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562618閱讀:566來源:國知局
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屬于船舶工程技術領域。所述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包括控制機構;測量機構與控制機構連接;導向機構設置在第一浮體上;垂直機構設置在導向機構內,垂直機構與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回轉機構與垂直機構連接,回轉機構與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塔身與回轉機構連接;輸送機構一端與塔身活動連接,輸送機構與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俯仰調節機構一端與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塔身活動連接,俯仰調節機構與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動力機構與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本發明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可適應于兩個動態結構物之間進行的登乘,登乘效率高,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船舶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類在海上的勘探、測量及施工等頻繁的活動,通常會面臨工作人員從一艘船登入另外一艘船或浮體的問題。傳統的方式大多通過起重機在船只之間進行轉運,或通過小艇從一艘船登入另一艘船,這些登乘方式繁瑣,登乘效率不高,登乘人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對海況的要求較高,如遇到一定的風浪環境時,就會停止登乘,影響海上的施工。
[0003]此外,現有的其它登乘裝置,如客滾船登乘裝置,一般布置在船艏和船艉,采用多節跳板的結構形式,可實現平鋪和折疊兩種狀態,平鋪狀態時,一端鉸接于船體,一端搭接于碼頭,可實現人員和車輛登入或離開船舶,登乘完畢后,收起跳板,折疊在船體內,但是該登乘方式只能實現從動態的船只到靜止的碼頭之間的登乘,無法實現兩個動態結構物之間的登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解決了或部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兩個動態結構物之間的登乘效率不高,有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用于將工作人員由第一浮體運送到第二浮體上;所述登程裝置包括控制機構;測量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導向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上;垂直機構,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所述垂直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回轉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所述回轉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塔身,與所述回轉機構連接;輸送機構,一端與所述塔身活動連接,所述輸送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俯仰調節機構,一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塔身活動連接,所述俯仰調節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動力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其中,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第一浮體及第二浮體的姿態信號,將姿態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根據姿態信號發送回轉信號至所述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帶動所述塔身轉動,所述塔身上的所述輸送機構伸出所述第一浮體外,所述控制機構發送輸送信號至所述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動作,所述輸送機構伸至所述第二浮體,所述控制機構發送垂直信號至所述垂直動力機構,所述垂直機構動作,所述垂直機構帶動所述塔身升高,所述控制機構將調節信號發送至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動作。
[0006]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操作臺;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臺連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機構包括姿態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及第二浮體的舷側,所述姿態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輸送機構連接,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動力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筒,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上;導向塊,設置在所述導向筒內,所述導向塊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垂直機構包括基柱油缸,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上,所述基柱油缸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基柱油缸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基柱,與所述基柱油缸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基柱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
[0010]進一步地,所述回轉機構包括回轉軸承、液壓馬達、行星齒輪箱及輸出齒輪;所述回轉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所述回轉軸承的外圈與所述塔身底部連接,所述回轉軸承的內圈為齒圈;所述輸出齒輪與所述回轉軸承內圈嚙合;所述行星齒輪箱與所述塔身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與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與所述輸出齒輪嚙合;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11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機構包括第一通道,一端與所述塔身連接,所述第一通道底部與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通道內設置有滑道;第二通道,設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滑道內;水平油缸,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水平油缸一端與所述第一通道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連接,所述水平油缸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跳板,與所述第二通道活動連接;跳板油缸,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跳板油缸一端與所述跳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連接,所述跳板油缸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萬向輪,設置在所述跳板的底部。
[0012]進一步地,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包括俯仰油缸,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俯仰油缸一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塔身活動連接,所述俯仰油缸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13]進一步地,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液壓栗站,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蓄能器,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
[0014]本發明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還包括硬梯,與所述塔身連接;軟梯,與所述硬梯連接。
[0015]本發明提供的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的測量機構檢測第一浮體及第二浮體的姿態信號,將姿態信號發送給控制機構,控制機構根據姿態信號發送回轉信號至回轉機構,回轉機構帶動塔身轉動,進行橫向補償,塔身上的輸送機構伸出第一浮體外,控制機構發送輸送信號至輸送機構,輸送機構動作,輸送機構伸至第二浮體,進行水平位移補償,控制機構發送垂直信號至垂直機構,垂直機構動作,垂直機構帶動塔身升高,進行垂直位移補償,控制機構將調節信號發送至俯仰調節機構,俯仰調節機構動作,進行俯仰補償,使輸送機構始終搭接在第二浮體上,適用于兩個動態結構物之間進行的登乘,登乘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包括:控制機構、測量機構、導向機構、垂直機構、回轉機構、塔身6、輸送機構、俯仰調節機構及動力機構。
