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87823閱讀:4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為一種在開口拉鏈上射出塑膠上、下止的機器。習式的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在拉鏈帶進入之后,藉由定位機構將拉鏈帶定位,使后端的射出機構進行上、下止射出成型作業。習式定位機構在夾固拉鏈帶時,是以夾塊由拉鏈的一側朝中央鏈齒移動,此雖可夾固拉鏈帶,但也會使拉鏈帶中央隆起,所以易導致鏈齒未能對正,而使射出后的上、下止產生偏位,使拉鏈帶的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同時,為了避免拉鏈上的拉頭影響定位及輸送作業,一般業者都不會預先穿設拉頭,反而在上、下止射出完成后再將拉頭穿上,以此方式實施的缺點是拉鏈帶兩端的上、下止成型后就不易將拉頭穿上;如果要使拉頭容易穿上,就須將拉頭的導入口加寬或加大,以容上止或下止導入,但相對地,拉頭也會容易脫落,對小孩而言容易有誤食的危險,故在先進國家,類似此等易脫落拉頭的拉鏈帶在安全規則上是不合格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輸送、定位自動化,拉鏈帶的上、下止射出成型精確化的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為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設在前輸送裝置之后、射出機構之前,而射出機構之后是后輸送裝置,所述定位機構前端入口處供鏈帶導入,在前進一段間距后即由定位塊夾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底枕、三個不等間距設置于底枕前端的支撐塊、一設在前二支撐塊內的卷齒器及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內端的卷齒、一或二個設于底枕后端的氣缸、一設在氣缸前的推架、一固設在三支撐塊上的導板、一個設于導板一側的壓板、二組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端的舉塊及基塊、一個設于舉塊上的定位塊、以及二組設在導板上的感應裝置;所述推架具有二導軌,導軌具有可供一長銷插入后再穿入于卷齒器銷孔內的斜長孔;卷齒器具有左右二空槽并容置及軸設卷齒,卷齒一端設有齒輪,另端設有二凸柱,卷齒的內槽供一回卷彈簧導入,所述二凸柱中有一凸柱能抵觸上基塊的擺桿,擺桿壓制著頂桿,頂桿與一能令可程式控制器(PLC)控制后輸送裝置的馬達停機、令氣缸產生回程動作、令馬達啟動的感應開關微觸。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輸送裝置包括前輸送裝置、后輸送裝置,其中,前輸送裝置系在一長槽上設置至少二組壓著裝置,而在長槽前端設置一導輪,導輪系用于支撐拉鏈帶進入長槽內,長槽系用于分隔拉鏈帶,壓著裝置系用于壓制鏈帶。后輸送裝置包括三組導輪組及一拉頭導出裝置,三組導輪可將鏈帶拉緊避免松弛,拉頭導出裝置除了可用于拉動鏈帶之外,還具有使拉頭及拉片易導出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機構,包括一底枕、三個不等間距設于底枕前端的支撐塊、一設在前二支撐塊內的卷齒器及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內端的卷齒、一設于底枕后端的傳動氣缸、一設在支撐塊上的導板、一設于導板左側的壓板、二組分設于卷齒器兩端的舉塊及基塊、一個設于舉塊上的定位塊,以及二組設在導板上的定位感應裝置。
前輸送裝置可導引鏈帶直行進入定位裝置內,而后輸送裝置則可拉動鏈帶前進,并使拉頭與拉片能順利通過拉頭導引裝置。
