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盤式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包括:制動盤、轂軸、轂殼、具有帶有內螺紋的管形本體和環形凸臺的制動盤連接件、具有軸套本體和盤連接部的安裝軸套及具有帶有外螺紋的管形部和凸緣的鎖定件,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的截面呈多邊形,環形凸臺的表面上設置有凸起,軸套本體的中心孔的內表面能夠與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相配合,軸套本體的面向制動盤連接件的端面上設置有能夠與凸起相配合的凹坑,當外螺紋與內螺紋相配合時,安裝軸套的內表面與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相配合,凸起與凹坑相配合,使得鎖定件和制動盤連接件將安裝軸套保持住。
【專利說明】自行車盤式制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剎車領域,更特別涉及一種自行車盤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自行車技術發展的日趨成熟和人們對綠色出行的更高要求,自行車越來越多地用于日常生活中,因而,在改善自行車性能方面,研究者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特別是關于自行車制動器。當前使用的自行車制動裝置主要有盤式和鼓式兩種類型,盤式制動器由于其反應迅速、穩定性和散熱性好等優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有的盤式制動器一般包括可操作地連接到制動手柄上的卡鉗和固定連接到車輪的轂上的盤式制動盤,其中盤式制動盤與輪轂的連接方式有幾種,例如,通過一軸套與轂上的相應的花鍵相配合連接和一鎖定環來將制動盤保持住。但是此種連接方式穩定性、散熱性也不夠好,且安裝復雜,因而在此領域中亟需一種改進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行車盤式制動器,該制動器轂結構更簡單,裝配效果更穩定且散熱性更好,使用壽命長。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包括:
[0005]制動盤;
[0006]轂軸,其具有相對的第一軸端和第二軸端,轂軸的軸心線在第一軸端與第二軸端之間延伸;
[0007]轂殼,其包括相對的第一轂殼端和第二轂殼端,轂殼可轉動地連接到轂軸上;
[0008]制動盤連接件,其設置在第一轂殼端上,制動盤連接件具有管形本體和由管形本體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環形凸臺,管形本體具有遠離環形凸臺的自由端部,且管形本體的內表面具有內螺紋;
[0009]安裝軸套,其能夠與制動盤相連接,安裝軸套具有開設有中心孔的軸套本體和由軸套本體的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盤連接部;及
[0010]鎖定件,其具有管形部和由管形部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緣,管形部的外表面具有能夠與制動盤連接件的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
[0011]制動盤連接件的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的截面外緣呈多邊形,環形凸臺在面向管形本體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上開設有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多個凸起,安裝軸套的軸套本體的中心孔的內表面的截面外緣也呈多邊形,使得該內表面能夠與制動盤連接件的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相配合,軸套本體在面向制動盤連接件的端面上設置有能夠與多個凸起相配合的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多個凹坑,當鎖定件的管形部的外螺紋與制動盤連接件的管形本體的內表面的內螺紋相配合連接時,安裝軸套的中心孔的內表面與制動盤連接件的管形本體的外表面相配合,且制動盤連接件的多個凸起與安裝軸套的多個凹坑相配合,使得鎖定件和制動盤連接件將安裝軸套保持住。[0012]優選地,凸起與管形本體相間隔開,且環形凸臺上在對應于凸起與管形本體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軸套本體上在對應于凹坑與中心孔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與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相對應的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且當鎖定件和制動盤連接件將安裝軸套保持住時,制動盤連接件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能夠與安裝軸套上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相配合形成通風孔。
