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包括立柱主體、立柱限位、立柱固定板,立柱固定板焊接在車架上,頂面與車廂底板平齊,立柱限位設置在立柱主體上,立柱主體插入立柱固定板中。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包圍式活動后立柱,整體性好,強度高,不容易發生變形,而且加工制作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車廂后立柱,屬于卡車車廂【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生產的卡車車廂活動后立柱包括立柱上半段11、立柱下半段12和連接板13三部分,立柱下半段焊接在車架14上,上表面與車廂底板15平齊;連接板13的上半部分與立柱上半段11焊接在一起,連接板13的下半段與立柱下半段12通過螺栓連接起來。
[0003]這種方式的連接強度較差,在卡車拉重貨時,活動立柱的連接板13容易受擠壓變形,影響邊門和后板的開啟,外觀也不美觀。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更為合理、強度更高的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卡車車廂活動后立柱包括立柱主體21、立柱限位22、立柱固定板23,立柱固定板23為內部尺寸與立柱主體21的外尺寸相匹配的管狀結構,立柱固定板23焊接在車架24上,頂面與車廂底板25平齊,立柱限位22設置在立柱主體21上,立柱主體21插入立柱固定板中,立柱限位22的底面靠在立柱固定板23的頂面上,立柱主體21的底部與立柱固定板23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
[0006]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方案,立柱限位22可以是焊接在立柱主體21上的凸出機構,也可以是立柱主體21上沖壓形成的凸出結構。
[0007]有益效果是:這種包圍式活動后立柱,整體性好,強度高,不容易發生變形,而且加工制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有車廂活動后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0010]圖3為本發明車廂活動后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圖3的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13]卡車車廂活動后立柱包括三部分:立柱主體21、立柱限位22、立柱固定板23。立柱為截面為矩形的鋼管,立柱固定板23為內部尺寸與立柱主體21相匹配的直徑大一個壁厚的鋼管,立柱固定板23焊接在車架24上,上表面與車廂底板25平齊,為了增加強度,底部可以設置加強筋板。立柱限位22是在立柱主體21表面焊接的凸起結構。
[0014]裝配時,立柱主體21插入立柱固定板23中,立柱限位22的底面靠在立柱固定板23的頂面上,立柱主體21的底部與立柱固定板23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
[0015]與現有技術所采用的分體式立柱相比,這種包圍式活動后立柱,整體性好,強度高,不容易發生變形,而且加工制作方便。
[0016]本發明可用其他的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體形式來概述。因此,在與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相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任何改變,都應認為是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位于廂式車廂內,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主體、立柱限位、立柱固定板,立柱固定板為內部尺寸與立柱主體的外尺寸相匹配的管狀結構,立柱固定板焊接在車架上,頂面與車廂底板平齊,立柱限位設置在立柱主體上,立柱主體插入立柱固定板中,立柱限位的底面靠在立柱固定板的頂面上,立柱主體的底部與立柱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限位是焊接在立柱主體上的凸出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圍式車廂活動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限位是立柱主體上沖壓形成的凸出結構。
【文檔編號】B62D33/02GK103738416SQ201310730250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梁樹新, 左正曉, 肖劍, 黃朝送 申請人: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