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結構的運輸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輪子,尤其涉及一種改進結構的運輸輪。
如
圖1所示,目前提供物品在地面上滑動的輪子,大都采用裝設在座體的管體30外端的運輸輪10,利用其直接套入各管體30外端的開口中,形成一滾動裝置,使用者可方便地在地面上移動各種結構的座體,圖2、3所示的傳統運輸輪10結構,包括輪軸11、滾輪12及頂蓋13三個部分,輪軸11為一長圓形軸體,軸體中段設有一個分隔環111,將軸體分隔成兩段,一段為設有斜端的外環,其環徑配合并嵌入管體30的開口中至分隔環111處,另一段為一圓徑與滾輪12內圓124套合的平直外環,輪軸11中心設有數道交叉的支撐板112,以使輪軸11外環具有足夠強度,支撐板112中心處設有一個具有中軸管113的中空圓體,輪軸11一端開設內螺紋(圖中未示),滾輪12為一個中空雙環體,雙環體間設有數道加強體121,中心為設有內圓124的中空體,其與輪軸11外環套合,并可滾動,套合端的另一端開設有圓徑較大的套槽123供頂蓋蓋合,滾輪12外環具有數道平行凹凸環道的輪面122,頂蓋13為一ㄇ形蓋體,中心設有數道交叉的支撐片131,支撐片131中心設有一個ㄩ形圓體,其一端為自頂蓋13頂面中心凹陷成一圓槽133,中心開設一螺絲圓孔132,以供鎖合螺絲14及墊圈141鎖入,并向內與輪軸11內中軸管113一端開設的內螺紋鎖合,迫使頂蓋13將滾輪3定位在輪軸11上而不會脫落,其使用時的缺點是,1、組裝后,輪軸11的一端受到來自管體30的重力,另一端受到滾輪12受壓后產生的反作用力(圖3中力矩箭頭所示),受力不平均,易導致輪軸11變形或松脫;2、滾輪12外環的輪面123是一種硬質塑膠光滑表面,雖具有凹凸起伏的表面外形,但抓地力仍不足,常產生座體移動時,輪面123卻因受重壓而使內部內圓124與輪軸11間產生的阻力大于輪面123的抓地力,造成輪面123不轉動而在地面上移動的情況,這樣極易損傷地面及輪面123;3、三段式組裝方式以及塑膠射出成型,不僅結構復雜,難組裝,且成本昂貴。
圖4、5所示的另一種傳統運輸輪結構,改善了滾輪12輪面123的缺點,將管體30一端制成一個輪軸31的形狀,輪軸31一端設有一個鎖合螺絲孔,其外環套入一輪圈16,輪圈16外圍套入一個軟質塑膠環面15,再套入頂蓋13及鎖入鎖合螺絲14固定,軟質塑膠環面15為軟性材質,可達到不傷輪面123及地面的目的,但因為加套的軟質塑膠輪面15是簡單套入輪面123上,且其外形易受壓力而變形,所以在受壓轉動時,時常導致變形后連帶擠壓側端鎖合的頂蓋13,發生脫落現象,該運輸輪的結構更復雜,制造更麻煩,不符合實際使用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結構的運輸輪,使其整體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制造成本低、輪軸受力均勻不易變形,使用效果好,從而克服傳統運輸輪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結構的運輸輪,包括一個輪軸和一個軟質滾輪,輪軸一端開設一個開口,另一端設有一個上蓋,內部設一個內圓筒并與輪軸內壁形成一個環槽,外環設有數道分離卡扣塊,軟質滾輪中心開設有一個內圓、一個扣環、一個硬質環體的頂環,外端射出PVC材質的輪面,將輪軸一端套入軟質滾輪的內圓中,輪軸一端的卡扣塊扣入軟質滾輪的扣環中,上蓋抵頂頂環而定位,輪軸的環槽套入欲接合的管體開口口緣上即成為運輸輪的整體結構,輪軸可以套合用不同材質置備的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結構的運輸輪,其主要元件輪軸及軟質滾輪均為一體射出成型,因結構簡單而減少了制造成本,組裝時,只需將輪軸套在軟質滾輪的內圓以后,使輪軸內部的環槽套入管體開口中,便可完成組裝工序,其組裝程序簡單且降低了人工費,輪軸及座體的管體受力均勻,不會變形,且結構強度高,PVC輪面為一特殊射出成型的輪面,其軟質的表面材質,可使輪面在受重壓時,有較佳的抓地力,該結構運輸輪的滾動并不會傷及輪面及地面,使用效果好。
以下結合附圖具體敘述實施例
