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料帶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生料帶自動扣殼包裝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生料帶在扣殼包裝過程中,通常都是采用人工手動進行扣合,不僅生產效率低下,而且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此外在對生料帶進行扣殼的過程中,由于生料帶的料芯具有正面以及反面,因此需要對生料帶進行翻面,目前,大多數采用人工手動翻面的方式進行,另外也有通過采用自動翻面的翻面機構進行翻面,但是目前使用的自動翻面機構不僅結構復雜,成本較高,而且在翻面過程中無法實現對生料帶的均勻輸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生料帶自動扣殼包裝機,實現將料殼與料芯的自動扣合,自動化程度高。
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生料帶自動扣殼包裝機,包括用于輸送料芯的料芯輸送裝置、用于輸送料殼的料殼輸送裝置、用于輸送扣合后的成品的物料輸出裝置、用于將料芯與料殼扣合且將扣合的物料輸送至所述物料輸出裝置的扣合機構;
所述料芯輸送裝置包括主輸送帶以及副輸送帶,所述主輸送帶以及所述副輸送帶上設置有連通的正面料芯通道,所述主輸送帶上還設置有反面料芯通道,所述副輸送帶上還設置有翻面料芯通道,所述正面料芯通道與所述反面料芯通道的連接處設置有分料機構,所述反面料芯通道與所述翻面料芯通道之間設置有翻料機構,所述正面料芯通道與所述翻面料芯通道的連接處設置有擋料機構;
所述扣合機構包括機架座、轉動設置于所述機架座上的分割器旋轉盤,所述分割器旋轉盤上均勻開設有六個工位槽,所述機架座上設置有料芯上料機構、料殼上料機構以及成品夾出機構,所述料芯上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正面料芯通道的出料口處,所述料殼上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料殼輸送裝置的出料口處,所述成品夾出機構設置于所述物料輸出裝置的物料入口處;
所述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所述料殼上料機構均包括支撐架、沿著水平方向與所述支撐架相滑動設置的托板、驅動所述托板滑動的托板氣缸、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支撐架相滑動設置的滑板、驅動所述滑板升降的升降氣缸、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滑板相滑動設置的壓桿、驅動所述壓桿滑動的壓緊氣缸、設置于所述壓桿下端部的料芯夾具或者料殼夾具、驅動所述料殼夾具或者所述料芯夾具動作的夾緊氣缸,所述料芯夾具或者所述料殼夾具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
所述成品夾出機構包括支架、沿著水平方向與所述支架相滑動設置的橫移架、驅動所述橫移架滑動的橫移氣缸、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橫移架相滑動設置的滑桿、驅動所述滑桿滑動的取料氣缸、設置于所述滑桿下端部的成品夾具、驅動所述成品夾具動作的夾料氣缸。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料殼輸送裝置為螺旋振動盤。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分料機構包括分料擋板、驅動所述分料擋板滑動的分料氣缸,所述擋料機構包括擋料板、驅動所述擋料板滑動的擋料氣缸。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翻料機構包括轉動設置的翻料轉盤、用于輸送料芯的縱向輸送架、用于將輸送架上的料芯水平推入所述翻料轉盤內的推料機構、用于將翻面后的料芯輸出的橫向輸出架,所述翻料轉盤包括由翻料電機驅動轉動的轉盤本體、均勻分別于所述轉盤本體外周圈的若干裝料筒,所述推料機構包括推料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推料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機構設置于所述翻料轉盤一側,所述翻料轉盤的另一側設置有用于將裝料筒內的料芯導入所述橫向輸出架的傾斜導料板,所述裝料筒呈U形,所述裝料筒的外端部為開口端,所述裝料筒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生料卷的截面尺寸。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縱向輸送架以及所述橫向輸出架均包括轉動設置的主動滾筒以及從動滾筒、呈環形設置且繞設于所述主動滾筒以及所述從動滾筒上的輸送帶,所述主動滾筒由輸送電機驅動轉動。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正面料芯通道與所述反面料芯通道的連接處還設置有用于檢測料芯正反面的視覺檢測系統,所述視覺檢測系統包括檢測攝像頭、與所述檢測攝像頭相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分料氣缸相電氣連接。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所述料殼上料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料殼或者料芯的物料檢測開關,所述物料檢測開關與所述夾緊氣缸的控制器相電氣連接。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正面料芯通道內設置有正面料芯滿料檢測開關,所述翻面料芯通道內設置有翻面后料芯滿料檢測開關。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翻料機構還包括反面料芯檢測開關,所述機架座上還設置有分割器感應開關、料殼感應開關以及料殼漏料檢測開關。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物料輸出裝置為出料輸送帶。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料芯輸送裝置將料芯有序輸送,而且可以將反面料芯分離,通過翻料機構將其翻正,而后進入扣合機構與料殼進行扣合,在扣合時也同樣采用全自動控制,無需進行人工操作,扣合后的成品自動被送入物料輸出裝置進行自動輸出,自動化程度高,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示意圖;
