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27467閱讀:304來源:國知局
一種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電動平衡車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操縱簡單、轉向靈活、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



背景技術:

電動平衡車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可用作于代步、休閑娛樂。目前的電動平衡車主要包括獨輪車和扭扭車。獨輪車由于只有一個輪子,所占用的空間較扭扭車小,但不容易平衡和操縱,使用者初學和熟練使用起來比較困難,且不能實現原地360°轉向,影響了使用的樂趣。而扭扭車相對于獨輪車來說,較容易平衡和操縱,使用者初學和熟練使用起來較易,但扭扭車占用的空間較大,不便于攜帶,且在狹窄的通道時,實現轉向相對困難,不靈活。上述獨輪車和扭扭車各自存在的問題均制約著電動平衡車的發展和普及。另外,現有技術中,獨輪車和扭扭車的騎行方式相對單一,獨輪車與兩輪的扭扭車之間無法相互變形,即獨輪車無法組裝變形為雙輪平衡車,扭扭車無法拆裝變形為獨輪車,獨輪車和扭扭車均無法為騎行者提供組裝或拆裝的樂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獨輪車和扭扭車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所述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操縱簡單、轉向靈活,占用空間較小,有機結合了獨輪車和扭扭車的優點,并且可根據使用需要,將所述萬向車拆裝變形為兩輛獨輪車,既為騎行者提供拆裝變形的樂趣,又為騎行者提供另一種騎行方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可拆裝變形的萬向車,包括:

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所述第一車輪與第二車輪對稱設置且可獨立地轉動或轉向;

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一電動機驅動所述第一車輪運動,所述第二電動機驅動所述第二車輪運動;

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所述第一踏腳板與第一電動機連接并控制所述第一電動機,所述第二踏腳板與第二電動機連接并控制所述第二電動機;

連接轉動機構,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分別與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連接,并可實現所述第一電動機與第二電動機發生相對轉動;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可與所述第一電動機和/或第二電動機拆卸分離;

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所述第一電動機設有用于安裝第三踏腳板的第一連接機構,所述第二電動機上設有用于安裝第四踏腳板的第二連接機構;

電子控制系統,所述電子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所述第一踏腳板的控制信號并經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電動機;所述第二傳感器檢測所述第二踏腳板的控制信號并經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電動機。

所述第一踏腳板可相對第一電動機轉動,所述第二踏腳板可相對第二電動機轉動。當使用所述萬向車時,騎行者雙腳分別站立在所述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上,此時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基本與地面平行,兩腳站立的方向與輪子轉動的方向一致。類似于扭扭車的操控方法,通過改變人體重心,使雙腳相對地面向前或向后傾斜,雙腳分別控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上的轉動,所述第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檢測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轉動角度變化,并將信號分別反饋給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根據轉動角度的變化,分別控制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的正轉或反轉以及轉動速度,以實現萬向車的前進、后退、轉向,具體的控制方法如下:

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同時向前傾斜轉動且轉動的角度相同時,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同時正轉,所述萬向車向前運動。

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同時向后傾斜轉動且轉動的角度相同時,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同時反轉,所述萬向車向后運動。

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同時向前或向后傾斜轉動,但轉動的角度不同時,轉動角度大的,其對應于的電動機的轉動速度較快,轉動角度小的,其對應于的電動機的轉動速度較慢,萬向車向轉速較慢的一方轉向。

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分別向前和向后傾斜轉動時,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分別正轉和反轉,所述萬向車可在原地向反轉的方向旋轉,所述萬向車由于采用兩輪設計,騎行者相對容易掌握平衡,所述兩輪采用分別獨立驅動的設計,能夠實現原地轉向,在原有功能基礎上,賦予電動平衡車新的使用方法和樂趣。

當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復位為平衡狀態時,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停止轉動,所述萬向車停止運動。所述平衡狀態一般指的是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平面與地面平行,當然,電子控制系統也可將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某一轉動位置設定為平衡狀態。

由于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可與所述第一電動機和/或第二電動機拆卸分離,在所述連接轉動機構拆卸后,分別在所述第一電動機的第一連接機構處安裝第三踏腳板,和在所述第二電動機的第二連接機構處安裝第四踏腳板,即可得到兩輛獨立運作的獨輪車,為騎行者提供另一種騎行方式的選擇。

該獨輪車的控制方法如下:

