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其包括分別螺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前端殼體、后端殼體,前端殼體內部成型前端容置腔,前端殼體配裝與自行車的腳踏相配合的驅動轉軸,后端殼體內部成型后端容置腔,前、后端殼體之間裝設中間連接軸,中間連接軸前端部嵌裝于前端殼體的前端軸孔內,中間連接軸后端部嵌裝于后端殼體的后端軸孔內;中間連接軸前端部套卡第一錐形齒輪,中間連接軸后端部套卡第二錐形齒輪,驅動轉軸中間位置套卡與第一錐形齒輪嚙合的第三錐形齒輪,后端容置腔內還嵌裝與自行車的后輪轉軸相配合且與第三錐形齒輪嚙合的第四錐形齒輪。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性好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自行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隨著綠色環保出行不斷地被提倡,自行車在城市生活中不斷地被推廣應用,例如在地鐵口等位置放置自行車,以方便人們交通。
[0003]其中,對于現有的自行車而言,其普遍采用鏈條傳動機構來實現騎行,腳踏驅動前端鏈輪轉動,轉動的前端鏈輪再通過鏈條帶動后端鏈輪轉動,后端鏈輪再帶動后輪軸轉動。
[0004]在實際的騎行過程中,對于上述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實現騎行的自行車而言,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具體為:1、鏈條表面的潤滑脂容易沾污褲腳;2、鏈條經常會出現松脫的現象,穩定可靠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該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性好,且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自行車鏈條傳動所存在的缺陷。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包括有分別螺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前端殼體、位于前端殼體后端側的后端殼體,前端殼體的內部成型有前端容置腔,前端殼體配裝有與自行車的腳踏相配合的驅動轉軸,驅動轉軸嵌插于前端殼體的前端容置腔內,驅動轉軸的左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的左端側,驅動轉軸的右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的右端側,后端殼體的內部成型有后端容置腔;
[0008]前端殼體與后端殼體之間裝設有中間連接軸,前端殼體對應中間連接軸開設有朝后開口且與前端容置腔連通的前端軸孔,后端殼體對應中間連接軸開設有朝前開口且與后端容置腔連通的后端軸孔,中間連接軸的前端部可相對轉動地嵌裝于前端殼體的前端軸孔內,中間連接軸的后端部可相對轉動地肷裝于后端殼體的后端軸孔內;
[0009]中間連接軸的前端部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內的第一錐形齒輪,中間連接軸的后端部套卡有位于后端容置腔內的第二錐形齒輪,驅動轉軸的中間位置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內的第三錐形齒輪,后端容置腔內還嵌裝有與自行車的后輪轉軸相配合的第四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三錐形齒輪相嚙合,第二錐形齒輪與第四錐形齒輪相嚙合。
[0010]其中,所述前端殼體的前端容置腔內還嵌裝有與所述中間連接軸的前端部相配合的前端軸承,所述后端殼體的后端容置腔內還嵌裝有與中間連接軸的后端部相配合的后端軸承。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其包括分別螺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前端殼體、后端殼體,前端殼體內部成型前端容置腔,前端殼體配裝與自行車的腳踏相配合的驅動轉軸,后端殼體內部成型后端容置腔,前、后端殼體之間裝設中間連接軸,中間連接軸前端部嵌裝于前端殼體的前端軸孔內,中間連接軸后端部嵌裝于后端殼體的后端軸孔內;中間連接軸前端部套卡第一錐形齒輪,中間連接軸后端部套卡第二錐形齒輪,驅動轉軸中間位置套卡第三錐形齒輪,后端容置腔內還嵌裝與自行車的后輪轉軸相配合的第四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三錐形齒輪相嚙合,第二錐形齒輪與第四錐形齒輪相嚙合。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性好的優點,且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自行車鏈條傳動所存在的缺陷。
【附圖說明】
[0012]下面利用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是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在圖1中包括有:
[0015]I 前端殼體11 前端容置腔
[0016]12 前端軸孔2 后端殼體
[0017]21--后端容置腔 22--后端軸孔
[0018]3一一驅動轉軸4一一中間連接軸
[0019]51——第一錐形齒輪 52——第二錐形齒輪
[0020]53——第三錐形齒輪 54——第四錐形齒輪
