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拖拉機掛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掛車,尤其是一種拖拉機掛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廣大農村中用于貨物運輸的交通工具大多采用四輪拖拉機牽引掛車。這種掛車一般是由前輪、連接前輪的前輪車橋,前輪支架,以及安裝在前輪支架上的牽引三角架構成的雙軸或者單軸被動牽引式掛車。在使用時,把牽引三角架鉸接到拖拉機上,完全依靠拖拉機提供牽引力來完成運輸作業。由于運輸貨物時,貨物的全部(雙軸掛車)或大部分(單軸掛車)的重量都在掛車上,拖拉機的附著重量相對較輕,因此,當拖拉機組在泥濘松軟或有陡坡的道路上行駛時,由于附著重量不夠大,附著力不足,拖拉機驅動輪就會嚴重打滑,使拖拉機的牽引力發揮不出來,無法帶動掛車前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拖拉機掛車,它主要解決的是現有的拖拉機掛車無動力輸入,完全依靠拖拉機提供的牽引力拖拽前進,而造成的爬坡能力差、在泥濘松軟的道路上行使時車輪容易打滑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有前輪、前輪車橋、前輪支架,以及安裝在前輪支架上的牽引三角架,所述的前輪車橋為中央傳動差速式驅動橋,在該前輪車橋的動力輸入軸上通過萬向節傳動軸連接有變速箱,該變速箱的動力輸入軸上設有萬向節、傳動軸以及與輸出軸連接的接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萬向節傳動軸可以由兩段構成,它們通過花鍵連接;所述的變速箱上可設有控制變速的連接拉索。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于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把掛車的導向輪軸設成中央傳動差速式驅動橋,使得在行駛過程中,掛車的前橋有動力輸入,而不是完全依靠拖拉機的牽引力拖拽前進,提高了爬坡能力,即使遇到泥濘松軟的道路也能順利通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圖。
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述。
圖1、2所示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前輪1、前輪車橋2、前輪支架3,以及安裝在前輪支架上用于與拖拉機連接的牽引三角架4。所述的前輪車橋是采用中央傳動差速度式驅動橋,所謂的中央傳動差速式驅動橋與汽車的后輪驅動橋相似。在前輪車橋的動力輸入軸5上通過兩段由花鍵6連接的萬向節、傳動軸連接有變速箱7,即在前輪車橋2的動力輸入軸5上通過萬向節8連接傳動軸9,傳動軸9通過花鍵6連接傳動軸10,傳動軸10與設在變速箱7的動力輸出軸11上的萬向節12連接。在變速箱7的動力輸入軸13上也設有由花鍵14連接的兩段萬向節、傳動軸以及與輸出軸連接的接頭。即變速箱7的動力輸入軸13通過萬向節15連接傳動軸16,傳動軸16通過花鍵14連接傳動軸17,傳動軸17與雙聯萬向節18連接,雙聯萬向軸節18與與輸出軸接頭連接。所述的接頭上連接有減速箱,該減速箱的動力輸入軸與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連接。變速箱7設有用于倒檔和前進檔的檔位若干個,這些檔位的行駛速度與拖拉機的低速檔位相同,在變速箱7上設有控制變檔的連接拉索19。
在使用時,把牽引三角架4與拖拉機連接鉸接,把變速箱的輸入軸與拖拉機減速箱的輸出軸連接,當拖拉機組需要爬坡或者是通過泥濘松軟等路況復雜的路段時,操縱用于控制變速的連接拉索把掛車的變速箱掛上與拖拉機行駛速度一致的檔位,之后分離動力輸出軸離合器,操縱動力輸出軸接合手柄連接動力輸出,并將拖拉機掛上與掛車前輪一致的檔位,使拖拉機的驅動輪和掛車的驅動輪同步發出驅動力,使拖拉機組順利通過路況復雜路段。通過后即把動力輸出軸手柄和掛車變速箱掛空檔,恢復正常行駛。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一切具有獨立式動力輸出的四輪拖拉機。
權利要求1.一種拖拉機掛車,它包括有前輪、前輪車橋、前輪支架,以及安裝在前輪支架上的牽引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輪車橋為中央傳動差速式驅動橋,在該前輪車橋的動力輸入軸上通過萬向節、傳動軸連接有變速箱,該變速箱的動力輸入軸上設有萬向節、傳動軸以及用于輸出軸連接的接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機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頭上連接有減速箱,該減速箱的動力輸入軸與輸出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機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萬向節、傳動軸由兩段構成,它們通過花鍵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機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速箱上設有控制變速的連接拉索。
專利摘要一種拖拉機掛車,它包括有前輪、前輪車橋、前輪支架,以及安裝在前輪支架上的牽引三角架,所述的前輪車橋為中央傳動差速式驅動橋,在該前輪車橋的動力輸入軸上通過萬向節傳動軸連接有變速箱,該變速箱的動力輸入軸上設有萬向節傳動軸接頭。在用于貨物運輸的過程中,與現有的拖拉機掛車相比它解決的是現有的拖拉機掛車無動力輸入,完全依靠拖拉機提供的牽引力拖拽前進,而造成的爬坡能力差、在泥濘松軟的道路上行使時車輪容易打滑的問題。
文檔編號B62D53/00GK2920785SQ20062020063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9日
發明者陸興云 申請人:陸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