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兒車骨架。
背景技術:
目前,嬰兒手推車這類童車已成為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場上的嬰兒車一般都能進行折疊或展開,但是現有的嬰兒手推車的嬰兒車骨架結構十分復雜,造成嬰兒車笨重,折疊后體積仍然較大,制造成本高,由于結構的復雜,人們在折疊時非常費力,而且容易損壞嬰兒車。另外,現在的嬰兒手推車在折疊時,其上的前扶手不能跟隨折疊,導致用戶操作起來非常不便。
因此,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產生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折疊后體積小的嬰兒車骨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嬰兒車骨架,能從展開位置移動至折疊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腿1,所述的前腿1下端連接有前輪1a;
后腿2,所述的后腿2下端連接有后輪2a,所述的后腿2上端設有第一連接部201和第二連接部202,所述的前腿1上端與第一連接部20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一鉸接點A;
手推架3,所述的手推架3的下端與所述的第二連接部202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二鉸接點B;
連動桿4,所述的連動桿4一端與手推架3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三鉸接點C,所述的連動桿4另一端與前腿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四鉸接點D;
座位牽引桿5,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的一端與前腿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五鉸接點E,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另一端設有與其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六鉸接點F的傳動桿6,而且所述的傳動桿6與手推架3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七鉸接點G;
座位7,所述的座位7連接在座位牽引桿5上;
鎖定裝置8,所述的鎖定裝置8在鎖定時能使嬰兒車骨架保持展開狀態,而在解鎖后能使手推架3、前腿1、連動桿4、座位牽引桿5和傳動桿6相對后腿2轉動而折疊。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沿嬰兒車骨架的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鉸接點A位于第四鉸接點D的后側,所述的第二鉸接點B、第三鉸接點C和第五鉸接點E位于第四鉸接點D的前側。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沿嬰兒車骨架的前后方向,所述的手推架3的重心位于第七鉸接點G的后側。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呈“Z”形,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包括用于固定座位7的平直段51,所述的平直段51的一端向下彎折而形成第一彎折段52,所述的第一彎折段52與前腿1鉸接,所述的平直段51的另一端向上彎折而形成第二彎折段53,所述的第二彎折段53與傳動桿6鉸接。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2上端與前腿1上端相合而圍成供連動桿4在內活動的開口腔9,所述的連動桿4下端插入開口腔9內而與前腿1鉸接。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裝置8設在前腿1與后腿2之間或設在前腿1與座位牽引桿5之間。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裝置8包括設在前腿1上的固定套81,所述的固定套81內設有能在其內滑行的滑行塊82,所述的滑行塊82上設有第一鎖定銷83,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和前腿1上分別設有能供第一鎖定銷83插入而使嬰兒車骨架在展開位置鎖定的第一鎖定孔84,所述的滑行塊82上還設有第二鎖定銷85,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還分別設有當第一鎖定銷83插入第一鎖定孔84時能供第二鎖定銷85插入的第二鎖定孔86,所述的固定套81上還連接有能使滑行塊82在固定套81內滑行的拉拔機構87。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拔機構87包括鉸接在固定套81外側的手柄871,所述的手柄871上設有與滑行塊82連接并在手柄871轉動時能拉動滑行塊82滑動的拉索872。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推架3上設有橫向凸出的凸出柱10,所述的連動桿4通過凸出柱10而與手推架3鉸接。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2包括支撐部24,所述的后輪2a連接在支撐部24上,所述的支撐部24上設有向上延伸并相互隔開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1上端向第二支架22一側彎折而形成第三支架23,所述的第一連接部201設在第三支架23上,所述的第二連接部202包括位于第二支架22上端的左連接頭2021和位于第三支架23端部的右連接頭2022,所述的左連接頭2021與右連接頭2022之間形成連接槽2023,所述的手推架3下端鉸接在連接槽2023內。
