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的車身結構,特別是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l、圖2所示,目前汽車的后軸安裝點的位置大部分都位于車身縱梁(3)的 正下方,車子在運動中后軸受到的力通過后軸安裝支架(1)直接傳遞到車身縱梁(3) 和門檻總成(2)上,進一步傳遞到整個車身,這種結構由于后軸安裝支架(1)直接 靠在車身縱梁(3)上,其強度比較容易滿足設計的需要。
如圖3、圖4所示,也有一部分汽車的橫向方向的跨度比較大,所以后軸安裝支 架(1)位于車身縱梁(3)與門檻總成(2)之間的懸空處,車子在運動過程中后軸 傳遞過來的力直接作用在后軸安裝支架(1)上,再由后軸安裝支架(1)將力傳遞到 車身縱梁(3)和門檻總成(2)上,進一步傳遞到整個車身。因為后軸安裝支架(1) 與門檻總成(2)之間的搭接部分過少,后軸安裝支架(1)基本上是一個懸臂的結構, 這樣就導致后軸安裝支架(1)與車身縱梁(3)搭接的部位局部應力過大,在車子長 時間行駛后,該部位扳金容易因為應力過大而斷裂,為了增大該搭接部位的承受強度 就必須增加后軸安裝支架(1)與門檻總成(2)等結構件的連接,這樣會使得后軸安 裝支架(1)結構過于復雜,焊接工藝難以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高強度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 本發明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車身縱梁(3)、用于 固定安裝汽車后軸的后軸安裝支架(1)以及車身兩側的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 (4),特別是所述門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焊接固定有外伸支架(5),所述 的后軸安裝支架(1)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上。
本發明的外伸支架(5)焊接在門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為后軸安裝 支架(1)的安裝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支撐,后軸安裝支架(1)固定在車身縱梁(3) 和外伸支架(5)上,在汽車運動過程中后軸傳遞過來的力會通過后軸安裝支架(1) 傳遞到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而外伸支架(5)又會將所受到的力傳遞到門 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這樣就可以將后軸傳遞過來的力通過門檻總成(2) 和車身縱梁(3)傳遞到整個車身結構中。外伸支架(5)與門檻總成(2)之間的接觸面積比較大,固定很牢固,這樣就使 后軸安裝支架(1)受到的力能夠平均分配到車身縱梁(3)和門檻總成(2)上,不 會使后軸安裝支架(1)與車身縱梁(3)搭接的地方因局部應力過大而發生斷裂,也 無需為增強后軸安裝支架(1)與其他結構件連接部分的強度而使得整個后軸安裝支 架的結構過于復雜,裝配質量難以保證,這樣使得整個后軸安裝支架(1)的結構簡 單,制造和安裝都很方便。本發明的車身結構結構簡單,并且車身承受后軸沖擊力以及車身寬度方向的沖擊 力的強度大,大大增強了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
圖1是現有技術的橫向跨度小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車身結構中各部分的位置簡化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的橫向跨度大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車身結構中各部分的位置簡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的車身結構中各部分的位置簡化示意圖及受力分析示意圖; 圖7是圖5中的車身縱梁剖面示意圖; 圖8是圖5中的外伸支架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車身結構,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車身縱梁(3)、用于固 定安裝汽車后軸的后軸安裝支架(1)以及車身兩側的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 特別是所述門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焊接固定有'外伸支架(5),所述的后軸 安裝支架(1)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上。本實施例的外伸支架(5)的一端與車身縱梁(3)焊接固定,另一端分別與門檻總 成(2)和后輪罩總成(4)焊接固定。這樣不僅能夠為后軸安裝支架(l)提供更好的支撐, 而且還加強了車身在寬度方向的強度。本實施例的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垂直,外伸支架(5)的底板與車身縱梁(3) 的底板平齊。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垂直,能夠為車身提供更大的車身寬度方向 的強度;外伸支架(5)的底板與車身縱梁(3)的底板平齊,能夠更好、更方便將后軸安裝支架(1)安裝在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上。如圖6所示(箭頭表示力的傳遞方向),本實施例的車身結構能夠更好的將后軸 安裝支架(1)所受到的后軸的沖擊力均勻傳遞到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并 進一步傳遞到整個車身上去,不至于使車身的某一部分結構受到過大的沖擊力而發生 損壞。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車身縱梁(3)設置有與車身縱梁底板(31)平行的縱 梁加強板(32),所述縱梁加強板(32)與車身縱梁底板(31)之間設置有一定間隙, 兩者形成一個封閉腔,車身縱梁(3)上設置有穿過車身縱梁底板(31)并固定在車 身縱梁底板(31)與縱梁加強板(32)上的螺母座(6)。