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包括固定座(1)、滑塊(2)、油缸座(3)、滑套(4)、滑套座(5)、轉換頭(6)、阻擋塊(12)和拉簧(21),滑套(4)和油缸座(3)可以相對滑動;通過調整3顆螺絲可以實現后撥鏈器的撥鏈范圍、后撥鏈器的導輪相對于塔輪的位置和精準地保證導輪和塔輪相互平行這三個方面的調整;采用直接液壓傳遞操控力,減輕手感;設計上去除了機械四連桿和杠桿機構,減少調整的螺絲,方便使用。
【專利說明】
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助力電動自行車中使用的變速機構,具體來說就是后撥鏈器。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助力電動自行車中廣泛使用變速機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鋼絲拉線式變速機構。由于結構原理的原因,容易產生下列不足:一是,手感比較重,特別是鋼絲和護套管生銹后阻力加大,更感費力;二是,調整比較麻煩,往往調好一個后撥鏈器要調4至5顆螺絲,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針對上述問題,液壓傳遞操控力是一種解決辦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的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全部采用直接液壓傳遞操控力,大大減輕手感;方便操控;在液壓后撥鏈器的設計上去除了傳統的四連桿機械機構和杠桿機構,將調整的螺絲減少至3顆,方便了消費者使用。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包括固定座、滑塊、油缸座、滑套、滑套座、轉換頭、阻擋塊和拉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一端固定在后車架上,另一端通過調范圍螺絲和調范圍螺母與滑塊壓靠在一起;所述的滑塊由金屬型材拉伸而成,其被安裝于油缸座的滑動軌道里,其有一螺絲孔,螺絲孔中安裝有調位置螺絲;所述的油缸座上有一油管接口,油缸座上有一油缸孔,油缸孔里安裝活塞,油缸座上有一柱狀體,油缸座上帶有滑動軌道;所述的滑套的內壁與油缸座上柱狀體滑動配合,滑套和油缸座上柱狀體可以相對滑動,不能相對轉動;滑套的下端與滑套座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滑套座的圓柱部分通過角度螺絲和角度螺母與轉換頭壓靠在一起;所述的阻擋塊固定于油缸座上,阻擋塊卡住調位置螺母的位置;所述的拉簧的一端勾住油缸座,另一端勾住滑套座,始終保持對活塞的壓力。所述的固定座和滑塊之間是靠螺絲緊壓在一起的,通過擰松擰緊調范圍螺絲和調范圍螺母,人為能改變固定座和滑塊之間繞著調范圍螺絲軸線的角度,改變固定座和滑塊之間繞著調范圍螺絲軸線的角度,也就是改變了活塞運動軌跡和塔輪軸線的夾角,也就是改變了后撥鏈器的撥鏈范圍。所述的滑塊在調位置螺絲的旋轉作用下,其在油缸座的滑動軌道中進退滑動,改變了后撥鏈器的導輪相對于塔輪的位置。所述的滑套座和轉換頭之間是靠螺絲緊壓在一起的,通過擰松擰緊角度螺絲和角度螺母,人為能改變滑套座和轉換頭之間繞著角度螺絲軸線的角度,也就是通過繞著角度螺絲軸線的角度的調整,可以精準地保證導輪和塔輪相互平行。
[0005]總之,這種液壓后撥鏈器的調整只需調整3顆螺絲,這比起傳統四連桿機構的鋼絲拉線式后撥鏈器的調整是簡化了。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對于目前一般使用的鋼絲拉線式后撥鏈器,本實用新型采用直接液壓傳遞操控力,大大減輕了手感,方便了操控;在后撥鏈器的設計上去除了傳統的機械四連桿和杠桿機構,將調整的螺絲減少至3顆,方便了消費者使用。
【附圖說明】
[0007]下面是【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立體圖。
[0009]圖2和圖3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有關滑套的幾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立體圖。
[0010]圖4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有關調角度部分的幾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立體圖。
[0011 ]圖5和圖6是有關調范圍部分的幾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立體圖。
[0012]圖7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爆炸圖。
[0013]圖8和圖9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的有關調位移部分的幾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立體圖。