如上所述的嬰兒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7下方還設有能夠相對其抽拉的抽拉架2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鎖定裝置解鎖后,手推架繞第二鉸接點轉動,因此,手推架在向后轉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鉸接在其上的連動桿推動前腿繞第一鉸接點轉動,使得前腿向后腿靠攏,與此同時,座位牽引桿和傳動桿也相對后腿轉動,最終實現嬰兒車骨架的折疊,折疊后體積小,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可以放在汽車尾箱或飛機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內,而且折疊過程操作方便,收合靈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圖2是圖1中H處的放大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部件的立體圖之一;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部件的立體圖之二;
圖5是圖4中I處的放大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圖;
圖7是圖6中J處的放大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部件的立體圖之三;
圖9是圖8中K處的放大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嬰兒車骨架處于展開鎖定時的剖視圖;
圖11是圖10中L處的放大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抽拉架被拉出時的立體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腿和后輪的立體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在折疊過程中的側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在折疊后的立體圖;
圖17是圖16中M處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圖9,圖13,圖16和圖17所示,嬰兒車骨架,能從展開位置移動至折疊位置,包括:
前腿1,所述的前腿1下端連接有前輪1a;
后腿2,所述的后腿2下端連接有后輪2a,所述的后腿2上端設有第一連接部201和第二連接部202,所述的前腿1上端與第一連接部20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一鉸接點A;
手推架3,所述的手推架3的下端與所述的第二連接部202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二鉸接點B;
連動桿4,所述的連動桿4一端與手推架3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三鉸接點C,所述的連動桿4另一端與前腿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四鉸接點D;
座位牽引桿5,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的一端與前腿1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五鉸接點E,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另一端設有與其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六鉸接點F的傳動桿6,而且所述的傳動桿6與手推架3鉸接并在相鉸接位置形成第七鉸接點G;
座位7,所述的座位7連接在座位牽引桿5上;
鎖定裝置8,所述的鎖定裝置8在鎖定時能使嬰兒車骨架保持展開狀態,而在解鎖后能使手推架3、前腿1、連動桿4、座位牽引桿5和傳動桿6相對后腿2轉動而折疊。鎖定裝置8解鎖后,手推架3繞第二鉸接點B轉動,因此,手推架3在向后轉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鉸接在其上的連動桿4推動前腿1繞第一鉸接點A轉動,使得前腿1向后腿2靠攏,與此同時,座位牽引桿5和傳動桿6也相對后腿2轉動,最終實現嬰兒車骨架的折疊,折疊后體積小,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可以放在汽車尾箱或飛機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內,而且折疊過程操作方便,收合靈活。
如圖5、圖7和圖9所示,沿嬰兒車骨架的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鉸接點A位于第四鉸接點D的后側,所述的第二鉸接點B、第三鉸接點C和第五鉸接點E位于第四鉸接點D的前側。
