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
背景技術:
框架車作為冶金企業的專有車輛,具有一車多框,運輸效率高的優點。由于承載時框架總是背在車架上,所以車架設計較其他專用車輛更有特點。一般的車架按結構型式可分為部分轎車的脊梁式和多數貨車的邊梁式,高級轎車及客車采用全承載式車身,車身與車架渾然一體,模糊了車架的概念。還有一些車輛采用三段式車架,前后與中部差別較大。上述車架均不適合框架車,框架車由于頻繁進出框架的需要,上述的車架結構無法滿足要求。特別是上置式框架車,由于只能倒車進入框架,對車架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本車架結構簡單合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保證了框架車車架順利可靠進入框架,有效提高了車架進入框架的安全性及車架的使用壽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包括駕駛平臺、兩根縱梁、若干橫梁、四個側面限位塊和兩個前部限位塊,所述兩根縱梁截面為實心啞鈴形并位于車架最外側,所述若干橫梁平行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上端之間,所述兩根縱梁前端由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所述駕駛平臺后側,車架后端頂面和兩側面分別設有高度斜面和寬度斜面,所述四個側面限位塊縱向帶有斜度并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前部和后部的外側面,所述兩個前部限位塊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與駕駛平臺的連接處并位于兩根縱梁頂面。進一步,本車架結構還包括若干活動蓋板,所述若干活動蓋板分別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與若干橫梁的連接頂面。進一步,本車架結構還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設于所述兩根縱梁后端的底面。進一步,上述兩根縱梁的高度等于所述若干橫梁高度的3. 2-3. 5倍。進一步,上述駕駛平臺的寬度與框架的外寬一致。進一步,上述兩根縱梁外側面的相對側面限位塊間距小于框架的內寬。進一步,上述兩個前部限位塊的高度與框架頂面的厚度一致。由于本實用新型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即兩根縱梁截面為實心啞鈴形并位于車架最外側,若干橫梁平行間隔設于兩根縱梁上端之間,兩根縱梁前端由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駕駛平臺后側,車架后端頂面和側面分別設有高度斜面和寬度斜面,四個側面限位塊縱向帶有斜度并分別設于兩根縱梁前部和后部的外側面,兩個前部限位塊分別設于兩根縱梁與駕駛平臺的連接處并位于兩根縱梁頂面。本車架結構簡單合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保證了框架車車架順利可靠進入框架,有效提高了車架進入框架的安全性及車架的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中A-A向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包括駕駛平臺I、兩 根縱梁2、若干橫梁3、四個側面限位塊4和兩個前部限位塊5,所述兩根縱梁2截面為實心啞鈴形并位于車架最外側,所述若干橫梁3平行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2上端之間,所述兩根縱梁2前端由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所述駕駛平臺I后側,車架后端頂面和兩側面分別設有高度斜面21和寬度斜面22,所述四個側面限位塊4縱向帶有斜度并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2前部和后部的外側面,所述兩個前部限位塊5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2與駕駛平臺I的連接處并位于兩根縱梁2頂面。進一步,本車架結構還包括若干活動蓋板6,所述若干活動蓋板6分別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2與若干橫梁3的連接頂面。車架頂面設置的活動蓋板便于車輛的檢修作業。進一步,本車架結構還包括配重塊7,所述配重塊7設于所述兩根縱梁2后端的底面。配重塊的設置可保證車輛的重心更加合理且便于調整。進一步,上述兩根縱梁2的高度等于所述若干橫梁3高度的3. 2-3. 5倍。本車架結構充分考慮車架與框架的聯合承載情況,使得車架周邊的縱梁高度大,橫梁高度小,從而保證了車架的承載能力。進一步,上述駕駛平臺I的寬度與框架的外寬一致,使得車輛裝載后整車寬度保持一致,便于車輛的操控。進一步,上述兩根縱梁2外側面的相對側面限位塊4間距小于框架的內寬,以確保車架順利進出框架。進一步,上述兩個前部限位塊5的高度與框架頂面的厚度一致,以保證框架定位于車架上。本車架結構為完全周邊式,兩根縱梁布置在車架兩側并貫通前后,承受車架進出框架難免發生的碰撞;縱梁截面采用實心啞鈴形,其上下兩端為實心鋼材,中間為鋼板焊制構成,該縱梁形狀彈性模量大,外部考慮了與框架摩擦的需要,內部考慮了管路與線路的布置需要,同時利用縱梁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駕駛平臺,保證縱梁與駕駛平臺連接的可靠性;縱梁和若干橫梁結構保證了整個車架的剛性。車架后端的高度斜面和寬度斜面起到了車架進入框架時的導向作用,極大方便了車架進出框架,高度斜面的設置可由縱梁后端頂面和該位置的橫梁頂面向下傾斜構成,寬度斜面可由兩根縱梁后端的外側面向內傾斜構成;車架前部限位塊和側面限位塊的設置限定了框架在車架內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保證貨物裝載后框架的重心在車輛的許可范圍內,從而確保車輛的安全行駛。
權利要求1.一種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包括駕駛平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根縱梁、若干橫梁、四個側面限位塊和兩個前部限位塊,所述兩根縱梁截面為實心啞鈴形并位于車架最外側,所述若干橫梁平行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上端之間,所述兩根縱梁前端由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所述駕駛平臺后側,車架后端頂面和兩側面分別設有高度斜面和寬度斜面,所述四個側面限位塊縱向帶有斜度并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前部和后部的外側面,所述兩個前部限位塊分別設于所述兩根縱梁與駕駛平臺的連接處并位于兩根縱梁頂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本車架結構還包括若干活動蓋板,所述若干活動蓋板分別間隔設于所述兩根縱梁與若干橫梁的連接頂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本車架結構還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設于所述兩根縱梁后端的底面。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縱梁的高度等于所述若干橫梁高度的3. 2-3. 5倍。
5.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平臺的寬度與框架的外寬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縱梁外側面的相對側面限位塊間距小于框架的內寬。
7.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前部限位塊的高度與框架頂面的厚度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置式框架車的車架結構,即兩根縱梁截面為實心啞鈴形并位于車架最外側,若干橫梁平行間隔設于兩根縱梁上端之間,兩根縱梁前端由啞鈴形截面形成的凹槽作為上下止口插接連接駕駛平臺后側,車架后端頂面和側面分別設有高度斜面和寬度斜面,四個側面限位塊縱向帶有斜度并分別設于兩根縱梁前部和后部的外側面,兩個前部限位塊分別設于兩根縱梁與駕駛平臺的連接處并位于兩根縱梁頂面。本車架結構簡單合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保證了框架車車架順利可靠進入框架,有效提高了車架進入框架的安全性及車架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2D21/02GK202686481SQ20122028497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權培碩, 陳基強 申請人:上海寶鋼工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