[0013]優選地,鎖定件的凸緣的外邊緣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凹陷。此處,所設置的多個凹陷主要起到在自行車正常行駛時形成風切作用,安裝軸套及制動盤連接件上的第一、第二散熱通孔形成的通風孔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減少行車噪音,并提高散熱效果并防止通風孔堵塞。另外,自行車行駛時,鎖定件的環形凸緣外邊緣上的凹陷在運動時形成氣流,氣流通過外螺紋511與內螺紋311相配合處的縫隙進入,散熱性好。
[0014]更優選地,鎖定件的凸緣在背向管形部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凹槽。此處,凹槽的設置主要是起到偏于操作的作用。制動器轂在安裝時,鎖定件上的外螺紋要與制動盤連接件上的內螺紋相配合,需要手動操作,可通過扳手與凹槽的配合使得安裝更容易,且用力更穩定,整個制動器轂的安裝更協調。
[0015]優選地,軸套本體上在其外邊緣與凹坑之間開設有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三散熱通孔。
[0016]更優選地,第一散熱通孔緊靠凸起的面向管形本體的內側面處設置,S卩,第一散熱通孔的位置與凸起的位置相對應,而第二散熱通孔與凹坑的位置相對應,當凸起與凹坑相配合連接時,第一散熱通孔與第二散熱通孔相連通形成通風孔。更進一步優選地,第三散熱通孔的位置與第二散熱通孔的位置相對應,但分別位于凹坑相對的兩側。
[0017]進一步地,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為多個,多個第一散熱通孔在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地分布,圓周的圓心在所述管形本體的中心線上。
[0018]更進一步地,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為多個,多個第二散熱通孔在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地分布,圓周的圓心在中心孔的中心線上。
[0019]第一散熱通孔與第二散熱通孔的位置相對應。
[0020]進一步地,安裝軸套的盤連接部包括沿徑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
[0021]更進一步地,制動盤具有用于連接安裝軸套的安裝部,安裝部包括能夠與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相連接的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塊。
[0022]安裝軸套與制動盤通過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的連接而相固定連接,這樣,就可以通過制動盤來帶動安裝軸套的旋轉或停止,從而達到剎車的目的。
[0023]優選地,制動盤的安裝部內包括軸向貫穿制動盤的安裝槽,安裝槽能夠允許鎖定件的管形部穿過。鎖定件的管形部穿過安裝槽,其上的外螺紋與制動盤連接件上的內螺紋相配合。
[0024]進一步地,第一轂殼端通過第一軸承組件與第一軸端可轉動地連接,第二轂殼端通過第二軸承組件與第二軸端可轉動地連接。轂殼可轉動地與榖軸相連接,并由榖軸來支撐。
[002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利用了軸套本體中心孔的多邊形截面的內表面與制動盤連接件的多邊形截面的外表面進行配合連接,并進一步使得軸套本體端面上的凹坑與制動盤連接件上的凸起相配合,即通過雙重配合連接來實現制動盤與制動盤連接件以及轂殼的動力傳輸,這樣,整體結構更穩定,性能更優。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制動盤連接件上的第一散熱通孔與安裝軸套上的第二散熱通孔相配合形成通風孔,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熱作用,可以避免傳統技術中軸套與花盤的連接鉚釘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帶來的結構不穩定的缺點,并可進一步防止轂油因過熱膨脹導致的泄漏,使得制動器轂使用時間更長久,磨損更小,結構和性能都更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附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制動盤的俯視示意圖。
[0027]附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制動盤的立體示意圖。
[0028]附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軸套的正視示意圖。
[0029]附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軸套的后視示意圖。
[0030]附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軸套的透視示意圖。
[0031]附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軸套的另一透視示意圖。
[0032]附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轂殼的透視示意圖,其中制動盤連接件設置在轂殼的第一端部上。
[0033]附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轂殼正視示意圖,其中制動盤連接件設置在轂殼的第一端部上。
[0034]附圖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的盤式制動器轂的轂殼的俯視示意圖,其中制動盤連接件設置在轂殼的第一端部上。