[0019]所述測量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
[0020]所述導向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
[0021]所述垂直機構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所述垂直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22]所述回轉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所述回轉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23]所述塔身6與所述回轉機構連接。
[0024]所述輸送機構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輸送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25]所述俯仰調節機構一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俯仰調節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0026]所述動力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
[0027]其中,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姿態信號,將姿態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根據姿態信號發送回轉信號至所述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帶動所述塔身轉動,所述塔身上的所述輸送機構伸出所述第一浮體15外,所述控制機構發送輸送信號至所述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動作,所述輸送機構伸至所述第二浮體16,所述控制機構發送垂直信號至所述垂直機構,所述垂直機構動作,所述垂直機構帶動所述塔身升高,所述控制機構將調節信號發送至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動作。
[0028]詳細介紹控制機構的結構。
[0029]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操作臺及控制器。
[0030]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臺連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操作臺的控制指令。
[0031]詳細介紹測量機構的結構。
[0032]所述測量機構包括:姿態傳感器、第一位移傳感器及第二位移傳感器。
[0033]所述姿態傳感器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舷側。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姿態傳感器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舷側,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姿態傳感器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在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舷側。所述姿態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所述姿態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相對海平面的姿態,為波浪補償的提供數據基礎,將姿態信號發送給控制機構。
[0034]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輸送機構連接,所述第一傳感器檢測輸送機構與所述第二浮體16登乘區域的距離,為所述輸送機構鎖定在某個固定的登乘區域提供數據基礎。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將距離信號發送給控制機構。
[0035]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運行的長度。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將長度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機構。
[0036]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動力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檢測所述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動力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的工作狀態,將工作信號發送給控制機構。
[0037]詳細介紹導向機構的結構。
[0038]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筒3及導向塊。
[0039]所述導向筒3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筒3通過焊接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筒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螺栓等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所述導向筒3內表面為耐磨損的鋁青銅材料。
[0040]所述導向塊設置在所述導向筒內,所述導向塊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塊通過螺栓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塊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限制垂直機構轉動。
[0041]詳細介紹垂直機構的結構。
[0042]所述垂直機構包括:基柱油缸I及基柱2。
[0043]所述基柱油缸I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柱油缸I一端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柱油缸I 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所述基柱油缸I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基柱油缸I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基柱油缸I的運行長度,將長度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將垂直信號發送給所述基柱油缸I,控制所述基柱油缸I動作。
[0044]所述基柱2與所述基柱油缸I的另一端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柱2通過鉸鏈與所述基柱油缸I的另一端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柱2可通過其如軸銷等與所述基柱油缸I的另一端活動連接。所述基柱2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
[0045]詳細介紹回轉機構的結構。
[0046]所述回轉機構包括:回轉軸承4、液壓馬達、行星齒輪箱5及輸出齒輪。
[0047]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通過螺栓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垂直機構固定連接。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為齒圈。所述回轉軸承4的外圈與所述塔身6底部固定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回轉軸承4的外圈通過螺栓與所述塔身6底部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回轉軸承4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塔身6底部固定連接。
[0048]所述輸出齒輪與所述回轉軸承4內圈嚙合。
[0049]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齒輪箱5通過法蘭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行星齒輪箱5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輸出齒輪嗤合。
[0050]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液壓馬達的運行長度,將長度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將垂直信號發送給所述液壓馬達,控制所述液壓馬達動作。
[0051]詳細介紹輸送機構的結構。
[0052]所述輸送機構包括:第一通道9、第二通道11、水平油缸8、跳板13、跳板油缸12及萬向輪14。
