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其能確保冷卻設備的容納空間并且能確保其支承剛性。該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為在車身前端部構成冷卻設備的容納部的樹脂前端保持在左右的前縱梁前端部之間,上述樹脂前端一體形成為矩形框狀,包括:上部構件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上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下部構件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下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左右的側部支撐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左右兩側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左右的側部支撐部的上部和下部包括設置為向側方突出的肋格柵狀結合構造的塊部,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之間架設有加強托架,上述加強托架的中間部具有用于向上述前縱梁前端部安裝的安裝部。
【專利說明】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車身前端部構成冷卻設備的容納部的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
【背景技術】
[0002]以往,用于在車身前端部安裝散熱器、冷凝器等冷卻設備的前端(心子支架(coresupport))為了容許冷卻設備的懸架負荷而由沖壓成形得到的金屬板部件構成,但存在將其替換為有助于輕量化的樹脂成形品的趨勢,該情況下,為了確保同樣的支承剛性采用有肋的格柵狀結合構造(參照專利文獻I)。
[0003]但是,在對于組裝(packaging)的限制較大的小型汽車等中,若大多采用格柵狀結合構造則存在構造物的截面積變大、空間的使用效率降低的問題。車身前端部除配置有散熱器、冷凝器以外還配置有前照燈等各種部件,而且還需要確保配置于這些構部件前方的保險杠構件、碰撞盒(日語 m工^ y ^ 7)等的安裝部。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78546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5]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6]本發明即是鑒于這樣的實際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確保冷卻設備的容納空間,并且能夠確保其支承剛性的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
_7]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8]為了解決上述以往技術所具有的課題,本發明為一種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該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為在車身前端部構成冷卻設備的容納部(10)的樹脂前端(I)保持在左右的前縱梁(2)前端部之間,上述樹脂前端一體成形為矩形框狀,其包括:上部構件部(11),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上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下部構件部(12),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下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以及左右的側部支撐部(13),其在上述容納部的左右兩側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左右的側部支撐部的上部與下部包括設置為向側方突出的肋格柵狀結合構造的塊部(31、32),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下部的塊部之間架設有加強托架(33),上述加強托架的中間部具有用于向上述前縱梁前端部(23)安裝的安裝部。
[0009]發明的效果
[0010]本發明利用上述結構起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0011]使側部支撐部的肋格柵狀結合構造設于上部和下部,在上部和下部之間架設有包括安裝部的加強托架,通過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側部支撐部的中間部不采用肋格柵狀結合構造也能夠確保支承剛性,由于能夠減小中間部的前方投影面積,因此能夠在車輛寬度方向上最大程度地確保左右的側部支撐部之間的冷卻設備的容納部。即,通過使側部支撐部的中間部的構造強度分擔至加強托架,能夠將樹脂部分的截面積控制在最小限度。[0012]因而,更優選的實施方式是,上述側部支撐部的與上述安裝部相鄰的中間部設有用于避開上述安裝部的透孔(30)。利用透孔部分能夠使前縱梁前端部(安裝部)與冷卻設備(容納部)最大程度地接近,另外,實現與透孔相對應的量輕量化。即,透孔還能夠發揮減輕孔的功能。