[0035]附圖10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鎖定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6]附圖1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鎖定件的仰視示意圖。
[0037]附圖1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鎖定件的正視示意圖。
[0038]附圖1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示意圖。
[0039]附圖1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另一安裝示意圖。
[0040]圖中:1、制動盤;11、安裝部;111、第二連接塊;112、安裝槽;2、轂殼;21、第一轂殼端;22、第二轂殼端;3、制動盤連接件;31、管形本體;311、內螺紋;32、環形凸臺;321、凸起;322、第一散熱通孔;4、安裝軸套;41、軸套本體;411、中心孔;412、凹坑;413、第二散熱通孔;414、第三散熱通孔;42、盤連接部;421、第一連接塊;;5、鎖定件;51、管形部;511、夕卜螺紋;52、凸緣;521、凹陷;52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作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42]參閱附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包括:制動盤I ;轂軸,其具有相對的第一軸端和第二軸端,轂軸的軸心線在第一軸端與第二軸端之間延伸;轂殼2,其包括相對的第一轂殼端21和第二轂殼端22,轂殼2可轉動地連接到轂軸上;制動盤連接件3,其設置在第一轂殼端21上,制動盤連接件3具有管形本體31和由管形本體31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環形凸臺32,管形本體31具有遠離環形凸臺32的自由端部,且管形本體31的內表面具有內螺紋311 ;安裝軸套4,其能夠與制動盤I相連接,安裝軸套4具有開設有中心孔411的軸套本體41和由軸套本體41的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盤連接部42 ;及鎖定件5,其具有管形部51和由管形部51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緣52,管形部51的外表面具有能夠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內螺紋311相配合的外螺紋511 ;其中制動盤連接件3的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的截面外緣呈多邊形,環形凸臺32在面向管形本體31的自由端部的表面上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沿軸向延伸的凸起321,凸起321與管形本體31相間隔開,且環形凸臺32上在對應于凸起321與管形本體31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安裝軸套4的軸套本體41的中心孔411的內表面的截面也呈多邊形,使得該內表面能夠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相配合,軸套本體41在垂直于中心孔411的中心線的一側端面上(即面向制動盤連接件3的端面上)設置有能夠與多個凸起321相配合的多個沿軸向延伸的凹坑412,軸套本體41上在對應于凹坑412與中心孔411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當鎖定件5的管形部51的外螺紋511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內表面的內螺紋311相配合連接時,安裝軸套4的中心孔411的內表面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相配合,且制動盤連接件3的多個凸起321與安裝軸套4的多個凹坑412相配合,使得鎖定件5和制動盤連接件3將安裝軸套4保持住,且制動盤連接件3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與安裝軸套4上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相配合連通形成通風孔。
[0043]具體地,首先參閱圖1至圖2,這兩幅圖中展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制動盤I。圖1至圖2分別為該實施例的制動盤I的俯視圖和立體圖,制動盤I為盤式,具有用于連接安裝軸套4的安裝部11,安裝部11包括間隔設置的6個第二連接塊111,用于與安裝軸套4上的第一連接塊421相連接,以進一步將制動盤I與安裝軸套4相固定連接。制動盤I的安裝部11內還包括軸向貫穿制動盤I的安裝槽112,安裝槽112能夠允許鎖定件5的管形部51穿過。在實際應用中,制動盤I的結構并不限于上述方式,限于技術中的常用的制動盤I均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利用現有技術中的任意連接方式或者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現有技術進行改造或變換所形成的諸多連接方式,在此不做具體更多的詳細描述。