[0053]所述第一通道9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9一端通過鉸鏈與所述塔身6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9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通道9底部與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9底部通過鉸鏈與所述俯仰調節機構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9底部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通道9內設置有滑道。所述第一通道9內的滑道為抗磨損鋁青銅材料。
[0054]所述第二通道11設置在所述第一通道9的滑道內。所述第二通道11在所述第一通道9內滑動。
[0055]所述水平油缸8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水平油缸8—端與所述第一通道9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油缸8—端通過鉸鏈與所述第一通道9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油缸8—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第一通道9活動連接。所述水平油缸8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油缸8另一端通過鉸鏈與所述第二通道11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油缸8另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所述水平油缸8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水平油缸8的運行長度,將長度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將垂直信號發送給所述水平油缸8,控制所述水平油缸8動作。
[0056]所述跳板13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13通過鉸鏈與所述第二通道11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13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
[0057]所述跳板油缸12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跳板油缸12—端與所述跳板13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油缸12—端通過鉸鏈與所述跳板13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油缸12—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跳板13活動連接。所述跳板油缸1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油缸12另一端通過鉸鏈與所述第二通道11鉸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跳板油缸12另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所述跳板油缸13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跳板油缸13的運行長度,將長度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將垂直信號發送給所述跳板油缸13,控制所述跳板油缸13動作
[0058]所述萬向輪14固定設置在所述跳板12的底部。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萬向輪14通過螺栓固定設置在所述跳板12的底部,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萬向輪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設置在所述跳板12上。所述萬向輪14搭接于所述第二浮體16的上表面,可沿所述第二浮體16上表面進行任意滑動。
[0059]詳細介紹俯仰調節機構的結構。
[0060 ]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包括:俯仰油缸1。
[0061]所述俯仰油缸10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俯仰油缸10—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俯仰油缸10—端通過鉸鏈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俯仰油缸10—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所述俯仰油缸10另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俯仰油缸10另一端通過鉸鏈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俯仰油缸10另一端可通過其它方式如軸銷等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俯仰油缸10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俯仰油缸10的運行長度,將長度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將垂直信號發送給所述俯仰油缸10,控制所述俯仰油缸10動作。
[0062]詳細介紹動力機構的結構。
[0063]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液壓栗站及蓄能器。
[0064]所述液壓栗站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
[0065]所述蓄能器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蓄能器內充有氮氣。所述蓄能器為維持通道相對登乘點靜止,當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向上運動時,所述輸送機構會相應向下運動,最終,使輸送機構高度與登乘點基本保持不變。該過程中,基柱2內基柱油缸I會收縮,基柱油缸I中釋放出來的高壓力液壓油會流入蓄能器內,蓄能器的氮氣會被壓縮,而將壓力能儲存起來。當下個周期,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向下運動時,為維持通道相對登乘點靜止,通道需要向上運動,此時,蓄能器儲存的高壓力的液壓油會釋放出來,流入基柱油缸I中,進而,推動基柱油缸I作延展運動,使輸送機構向上運動,來補償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向下運動的位移量,使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相對登乘點基本靜止。此過程中,蓄能器為能量儲存及能量釋放的裝置。
[0066]本發明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還包括硬梯7及軟梯17。
[0067]所述硬梯7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硬梯7通過螺栓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硬梯7可通過其它方式如焊接等與所述塔身6固定連接。
[0068]所述軟梯17與所述硬梯7固定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軟梯17栓在所述硬梯7上,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軟梯17可通過其它方式如卡扣等與所述硬梯7固定連接。所述軟梯17用于補償硬梯7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員登乘。
[0069]為了更清楚介紹本發明實施例,下面從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紹。
[0070]操作人員操作操作臺,操作臺向控制器發送控制信號。控制器向液壓馬達發送回轉信號,液壓馬達啟動,液壓馬達通過行星齒輪箱帶動輸出齒輪轉動,輸出齒輪與回轉軸承4內圈的齒圈嚙合,繞齒圈中心作圓周運動,同時,帶動塔身6繞齒圈中心作圓周運動,將第一通道9伸出第一浮體15外。水平油缸8啟動,水平油缸8帶動第二通道11前伸,到達第二附體16的上表面,第二通道下部的萬向輪14搭接第二浮體16的上表面。姿態傳感器將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姿態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根據姿態信號,啟動水平位移補償,第一位移傳感器檢測跳板13與第二浮體16登乘區域的距離,為跳板鎖定在某個固定的登乘區域提供數據基礎,第一傳感器將距離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水平油缸8發送啟動信號,第二位移傳感器將水平油缸8的運行長度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水平油缸8發送控制信號,控制水平油缸8的伸縮,控制第二通道11的伸縮長度,同時,第二位移傳感器將液壓馬達的運行長度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液壓馬達發送控制信號,控制液壓馬達的轉動,控制塔身6的轉動幅度,實現第一通道9與第二浮體16的定位。控制器向基柱油缸I發送啟動信號,基柱油缸I帶動基柱2在導向筒3上升,導向筒3內的導向塊限制基柱2轉動,基柱2帶動塔身6上升,啟動垂直位移補償,第二位移傳感器將基柱油缸I的運行長度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基柱油缸I發送控制信號,控制基柱油缸I的伸縮,控制塔身6的升降,第二位移傳感器將俯仰油缸10的運行長度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俯仰油缸10發送控制信號,控制俯仰油缸10的伸縮,控制第一通道9的升降,第二位移傳感器將跳板油缸12的運行長度的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向跳板油缸12發送控制信號,控制跳板油缸12的伸縮,控制跳板13的升降,使跳板13始終搭接在第二浮體16上。所述第一浮體15與第二浮體16的相對位置時刻在發生改變,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時刻在變化,當啟動垂直位移補償和水平位移補償后,控制器時刻進行水平及垂直位移的追蹤補償,使跳板13始終搭接在第二浮體16之上。工作人員登乘完成后,控制器向跳板油缸12發送控制信號,跳板油缸12驅動跳板13折疊到第二通道11上,水平油缸8接收控制器發送的控制信號,水平油缸8收縮,帶動第二通道11滑動到第一通道9內部,液壓馬達接收控制信號,液壓馬達通過行星齒輪箱帶動輸出齒輪轉動,輸出齒輪與回轉軸承4內圈的齒圈嚙合,繞齒圈中心作圓周運動,同時,帶動塔身6繞齒圈中心作圓周運動,將第一通道9收回到第一浮體15內,俯仰油缸10接收控制器發送的控制信號,俯仰油缸10下降,帶動第一通道9下降,收放到第一浮體15內。