定位機構中的二組感應裝置在鏈齒開始進入后,可同時感應,以令氣缸回程動作而拉動氣缸前端的雙導軌,再使卷齒器上升而將舉塊、基塊及擋塊一同上升,并使定位塊旋轉而下壓鏈齒,鏈齒受到浮升擋塊的阻擋及定位塊的下壓而產生定位效果;卷齒器可令可程式控制器(PLC)將輸送裝置的馬達停機而使輸送停止。在上、下止射出進行時,藉可程式控制器(PLC)令氣缸進程動作,推動雙導軌以使卷齒器下降,并使舉塊、基塊及擋塊一同下降,使定位塊旋轉上揚而不再壓制鏈齒。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可獲得下列結果1、利用定位感應裝置可自動夾壓拉鏈,以使拉鏈能正確導入射出裝置的下模,以利精確射出上、下止。
2、籍由前輸送裝置的輸送,能使拉鏈平穩前進之外,更不致造成反轉而影響輸送。
3、藉由后輸送裝置的輸出,能拉緊拉鏈直行之外,更可使拉頭及拉片在通過導出裝置時正常無阻礙輸出。
4、能使上、下止的射出成型作業成為一體化的自動作業,無須人為操作,達到全自動精密作業。
5、定位裝置的夾壓不同于習式,其能以上、下夾壓方式取代習式橫移夾置方式,避免鏈帶受到橫移夾置而產生突起影響后續的射出成型加工。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鏈射出成型機的輸送流程固。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前端輸送裝置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定位機構的立體構造組合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定位機構的立體構造分解圍。
圖5為本實用新型導板的斷面圖,圖中同時顯示導板與二鏈帶之間的關系。
圖6為本實用新型定位機構的立體剖視圖,圖中的卷齒器呈下降狀態。
圖7為本實用新型定位機構的立體剖視圖,圖中的卷齒器呈上升狀態。
圖8為本實用新型感應裝置的動作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導板的俯視圖。
圖10為圖9的10-10斷面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定位裝置與感應裝置的動作示意圖,圖中的感應裝置尚未達到感應狀態。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定位裝置與感應裝置的動作示意圖,圖中的感應裝置已達到感應狀態。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定位塊成上揚及擋塊未浮升的狀態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定位塊成下壓及擋塊浮升的狀態圖。
圖15是接續
圖12的動作圖示意圖,圖中揭示出卷齒的旋轉動作。
圖16是接續
圖15的動作圖示意圖,圖中揭示出卷齒的旋轉動作。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卷齒未觸動微動開關前的示意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卷齒已觸動微動開關的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后輸送裝置的導輪組俯視圖。

圖1所示,開口拉鏈100分為二條鏈帶101、102分別由成型機前端平行進入,由后端輸出,其過程分別為由前輸送裝置10將二鏈帶101、102分離,由定位裝置20將二鏈帶予以定位,在射出裝置40上進行上、下止射出成型,經后輸送裝置70的拉引而平行輸出。
前輸送裝置10由一長槽11、一設在長槽前的導干12、一或數個壓著裝置13以及支撐用的腳架14組成;長槽11中央具有一隔塊111可將槽面分隔成左右二導槽112,故其斷面系呈“山”形,長槽11前端的入口具有一斜底面113(如圖2所示),可使二鏈帶101、102能順利地導入于長槽11內,以降低摩擦產生;在斜底面113后端系凸起的三角叉塊114,此叉塊114為隔塊111的前端,其具有將二鏈帶分隔的功能;腳架14上以一橫支架141樞設導輪12,導輪12的高度須低于長槽11,以利鏈帶順利攀升。
壓著裝置13由一固定在隔塊111上的基塊131、二個分設于基塊131兩側的壓塊132、一將前述三者結合的橫栓133以及串設在橫栓133上的扭簧(未揭示)組合而成,其藉由扭簧的扭力而使左右二壓塊132緊壓著二鏈帶101、102,以使鏈帶在輸送過程中只能前行,不會反(扭)轉過來。