圖2是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料殼上料機構的主視圖;
圖3是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料殼上料機構的側視圖;
圖4是成品夾出機構的主視圖;
圖5是成品夾出機構的側視圖;
圖6是翻料機構示意圖。
其中:1、主輸送帶;2、副輸送帶;3、正面料芯通道;4、反面料芯通道;5、翻面料芯通道;6、料殼輸送裝置;7、分料機構;8、擋料機構;9、機架座;10、分割器旋轉盤;11、工位槽;12、物料輸出裝置;13、支撐架;14、托板;15、托板氣缸;16、滑板;17、升降氣缸;18、壓桿;19、壓緊氣缸;20、料芯夾具;21、料殼夾具;22、夾緊氣缸;23、支架;24、橫移架;25、橫移氣缸;26、滑桿;27、取料氣缸;28、成品夾具;29、夾料氣缸;30、翻料轉盤;31、推料機構;33、橫向輸出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公開一種生料帶自動扣殼包裝機,包括用于輸送料芯的料芯輸送裝置、用于輸送料殼的料殼輸送裝置6、用于輸送扣合后的成品的物料輸出裝置12、用于將料芯與料殼扣合且將扣合的物料輸送至所述物料輸出裝置12的扣合機構;
所述料芯輸送裝置包括主輸送帶1以及副輸送帶2,所述主輸送帶1以及所述副輸送帶2上設置有連通的正面料芯通道3,所述主輸送帶1上還設置有反面料芯通道4,所述副輸送帶2上還設置有翻面料芯通道5,所述正面料芯通道3與所述反面料芯通道4的連接處設置有分料機構7,所述反面料芯通道4與所述翻面料芯通道5之間設置有翻料機構,所述正面料芯通道3與所述翻面料芯通道5的連接處設置有擋料機構8;
所述扣合機構包括機架座9、轉動設置于所述機架座9上的分割器旋轉盤10,所述分割器旋轉盤10上均勻開設有六個工位槽11,所述機架座9上設置有料芯上料機構、料殼上料機構以及成品夾出機構,所述料芯上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正面料芯通道3的出料口處,所述料殼上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料殼輸送裝置6的出料口處,所述成品夾出機構設置于所述物料輸出裝置12的物料入口處;
所述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所述料殼上料機構均包括支撐架13、沿著水平方向與所述支撐架13相滑動設置的托板14、驅動所述托板14滑動的托板氣缸15、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支撐架13相滑動設置的滑板16、驅動所述滑板16升降的升降氣缸17、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滑板16相滑動設置的壓桿18、驅動所述壓桿18滑動的壓緊氣缸19、設置于所述壓桿18下端部的料芯夾具20或者料殼夾具21、驅動所述料殼夾具21或者所述料芯夾具20動作的夾緊氣缸22,所述料芯夾具20或者所述料殼夾具21位于所述托板14的上方;
所述成品夾出機構包括支架23、沿著水平方向與所述支架23相滑動設置的橫移架24、驅動所述橫移架24滑動的橫移氣缸25、沿著垂直方向與所述橫移架24相滑動設置的滑桿26、驅動所述滑桿26滑動的取料氣缸27、設置于所述滑桿26下端部的成品夾具28、驅動所述成品夾具28動作的夾料氣缸29。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料殼輸送裝置6為螺旋振動盤。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分料機構7包括分料擋板、驅動所述分料擋板滑動的分料氣缸,所述擋料機構8包括擋料板、驅動所述擋料板滑動的擋料氣缸。
為了實現自動翻料,所述翻料機構包括轉動設置的翻料轉盤30、用于輸送料芯的縱向輸送架、用于將輸送架上的料芯水平推入所述翻料轉盤30內的推料機構31、用于將翻面后的料芯輸出的橫向輸出架33,所述翻料轉盤30包括由翻料電機驅動轉動的轉盤本體、均勻分別于所述轉盤本體外周圈的若干裝料筒,所述推料機構31包括推料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推料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機構31設置于所述翻料轉盤30一側,所述翻料轉盤30的另一側設置有用于將裝料筒內的料芯導入所述橫向輸出架33的傾斜導料板,所述裝料筒呈U形,所述裝料筒的外端部為開口端,所述裝料筒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生料卷的截面尺寸。
通過推料機構31將縱向輸送架上的生料帶推入翻料轉盤30的裝料筒內,利用翻轉轉盤的轉動實現對生料帶的翻面,而且可以持續性不間斷工作,此外由于翻料轉盤30上的裝料筒均勻分布,從而在翻面過程中可以實現生料帶的均勻輸送。
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縱向輸送架以及所述橫向輸出架33均包括轉動設置的主動滾筒以及從動滾筒、呈環形設置且繞設于所述主動滾筒以及所述從動滾筒上的輸送帶,所述主動滾筒由輸送電機驅動轉動。
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正面料芯通道3與所述反面料芯通道4的連接處還設置有用于檢測料芯正反面的視覺檢測系統,所述視覺檢測系統包括檢測攝像頭、與所述檢測攝像頭相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分料氣缸相電氣連接。
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料芯上料機構以及所述料殼上料機構還包括用于檢測料殼或者料芯的物料檢測開關,所述物料檢測開關與所述夾緊氣缸22的控制器相電氣連接。
為了防止料芯在通道內堆積,造成料芯脫離輸送帶,所述正面料芯通道3內設置有正面料芯滿料檢測開關,所述翻面料芯通道5內設置有翻面后料芯滿料檢測開關。
為了實現自動控制,防止在自動扣合過程中出現漏料現象,所述翻料機構還包括反面料芯檢測開關,所述機架座9上還設置有分割器感應開關、料殼感應開關以及料殼漏料檢測開關。
為了方便成品的輸送,所述物料輸出裝置12為出料輸送帶。
工作過程:料芯由主輸送帶1進行輸送,經過視覺檢測系統進行正反面檢測,正面的料芯直接進入正面料芯通道3,由副輸送帶2輸送至扣合機構,反面的料芯則由分料機構7的作用進入反面料芯通道4,經過翻料機構進行翻面后,進入翻面料芯通道5,最后匯入正面料芯通道3進入扣合機構,而料殼則直接由螺旋振動盤有序進入扣合機構,扣合機構中的料芯上料機構將料芯裝入工位槽11內,而而后由料殼上料機構將料殼與工位槽11內的料芯扣合,通過分割器旋轉盤10的轉動,將扣合后的成品輸送至成品夾出機構,通過成品夾出機構將成品送入物料輸出裝置12,自動化程度高,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