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部105。限制部105包括:在車輪軸11中,被設置在定子13的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特殊螺母(Special Nut)30,和被設置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定子固定構件37。
[0129]構成定子13的第一定子單元20A及第二定子單元20B通過特殊螺母30及定子固定構件37,和被設置在第一定子單元20A和第二定子單元20B之間的定距墊圈104,從而被夾持固定在軸向方向的定位位置。并且,通過由于被夾持而產生的摩擦阻力,第一定子單元20A及第二定子單元20B的圓周方向上的旋轉也受到限制。
[0130]特殊螺母30包括: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套筒部30a,和外徑相對于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套筒部30a被擴大的法蘭部30b。并且,通過將形成在內圓周的陰螺紋部30d與車輪軸11的陽螺紋部11 a擰緊,從而被固定在車輪軸11的外圓周上。
[0131]套筒部30b的外圓周面通過壓入等被固定在使外輪嵌合到第二端板80的軸承嵌合壁83中的軸承22的內輪的內圓周上。法蘭部30b被形成為外徑大于軸承22的內徑,位于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端面與軸承22的內輪在軸向方向上對接。通過這樣,軸承22被安裝為外輪側繞車輪軸11自由旋轉。
[0132]與此相對,位于法蘭部30b中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端面與構成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第一墊片94a的側板部101在軸向方向上對接。
[0133]這里,如圖4所示,特殊螺母的外圓周面,在與被形成在第一墊片94a上的狹縫103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用于將在定子13的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被拉出的線圈93的末端部向輪轂發電機1的外部拉出的槽30c。
[0134]如圖3所示,連接器(Connector)40被設置在第二端板80的外側,線圈93的末端部被導入到該連接器40中。該線圈93的末端部經由特殊螺母30的槽30c(參照圖4)內被導入到連接器40的導線拉出部43,且通過導線拉出部43被拉出到輪轂發電機10的外部。特殊螺母30的套筒部30被插入到連接器40的內周部,連接器40經由墊圈(Washer)45,通過螺母46被固定在車輪軸11上。
[0135]在相比于車輪軸11中的定子固定構件37離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更靠前處,設有套筒50 ο該套筒50是在內圓周面上形成有陰螺紋50c的筒狀構件,從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被擰入到車輪軸11的陽螺紋部Ila中。具體而言,套筒50包括: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套筒主體50a,和外徑相對于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套筒主體50a被擴大的法蘭部50b。
[0136]該法蘭部50b被形成為多角筒狀,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端面與第一端板70側的軸承21的內輪在軸向方向上對接。套筒主體50a被形成為圓筒狀,且被內嵌在第一端板70側的軸承21的內輪的內周上。具體而言,套筒主體50a的外徑被設定為與軸承21的內徑相等或比其稍大,通過壓入等被固定在軸承21的內輪的內周上。
[0137]在第一端板70的外側上安裝有將軸承21及套筒50覆蓋的蓋(Cover)54。蓋54呈碗狀,即,是一邊被形成為開口的圓錐臺形狀的構件,防止水或者塵埃等從外部向轉子12的內部的侵入。在蓋54的內周部設置有為了將套筒50鎖定而被擰入到車輪軸11中的螺母52。
[0138](發電結構)
[0139]被這樣構成的輪轂發電機1的發電以如下要領進行。
[0140]S卩,當前輪5旋轉時,與前輪5相連接的轉子12通過輪輻2與前輪5—同繞車輪軸11旋轉,永久磁鐵19繞定子13旋轉。
[0141]通過旋轉的永久磁鐵19的磁通,被設置在各定子單元20A,20B的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第一墊片94a的定子齒部102(102-1)為S極,被設置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第二墊片94b的定子齒部102(102-2)為N極的狀態,和第一墊片94a的定子齒部102(102-1)為N極,被設置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第二墊片94b的定子齒部102(102-2)為S極的狀態被交替重復。
[0142]通過這樣,在A相的第一定子單元20A的定子鐵芯91與B相的第二定子單元20B的定子鐵芯91產生交變磁通,通過該交變磁通,電流流過第一及第二定子單元20A,20B的各線圈93(93a,93b)從而進行發電。
[0143]此時,從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線圈93(93a)被輸出的交變電流.電壓和從第二定子單元20B的線圈93 (93b)被輸出的交變電流.電壓相位偏移,交變電壓同時落到OV的點是沒有的。
[0144](效果)
[0145]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線軸92上這是連通部96,經由該連通部96,將被卷繞在第二定子單元20B上的線圈93向第一定子單元20A的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拉出。因此,例如,不需要將線圈93繞在輪轂發電機10的外周部。因此,能夠不損失輪轂發電機10的設計性或者性能,且能夠將被卷繞在兩個定子單元20A,20B上的線圈93的末端部從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一起拉出。