前輸送裝置10可將二鏈帶導入定位裝置20內,該定位裝置構造如圖3、圖4所示,定位機構20包括一底枕21、三個不等間距設置于底枕21前端并以小螺絲212固定的支撐塊22、23、24、一設在前二支撐塊22、23間的卷齒器25及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內端的卷齒26、二設于底枕21后端的傳動氣缸27、一固設在支撐塊22-24上并以小螺絲280固定的導板28、一個設于導板28左側的壓板29、二組分設于卷齒器25兩端的舉塊30及基塊31、二個分設于舉塊30上的定位塊32、及二組設在壓板29與凸枕281上的定位感應裝置50、60。
前述中,底枕21前端具有雙軌槽211,可容一推架271前的平行二導軌274嵌入,該推架271后端連接著雙氣缸27的推軸272,故在氣缸27作進退程時,能使二導軌274在雙軌槽211內產生前后往復移動。底枕21上固定著三個支撐塊22-24(如圖6所示),前二個支撐塊22、23夾設著卷齒器25,二支撐塊下具有雙軌槽221、231,并與卷齒器25下方的雙軌槽251對正配合后以容二導軌274導入;后一支撐塊24則具有一大凹槽241可供推架271活動穿梭,藉由雙軌槽211、221、231、251能規范二導軌274的往復直線移動。
在雙導軌274的前端具有斜長孔273可與卷齒器25的銷孔250對正后供一長銷33穿入結合,在卷齒器25的兩端分別以螺栓34固定著舉塊30,而舉塊30的外側又以數螺栓35固定著整個基塊31,基塊系由上、下二基塊31a、31b藉螺絲31c螺固組成,上基塊31a的側端還設有一感應開關36(SW);左側舉塊30上具有二凸塊301(右側舉塊則無),二凸塊之間籍一橫栓302樞設著定位塊32后端,定位塊32適中處的栓孔322藉由一橫栓37樞入在壓板29前端的二凸塊291間。
如圖4、圖5所示,圖5為導板28的斷面圖,圖中揭示導板28中央具有一凸枕281,凸枕的左邊具有供鏈帶101進入的帶槽282及供鏈齒103、拉頭106進入的齒槽283,齒槽283為了輸送鏈齒101與拉頭106,所以較帶槽282為深,帶槽282系設在壓板29與導板28之間,有如一縫隙以規范鏈帶前進。齒槽283的前端具有斜面283a(如圖4所示),以避免鏈帶101上的拉頭106在導入齒槽時受到卡制。在凸枕281的右邊具有供鏈帶102進入的帶槽284,在凸枕下具有與帶槽284相通并供鏈齒104通過的齒槽285,藉由齒槽285與鏈槽284以規范鏈帶102、鏈齒104前進。
前述中鏈帶101上會串設著多個拉頭106,而另一鏈帶102則不串設拉頭,所以要規范鏈帶101定位比規范鏈帶102困難,也因此導板28上用于輸送二鏈帶101、102的構造是不同的,而公用于定位二鏈帶的構造也不同,此由后述說明即可獲知。
如圖4所示,二感應裝置50、60,其中感應裝置50是用于偵測鏈齒103,而感應裝置60則是用于偵測鏈齒104;感應裝置50的構造包括一固定在壓板29上的支架51、一固定在凸枕281上的支架51’、一設在二支架間的壓桿52、一固定在支架51上的橫架53以及一固定在橫架53末端的感應開關54(SW);壓桿52前端的觸桿521底端與鏈齒103(如圖8所示)接觸使用,壓桿52的后端系與感應開關54觸點541接觸或不接觸,當觸桿521與鏈齒103接觸時,壓桿52即不與感應開關54的觸點541接觸,反之,在觸桿521與鏈齒103不接觸時,壓桿52即與感應開關54的觸點541接觸,此在后敘
圖11、
圖12會再說明。
感應裝置60的構造包括一固定在凸枕281側的基塊61、一設在基塊61上的微動開關62、一設在凸枕281魚眼孔286內的鋼珠63;魚眼孔286構造如圖9、
圖10所示,其中圖9系導板28的俯視圖,
圖10為圖9的10-10斷面圖,如圖所示,凸枕281上設有一魚眼孔286,孔底并與齒槽285相通,鋼珠63在魚眼孔286內若不與鏈齒104接觸時會脫離微動開關62的觸點621,反之,當銅珠63與鏈齒104接觸時會上升,而與微動開關62的觸點621接觸。
前述鏈帶101、102的鏈齒103、104長度是等間距設置的,所以每段鏈齒間必有一小段無鏈齒段105,當二感應裝置50、60同時偵測出無鏈齒段105時,不會產生任何動作,所以后輸送裝置70可正常輸送;而在同時偵測出鏈齒103、104時,可令雙氣缸27產生回程動作,而后輸送裝置70在卷齒器25的影響下而令馬達71停止輸送。
