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82066閱讀:3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管探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鋼管渦流探傷線上的下料機構。
背景技術
鋼管生產企業在鋼管出廠前,都要對鋼管進行探傷檢測,以保證出廠鋼管的質量,渦流探傷檢驗方法具有連續、檢測速度快、無需與工件表面耦合、檢測靈敏度高的特點成為鋼管生產中重要的質量控制方法,現有的鋼管渦流探傷線經過探傷后多采用人工將鋼管下料,存在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缺點,成為大大制約鋼管渦流探傷檢測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采用自動控制下料操作,提高了檢測效率、節省了人力,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管渦流探傷人工下料存在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包括機架以及安裝于機架上的多個輸送輪,其中,所述機架的一側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置有可繞安裝座轉動的連接轉軸,所述連接轉軸上間隔固定有多個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均連接有“L”型下料板,所述“L”型下料板的處于初始位置時其折彎處位于輸送輪上端面的下方,且所述連接轉軸上連接驅
動裝置。特別地,所述輸送輪均通過軸承座設置于機架上,且所述輸送輪的輪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L”型下料板的折彎處與凹槽豎直方向上對應。特別地,所述“L”型下料板的板面上通過固定螺栓固定有膠木板,下料時,所述膠木板與下料鋼管接觸,以對鋼管的表面起到保護作用。特別地,所述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通過傳動板與連接轉軸連接,所述傳動板的一端通過銷與驅動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焊接于連接轉軸上。特別地,所述連接板的間隔距離為I米。特別地,所述安裝座內裝配有軸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驅動氣缸驅動連接轉軸轉動,從而帶動下料板進行翻轉運動,將輸送輪上的已進行渦流探傷的鋼管自動下料,適于生產線作業,提高了檢測效率、節省了大量寶貴的人力資源。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I提供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I提供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I提供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的驅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包括機架I,所述機架I上通過軸承座2安裝有多個輸送輪3,所述輸送輪3間隔布置,且其輪面上設置有凹槽4,所述機架I的一側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座5,所述安裝座5內設置有軸承,所述各個安裝座5內的軸承內穿設有連接轉軸6,所述連接轉軸6上間隔固定有多個連接板7,相鄰兩個連接板7的間隔距離為I米,且所述連接板7均連接有“L”型下料板8,所述“L”型下料板8的折彎處位于凹槽4的下方且與凹槽4在豎直方向上對應,且所述連接轉軸6上連接驅動氣缸12,所述驅動氣缸12通過傳動板9與連接轉軸6連接,所述傳動板9的一端通過銷與驅動氣缸8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焊接于連接轉軸6上。所述“L”型下料板8的板面上通過固定螺栓固定有膠木板10,下料時,所述膠木板10與下料鋼管11接觸,以對鋼管的表面起到保護作用。下料時,經渦流探傷檢測后的鋼管11被輸送輪3運送到出渦流探傷工段后,驅動氣缸12驅動連接轉軸6轉動,從而帶動“L”型下料板8進行翻轉運動,將輸送輪3上的已進行渦流探傷的鋼管11自動下料,提高了檢測效率、節省了大量寶貴的人力資源。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包括機架以及安裝于機架上的多個輸送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一側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置有可繞安裝座轉動的連接轉軸,所述連接轉軸上間隔固定有多個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均連接有“L”型下料板,所述“L”型下料板的處于初始位置時其折彎處位于輸送輪上端面的下方,且所述連接轉軸上連接驅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輪均通過軸承座設置于機架上,且所述輸送輪的輪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L”型下料板的折彎處與凹槽豎直方向上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項所述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下料板的板面上通過固定螺栓固定有膠木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通過傳動板與連接轉軸連接,所述傳動板的一端通過銷與驅動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焊接于連接轉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的間隔距離為I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內裝配有軸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其包括機架以及安裝于機架上的多個輸送輪,所述機架的一側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內設置有可繞安裝座轉動的連接轉軸,所述連接轉軸上間隔固定有多個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均連接有“L”型下料板,所述“L”型下料板的處于初始位置時其折彎處位于輸送輪上端面的下方,且所述連接轉軸上連接驅動裝置。上述鋼管渦流探傷下料機構采用驅動裝置驅動連接轉軸轉動,從而帶動下料板進行翻轉運動,將輸送輪上的已進行渦流探傷的鋼管自動下料,適于生產線作業,提高了檢測效率、節省了大量寶貴的人力資源。
文檔編號B65G47/82GK203006458SQ20122062896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3日
發明者金仁明 申請人:無錫鑫常鋼管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