所述第一踏腳板(或第二踏腳板)為實際控制所述獨輪車的操控機構,第三踏腳板(或第四踏腳板)只供騎行者站立。所述第一踏腳板(或第二踏腳板)控制所述獨立車的前進或后退。

當第一踏腳板(或第二踏腳板)向前傾斜轉動時,所述第一電動機(或第二電動機)正轉,所述獨輪車向前運動。

當第一踏腳板(或第二踏腳板)向后傾斜轉動時,所述第一電動機(或第二電動機)反轉,所述獨輪車向后運動。

所述獨立車的轉向操控類似于現有技術中的獨輪車。

為了減少萬向車所占用的空間,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可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的內部,采用現有技術中的輪轂電動機的技術。

所述萬向車由于采用兩輪分別獨立驅動的設計,騎行者相對容易掌握平衡,能夠實現原地轉向。在此基礎上,本發明所述第一踏腳板與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分別設置在第一車輪的兩側;所述第二踏腳板與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分別設置在第二車輪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第一踏腳板設置于第一車輪的外側,所述第二踏腳板設置于第二車輪的外側;所述連接轉動機構設置在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之間。所述萬向車將踏腳板設置在兩輪的外側,使得兩輪的間距得以縮短,能夠在狹窄的通道中自由地、全方位地轉向,即實現360°方向的旋轉,因此可稱之為“萬向車”。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電動機設置于第一車輪的內部,所述第二電動機設置于第二車輪的內部,所述連接轉動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之間;所述第一踏腳板和連接轉動機構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電動機的兩側,所述第二踏腳板和連接轉動機構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電動機的兩側。

所述第一車輪與第二車輪對稱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一車輪與第二車輪為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踏腳板與第一踏腳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電動機的兩側;所述第四踏腳板與第二踏腳板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電動機的兩側;

所述第三踏腳板或第四踏腳板與所述第一連接機構或第二連接機構的連接是可以拆分的或不可拆分的。

對于可以拆分的情況,作為其中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和第二連接機構為第一連接孔和/或第一連接頭,所述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或第一連接頭相匹配的第二連接頭和/或第二連接孔,以實現所述第一連接機構與所述第三踏腳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機構與所述第四踏腳板可拆卸連接。

對于可以不拆分的情況,作為其中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三踏腳板與所述第一連接機構鉸接,以實現第三踏腳板的展開或收起;所述第四踏腳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機構鉸接,以實現第四踏腳板的展開或收起。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和第二連接機構均為轉軸,所述第三踏腳板的一端與所述轉軸連接且可繞所述轉軸進行有限角度的轉動,所述第四踏腳板的一端與所述轉軸連接且可繞所述轉軸進行有限角度的轉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設有供所述連接轉動機構通過的開孔,以使連接轉動機構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連接;

或者,所述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設有供所述連接轉動機構連接的固定機構。

通過上述設置可以避免由于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的存在而影響連接轉動機構與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的連接。

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可實現所述第一電動機與第二電動機發生相對轉動,以更好地、平穩地實現萬向車的轉向。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可繞某一軸線轉動,所述軸線平行于所述第一車輪的軸心與第二車輪的軸心的連線。特別地,所述軸線重合于所述第一車輪的軸心與第二車輪的軸心的連線。

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可根據上述目的設置相應的實施方式。作為其中一個實施方式,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一電動機可拆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電動機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可相對轉動,以使第一電動機與第二電動機可發生相對轉動。

為了便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轉動,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可以通過軸承與所述連接軸進行連接。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轉動機構處可以設置限位部件來限制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轉動,所述限位部件可參考現有技術,故不一一列舉。

所述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均包括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和感應開關,所述感應開關感應騎行者是否站立于萬向車上以開啟或關閉,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感應開關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是否工作,所述控制器接收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是否改變狀態。所述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處,優選但不限于設置在所述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下方。

所述控制器與傳感器的連接方式可以是有線連接,或者是采用無線連接的方式,即所述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通過射頻、微波等無線信號方式將檢測信號傳輸給所述控制器。

由于所述萬向車可拆裝變形為兩輛獨立車,兩輛獨立車可分別獨立使用。所述的萬向車的控制器的數量為2個,所述控制器包括與所述第一傳感器連接的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傳感器連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據所述第一傳感器傳輸的檢測信號以控制所述第一電動機的轉動及轉速;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據所述第二傳感器傳輸的檢測信號以控制所述第二電動機的轉動及轉速。本實施方式設置了兩個控制器,以分別獨立控制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分別設置在第一踏腳板處或第二踏腳板處,也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電動機或第二電動機處。

