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路況履帶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路況履帶車,該車是由前車及后車組成的列車,兩車中間由一個可傳遞動力的復合式萬向機構相聯接,兩車中間有可控制前、后車相對狀態的液壓缸,在液壓缸的推、拉下可實現兩車折腰式強制轉向,其特征在于:采用方箱結構制作車身腹部,以使履帶驅動輪(1)、承重輪(2)、張緊輪(3)及減震器(4)均能夠安裝在車腹上。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便捷,能有效提高整車的載質比和車輛航速,從而滿足使用需求。
【專利說明】一種全路況履帶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路況履帶車,屬于汽車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本車實際上是由前車及后車組成的列車,本車是在瑞典生產的BV206車的結構基礎上,做了較大改變而成的新型車輛;
[0003]BV206是一種全路況履帶車,由前車和后車組成,兩車中間由一個復合式萬向機構相聯,該車具有通過性強及可折腰式強制轉向的獨特性能;但該車車腹部采用的是體積很小的魚骨梁結構,而車身腹部正是兩棲車形成浮力的主要部位,因此BV206的車身吃水線較高,吃水線高于門檻,這使得BV206車容易進水;由于BV206車的車身腹部很小,腹部處無法安裝履帶驅動輪、承重輪及張緊輪等行走機構,該車的履帶驅動輪、承重輪及張緊輪均安裝在一對獨立的機架上,此機架再經一對鋼板彈簧與車身腹部相聯接;此種結構雖有車底離地間隙大的優點,但車身剛度差且履帶機架對車身的彎矩也很大,這均對車身的材質及生產工藝有很高的要求;
[0004]再有,原BV206車使用的是縱置式動力總成,并縱置在前車的頭部,這使得進風口只能設置在前風擋玻璃的下方,這樣進風口離吃水線必然很近,因此原車存在進風口易進水的缺陷。
[0005]還有,原車使用了不含差速器的分動箱,這樣原車在硬質路面上使用時會在前、后車之間形成有害的“寄生循環功率”,此有害功率會加大機件尤其是履帶的磨損。
[0006]另外BV206沒有配置螺旋槳,在水中僅靠履帶劃水推進,因而航速很低僅有3km/h左右。
實用新型內容
[0007]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路況履帶車,有助于解決現有履帶車結構不合理、載質比低等問題。
[0008]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種全路況履帶車,該車是由前車及后車組成的列車,兩車中間由一個可傳遞動力的復合式萬向機構相聯接,兩車中間有可控制前、后車相對狀態的液壓缸,在液壓缸的推、拉下可實現兩車折腰式強制轉向,其特征在于:采用方箱結構制作車身腹部,以使履帶驅動輪(I)、承重輪(2)、張緊輪(3)及減震器(4)均能夠安裝在車腹上。
[0009]其中,本車使用轎車專用的橫置動力總成(5),并將動力總成縱置于前車的中部,利用總成上的內含差速器的雙端輸出口,其中之一的輸出口向前,且與前車的履帶驅動橋
(6)相聯接,另一輸出口向后,經復合式萬向機構將動力傳至后車,再經一個分動箱(8)分別兩路,其中一路繼續向后傳至后車尾部的螺旋槳(9),另一路則與后車履帶驅動橋(7)相聯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便捷,能有效提高整車的載質比和車輛航速,從而滿足使用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車外形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力系統布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考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路況履帶車,該車是由前車及后車組成的列車,兩車中間由一個可傳遞動力的復合式萬向機構相聯接,兩車中間有可控制前、后車相對狀態的液壓缸,在液壓缸的推、拉下可實現兩車折腰式強制轉向,采用方箱結構制作車身腹部,以使履帶驅動輪1、承重輪2、張緊輪3及減震器4均能夠安裝在車腹上。