[0013]而且,上述加強托架(33)通過第I緊固構件(341、342)以及第2緊固構件(347)將其固定于上述側部支撐部,其中,第I緊固構件從大致側方將上述加強托架分別固定于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向安裝部311、312),第2緊固構件(347)從大致前方將上述加強托架固定于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中的至少一者(向安裝部327),在這樣的實施方式中,緊固構件的安裝方向成為大致正交或相交叉的兩個方向,因此,存在安裝穩定的優點。
[0014]除此之外,通過第2緊固構件(347)從上述大致前方進行緊固,能使前照燈(7)的安裝部與上述上部塊部(31)固定到一起,在這樣的技術方案中,能夠利用由上述兩個方向的緊固而產生的剛性固定前照燈,而能夠穩定地安裝前照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表示包括有本發明的樹脂前端的車身前部的立體圖。
[0016]圖2是表示包括有本發明的樹脂前端的車身前部的側視圖。
[0017]圖3的(A)是表示本發明的樹脂前端的向前縱梁安裝的安裝部附近的立體圖,圖3的(B)是表示加強托架的立體圖。
[0018]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樹脂前端的向前縱梁安裝的安裝部附近的俯視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1、樹脂前端;2、前縱梁;3、碰撞盒;4、保險杠構件;5、底部支撐部;6、底部構件;
7、前照燈;8、散熱器(冷卻設備);10、容納部;11、上部構件部;12、下部構件部;13、側部支撐部;14、中央支撐部;15、整流板;23、24、端板;30、透孔;31、上部塊部;32、下部塊部;33、加強托架;233、焊接螺母;243、323、331、332、337、螺栓孔;311、312、317、327、安裝部(螺母);341、342、343、347、螺栓(緊固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22]圖1和圖2是表示包括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樹脂前端I的車身前部。在各圖中,樹脂前端I在左右一對前縱梁2、2的前端部之間形成有用于構成散熱器8、冷凝器等冷卻設備的容納部10的矩形框狀,樹脂前端I包括:外框部分,其由在上下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上部構件部11和下部構件部12,在左右兩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側部支撐部13、13組成;中央支撐部14,其在樹脂前端I的內側中央略靠右(圖中靠左)地沿上下方向延伸,樹脂前端I的整體利用樹脂注射成型構成為一體。
[0023]在中央支撐部14與左側的側部支撐部13之間形成有散熱器8的容納部10,容納部10的前部一體形成有整流板15。圖示例表示小排氣量發動機車的情況下的布局,中央支撐部14與右側的側部支撐部13之間的開口部IOb成為發動機室20內的排氣管、水泵等的布局空間。也可以在中央支撐部14的兩側設有冷卻設備的容納部10。[0024]圖2和圖3表示左右的側部支撐部13、13中的一者,左右的側部支撐部13、13在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向側方突出設置的塊部31、32。各塊部31、32利用將多個肋以格柵狀結合的構造維持薄壁輕量并且能夠確保剛性。這樣的肋格柵狀結合構造還形成于上部構件部
11、下部構件部12,側部支撐部13的自上部塊部31到上部構件部11的角區域以及自下部塊部32到下部構件部12的角區域是以肋格柵狀結合構造在側視時重合的方式連續地形成的,而能夠確保作為支承框的剛性。
[0025]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側部支撐部13的中間部未設有肋格柵狀結合構造,除僅由樹脂薄板的基本形狀組成以外,開口有在上下方向較長的透孔30。因而,相比于上下塊部31、32,剛性相對地降低,但通過在上下塊部31、32之間架設橫跨透孔30地沿上下延伸的金屬制的加強托架33,且使該加強托架33固定于前縱梁2的前端部(23、24)來補償剛性,而構成為能夠獲得側部支撐部13整體的剛性平衡。
[0026]加強托架33通過將金屬厚板沖壓加工而成,中央的安裝面333設有構成用于向前縱梁2安裝的安裝部的三個部位的螺栓孔323,在加強托架33的上下部延伸有包括用于向上下各塊部31、32安裝的安裝部(331、332)的臂部,在自上端到下端的周緣部上豎立設有凸緣334。
[0027]加強托架33的安裝面333在中央設有開口且相對于上下的臂部向兩側擴寬。但是,由于利用與安裝面333相鄰的透孔30能夠防止安裝面333與側部支撐部13之間的干涉,因此,能夠使安裝于側部支撐部13的內側的散熱器8最接近地配置于加強托架33的安裝面333 (即,前縱梁2的前端部)。