[0146]另外,連通部96在線軸92的主體部92a的內圓周面側被一體成型的同時,在定子鐵芯91上形成將連通部96嵌入的狹縫部91a。因此,在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線軸92上也沒有配置被卷繞在第二定子單元20B的線圈93。因此,通過簡潔的結構,在能夠不損失輪轂發電機10的設計性或者性能,且能夠將被卷繞在兩個定子單元20A,20B上的線圈93的末端部從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一起拉出的同時,還能夠防止被卷繞在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線軸92上的線圈93的占空系數下降的情況。
[0147]另外,通過連通部96嵌入在狹縫部91a中,能夠在防止線軸相對于車輪軸11轉動的情況發生的同時,還能夠容易地對線軸92的位置進行定位。
[0148]并且,由于定子鐵芯91的狹縫部91a或者連通部96沿著車輪軸11的軸向方向被形成,因此能夠將線圈93的配置路徑作為最短路徑。
[OH9]另外,通過在構成墊片單元94的各墊片94a,94b的側板部101上形成狹縫(第一通路部、第二通路部)103,能夠從各側板部101順利地將線圈93拉出。因此,能夠防止線圈93局部彎折的情況,還能夠順利配置線圈。
[0150]另外,通過第一狹縫部103a和第二狹縫部103b構成狹縫103,將第一狹縫部103a的圓周方向的中心PI與定子齒部102的圓周方向的中心P2的偏離角度△ D被設定為符合公式
(2)。因此,即便將第一墊片94a和第二墊片94b設為同一形狀,在將這兩個墊片94a,94b裝配時,也能夠使該墊片94a,94b的第一狹縫部103a在軸向方向上疊加。因此,能夠在謀求零件的共通化,降低輪轂發電機1的制造成本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輪轂發電機1的可裝配性。
[0151]另外,通過形成狹縫103,在以輪轂發電機10進行發電時,能夠抑制在各墊片94a,94b的側板部101中產生渦電流的情況。
[0152]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對在線軸92中,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外法蘭部92b上的狹縫部97a及定位凸部98a的位置,和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外法蘭部92c上的狹縫部97b及定位凸部98b的位置,沒有被設定為在軸向方向上疊加的位置,而是被設置在圓周方向上偏離的位置的情況作了說明。另外,對各狹縫部97a,97b被形成在與連通部96在圓周方向上偏離的位置的情況作了說明。
[0153]然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例如,如圖9顯示的本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中線軸92的斜視圖所示,將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外法蘭部92b上的狹縫部97a,和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外法蘭部92c上的狹縫部97b形成為在軸向方向上重疊,另外,將各狹縫部97a,97b形成為與連通部96相連通亦可。
[0154]另外,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一端P側的外法蘭部92b上的定位凸部98a,和被形成在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的外法蘭部92c上的定位凸部98b的位置必須根據相對應的墊片94a,94b的相位而設置。
[0155](第二實施方式)(輪轂發電機)
[0156]接著,將根據圖10,圖11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形式,用相同的符號表不而省略說明。
[0157]圖10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輪轂發電機210的截面圖。
[0158]如圖10所示,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定子單元20A的線軸92上形成有連通部96,但是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第一定子單元220A的線軸292上沒有形成連通部96。并且,在第一定子單元20A的定子鐵芯91的狹縫部91a,以及第二定子單元20B的定子鐵芯91的狹縫部91a中,配置有插入到這兩個狹縫部91a中的導線單元206。
[0159](導線單元)
[0160]圖11是導線單元206的側面圖。
[0161]如圖11所示,導線單元206由兩根導線207,和將這兩根導線207包覆的被樹脂模具成型的樹脂模具部(包覆部)208所構成。
[0162]樹脂模具部208的截面積被設定為可以配置在各定子單元20A,20B中的定子鐵芯91的狹縫部91a上的大小。另外,樹脂模具部208的長度被設定為在將各定子單元20A,20B安裝在車輪軸11上的狀態下,其兩端為略微從各定子單元20A,20B中突出的長度。
[0163]兩根導線207的末端部分別從樹脂模具部208的兩端突出。
[0164]通過這樣的結構,如圖10所示,被卷繞在第二定子單元20B的線圈93(93b)的始端及終端分別經由被形成在線軸92的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圖10中右側)的外法蘭部92b上的狹縫部97a從而向車輪軸11的第二端Q側被拉出。并且,線圈93(93b)的始端及終端分別與導線單元206的兩根導線207的一端通過焊錫相連接。
[0165]與此相對,導線單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