[0021]61--前端軸承62--后端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0023]如圖1所示,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包括有分別螺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前端殼體1、位于前端殼體I后端側的后端殼體2,前端殼體I的內部成型有前端容置腔11,前端殼體I配裝有與自行車的腳踏相配合的驅動轉軸3,驅動轉軸3嵌插于前端殼體I的前端容置腔11內,驅動轉軸3的左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I的左端側,驅動轉軸3的右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I的右端側,后端殼體2的內部成型有后端容置腔21。
[0024]進一步的,前端殼體I與后端殼體2之間裝設有中間連接軸4,前端殼體I對應中間連接軸4開設有朝后開口且與前端容置腔11連通的前端軸孔12,后端殼體2對應中間連接軸4開設有朝前開口且與后端容置腔21連通的后端軸孔22,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可相對轉動地嵌裝于前端殼體I的前端軸孔12內,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可相對轉動地嵌裝于后端殼體2的后端軸孔22內。
[0025]更進一步的,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11內的第一錐形齒輪51,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套卡有位于后端容置腔21內的第二錐形齒輪52,驅動轉軸3的中間位置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11內的第三錐形齒輪53,后端容置腔21內還嵌裝有與自行車的后輪轉軸相配合的第四錐形齒輪54,第一錐形齒輪51與第三錐形齒輪53相嚙合,第二錐形齒輪52與第四錐形齒輪54相嚙合。
[0026]另外,前端殼體I的前端容置腔11內還嵌裝有與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相配合的前端軸承61,后端殼體2的后端容置腔21內還嵌裝有與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相配合的后端軸承62。
[0027]在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中,驅動轉軸3有自行車的腳踏進行驅動,轉動的驅動轉軸3通過由第三錐形齒輪53轉動、第一錐形齒輪51所組成的齒輪轉動機構驅動中間連接軸4轉動,轉動的中間連接軸4通過由第二錐形齒輪52、第四錐形齒輪54所組成的齒輪傳動機構驅動自行車的后輪軸轉軸,進而驅動自行車實現騎行動作。
[0028]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錐形齒輪51、第三錐形齒輪53安裝于前端殼體I的前端容置腔11內,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錐形齒輪52、第四錐形齒輪54安裝于后端殼體2的后端容置腔21內,即本實用新型的齒輪結構采用隱藏式結構設計,在用戶進行騎行的過程中,褲腳不會與齒輪接觸,進而能夠有效地避免褲腳沾染潤滑脂而造成沾污。
[0029]綜合上述情況可知,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性好的優點,且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自行車鏈條傳動所存在的缺陷。
[0030]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別螺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前端殼體(1)、位于前端殼體(I)后端側的后端殼體(2),前端殼體(I)的內部成型有前端容置腔(11),前端殼體(I)配裝有與自行車的腳踏相配合的驅動轉軸(3),驅動轉軸(3)嵌插于前端殼體(I)的前端容置腔(11)內,驅動轉軸(3)的左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I)的左端側,驅動轉軸(3)的右端部延伸至前端殼體(I)的右端側,后端殼體(2)的內部成型有后端容置腔(21); 前端殼體(I)與后端殼體(2 )之間裝設有中間連接軸(4),前端殼體(I)對應中間連接軸(4)開設有朝后開口且與前端容置腔(11)連通的前端軸孔(12),后端殼體(2)對應中間連接軸(4)開設有朝前開口且與后端容置腔(21)連通的后端軸孔(22),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可相對轉動地嵌裝于前端殼體(I)的前端軸孔(12)內,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可相對轉動地嵌裝于后端殼體(2)的后端軸孔(22)內; 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11)內的第一錐形齒輪(51),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套卡有位于后端容置腔(21)內的第二錐形齒輪(52),驅動轉軸(3)的中間位置套卡有位于前端容置腔(11)內的第三錐形齒輪(53),后端容置腔(21)內還嵌裝有與自行車的后輪轉軸相配合的第四錐形齒輪(54),第一錐形齒輪(51)與第三錐形齒輪(53)相嚙合,第二錐形齒輪(52)與第四錐形齒輪(54)相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自行車的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殼體(I)的前端容置腔(11)內還嵌裝有與所述中間連接軸(4)的前端部相配合的前端軸承(61),所述后端殼體(2)的后端容置腔(21)內還嵌裝有與中間連接軸(4)的后端部相配合的后端軸承(62)。
【文檔編號】B62M11/02GK205469641SQ20162020423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明人】周昆華
【申請人】佛山市杰爾斯運動產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