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危險品回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廢液回收裝置,尤其是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裝置生產、安全和環保的需要,重油催化、柴油加氫、液化氣脫硫醇、氣體脫硫、污水汽提等裝置在處理設備檢修、玻璃板效驗和機泵維修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危險品廢液,為了防止危險品廢液流入地面造成污染,用小桶接液回收,再把少量廢液導入大桶內,桶內液體一半時倒進焦化水池,焦化水池同時散發出惡臭味,污染了環境,并有可能少量危險品廢液進入下水系統。廢桶本身是危險因素,不易在車間長時間停留。
目前煉油化工企業各重油催化、柴油加氫、液化氣脫硫醇、氣體脫硫、污水汽提等裝置處理設備檢修、玻璃板效驗和機泵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液,處理較為困難,大部分進入焦化水池,廢堿液惡臭味較大。此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設計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設計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給出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包括車體,所述的車體上安裝有密封的儲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罐通過緩沖結構設置于車體上,所述的儲液罐的頂部設置有接液漏斗,所述的接液漏斗的底部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的儲液罐的頂部設置有液位計,所述儲液罐的側面頂部設置有出氣管,儲液罐的側面底部設置有放空管,還包括抽液泵,所述的抽液泵的一端通過管道連接有抽液嘴,另一端通過管道連通至儲液罐內部;
所述緩沖結構包括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與儲液罐固定連接,所述的固定板底部設置有定位桿,所述的定位桿與設置在車體上的定位套筒相配合,所述定位桿的底端設置氣囊,所述定位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摩擦墊;
所述車體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推手。
優選地,所述的摩擦墊為橡膠墊。
優選地,所述的滾輪為萬向輪。
優選地,所述的橡膠墊的厚度為3-5mm。
優選地,所述的橡膠墊的厚度為4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儲液罐與車體之間設置緩沖結構,能夠降低儲液罐運輸過程中的震動,避免儲液罐內的廢液溢出;通過設置接液漏斗,能夠實現對廢液的接收,避免廢液滴落到底面;通過在接液漏斗的底部設置單向閥,能夠避免儲液罐內的廢液溢出;
通過設置抽液泵能夠對已經滴落到底面上的廢液進行回收,并通過管道引入儲液罐內;
通過液位計能夠觀察儲液罐內液位的高度,通過設置出氣管,能夠排除儲液罐內的多余空氣,保持內外氣壓一致;通過設置放空管,能夠將儲液罐內的廢液排空。此外,本實用新型設計原理可靠,結構簡單,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緩沖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車體,2-儲液罐,3-緩沖結構,4-接液漏斗,5-單向閥,6-液位計,7-出氣管,8-放空管,9-抽液泵,10-抽液嘴,3.1-固定板,3.2-定位桿,3.3-定位套筒,3.4-氣囊,3.5-摩擦墊,11-滾輪,12-推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危險品廢液回收裝置,包括車體,所述的車體上安裝有密封的儲液罐;所述儲液罐通過緩沖結構設置于車體上,所述的儲液罐的頂部設置有接液漏斗,所述的接液漏斗的底部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的儲液罐的頂部設置有液位計,所述儲液罐的側面頂部設置有出氣管,儲液罐的側面底部設置有放空管,還包括抽液泵,所述的抽液泵的一端通過管道連接有抽液嘴,另一端通過管道連通至儲液罐內部;
所述緩沖結構包括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與儲液罐固定連接,所述的固定板底部設置有定位桿,所述的定位桿與設置在車體上的定位套筒相配合,所述定位桿的底端設置氣囊,所述定位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摩擦墊;
所述車體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推手。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摩擦墊為橡膠墊。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滾輪為萬向輪。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橡膠墊的厚度為4mm。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的橡膠墊的厚度還可以為3mm或者5mm。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沒有創造性的變化,以及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都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