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12713閱讀:4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構件,具體地說,尤其涉及摩托車液壓盤式后 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安裝在摩托車上的后制動裝置一般由制動踏板、拉索機構、主泵、 油杯、分泵和制動盤等部件構成,其中分^安裝在制動盤的旁邊,該分泵通過
第-汕哲^小:泵的出汕口連接,主泵的進汕口通過第二油宵與汕杯相接,.小:泵 的推桿通過拉索機構與制動踏板連接。當駕駛員用腳踩動制動踏板時,制動踏 板通過拉索機構帶動主泵的推桿,使主泵的推桿回縮,對制動主泵內的液壓油 產生壓力,制動主泵內的油壓通過油管傳遞給分泵,推動分泵的摩擦片緊貼在 制動盤上,從而使與制動盤固定連接的后輪轂停止旋轉。由于傳統結構中是采 用拉索機構來傳遞制動力的,拉索機構的傳遞力臂小,并且動力傳遞的距離較 長,動力損失大,這樣制動操作時比較費力,制動的可靠性沒有保障。同時, 拉索機構離地距離較小,容易進入泥沙,從而造成拉索卡滯, 一方面操作不靈 活,另一方面制動后難以回位,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傳統結構中主 泵都是水平安裝的,油杯受安裝位置的限制,其底部的出油口略高于主泵的進 油口,這樣油杯內的液壓油進入主泵和分泵的速度較慢,也會影響制動的可靠 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靈活、可靠的摩托車搖臂拉 桿式后制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包括制 動踏板、主泵、油杯、分泵和制動盤,其中分泵安裝在制動盤的旁邊,該分泵 通過第一油管與主泵的出油口連接,主泵的進油口通過第二油管與油杯相接, 其關鍵在于還包括后搖臂組件、拉桿和前搖臂,所述主泵的推桿通過后搖臂組 件與拉桿的后端鉸接,該拉桿的前端鉸接于前搖臂的下端,前搖臂的上端與制 動踏板的尾部鉸接。
本實用新型采用搖臂拉桿式結構取代傳統的拉索機構來傳遞制動力,通過 增大傳遞力臂及減少因長距離直接傳遞而損失的動力,使得制動操作時更靈活、 省力,制動的可靠性有保障;同時,消除了傳統結構因回位困難而存在的安全隱患。
為了簡化結構、方便安裝,并進一步提高制動力傳遞的可靠性,上述后搖 臂組件由第一后搖臂和第二后搖臂構成,其中第一后搖臂的下端與拉桿的后端 鉸接,第一后搖臂的上端鉸接于第二后搖臂的前端,所述第二后搖臂的后端與 主泵推桿的底端鉸接,主泵推桿呈豎直狀態。
上述油杯底部的出油口高于主泵的進油口,兩者之間的高度差為100 200mm。以上結構使得油杯內的液壓油受重力作用更明顯,進入主泵和分泵的速 度更快,也能夠起到保證制動靈活、可靠性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整車匹配美觀、協調,制動時靈活、省力,并且 動力損失小,制動性能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摩托車上的布置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制動踏板l、主泵2、油杯3、分泵4、制 動盤5、第一油管6、第二油管7、拉桿8、前搖臂9、第一后搖臂10和第二后 搖臂11等部件構成,其中制動踏板1位于腳踏板12的旁邊,該制動踏板1的 尾部與前搖臂9的上端相鉸接,前搖臂9呈上端在后、下端在前傾斜分布,前 搖臂9的下端與拉桿8的前端鉸接。所述拉桿8的后端與第一后搖臂10的下端 鉸接,第一后搖臂10基本與前搖臂9相平行,第一后搖臂10的上端鉸接于第 二后搖臂11的前端,而第二后搖臂11的后端與主泵推桿2a的底端鉸接。
從圖l、圖2中可知,所述主泵2安裝于車架的中部,并呈豎直分布。主泵 2的進油口通過第二油管7與油杯3連接,油杯3也安裝在車架上,油杯3底部 的出油口高于主泵2的進油口,兩者之間的高度差為100 200,。所述主泵2 的出油口通過第一油管6與分泵4連接,分泵4位于制動盤5的旁邊,并通過 支架安裝在后叉主管13上。所述制動盤5與后輪轂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駕駛員用腳踩動制動踏板1時,制動踏板1帶動前搖臂9逆時針轉動, 前搖臂9向前拉動拉桿8,使第一后搖臂IO逆時針轉動的同時,帶動第二后搖 臂ll順時針轉動,第二后搖臂ll推動主泵2的推桿2a向上運動,使之相對于 泵體回縮,對主泵2內的液壓油產生壓力,這樣通過第二油管7從油杯3流入主泵2內的液壓油,在主泵推桿2a的作用下,通過第一油管6向分泵4流動, 推動分泵4的摩擦片緊貼在制動盤5上,從而使與制動盤5固定連接的后輪轂 停止旋轉。當作用在制動踏板l上的力消失后,在油壓的作用下,各部件復位。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包括制動踏板(1)、主泵(2)、油杯(3)、分泵(4)和制動盤(5),其中分泵(4)安裝在制動盤(5)的旁邊,該分泵(4)通過第一油管(6)與主泵(2)的出油口連接,主泵(2)的進油口通過第二油管(7)與油杯(3)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泵(2)的推桿(2a)通過后搖臂組件與拉桿(8)的后端鉸接,該拉桿(8)的前端鉸接于前搖臂(9)的下端,前搖臂(9)的上端與制動踏板(1)的尾部鉸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后搖臂組件由第一后搖臂(10)和第二后搖臂(11)構成,其中第一后搖臂(10)的下端與拉桿(8)的后端鉸接,第一后搖臂(10)的上端鉸接于第二后 搖臂(11)的前端,所述第二后搖臂(11)的后端與主泵推桿(2a)的底端鉸 接,主泵推桿(2a)呈豎直狀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杯(3)底部的出油口高于主泵(2)的進油口,兩者之間的高度差為100 200腿。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搖臂拉桿式后制動裝置,包括制動踏板、主泵、油杯、分泵和制動盤,其中分泵安裝在制動盤的旁邊,該分泵通過第一油管與主泵的出油口連接,主泵的進油口通過第二油管與油杯相接,所述主泵的推桿通過后搖臂組件與拉桿的后端鉸接,該拉桿的前端鉸接于前搖臂的下端,前搖臂的上端與制動踏板的尾部鉸接。本實用新型與整車匹配美觀、協調,制動時靈活、省力,并且動力損失小,制動性能可靠。
文檔編號B62L1/00GK201357918SQ200920126350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8日
發明者向先剛, 李世濤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