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型分解式行李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行李車架,尤其是一種組合行李車架。
背景技術:
目前的行李箱和行李車都比較笨重,即便是可折疊的行李車,也是比較笨重的。因此,需要一種結構簡單,攜帶輕巧,使用方便的行李車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微型分解式行李車架,為了行李車在攜帶和組合使用上的快捷、方便和輕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包括滾輪、輪軸、夾板、前翻版、后翻板、鉸鏈、拉圈、上彈力繩、下彈力繩,其特點是;滾輪與輪軸活動連接,輪軸固定在夾板上,夾板呈菱形,夾板前部邊用鉸鏈連接前翻板,夾板后部邊用鉸鏈連接后翻板,形成可折疊車架,使用時,上彈力繩和下彈力繩分別穿入左右兩個可折疊車架的拉圈中,并扎繞放置在左右兩個可折疊的車架中間的行李箱或行李包。不使用時,夾板上的前翻板和后翻板分別通過鉸鏈向內翻轉閉合,折疊成可以放在行李箱或行李包內的車架。上彈力繩和下彈力繩上端分別設有拉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采用可折疊車架和上彈力繩、下彈力繩組成的微型分解式行李車架。使用時,上彈力繩和下彈力繩分別穿入左右兩個可折疊車架的拉圈中,并扎繞放置在左右兩個可折疊車架中間的行李箱或行李包。不使用時,夾板上的前翻板和后翻板分別通過鉸鏈向內翻轉閉合,折疊成可以放在行李箱或行李包內的車架。即成為組合行李車架。因此,本發明設計造價低廉、結構簡單,攜帶輕巧,使用方便。
圖1是本發明使用狀態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左右可折疊車架立體示意圖3是上彈力繩和下彈力繩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包括滾輪1、輪軸2、夾板3、前翻版4、 后翻板5、鉸鏈6、拉圈7、上彈力繩8、下彈力繩9、拉手10。如圖2所示,滾輪1與輪軸2活動連接,輪軸2固定在夾板3上,夾板3呈菱形,夾板3前部邊用鉸鏈6連接前翻板4,夾板3后部邊用鉸鏈6連接后翻板5,形成可折疊車架。
3
平時,不使用時,夾板3上的前翻板4和后翻板5分別用鉸鏈6向內閉合,折疊成可以體積較小的車架,可以放在行李箱或行李包內。
需要拖動行李箱或行李包時,在鉸鏈6作用下,翻開夾板3上的前翻板4和后翻板5,形成左車架和右車架。如圖1所示,用上彈力繩8和下彈力繩9 (圖3),穿入左右兩個車架的拉圈7,同時將行李箱或行李包放在左右兩個車架中間,在扎繞行李箱(或行李袋),即成為組合行李車架,并且上彈力繩8和下彈力繩9上端分別設有拉手10。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包括滾輪(1)、輪軸(2)、夾板(3)、前翻版(4)、后翻板 (5)、鉸鏈(6)、拉圈(7)、上彈力繩(8)、下彈力繩(9),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1)與輪軸(2) 活動連接,輪軸(2 )固定在夾板(3 )上,夾板(3 )呈菱形,夾板(3 )前部邊用鉸鏈(6 )連接前翻板(4),夾板(3)后部邊用鉸鏈(6)連接后翻板(5),形成可折疊車架,使用時,上彈力繩 (8 )和下彈力繩(9 )分別穿入左右兩個可折疊車架的拉圈(7 )中,并扎繞放置在左右兩個可折疊的車架中間的行李箱或行李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不使用時,夾板(3)上的前翻板(4)和后翻板(5)分別通過鉸鏈(6)向內翻轉閉合,折疊成可以放在行李箱或行李包內的車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力繩(8)和下彈力繩(9 )上端分別設有拉手(10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型組合式行李車架,滾輪與輪軸活動連接,輪軸固定在夾板上,夾板呈菱形,夾板前部邊用鉸鏈連接前翻板,夾板后部邊用鉸鏈連接后翻板,形成可折疊車架,使用時,上彈力繩和下彈力繩分別穿入左右兩個可折疊車架的拉圈中,并扎繞放置在左右兩個可折疊的車架中間的行李箱或行李包。不使用時,夾板上的前翻板和后翻板分別通過鉸鏈向內翻轉閉合,折疊成可以放在行李箱或行李包內的車架。本發明設計造價低廉、結構簡單,攜帶輕巧,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62B1/22GK102351000SQ20111025939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5日
發明者方銘 申請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