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輪,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
背景技術:
在已有技術中,電動自行車飛輪一般都是延用自行車的飛輪,該飛 輪包括外環、內環,在外環與內環之間設有倒齒和千斤構成的單向離合 結構。該超越離合器用于自動車時,外環為主動環,腳踏時,千斤頂住 倒齒,外環帶動內環一起轉動,使自行車前進,而車輛滑行時,外環停 止轉動,車輪帶動內環轉動,千斤內縮而順著倒齒滑動,出現規則的敲 擊聲。由于自行車靠腳踏前進,故千斤頂住倒齒的時間多,而順倒齒滑 動的時間少,使飛輪不易損壞。如果將它用于電動自行車時,內環變為 主動環,這樣,電機驅動車輛前進和滑行時,千斤始終與順著倒齒滑動, 出現不必要的機械磨損,增加能耗,同時,千斤彈簧容易疲勞而造成失 效,出現千斤卡死現象,即腳踏隨車輛行進而一起轉動,這就更增加了 能耗。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針對已有自行車飛輪不適用于電動自行車的問 題,提供一種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以減小機械磨損,延長它的使 用壽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它包括一個外環、同軸設在外環內的內環和內環端蓋,其改進結構 是在外環與內環之間設有用于保證同軸度的滾動軸承,在外環的內徑 上設有一圈倒齒,在內環的外徑上至少設有一個內凹楔形槽,在該內凹楔形槽中設有一個滾針,并且滾針的柱面與倒齒接觸。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如下在所述內環的外徑上設有兩個軸對稱的內凹楔形槽和置在槽中的滾針。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在外環與內環之間采用了 一種倒齒和滾針構成的單向離合結構,在內環驅動車輛前進時,滾針的 柱面與倒齒之間為滾動磨擦,大大減小了離合結構之間機械磨損,同時, 它不用設置彈簧,避免了因彈簧失效而出現飛輪卡死現象,因此,它既 減小機械磨損,降低了能耗,又延長飛輪的使用壽命。同時,本實用新 型還具有結構簡單和實現容易的特點。
圖l、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剖視圖(圖2的A-A剖面結構圖)。 圖2,去掉內環端蓋后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 2,本超越離合器具有一個外環l和一個同軸設在外環中 的內環2和一個內環端蓋4,在外環1與內環2之間設有滾動軸承3,用 于保證它們的同軸度,同時,又使內環在外環中能夠自如轉動,所述的 內環端蓋4與內環2螺紋聯結,在外環l的內徑上設有一圈倒齒7,在 內環的外徑上至少設有一個內凹楔形槽5,在該內凹楔形槽中設有一個 滾針6,并且滾針6的柱面與倒齒7接觸。為了結構可靠,可設置兩個 軸對稱的內凹楔形槽5和置在槽中的滾針6。參見圖2,當電機驅動內環2順時針轉動時,外環1為靜止,滾針6 進入楔形槽5大頭,并順利通過倒齒7,使內環2順利轉動;當腳踏驅 動外環l順時針轉動時,倒齒7推動滾針6卡在楔形槽5的小頭內,則 外環帶動內環2—起轉動,從而完成單向離合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它包括一個外環(1)、同軸設在外環內的內環(2)和內環端蓋(4),其特征是在外環與內環之間設有用于保證同軸度的滾動軸承(3),在外環的內徑上設有一圈倒齒(7),在內環的外徑上至少設有一個內凹楔形槽(5),在該內凹楔形槽中設有一個滾針(6),并且滾針(6)的柱面與倒齒接觸。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其特征是在 內環的外徑上設有兩個軸對稱的內凹楔形槽和置在槽中的滾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自行車或自行車飛輪。它具有一個外環和設在外環內的內環,在外環的內徑上設有一圈倒齒,在內環的外徑上至少設有一個內凹楔形槽,在該內凹楔形槽中設有一個滾針,并且滾針(6)的柱面與倒齒接觸。在內環驅動車輛前進時,滾針的柱面與倒齒之間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小了離合結構之間機械磨損,同時,它不用設置彈簧,避免了因彈簧失效而出現飛輪卡死現象,因此,它既減小機械磨損,降低了能耗,又延長飛輪的使用壽命。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和實現容易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D41/28GK201144982SQ200720126438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0日
發明者梁羽翔 申請人:西安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