[0044]參閱圖3至圖6,這幾幅圖展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安裝軸套4,從圖中可以看出,安裝軸套4也為盤式,包括開設有中心孔411的軸套本體41和由軸套本體的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盤連接部42。盤連接部42包括間隔設置的沿徑向延伸的多個第一連接塊421,更具體地,第一連接塊421 —共為六個,六個第一連接塊421沿著軸套本體41的外周均勻間隔地設置,且第一連接塊421上還設有安裝孔,可與制動盤I上的第二連接塊111上的安裝孔相配合安裝,以進一步將制動盤I與安裝軸套4相連接。這樣,第一連接塊421與第二連接塊111可通過螺釘等相固定連接,且軸套本體4的中心孔411與安裝槽112相對應,鎖定件5的管形部51穿過安裝槽112并通過其上的外螺紋511與制動盤連接件3上的內螺紋311相配合連接,制動盤連接3上的管形本體31插入安裝軸套4的中心孔411中,使得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與軸套本體41的中心孔411的內表面相配合連接,同時,軸套本體41上的多個凹坑412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環形凸臺32上的多個凸起321相配合連接。這樣,鎖定件5與制動盤連接件3便將安裝軸套4及與安裝軸套4相固定連接的制動盤I保持住。
[0045]在優選實施例中,第一散熱通孔322緊靠凸起321的面向管形本體31的內側面處設置,即,第一散熱通孔的位置與凸起321的位置相對應,而每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的位置與凹坑412的位置相對應,當凸起321與凹坑412相配合連接時,第一散熱通孔322與第二散熱通孔413相連通形成通風孔。更進一步優選地,第三散熱通孔的位置與第二散熱通孔的位置相對應,但分別位于凹坑的相對兩側。
[0046]從圖3至圖6中還可以看出,安裝軸套4的軸套本體I上的第二散熱通孔413和第三散熱通孔414的位置相對應,且分別分布于凹坑412的內、外兩側,且每個第一或第二散熱通孔的位置分別與凹坑412的位置相對應。圖3是安裝軸套4的正視示意圖,從這個視圖中可以看出凹坑412以及第二、第三散熱通孔的位置。圖4是安裝軸套4的后視示意圖,其中展示了第二、第三散熱孔413、414。圖5、圖6分別是安裝軸套4的兩個透視示意圖。
[0047]再參閱圖7至圖9,這三附圖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轂殼2及上所設置的盤連接件3的立體示意圖、正視示意圖和俯視示意圖。優選地,制動盤連接件3設置在轂殼2的第一轂殼端21上且與轂殼2 —體形成。轂殼2的第一轂殼端21通過第一軸承組件與第一軸端可轉動地連接,第二轂殼端22通過第二軸承組件與第二軸端可轉動地連接。具體地,轂殼2包括第一轂殼端21和第二轂殼端22以及位于第一轂殼端21和第二轂殼端22之間具有內通道的筒體部分,轂軸(未圖示)穿過該內通道并與轂殼2轉動連接地支撐轂殼2。轂軸的軸心線與轂殼2的中心軸線相重合,轂殼2繞轂軸進行周向轉動。在本實用新型中,轂軸與轂殼2的連接方式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常規連接方式,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重點,因而不做過多描述。
[0048]制動盤連接件3位于第一轂殼端21處,其管形本體31的開口的中心線與轂殼2的中心線相重合。在優選實施例中,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的截面外緣呈正八邊形,環形凸臺32的面向軸套本體4的表面上間隔設置有凸起321,凸起321具有靠近管形本體31的內側面,環形凸臺32在緊靠凸起321的內側面處開設有軸向延伸的多個第一散熱通孔322,多個第一散熱通孔322間隔分布在同一圓周上,該圓周的圓心在轂殼2的中心軸線上,而軸套本體41在面向制動盤連接件3的端面上設置有能夠與凸起321相配合連接的軸向延伸的凹坑412,且軸套本體41的內表面的截面外緣也呈正八邊形,使得該內表面能夠與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相配合連接。此外,凹坑412具有分別靠近、遠離中心孔411的相對的內、夕卜兩側,軸套本體41在靠近凹坑412的內側處開設有軸向延伸的多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第二散熱通孔413位的位置與凹坑412的位置相對應,且間隔地分布在同一圓周上,該圓周的圓心在中心孔411的中心線上。當安裝軸套4與制動盤連接件3相連接時,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插入軸套本體41的中心孔411中且相配合連接,而環形凸臺32上的多個凸起321與軸套本體41的端面上的多個凹坑412相配合連接,即,兩者實現了雙重配合連接,這樣連接更穩固,使得制動器性能更穩定。同時,制動盤連接件3上的多個第一散熱通孔322與安裝軸套4上的多個第二散熱通孔413分別相配合形成通風孔。即,第一散熱通孔322與第二散熱通孔413相連通形成可供風通過的通風孔。在自行車正常行駛過程中,由于持續運動在制動器轂的各部件間會產生熱量,使得部件及其連接鉚釘等熱脹冷縮,容易損壞,嚴重時甚至導致整個制動器轂不能正常使用,通風孔的形成將熱量迅速散發出去,使得制動器轂使用壽命更長,性能更優。
[0049]在一具體的優選實施例中,鎖定件5的凸緣52的外邊緣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凹陷521。凹陷521在自行車行駛的過程中能夠形成風流,風流可通過鎖定件上的螺紋進一步進入安裝軸套4內以及制動盤連接件3和鼓殼2中,進一步提高了散熱效果。在一更具體的優選實施例中,鎖定件5的凸緣52的背向管形部5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凹槽522。此處的凹槽522主要是為了在安裝制動器轂時便于操作鎖定件5,比如,使用扳手與凹槽522配合來操作鎖定件,這樣用力更方便,安裝也更牢固。凹槽522可以設置為多個,多個凹槽522可以等間隔地設置在同一圓周上,該圓周的圓心在管形部51的開口的中心線上。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以其他方式設置,主要是起到便于操作的目的,鎖定件5的結構可參見圖10至圖12。