[0028]上述安裝部(331、332)由螺栓孔331、332構成,該螺栓孔在加強托架33的上端側和下端側穿設于邊部335、336,該邊部是將與上下塊部31、32相鄰的一側的凸緣334向車輛前側擴張而成的。加強托架33的在上下延伸而成的各臂部利用這些擴張而成的邊部335、336構成L型角狀,而能夠提高彎曲剛性。
[0029]而且,在以L型角狀與加強托架33的穿設有螺栓孔331、332的邊部335、336相鄰接的安裝部323側的表面上穿設有螺栓孔337,該螺栓孔337作為用于向朝向上部塊部31的車輛前后方向中的前方的側面安裝的安裝部。
[0030]另外,在上下塊部31、32的與各螺栓孔331、332相對應的安裝部311、312上,在由肋加強的套筒(日文:*'>)內埋設有螺母,另外,在與其他的螺栓孔337相對應的安裝部327夾裝有焊接了焊接螺母的安裝配件。
[0031]在前縱梁2的前端部上設有作為安裝座的端板23、24,前縱梁2安裝有以上這樣構成的樹脂前端I的加強托架33。
[0032]如圖4所示,前縱梁2通過將外構件21與內構件22之間接合而構成為閉合截面構造,通過將固定于外構件21的前端部的端板23與固定于內構件22的前端部的端板24重疊,將前縱梁2的前端封閉,且構成加強托架33的安裝座(23、24)。在安裝座(23、24)上穿設有與加強托架33的螺栓孔323相對應的螺栓孔243,安裝座(23、24)的背面側設有焊接螺母233。
[0033]而且,通過將上述前縱梁2的前端的安裝座(23、24)與加強托架33的安裝面333重疊,將貫穿了三個部位的螺栓孔323、243的螺栓343緊固于焊接螺母233,使加強托架33固定于安裝座(23、24),從而將樹脂前端I保持于前縱梁2的前端。通過使加強托架33在緊鄰上下臂部的位置固定于安裝座(23、24),進一步提高加強托架33的剛性,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樹脂前端I的安裝剛性。即,樹脂前端I的側部支撐部13的剛性不僅能夠利用加強托架33得到補償,還能夠利用端板23、24得到補償。
[0034]另外,在加強托架33的前表面上預先借助碰撞盒3固定安裝有保險杠構件4、底部支撐部5及底部構件6,將保險杠構件4、底部支撐部5及底部構件6與組裝有散熱器8、冷凝器等的冷卻設備的樹脂前端I分部組裝(日語:部組? Λ)而構成前端組件,作為前端組件安裝于前縱梁2的前端。
[0035]另外,如圖1和圖4所示,在設于側部支撐部13的上部塊31的安裝部327上一起緊固有前照燈7的下側的安裝部。前照燈7的上側的安裝部緊固于上部塊31的上部的安裝部317。因而,前照燈7的上下的安裝部(317、327)跨越上部塊31的上下地固定,并且由于下側的安裝部327在緊鄰前縱梁2的前端的位置固定于加強托架33,因此能夠進行穩定的固定。
[0036]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實施方式,基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能夠進一步進行各種變形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樹脂如端的車身保持構造,該樹脂如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為在車身如端部構成冷卻設備的容納部的樹脂前端保持在左右的前縱梁前端部之間,上述樹脂前端一體成形為矩形框狀,其包括:上部構件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上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下部構件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下側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以及左右的側部支撐部,其在上述容納部的左右兩側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的側部支撐部的上部與下部包括設置為向側方突出的肋格柵狀結合構造的塊部,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之間架設有加強托架,上述加強托架的中間部具有用于向上述前縱梁前端部安裝的安裝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側部支撐部的與上述安裝部相鄰的中間部設有用于避開上述安裝部的透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強托架通過第I緊固構件以及第2緊固構件將其固定于上述側部支撐部,其中,第I緊固構件從大致側方將上述加強托架分別固定于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第2緊固構件從大致前方將上述加強托架固定于上述上部的塊部和上述下部的塊部中的至少一者。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樹脂前端的車身保持構造,其特征在于, 通過上述第2緊固構件從大致前方進行緊固,能使前照燈的安裝部與上述上部的塊部固定到一起。
【文檔編號】B62D25/08GK103979020SQ201410045207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臼田嘉剛 申請人:鈴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