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輪止退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電動自行車的電動自行 車飛輪止退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廣泛使用在電動自行車中的飛輪,一般與電動自行車后輪的電動機安裝在一起。[0003]飛輪的內螺紋是B1. 375,即為34. 925,與飛輪配合的是電動自行車的電動機的外 螺紋,由于制造公差和電動自行車長期不使用腳踏帶動電動自行車向前運動,使得飛輪和 電動機之間的鏈接會產生松動,而電動機的轉速比較快,飛輪在一般情況下靜止不動,這樣 長時間會出現飛輪松動后向外退絲;當飛輪倒退到平叉接片處,會形成向內的反作用力,把 電動機的邊蓋頂碎。[0004]因此,特別需要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以解決上述現有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 足,改進了電動機與飛輪連接處的長度,避免飛輪倒退到平叉接片處,不會形成向內的反作 用力把電動機的邊蓋頂碎。[0006]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0007]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主體,所述底板主體的后 部設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拉桿的拉桿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的前端 設置有若干用于連接箱包前部框架的框架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上還設置有若干通孔和加 強筋,所述通孔和加強筋互相交錯設置,所述底板主體前端的兩側設置有框架支持部。[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連接孔呈水平狀分布在所述底板主體前 端的邊緣處。[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桿連接孔呈水平狀分布在所述突出部后端 的邊緣處。[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形狀為圓形或者橢圓形中的一種或者 幾種的組合。[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連接孔和拉桿連接孔的邊緣連接有加強 筋。[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支持部與所述底板主體前端之間采用弧 形過渡連接。[0013]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電動機、一飛輪及一平叉接 片,所述飛輪的一端與所述電動機連接,所述飛輪的另一端通過一彈性止退件與所述平叉 接片連接。[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飛輪、平叉接片和彈性止退件設置在所述電 動機的轉動軸上。[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飛輪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彈性止退件安 裝在所述安裝槽中。[001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止退件為一彈簧防松卡扣。[0017]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飛輪與平叉接片設 置彈性止退件,一旦飛輪與電動機間的螺紋配合尺寸松動,飛輪的內圈倒退碰到彈性止退 件,立即停止繼續向平叉接片處運動,避免飛輪倒退到平叉接片處,不會形成向內的反作用 力把電動機的邊蓋頂碎,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0018]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 地了解。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它包括一電動機100、一飛 輪200及一平叉接片300,所述飛輪200的一端與所述電動機100連接,所述飛輪200的另 一端通過一彈性止退件400與所述平叉接片300連接。[002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飛輪200、平叉接片300和彈性止退件400設置在所述電動 機100的轉動軸110上。[0024]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飛輪200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彈性止退件400安裝在所 述安裝槽中。[0025]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彈性止退件400為一彈簧防松卡扣。(參見圖2)[0026]工作時,在飛輪200與平叉接片300設置彈性止退件400,一旦飛輪200與電動機 100間的螺紋配合尺寸松動,飛輪200的內圈倒退碰到彈性止退件400,立即停止繼續向平 叉接片300處運動,避免飛輪200倒退到平叉接片300處,不會形成向內的反作用力把電動 機100的邊蓋頂碎,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002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主體,所述底板主體的后部設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拉桿的拉桿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的前端設置有若干用于連接箱包前部框架的框架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上還設置有若干通孔和加強筋,所述通孔和加強筋互相交錯設置,所述底板主體前端的兩側設置有框架支持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連接孔呈水平狀分布在所述底板主體前端的邊緣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連接孔呈水平狀分布在所述突出部后端的邊緣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狀為圓形或者橢圓形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的組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連接孔和拉桿連接孔的邊緣連接有加強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支持部與所述底板主體前端之間采用弧形過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電動自行車飛輪止退結構,它包括底板主體,所述底板主體的后部設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拉桿的拉桿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的前端設置有若干用于連接箱包前部框架的框架連接孔,所述底板主體上還設置有若干通孔和加強筋,所述通孔和加強筋互相交錯設置,所述底板主體前端的兩側設置有框架支持部;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底板主體上設置通孔和加強筋,在保證底板主體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既減輕了底板主體的重量,又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M1/10GK202827964SQ20122041752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馮解榮, 吳紀朋, 方菊平 申請人:上海綠亮電動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