[0050]參閱圖13至圖14,這兩幅圖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盤式制動器轂的安裝示意圖。在安裝時,可以先將安裝軸套4與制動盤I相連接,例如,使得第一連接塊421與制動盤I上的第二連接塊11分別相固定連接,可以用螺釘固定。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插入安裝軸套4的軸套本體41中,兩者相配合連接,同時,制動盤連接件3的環形凸臺32上的多個凸起321與軸套本體41的端面上的凹坑412相配合連接,這樣,制動盤連接件3與軸套本體41就實現了雙重連接。鎖定件5的管形部51穿過制動盤I上的安裝槽112插入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中心孔中,并且管形部51外表面上的外螺紋511與管形本體31內表面上的內螺紋311相配合連接。這樣,鎖定件5與制動盤連接件3便將安裝軸套4及與安裝軸套4相固定連接的制動盤3保持住。同時,制動盤連接件3上的第一散熱通孔322與安裝軸套4上的第二散熱通孔413分別相配合形成貫穿的通風孔,起到散熱的作用。
[0051]在一具體的優選實施例中,軸套本體41在其外緣與凹坑412之間處開設有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三散熱通孔414優選地,第三散熱通孔414的位置與第二散熱通孔413的位置相對應,但是分別位于凹坑412的內、外兩側,且每個第二或第三散熱通孔的位置均與凹坑412的位置相對應。
[0052]轂軸的結構在本實用新型中未做圖示,它可以是自行車常用榖軸的結構,與其他部件及轂殼2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是本領域中的常規方式。
[0053]在自行車正常工作時,制動盤I連同其上所設置的輪圈不停地轉動,并通過安裝軸套4帶動制動盤連接件3及轂殼2轉動。需要剎車時,通過自行車制動器的制動手柄施加外力,并通過牽引索帶動剎車鉗與制動盤I相接觸并向制動盤I施加阻力,使得制動盤I慢慢停止轉動,制動盤I再進一步使得安裝軸套4、制動盤連接件3及轂殼2停止轉動,從而使得與轂殼2的第一轂殼端21、第二轂殼端22通過輻條相連接的輪圈停止轉動,最終實現了自行車的剎車。第一、第二散熱通孔322、413相對應并形成貫穿的通風孔提高了散熱效果,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制動器轂不會因長期使用摩擦受熱而損壞,而第三散熱通孔414則進一步增強了散熱效果。鎖定件5上的凹陷的設置更進一步改善了散熱效果,且可有效地消除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的制動器轂各部件的噪音。因而,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不僅結構更加穩定,散熱效果好,而且噪音小,性能穩定,可以避免轂殼及轂軸的漏油現象,具有非常良好的應用前景。
[0054]在本實用新型中,諸如轂軸、制動盤I等的部件可采用本領域的常規部件,與制動盤可活動地接觸的制動鉗的設置方式也可采用本領域的常規連接方式,因為不涉及本實用新型的保護重點而不做過多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現有技術容易地理解。
[0055]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不僅僅限定于以上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所屬【技術領域】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識,就可以在其技術要旨范圍內進行多種多樣的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包括: 制動盤(I); 轂軸,其具有相對的第一軸端和第二軸端,所述轂軸的軸心線在所述第一軸端與所述第二軸端之間延伸; 轂殼(2 ),其包括相對的第一轂殼端(21)和第二轂殼端(22 ),所述轂殼(2 )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轂軸上; 制動盤連接件(3 ),其設置在所述第一轂殼端(21)上,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 )具有管形本體(31)和由所述管形本體(31)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環形凸臺(32),所述管形本體(31)具有遠離所述環形凸臺(32 )的自由端部,且所述管形本體(31)的內表面具有內螺紋(311); 安裝軸套(4),其能夠與所述制動盤(I)相連接,所述安裝軸套(4)具有開設有中心孔(411)的軸套本體(41)和由所述軸套本體(41)的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盤連接部(42);及 