這樣的結構設計不僅增加了 車身縱梁(3)的強度,還增加了車身縱梁(3)的抗扭度,同時還能夠使固定在車身 縱梁(3)上的后軸安裝支架(1)的抗沖擊力的能力更強。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外伸支架(5)設置有與外伸支架底板(51)平行的外 伸支架加強板(52),所述外伸支架加強板(52)與外伸支架底板(51)之間設置有 一定間隙,兩者形成一個封閉腔,外伸支架(5)上設置有穿過外伸支架底板(51) 并固定在外伸支架底板(51)和外伸支架加強板(52)上的螺母座(6)。,這樣的結 構設計不僅增加了外伸支架(5)的強度,還增加了外伸支架(5)的抗扭度,同時還 能夠使固定在外伸支架(5)上的后軸安裝支架(1)的抗沖擊力的能力更強。本實施例的外伸支架(5)的兩端設置有垂直巻邊(53)和(54),垂直巻邊(54) 與車身縱梁(3)焊接固定,垂直巻邊(53)分別與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焊接固 定。這樣增加了外伸支架(5)的兩端與車身縱梁(3)、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的 接觸面積,進一步加強了焊接的牢固度,提高了車身的強度。本實施例的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各設置有兩個螺母座(6),后軸安裝支架 (1)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上。這樣能夠更好的將后軸安裝支架(l) 所受到的后軸的沖擊力均勻傳遞到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并進一步傳遞到整個 車身上去,不至于使車身的某一部分結構受到過大的沖擊力而發生損壞。而且利用螺 栓固定的方式將后軸安裝支架(l)固定在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上,減少了焊裝時 的焊接量,更容易保證車身的焊接質量。本實施例的后軸安裝支架(l)為一體的鑄件,這樣不僅能夠節約空間、減少后期安 裝的工序,還能增強整個后軸安裝支架(l)的強度。6本發明的車身結構結構簡單,并且車身承受后軸沖擊力以及車身寬度方向的沖擊 力的強度大,大大增強了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
權利要求
1、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車身縱梁(3)、用于固定安裝汽車后軸的后軸安裝支架(1)以及車身兩側的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其特征是所述門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焊接固定有外伸支架(5),所述的后軸安裝支架(1)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伸支架(5)設置有與外伸支 架底板(51)平行的外伸支架加強板(52),所述外伸支架加強板(52)與外伸支 架底板(51)之間設置有一定間隙,兩者形成一個封閉腔,外伸支架(5)上設置 有穿過外伸支架底板(51)并固定在外伸支架底板(51)和外伸支架加強板(52) 上的螺母座(6)。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車身縱梁(3)設置有與車身 縱梁底板(31)平行的縱梁加強板(32),所述縱梁加強板(32)與車身縱梁底板(31)之間設置有一定間隙,兩者形成一個封閉腔,車身縱梁(3)上設置有穿過 車身縱梁底板(31)并固定在車身縱梁底板(31)與縱梁加強板(32)上的螺母 座(6)。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伸支架(5)的一端與車身縱 梁(3)焊接固定,另一端分別與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焊接固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伸支架(5)的兩端設置有垂 直巻邊(53)和(54),垂直巻邊(54)與車身縱梁(3)焊接固定,垂直巻邊(53) 分別與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焊接固定。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 垂直,外伸支架(5)的底板與車身縱梁(3)的底板平齊。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伸支架(5)與車身縱梁(3) 各設置有兩個螺母座(6),后軸安裝支架(1)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 外伸支架(5)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軸安裝支架(1)為一體的鑄 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高強度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本發明的汽車的后軸部分的車身結構,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車身縱梁(3)、用于固定安裝汽車后軸的后軸安裝支架(1)以及車身兩側的門檻總成(2)和后輪罩總成(4),特別是所述門檻總成(2)和車身縱梁(3)上焊接固定有外伸支架(5),所述的后軸安裝支架(1)固定在車身縱梁(3)和外伸支架(5)上。本發明的車身結構結構簡單,并且車身承受后軸沖擊力以及車身寬度方向的沖擊力的強度大,大大增強了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
文檔編號B62D21/00GK101318521SQ200810028509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
發明者程 李, 蘇秋芬, 解保新, 堃 趙, 陳曉鋒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