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871870閱讀:363來源:國知局
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的窗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包括側窗玻璃、側窗膠條及側圍鈑金,所述側窗膠條安裝在所述側窗玻璃和側圍鈑金之間,在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密封凸條,該密封凸條位于所述側窗玻璃上,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過渡凹槽和密封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外鈑金搭接的膠條密封唇設計精巧,密封唇的走向、輪廓線半徑大小設計恰到好處,使其與鈑金接觸嚴密,且在窗框拐角處不褶皺,徹底解決了漏水問題;膠條外輪廓造型獨特,更突出層次感,使外觀更耐看,提高了感知質量;設計的密封凸條很巧妙,使玻璃和膠條之間的密封更加嚴密,杜絕了水從玻璃和膠條之間進入車內的情況。
【專利說明】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的窗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固定窗膠條卡裝結構普遍用于微型車的后側窗和后風窗,在玻璃膠粘接結構技術還未成熟時,膠條卡裝結構還使用于前風窗。以前使用的固定窗膠條卡裝結構,主要是參考20世紀80年代日系車型而開發的,膠條斷面結構主要有以下兩種。
[0003]結構一,如圖1,主要用于N107后風窗、N300L后側固定窗,后擋膠條IA的材料為EPDM密實膠。I A處圓圈的密封唇在窗框拐角向內卷縮,與尾門鈑金2A離空,導致水從離空縫隙中漏進車內。II A處圓圈的密封唇太厚長,在3A后擋玻璃的窗框拐角易卷邊,導致外觀差問題出現。
[0004]結構二,如圖2,主要用于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微型車(SUMBAR)后風窗和N109后風窗,膠條材料為EPDM密實膠。I B處圓圈的密封唇在窗框拐角的地方密封失效,導致水從此處漏進車內。
[0005]這兩種結構的技術較落后,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0006]I)做淋雨試驗時,出現漏水問題。
[0007]2)膠條卡裝在玻璃上之后安裝到車身上,在窗框拐角處,易出現褶皺和離空問題。
[0008]3 )膠條斷面尺寸粗大,成本高,外觀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構建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在不改變裝配工藝,不增加零件成本的條件下,解決膠條卡裝結構的固定窗漏水問題;解決膠條在窗框拐角處出現的褶皺和離空問題;在不影響密封和固定功能的條件下,減小膠條斷面尺寸,以降低成本。
[0010]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構建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包括側窗玻璃、側窗膠條及側圍鈑金,所述側窗膠條安裝在所述側窗玻璃和側圍鈑金之間,在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密封凸條,該密封凸條位于所述側窗玻璃上,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過渡凹槽和密封唇。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圍鈑金夾角為116° ±1。。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圍鈑金深度大于等于15.5mm。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圍鈑金的深度比所述側窗膠條的高度高3mm以上。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窗膠條由EPDM材料制成。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外鈑金搭接的膠條密封唇設計精巧,密封唇的走向、輪廓線半徑大小設計恰到好處,使其與鈑金接觸嚴密,且在窗框拐角處不褶皺,徹底解決了漏水問題;膠條外輪廓造型獨特,更突出層次感,使外觀更耐看,提高了感知質量;設計的密封凸條很巧妙,使玻璃和膠條之間的密封更加嚴密,杜絕了水從玻璃和膠條之間進入車內的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二 ;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的斷面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固定窗膠條安裝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固定窗膠條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設計圖解;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設計圖;
[0023]圖中數字表示:1、側窗膠條;2、側圍鈑金;3、側窗玻璃;4、密封凸條;5、密封唇;
6、過渡凹槽;1A、后檔膠條;2A、尾門鈑金;3A、后擋玻璃。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
【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5]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構建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包括側窗玻璃3、側窗膠條I及側圍鈑金2,所述側窗膠條I安裝在所述側窗玻璃3和側圍鈑金2之間,在所述側窗膠條I上設有密封凸條4,該密封凸條4位于所述側窗玻璃3上,所述側窗膠條I上設有過渡凹槽6和密封唇5。
[0026]如圖3所示,新設計固定窗的膠條斷面,主要用于Nlll后側固定窗,膠條材料為EPDM密實膠,I處圓圈的密封唇5設計精巧,外造型的過渡凹槽6、密封唇5的走向、輪廓線半徑大小,保證了在窗框整周邊(包括直線段和拐角段)密封唇與鈑金貼合良好,不漏縫隙;而且此處的外輪廓線,更突出層次感,使外觀更耐看。II處圓圈增加密封凸條,使玻璃和膠條之間的密封更加嚴密,杜絕了水從玻璃和膠條之間進入車內的情況。
[0027]如圖4所示,所述側圍鈑金2夾角為116° ±1°,所述側圍鈑金2深度大于等于15.5mm,所述側圍鈑金2的深度比所述側窗膠條I的高度高3mm以上,對鈑金結構提出要求,外鈑金夾角α必須控制為116° ±1°,外鈑金深度22mm,此深度必須大于等于15.5mm,因為要比膠條高度12.5mm大3mm,膠條的功能才能實現。
[0028]如圖5所示,側窗膠條I先擠出后裁斷成一定的長度,然后將兩個端頭使用接角模具對接成封閉的環狀體,在總裝車間,把側窗膠條I套緊在側窗玻璃3周邊,再使用輔助拉繩和膠錘將側窗玻璃3和膠條安裝到后側圍上,膠條既包覆住玻璃邊緣,也包覆后側圍的焊接邊(如圖3 ),如此膠條就能起密封和固定的作用了。
[0029]所述側窗膠條I由EPDM材料制成,用膠量少,成本低,截面面積減小了 6平方毫米,相同長度的條件下,成本比N107的后擋膠條節約了 2%。
[0030]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固定窗膠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側窗玻璃、側窗膠條及側圍鈑金,所述側窗膠條安裝在所述側窗玻璃和側圍鈑金之間,在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密封凸條,該密封凸條位于所述側窗玻璃上,所述側窗膠條上設有過渡凹槽和密封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固定窗膠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圍鈑金夾角為116° ±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固定窗膠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圍鈑金深度大于等于15.5mm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固定窗膠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圍鈑金的深度比所述側窗膠條的高度高3mm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固定窗膠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窗膠條由EPDM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B60J10/02GK203460666SQ201320455655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9日
【發明者】張德宏, 李瑞榮, 羅海志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