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在機座上的前、后鉸座(6、7),所述前、后鉸座(6、7)與前、后連桿(4、5)、座骨架側板(3)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座骨架側板(3)上設有主動齒輪(8)和與主動齒輪(8)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板(9),所述從動齒輪板(9)上設有搖臂(10),所述搖臂(10)通過支撐軸(11)鉸接在開有導向槽的搖臂固定鉸座(12)內,在所述主動齒輪(8)端部位于座骨架側板(3)外側設置有操作手柄(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齒輪板(9)為扇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用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分別通過前、后連接板鉸接在座骨架側板上的前、后連桿以及控制其升降的調整機構,所述調整機構包括固定在機座上的前、后鉸座,所述前、后鉸座與前、后連桿、座骨架側板構成四連桿機構,所述座骨架側板上設有主動齒輪和與主動齒輪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板,所述從動齒輪板上設有搖臂,所述搖臂通過支撐軸鉸接在開有導向槽的搖臂固定鉸座內,在所述主動齒輪端部位于座骨架側板外側設置有操作手柄。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通過主動齒輪旋轉帶動從動齒輪板旋轉,使前、后連桿被迫升降,從而達到座椅高度調節目的。
文檔編號B60N2/18GK203093790SQ20132004434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任燕聰, 于力量, 閆美平, 朱一婧, 黃恒雪, 張留進, 張娟, 王改芝, 周東輝 申請人: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