為了讓所述第一電動機與第二電動機之間更加協調運作,優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控制器的連接方式可以是有線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連接,即所述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控制器通過射頻、微波等無線信號相互傳遞信號。

對于有線連接的方式,作為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電路連接頭和第二電路連接頭,所述第一電路連接頭與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電路連接頭與所述第二控制器連接。通過連接線將所述第一電路連接頭與所述第二電路連接頭連接,以實現第一控制器與所述第二控制器連接。

所述第一電路連接頭和第二電路連接頭的具體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設置,只要不影響所述第一電動機與第二電動機的相對轉動即可。

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車的第一踏腳板與第一電動機的電動機軸連接且可繞所述第一電動機的電動機軸轉動,所述萬向車的第二踏腳板與第二電動機的電動機軸連接且可繞所述第二電動機的電動機軸轉動。

更進一步地,為了安全起見,防止踏腳板的轉動幅度過大,可以設置限位部件來限制所述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轉動范圍。

所述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的水平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設置,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車輪與第二車輪的軸心連線所在水平面,也可以設置高于或低于所述的軸心連線所在水平面。同樣地,所述第三踏腳板與第四踏腳板的水平高度與第一踏腳板和第二踏腳板相同。

為了進一步提高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優選地,所述萬向車還設有第三車輪和四車輪;所述第三車輪與所述第一踏腳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車輪和第三車輪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踏腳板的兩側;所述第四車輪與所述第二踏腳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車輪和第四車輪分別位于所述第二踏腳板的兩側。通過上述設置,騎行者可以根據使用的需要,對萬向車安裝所述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所述萬向車從兩個車輪變成四個車輪,使萬向車變形為四輪“扭扭車”,不僅能進一步提高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而且也為騎行者提供拆裝變形的樂趣。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三車輪上設有第三電動機、第三傳感器、第三控制器;所述第四車輪上設有第四電動機、第四傳感器、第四控制器。當所述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安裝在萬向車上,即所述第三車輪與第一踏腳板連接、所述第四車輪與第二踏腳板連接時,所述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并不工作,此時具有四個車輪的萬向車的操控方法與前面具有兩個車輪的萬向車的操控方法相同。當將所述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拆卸下來后,只需安裝上踏腳板,分別啟動所述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即可用作獨輪車使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述的萬向車采用兩輪分別獨立驅動的設計,并通過連接轉動機構實現兩輪可相對轉動或轉向。進一步地,本發明優化了踏腳板、連接轉動機構和兩輪之間的位置設計,不僅有效縮短兩輪之間間距,從而減小萬向車的整體體積和重量,而且實現全方位的靈活轉向。本發明所述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好,騎行者使用起來更容易掌握平衡,便于操控,且能夠實現平穩地、靈活地原地轉向,即使是在狹窄的通道中也能自由地、全方位地轉向。綜上所述,所述萬向車克服了獨輪車和扭扭車存在的共性問題,為電動平衡車領域增加新的活力成員。

另外,通過拆卸所述連接轉動機構并安裝所述第三踏腳板和第四踏腳板,可得到兩輛獨立運作的獨輪車,同時提供兩名騎行者使用,充分利用萬向車的兩個電動機設計。再者,本發明所述的萬向車可進一步設置所述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使萬向車從兩個車輪變成四個車輪,將萬向車變形為四輪“扭扭車”,進一步提高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本發明所述的萬向車既為騎行者提供拆裝變形的樂趣,還可為騎行者提供多種騎行方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所述萬向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所述萬向車的正面示意圖。

圖3為所述連接轉向機構與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所述萬向車的控制電路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5為所述萬向車的操控(前進)示意圖。

圖6為所述萬向車的操控(后退)示意圖。

圖7為所述萬向車的操控(轉向)示意圖。

圖8為所述萬向車的操控(原地轉向)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1所述萬向車的拆裝變形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2所述萬向車的拆裝變形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3所述萬向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術語“上”、“下”、“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術語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區分不同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具體的種類和構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的相對重要性和數量,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者暗示相對重要性。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萬向車,包括第一車輪100、第二車輪200、第一電動機300、第二電動機400、第一踏腳板500、第二踏腳板600、連接轉動機構700、電子控制系統800、第三踏腳板900、第四踏腳板1000。