[0014]本車使用轎車專用的橫置動力總成5,并將動力總成縱置于前車的中部,利用總成上的內含差速器的雙端輸出口,其中之一的輸出口向前,且與前車的履帶驅動橋6相聯接,另一輸出口向后,經復合式萬向機構將動力傳至后車,再經一個分動箱8分別兩路,其中一路繼續向后傳至后車尾部的螺旋槳9,另一路則與后車履帶驅動橋7相聯接。
[0015]具體實施過程:本車采用水密性方箱做車身的腹部以大幅度增加車門以下部位的排水量,由于車腹部的明顯增大,履帶驅動輪1、承重輪2、張緊輪3及減震器4均可以安裝在車腹部的兩側,見圖1,由于此腹部的體量大于整車所需排水量,因此本車的吃水線在門檻以下;由于腹部體量大,慣性矩必然大,所以車身剛性很大,車身表面的工作應力很低,因此車腹部可以用普通材質制作,也還可以用鋁合金制作,用鋁合金制作車身可明顯提高整車的載質比。
[0016]由于采用了方箱式車腹部,在后車尾部可以方便地安裝螺旋槳,這會明顯提高本車的航速。
[0017]本車使用了通常轎車專用的橫置式動力總成5,此總成包含發動機、變速箱及內含主減差速器的分動箱,三位一體結構緊湊。此類動力總成在轎車上是橫置使用的,本車則將其縱置在前車的中部,見圖2 ;由于該總成已內含主減差速器,其可輸出的最高轉速大多在1800rpm以下,而通常的變速箱直接擋輸出則多在4000rpm左右,但由于本車是履帶車,其最高車速大多設計在40km/h以下,而1800rpm的輸出轉速恰好符合本車的設計需要。再有,該動力總成有兩個輸出端且內含差速器,原本是為了直接驅動轎車左、右兩側的車輪,當將這樣的動力總成縱置在前車中部時,恰好是一個朝前而另一個朝后,朝前的一端經傳動軸與前車的履帶驅動橋6相聯接,朝后的一端則經由復合式萬向機構將動力傳至后車;動力進入后車后,先進入一個分動箱8,分動箱的一端經傳動軸與車尾螺旋槳9相聯接,分動箱的另一端則經傳動軸與后車履帶驅動橋7相聯接。由于該動力總成內含差速器,因此本車不會出現前、后車之間的“寄生循環功率”。
[0018]由于動力總成縱置在前車中部,進風口可布置在車身中部的兩側面,而排風口則布置在前車的尾部,如此布置可使進、排風口均遠離吃水線,從而可有效避免風口進水的狀況。
[0019]全路況履帶車的主要性能在于履帶接地面積大,接地比壓低,在松軟路況上陷深小,通過性強,也因此,盡量減輕車體重量便有了重要意義;所以,本車的整個車身均應采用鋁合金等輕質材料制作,力學分析及樣車實驗均表明,采用6061T6鋁合金拼焊的框架蒙皮式車身在強度及剛度兩方面均可滿足整車的設計要求。
[0020]動力總成的選用主要與整車的體積重量及行駛性能有關,對于全質量在8噸左右的車型而言,發動機功率大約在120KW左右,可用型號眾多,通常轎車使用的橫置動力總成一般均可以直接使用。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路況履帶車,該車是由前車及后車組成的列車,兩車中間由一個可傳遞動力的復合式萬向機構相聯接,兩車中間有可控制前、后車相對狀態的液壓缸,在液壓缸的推、拉下可實現兩車折腰式強制轉向,其特征在于:采用方箱結構制作車身腹部,以使履帶驅動輪(I)、承重輪(2 )、張緊輪(3 )及減震器(4 )均能夠安裝在車腹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路況履帶車,其特征在于:本車使用轎車專用的橫置動力總成(5),并將動力總成縱置于前車的中部,利用總成上的內含差速器的雙端輸出口,其中之一的輸出口向前,且與前車的履帶驅動橋(6)相聯接,另一輸出口向后,經復合式萬向機構將動力傳至后車,再經一個分動箱(8)分別兩路,其中一路繼續向后傳至后車尾部的螺旋槳(9),另一路則與后車履帶驅動橋(7)相聯接。
【文檔編號】B62D55/065GK203727497SQ20132087286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8日
【發明者】劉惠清 申請人:福州增元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