鎖定件(5),其具有管形部(51)和由所述管形部(51)的底部外周沿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緣(52),所述管形部(51)的外表面具有能夠與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的內螺紋(311)相配合的外螺紋(511);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的截面外緣呈多邊形,所述環形凸臺(32)在面向所述管形本體(31)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上開設有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多個凸起(321),所述安裝軸套(4 )的軸套本體(41)的中心孔(411)的內表面的截面外緣也呈多邊形,使得該內表面能夠與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軸套本體(41)在面向制動盤連接件(3)的端面上設置有能夠與多個凸起(321)相配合的沿圓周方向間隔分布的多個凹坑(412),當所述鎖定件(5)的管形部(51)的外螺紋(511)與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內表面的內螺紋(311)相配合連接時,所述安裝軸套(4)的中心孔(411)的內表面與制動盤連接件(3)的管形本體(31)的外表面相配合,且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的多個凸起(321)與所述安裝軸套(4)的多個凹坑(412)相配合,使得所述鎖定件(5)和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將所述安裝軸套(4)保持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1)與所述管形本體(31)相間隔開,且環形凸臺(32)上在對應于所述凸起(321)與管形本體(31)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所述軸套本體(41)上在對應于凹坑(412)與中心孔(411)之間的間隔處開設有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相對應的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413),且當所述鎖定件(5)和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將所述安裝軸套(4)保持住時,所述制動盤連接件(3)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能夠與所述安裝軸套(4)上的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相配合形成通風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件(5)的凸緣(52)的外邊緣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凹陷(5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件(5)的凸緣(52)在背向所述管形部(5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凹槽(52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本體(41)上在其外邊緣與所述凹坑(412)之間開設有沿軸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三散熱通孔(414)。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散熱通孔(322)為多個,多個第一散熱通孔(322)在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地分布,所述圓周的圓心在所述管形本體(31)的中心線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散熱通孔(413)為多個,多個第二散熱通孔(413)在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地分布,所述圓周的圓心在所述中心孔(411)的中心線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軸套(4)的盤連接部(42)包括沿徑向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42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盤(I)具有用于連接安裝軸套(4)的安裝部(11 ),所述安裝部(11)包括能夠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421)相連接的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塊(111)。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車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盤(I)的安裝部 (11)內包括軸向貫穿制動盤(I)的安裝槽(112 ),所述安裝槽(112)能夠允許鎖定件(5 )的管形部(51)穿過。
【文檔編號】B62L1/02GK203793541SQ201420221258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4日
【發明者】謝維庭 申請人:宏展五金塑膠制品(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