第一車輪100與第二車輪200對稱平行設置,第一車輪100與第二車輪200沒有共同的車軸且可獨立地轉動或轉向。第一電動機300驅動第一車輪100運動,第二電動機400驅動第二車輪200運動。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的結構均包括電動機軸(310,410)、定子(320,420)、轉子(330,430)等部件。

連接轉動機構700設置在第一車輪100和第二車輪200之間,為了減少萬向車所占用的空間,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可分別設置在第一車輪100和第二車輪200的內部,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輪轂電動機的技術。此時連接轉動機構700位于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之間,連接轉動機構700分別與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連接,且連接轉動機構可與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拆卸分離。

第一踏腳板500和連接轉動機構700分別位于第一電動機的兩側,第二踏腳板600和連接轉動機構700分別位于第二電動機的兩側。更具體來說,第一踏腳板500位于第一車輪100的外側,第一踏腳板500與第一電動機的電動機軸連接且可繞第一電動機300的電動機軸310轉動,第二踏腳板600位于第二車輪200的外側,第二踏腳板600與第二電動機400的電動機軸410連接且可繞第二電動機400的電動機軸410轉動。為了安全起見,防止踏腳板的轉動幅度過大,可以設置限位部件來限制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的轉動范圍。

連接轉動機構700包括與第一電動機可拆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710、與第二電動機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部720、分別與第一連接部710和第二連接部720連接的連接軸730,該連接軸平行于第一車輪軸心與第二車輪軸心的連線。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軸重合于第一車輪100軸心與第二車輪200軸心的連線。第一連接部710和第二連接部720可繞連接軸730轉動,第一連接部710與第二連接部720之間可發生可相對轉動,以使第一電動機300與第二電動機400可發生相對轉動。

為了便于第一連接部710和第二連接部720的轉動,第一連接部710和第二連接部720可以通過軸承與連接軸730進行連接。更進一步地,連接轉動機構700處可以設置限位部件來限制第一連接部710和第二連接部720的轉動,限位部件可參考現有技術,故不一一列舉。

電子控制系統800包括控制器、用于檢測第一踏腳板500處轉動角度的第一傳感器810和用于檢測第二踏腳板600處轉動角度的第二傳感器820。控制器的數量至少為2個,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的數量為2個。該兩個控制器分別為與第一傳感器連接的第一控制器830、與第二傳感器820連接的第二控制器840,第一控制器830根據第一傳感器810傳輸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一電動機的轉動及轉速,第二控制器840根據第二傳感器820傳輸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二電動機的轉動及轉速,以實現萬向車的前進、后退、轉向,控制器與其他部件的連接關系如圖4所示。

另外,第一控制器830與第二控制器840也可以進行連接,以更好地協調兩電動機的運作。第一控制器830與第二控制器840的連接方式可以是有線連接,也可以是無線連接,即第一控制器830與第二控制器840通過射頻、微波等無線信號相互傳遞信號。對于有線連接的方式,作為其中一個實施方式,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電路連接頭和第二電路連接頭,第一電路連接頭與第一控制器830連接,第二電路連接頭與第二控制器840連接。通過連接線將第一電路連接頭與第二電路連接頭連接,以實現第一控制器與第二控制器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830與第二控制器840采用無線連接。

第一控制器830和第二控制器840可以分別設置在第一踏腳板500處和第二踏腳板600處,或者分別設置在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處。

第一傳感器810和第二傳感器820均包括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和感應開關,感應開關感應騎行者是否站立于萬向車上以開啟或關閉,控制器接收感應開關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是否工作,控制器接收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的檢測信號以控制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是否改變狀態。第一傳感器810和第二傳感器820分別設置在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處,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的下方。

控制器與傳感器的連接方式可以是電性連接,或者是采用無線連接的方式,即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通過射頻、微波等無線信號方式將檢測信號傳輸給控制器。

萬向車具體的控制方法如下:

當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同時向前傾斜轉動且轉動的角度相同時,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同時正轉,萬向車向前運動,如圖5。

當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同時向后傾斜轉動且轉動的角度相同時,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同時反轉,萬向車向后運動,如圖6。

當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同時向前或向后傾斜轉動,但轉動的角度不同時,轉動角度大的,其對應于的電動機的轉動速度較快,轉動角度小的,其對應于的電動機的轉動速度較慢,萬向車向轉速較慢的一方轉向,如圖7。

當第一踏腳板500和第二踏腳板600分別向前和向后傾斜轉動時,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400分別正轉和反轉,萬向車可在原地向反轉的方向旋轉,如圖8。