[0071]壓力傳感器安裝在基柱油缸1、俯仰油缸10、水平油缸8、跳板油缸12、液壓馬達液壓栗站及蓄能器上,用于檢測基柱油缸1、俯仰油缸10、水平油缸8、跳板油缸12、液壓馬達液壓栗站及蓄能器的運行狀態,當基柱油缸1、俯仰油缸10、水平油缸8、跳板油缸12、液壓馬達液壓栗站及蓄能器其中任何一個工作不正常時,控制器向報警指示燈發送報警信號,工作人員立即返回。第一通道9、第二通道11及跳板13的坡度便于人員通行,其角度是通過第二位移傳感器檢測的信號計算出來的,如超過一定極限值時,控制器向俯仰油缸10會發出控制指令,俯仰油缸10停止動作,使第一通道9停止俯仰動作,控制器向第一通道9內的坡度超限的報警燈發送報警信號,報警燈會進行聲光報警。當跳板13在第二浮體16對接后,控制器向設置在第一通道9內的安全通行指示燈發送控制信號,安全通行指示燈打開,當具備安全登乘的條件時,會實時提示工作人員及時通行。
[0072]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波浪補償智能登乘裝置,用于將工作人員由第一浮體(15)運送到第二浮體(1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登程裝置包括: 控制機構; 測量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 導向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 垂直機構,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所述垂直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回轉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所述回轉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塔身(6),與所述回轉機構連接; 輸送機構,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輸送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俯仰調節機構,一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俯仰調節機構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動力機構,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 其中,所述測量機構檢測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姿態信號,將姿態信號發送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根據姿態信號發送回轉信號至所述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帶動所述塔身轉動,所述塔身上的所述輸送機構伸出所述第一浮體(15)外,所述控制機構發送輸送信號至所述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動作,所述輸送機構伸至所述第二浮體(16),所述控制機構發送垂直信號至所述垂直機構,所述垂直機構動作,所述垂直機構帶動所述塔身升高,所述控制機構將調節信號發送至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動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包括: 操作臺; 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臺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機構包括: 姿態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及第二浮體(16)的舷側,所述姿態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 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輸送機構連接,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第二位移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 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垂直動力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動力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機構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包括: 導向筒(3),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 導向塊,設置在所述導向筒內,所述導向塊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機構包括: 基柱油缸(I),一端設置在所述第一浮體(15)上,所述基柱油缸(I)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基柱油缸(I)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基柱(2),與所述基柱油缸(I)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基柱(2)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包括: 回轉軸承(4)、液壓馬達、行星齒輪箱(5)及輸出齒輪;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與所述垂直機構連接,所述回轉軸承(4)的外圈與所述塔身(6)底部連接,所述回轉軸承(4)的內圈為齒圈; 所述輸出齒輪與所述回轉軸承(4)內圈嚙合; 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塔身(6)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液壓馬達連接,所述行星齒輪箱(5)與所述輸出齒輪嚙合; 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液壓馬達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構包括: 第一通道(9),一端與所述塔身(6)連接,所述第一通道(9)底部與所述俯仰調節機構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通道(9)內設置有滑道; 第二通道(11),設置在所述第一通道(9)的滑道內; 水平油缸(8),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水平油缸(8)—端與所述第一通道(9)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11)連接,所述水平油缸(8)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 跳板(13 ),與所述第二通道(11)活動連接; 跳板油缸(12),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跳板油缸(12) —端與所述跳板(13)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通道(11)連接,所述跳板油缸(13)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萬向輪(14),設置在所述跳板(12)的底部。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調節機構包括: 俯仰油缸(10),與所述動力機構連接,所述俯仰油缸(10)—端與所述輸送機構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塔身(6)活動連接,所述俯仰油缸(10)與所述控制機構及測量機構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 液壓栗站,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 蓄能器,與所述垂直機構、回轉機構、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俯仰調節機構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乘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硬梯(7),與所述塔身(6)連接; 軟梯(17),與所述硬梯(7)連接。
【文檔編號】B63B27/14GK105923110SQ201610270241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明人】劉智雄, 孫祥仲
【申請人】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