圖1為一般運輸輪結構裝設位置示意圖圖2為傳統產品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傳統產品組裝后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另一種傳統產品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為另一種傳統產品組裝后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外觀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組裝后的剖面示意圖如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結構的運輸輪20,包括一個輪軸21和一個軟質滾輪22,輪軸21為一個中空ㄇ形圓筒,其一端開設一個開口212,另一端設有一個圓徑大于輪軸21外環的上蓋214,內緣底面上設有一個外徑較輪軸21內徑略小的垂直內圓筒211,內圓筒211中心設有數道交叉的支撐片(圖中未示),內圓筒211外壁與開口212內壁形成一個環槽215的間隙空間,其大小配合管體30開口口緣的厚度,開口212處的外環設有數道分離卡扣塊213在環面上,軟質滾輪22的輪面為一特殊射出成型的PVC輪面224,射出過程是將PVC輪面224以一個硬質塑膠滾輪在射出成型后,再進入PVC射出成型機中,直接在硬質輪面上熔合射出,在輪面上形成一層PVC材質,而成為一體成型的PVC輪面224,軟質滾輪22的內環中開設有一個供輪軸21外環套入的內圓221,其套入的另一端開設有一個環徑較大并供卡扣塊213扣合的扣環222,套入端開設圓徑較大并供輪軸21上蓋214套入的硬質環體頂環222。
組裝時,將輪軸21的環體套入軟質滾輪22的內圓221中,輪軸21外環凸出的卡扣塊213受內圓221擠壓而向內彎曲變形,至卡扣塊213到達內圓221一端的扣環222時,便向外彈起并利用卡扣塊213凸出的形體扣住扣環222環邊,使軟質滾輪22整體卡扣定位在輪軸21的外環上,并使上蓋214抵頂在頂環223環邊而定位,將輪軸21的環槽215套入欲接合的管體30開口口緣上,因管體30的開口口緣厚度略大,而塞入輪軸21的環槽215中固定,用軟性槌敲打輪軸21的上蓋214,使輪軸21順利嵌入管體30中固定,該輪軸可以套合用不同材質置備的滾輪。
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在動作時,其軟質滾輪22的位置在輪軸21外環上方,輪軸21的位置在管體30一端的垂直方向上方,其受到管體30傳遞的重力時,其重力垂直平均分布在滾輪軟質22的PVC輪面224上(圖中箭頭所指),使用時有以下優點,1、輪軸21及座體的管體30受力均勻,不會變形,且結構強度高;2、兩主要元件輪軸21及軟質滾輪22均為一體射出成型,因結構簡單而減少了制造成本,組裝時,只需將輪軸21套在軟質滾輪22的內圓221以后,使輪軸21內部的環槽215套入管體30開口中,便可完成組裝工序,其組裝程序簡單且降低了人工費;3、PVC輪面224為一特殊射出成型的輪面,其軟質的表面材質,可提供輪面在受重壓時,有較佳的抓地力,該結構運輸輪的滾動并不會傷及輪面及地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改進結構的運輸輪,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達到預期的設計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結構的運輸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輪軸和軟質滾輪,輪軸一端開設一個開口,另一端設有一個上蓋,內部設一個內圓筒并與輪軸內徑形成一個環槽,外環設有數道分離卡扣塊,軟質滾輪中心開設有一個內圓、一個扣環、一個硬質環體的頂環,外端射出PVC材質的輪面,將輪軸一端套入軟質滾輪的內圓中,輪軸一端的卡扣塊扣入軟質滾輪的扣環中,上蓋抵頂頂環而定位,輪軸的環槽套入欲接合的管體開口口緣上即成為運輸輪的整體結構。
專利摘要改進結構的運輸輪,用一個一體成型的輪軸套入PVC材質射出輪面的軟面滾輪后,嵌入欲安裝的管體內,其輪軸為一冂形中空圓筒,內緣底端設一個與圓筒內壁形成環槽間隙的內圓筒,開口處的外環設有數道卡扣塊元件,利用輪軸與軟面滾輪及管體開口接合后,其軟質滾輪與管體接合端位置在同一垂直線上,使重力均衡地壓在管體上,管體不易變形、脫落,本實用新型采用兩段式組裝,不僅使組裝方便,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B60B19/00GK2285723SQ9621938
公開日1998年7月8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9日
發明者張森釗 申請人:張森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