第一電動機300與連接轉動機構700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用于安裝第三踏腳板900的第一連接機構1100,第二電動機與連接轉動機構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用于安裝第四踏腳板1000的第二連接機構1200。

第三踏腳板900或第四踏腳板1000與第一連接機構1100或第二連接機構1200的連接是可以拆分的或不可拆分的。在本實施例中,為可拆分的情況,第一連接機構1100和第二連接機構1200為第一連接孔和/或第一連接頭,第三踏腳板900和第四踏腳板1000設有與第一連接孔和/或第一連接頭相匹配的第二連接孔和/或第二連接頭,以實現第一連接機構1100與第三踏腳板900可拆卸連接,第二連接機構1200與第四踏腳板1000可拆卸連接。更進一步,為了增強第三踏腳板900與第一連接機構1100的連接穩固性、第四踏腳板1000與第二連接機構1200的連接穩固性,可以在第一連接機構1100和第二連接機構1200處設置螺釘等其他用于固定的部件。

當需要將萬向車拆裝變形為獨立車時,首先將連接轉動機構拆卸下來,然后分別在第一電動機的第一連接機構1100處安裝第三踏腳板900,在第二電動機的第二連接機構1200處安裝第四踏腳板1000,即可得到兩輛獨立運作的獨輪車,拆卸過程如圖9所示。

該獨輪車的控制方法如下:

第一踏腳板500(或第二踏腳板600)為實際控制該獨輪車的操控機構,第三踏腳板(或第四踏腳板)只供騎行者站立。第一踏腳板500(或第二踏腳板)控制獨立車的前進或后退。

當第一踏腳板500(或第二踏腳板600)向前傾斜轉動時,第一電動機(或第二電動機)正轉,獨輪車向前運動。

當第一踏腳板500(或第二踏腳板600)向后傾斜轉動時,第一電動機(或第二電動機)反轉,獨輪車向后運動。

該獨立車的轉向操控類似于現有技術中的獨輪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如圖10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萬向車的第三踏腳板900與第一連接機構1100、或第四踏腳板1000與第二連接機構1200的連接是不可拆分的,萬向車的第三踏腳板900與第一連接機構1100鉸接,以實現第三踏腳板900的展開或收起,第四踏腳板1000與第二連接機構1200鉸接,以實現第四踏腳板的展開或收起。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但不限于,第一連接機構1100和第二連接機構1200為轉軸,第三踏腳板900的一端與轉軸連接且可繞轉軸進行有限角度的轉動,第三踏腳板900的另一端可與第一電動機可拆卸連接。第四踏腳板1000的一端與轉軸連接且可繞轉軸進行有限角度的轉動,第四踏腳板1000的另一端可與第二電動機可拆卸連接。

第三踏腳板900和第四踏腳板1000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而進行設置,進一步地,為避免由于第三踏腳板900和第四踏腳板1000的存在而影響連接轉動機構與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的連接。第三踏腳板900和第四踏腳板1000設有供連接轉動機構通過的開孔,以使連接轉動機構分別與第一電動機300和第二電動機固定400。或者,第三踏腳板900和第四踏腳板1000設有供連接轉動機構連接的固定機構。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如圖11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高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萬向車增加設置第三車輪1300和四車輪1400,第三車輪1300與第一踏腳板500可拆卸連接,第一車輪100和第三車輪1300分別位于第一踏腳板500的兩側。第四車輪1400與第二踏腳板600可拆卸連接,第二車輪200和第四車輪1400分別位于第二踏腳板600的兩側。

進一步地,第三車輪1300上設有第三電動機、第三傳感器、第三控制器。第四車輪1400上設有第四電動機、第四傳感器、第四控制器。當第三車1300輪和第四車輪1400安裝在萬向車上,即第三車輪1300與第一踏腳板500連接、第四車輪1400與第二踏腳板600連接時,第三車輪1300和第四車輪1400并不工作,此時具有四個車輪的萬向車的操控方法與前面具有兩個車輪的萬向車的操控方法相同。當將第三車輪和第四車輪拆卸下來后,只需安裝上踏腳板,分別啟動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即可用作獨輪車使用。

本實施例萬向車從兩個車輪變成四個車輪,使萬向車變形為四輪“扭扭車”,不僅能進一步提高萬向車的平衡穩定性,而且也為騎行者提供拆裝變形的樂趣。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