[0014]圖10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的有關拉簧的位置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圖1、圖2、圖7和圖10所示的是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了液壓方式來傳遞手指的操控力,當液壓油通過油管接口 18進入油缸座3時,就推動活塞19克服拉簧21的壓力向外推出,活塞19始終是頂在滑套座5上的,就推動滑套座5前進,滑套座5的圓柱部分通過角度螺絲9和角度螺母10與轉換頭6壓靠在一起,這樣轉換頭6就帶動導輪支架7和導輪8向前進,就完成一個撥鏈動作,也即完成一個由塔輪最小片15向塔輪最大片16方向的撥鏈動作;當液壓油通過油管接口 18流出油缸座3時,在拉簧21的壓力和大氣壓力的聯合作用下,活塞19就會退回到油缸座3的油缸里,這樣滑套座5、轉換頭6、導輪支架7和導輪8都會退回一個相應的距離,也即完成一個由塔輪最大片16向塔輪最小片15方向的退擋動作。
[0017]圖1、圖5和圖6說明了固定座I一端固定在后車架17上,另一端通過調范圍螺絲13和調范圍螺母14與滑塊2壓靠在一起;固定座I和滑塊2之間是靠螺絲緊壓在一起的,通過擰松擰緊調范圍螺絲13和調范圍螺母14,人為能改變固定座I和滑塊2之間繞著調范圍螺絲13軸線的角度,改變固定座I和滑塊2之間繞著調范圍螺絲13軸線的角度,也就是改變了活塞19運動軌跡和塔輪軸線的夾角,也就是改變了后撥鏈器的撥鏈范圍。
[0018]圖2、圖3、圖8和圖9說明了滑塊2由金屬型材拉伸而成,其被安裝于油缸座3的滑動軌道里,其有一螺絲孔,螺絲孔中安裝有調位置螺絲11,阻擋塊12固定于油缸座3上,阻擋塊12卡住調位置螺母11的位置;滑塊2在調位置螺絲11的旋轉作用下,其在油缸座3的滑動軌道中進退滑動,改變了后撥鏈器的導輪8相對于塔輪的位置。
[0019]圖2和圖3說明了滑套4的內壁與油缸座3上柱狀體20滑動配合,不能相對轉動,滑套4的下端與滑套座5固定在一起;滑套4有支撐和定位作用。
[0020]圖4說明了滑套座5的圓柱部分通過角度螺絲9和角度螺母10與轉換頭6壓靠在一起;通過擰松擰緊角度螺絲9和角度螺母10,人為能改變滑套座5和轉換頭6之間繞著角度螺絲9的軸線的角度,也就是通過繞著角度螺絲9軸線的角度的調整,可以精準地保證導輪8和塔輪相互平行。
[0021]圖10是這個【具體實施方式】的有關拉簧的位置說明,拉簧21的一端勾住油缸座3,另一端勾住滑套座5,始終保持對活塞19的壓力。
[0022]總之,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通過調整3顆螺絲可以實現后撥鏈器的撥鏈范圍、后撥鏈器的導輪8相對于塔輪的位置和精準地保證導輪8和塔輪相互平行這三個方面的調整。這比起傳統四連桿機構的鋼絲拉線式后撥鏈器的調整是簡化了,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傳統四連桿機構的鋼絲拉線式的方法,減輕手感,方便操控。
【主權項】
1.一種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包括固定座(I)、滑塊(2)、油缸座(3)、滑套(4)、滑套座(5)、轉換頭(6)、阻擋塊(12)和拉簧(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I) 一端固定在后車架(17)上,另一端通過調范圍螺絲(13)和調范圍螺母(14)與滑塊(2)壓靠在一起;所述的滑塊(2)由金屬型材拉伸而成,其被安裝于油缸座(3)的滑動軌道里,其有一螺絲孔,螺絲孔中安裝有調位置螺絲(11);所述的油缸座(3)上有一油管接口( 18),油缸座(3)上有一油缸孔,油缸孔里安裝活塞(19),油缸座(3)上有一柱狀體(20),油缸座(3)上帶有滑動軌道;所述的滑套(4)的內壁與油缸座(3)上柱狀體(20)滑動配合,不能相對轉動,滑套(4)的下端與滑套座(5)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滑套座(5)的圓柱部分通過角度螺絲(9)和角度螺母(10)與轉換頭(6)壓靠在一起;所述的阻擋塊(12)固定于油缸座(3)上,阻擋塊(12)卡住調位置螺母(11)的位置;所述的拉簧(21)的一端勾住油缸座(3),另一端勾住滑套座(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I)和滑塊(2)之間是靠螺絲緊壓在一起的,通過擰松擰緊調范圍螺絲(13)和調范圍螺母(14),人為能改變固定座(I)和滑塊(2)之間繞著調范圍螺絲(13)軸線的角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2)在調位置螺絲(11)的旋轉作用下,其在油缸座(3)的滑動軌道中進退滑動,改變了后撥鏈器的導輪(8)相對于塔輪的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液壓后撥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座(5)和轉換頭(6)之間是靠螺絲緊壓在一起的,通過擰松擰緊角度螺絲(9)和角度螺母(10),人為能改變滑套座(5)和轉換頭(6)之間繞著角度螺絲(9)軸線的角度。
【文檔編號】B62M25/08GK205417985SQ20162020193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7日
【發明人】張小紅, 張羽
【申請人】張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