沿嬰兒車骨架的前后方向,所述的手推架3的重心位于第七鉸接點G的后側。因此,在鎖定裝置8解鎖后,手推架3上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從而實現手推架3自動繞第二鉸接點B轉動,使嬰兒車骨架的折疊操作更簡便快捷。
如圖3、圖4和圖7所示,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呈“Z”形,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包括用于固定座位7的平直段51,所述的平直段51的一端向下彎折而形成第一彎折段52,所述的第一彎折段52與前腿1鉸接,所述的平直段51的另一端向上彎折而形成第二彎折段53,所述的第二彎折段53與傳動桿6鉸接。
如圖5和圖9所示,所述的后腿2上端與前腿1上端相合而圍成供連動桿4在內活動的開口腔9,所述的連動桿4下端插入開口腔9內而與前腿1鉸接。由于連動桿4是在開口腔9內活動,所以整個嬰兒車骨架的體積小,結構緊湊。
所述的鎖定裝置8可以設在前腿1與后腿2之間,也可以設在前腿1與座位牽引桿5之間。當然,鎖定裝置8還可以設在手推架3與后腿2之間或手推架3與前腿1之間或手推架3與傳動桿6之間。因為對于相互鉸接且能夠展開或折疊的連桿機構而言,只要在任意兩個具有鉸接關系的元件之間設置鎖定裝置均能實現整個連桿機構的展開鎖定或解鎖折疊。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8設在前腿1與后腿2之間,同時也設置在前腿1與座位牽引桿5之間,達到了多重鎖定的目的,鎖定更牢固。如圖1,圖2和圖8至圖11所示,所述的鎖定裝置8包括設在前腿1上的固定套81,所述的固定套81內設有能在其內滑行的滑行塊82,所述的滑行塊82上設有第一鎖定銷83,所述的座位牽引桿5和前腿1上分別設有能供第一鎖定銷83插入而使嬰兒車骨架在展開位置鎖定的第一鎖定孔84,所述的滑行塊82上還設有第二鎖定銷85,所述的前腿1和后腿2上還分別設有當第一鎖定銷83插入第一鎖定孔84時能供第二鎖定銷85插入的第二鎖定孔86,所述的固定套81上還連接有能使滑行塊82在固定套81內滑行的拉拔機構87。第一鎖定銷83與第一鎖定孔84配合而鎖定前腿1和座位牽引桿5,而第二鎖定銷85與第二鎖定孔86配合而鎖定前腿1和后腿2,所以滑行塊82的一次滑行運動可以同時鎖定前腿1、后腿2和座位牽引桿5,到達了多重鎖定的目的,對嬰兒車骨架展開狀態的鎖定效果更好,更牢固,更安全。
如圖8、圖10和圖11所示,所述的拉拔機構87包括鉸接在固定套81外側的手柄871,所述的手柄871上設有與滑行塊82連接并在手柄871轉動時能拉動滑行塊82滑動的拉索872。
如圖2、圖5、圖9和圖17所示,所述的手推架3上設有橫向凸出的凸出柱10,所述的連動桿4通過凸出柱10而與手推架3鉸接。
如圖5、圖7和圖13所示,所述的后腿2包括支撐部24,所述的后輪2a連接在支撐部24上,所述的支撐部24上設有向上延伸并相互隔開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1上端向第二支架22一側彎折而形成第三支架23,所述的第一連接部201設在第三支架23上,所述的第二連接部202包括位于第二支架22上端的左連接頭2021和位于第三支架23端部的右連接頭2022,所述的左連接頭2021與右連接頭2022之間形成連接槽2023,所述的手推架3下端鉸接在連接槽2023內。因此,支撐部24、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和第三支架23圍成一個框形,能夠增強后腿2對座位7的支撐能力,而且手推架3鉸接在第二支架22和第三支架23之間的連接槽2023內,能夠對手推架3提供很好的支撐,也使得整個嬰兒車骨架的結構緊湊,各零部件的連接更圓滑,更美觀。
如圖12和圖14所示,所述的座位7下方還設有能夠相對其抽拉的抽拉架20。一般嬰兒車的座位7會比較短,不能滿足嬰幼兒以躺臥的方式乘坐嬰兒車,但是抽拉架20的設置就能延長座位7在嬰兒車前后方向的長度,當嬰幼兒需要躺臥時,可以將抽拉架20抽出,當嬰幼兒不需要躺臥時,可以將抽拉架20推進到座位7的下方而減小嬰兒車占用的空間。
如圖1、圖12、圖14和圖15所示,所述的傳動桿6上端還可拆卸連接有前扶手30,前扶手30連接在傳動桿6的上端,所以當嬰兒車骨架折疊時,前扶手30也可以跟隨折疊,改變了傳統嬰兒車骨架在折疊時需要拆掉前扶手的缺陷,使用戶操作更簡便快捷。所述的手推架3的上端還轉動連接有手推把40。
工作原理:
在嬰兒車折疊時,首先相對手推架3轉動手推把40而使手推把40先折疊。
接著,通過轉動手柄871,由于手柄871鉸接在固定套81的外側,所以在沿固定套81周向方向轉動手柄871的過程中,轉動手柄871會拉動拉索872,從而拉動滑行塊82在固定套81內滑動。如圖9和圖11,當第二鎖定銷85從前腿1上的第二鎖定孔86退出,而且第一鎖定銷83從前腿1上的第一鎖定孔84退出時,此時就完成鎖定裝置8的解鎖。如圖14和圖15所示,由于手推架3的重心位于第七鉸接點G的后側,所以在鎖定裝置8解鎖后,手推架3上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從而實現手推架3自動繞第二鉸接點B向后轉動。如圖3至圖7所示,手推架3在向后轉動的過程中,鉸接在其上的連動桿4會推動前腿1繞第一鉸接點A轉動,使得前腿1向后腿2靠攏,由于座位牽引桿5與前腿1鉸接,而且座位牽引桿5后端與手推架3之間也設置有與二者鉸接的傳動桿6,所以在前腿1向后腿2轉動靠攏的過程中,座位牽引桿5和傳動桿6也相對后腿2轉動,最終實現嬰兒車骨架的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