如圖4所示,卷齒器25是一具有左右二空槽252又中央為隔塊253阻隔的裝置,在左右二空槽252內可置入卷齒26,卷齒系以螺栓38穿過空心軸39后而固定在隔塊253內壁,又卷齒26上串設一回卷彈簧260,回卷彈簧260的一端嵌入卷齒26內槽264,另端則嵌入卷齒器25側壁的嵌縫254內,所以卷齒26在轉動后受回卷彈簧260的回卷作用能自動回復。另,卷齒26一端為齒輪261,另端具有二凸柱262、263,兩凸柱的設置角度與拉鏈100進入射出模具內有關,而且可用于控制后輸送裝置70的馬達停機用,此于后續中將進一步說明。此外,卷齒器25的隔塊253頂面靠左側具有一凹槽255,此凹槽可供一擋塊257置入后,再以一螺栓258由卷齒器底部穿孔256由下往上穿入后而將擋塊257螺固;擋塊257可由下往上穿入導板28的齒槽283前端的穿槽287內(如圖6所示),在鏈齒103移動前進時,擋塊257隱沒在穿槽287內,當擋塊257浮升時(如圖7所示),可阻擋鏈齒103行進,其浮升動作在后敘中進一步補述。其次,導板28的底面前端具有一凹入的容槽288,又二齒槽283、285的前端各具有一嚙槽289(
圖13中也有顯示),此嚙槽并與容槽288相通,容槽288在卷齒器25上升時可包容,而嚙槽289系在二卷齒26上升時以供齒輪261穿入而與鏈齒103、104嚙合。

圖11、
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定位裝置20與感應裝置50的動作示意圖,
圖11顯示,拉鏈帶100前行時,在壓桿52的觸桿521處在無鏈齒段105時,尚未抵觸到鏈齒103a,所以并不產生任何動作(常閉狀態),這時的情形如圖6所示,特別須強調的是,圖6中A部份的定位塊32是呈上揚狀態,而擋塊257是呈未浮升狀態,這表示鏈帶101在行進時是未受到阻擋與定位,所以可正常前行;前述狀態是定位塊32與擋塊257因卷齒器25內的長銷33位于二導軌274的長斜孔273下位(如圖6的B部分虛線所示),所以卷齒器25處在下位,并未上升,定位塊32呈上揚狀,擋塊257呈隱沒狀,此亦可由
圖13所示獲知。
再者,在
圖12中,當觸桿521在抵觸到鏈齒103a后會略為上揚,壓桿52后端即略微下降,而與感應開關54的觸點541脫離,令雙氣缸27產生回程動作,如圖7所示,這時二導軌274被氣缸桿抽272拉回,使斜長孔273內的長銷33由下位移升至上位(如圖7的B部分),進而使卷齒器25得以上升(可同時參閱
圖14),擋塊257也浮出于穿槽287外;又,舉塊30、基塊31是與卷齒器25固定組合,所以在卷齒器25上升時,舉塊30與基塊31也一同上升,當舉塊30上升時會推升定位塊32的后端,定位塊32以軸37為中心,而使前端下壓在鏈齒103上,鏈齒103受擋塊257側擋以及定位塊32的下壓而產生定位效果。反之,當氣缸27呈進程動作時,則恢復圖6所示,二導軌274被氣缸桿軸272往前推動下而使長斜孔273內的長銷33由上位移至下位(如圖6的B部分),使得卷齒器25與舉塊30、基塊31一同下降,那么擋塊257必跟隨下降以及定位塊32也恢復上揚動作。

圖13所示,與前述相同,在二導軌274前進時,長銷33下降而使卷齒器25下降,連帶也使兩側舉塊30與基塊31下降,因此擋塊257隨同卷齒器25下降,定位塊32在舉塊30下降后而使前端上揚,此時鏈帶可正常行進。

圖14所示,與前述相同,在二導軌274后退時,長銷33上升而使卷齒器25上升,連帶也使兩側舉塊30與基塊31上升,因此擋塊257隨同卷齒器25上升,定位塊32隨同舉塊30上升而使前端下壓,此時鏈齒103被擋塊257及定位塊32夾壓,而被定位不再行進。
圖15是接續前述
圖12的動作示意圖,在前述中的卷齒器25上升后,內部的二個卷齒26也含一同上升,卷齒26的齒輪261合嚙入鏈齒103內,但這時的后輸送裝量馬達71(如
圖1所示)仍未停機,所以拉鏈帶100仍會持續被拉動前行;由于齒輪261可隨鏈齒103的移動而轉動,所以卷齒26側壁的兩根凸柱262、263即會跟隨旋轉;在未旋轉前,凸柱262受回卷彈簧260影響而緊壓著上基塊31a內的擺桿311(如
圖17所示),擺桿311是設在上基塊的橫孔310內并以一縱銷312樞設著,且擺桿311受一頂桿313垂直頂抵,頂桿313是設在上基塊的縱孔314內,另端與感應開關36的觸點361微微接觸,但未觸壓,所以感應開關36不會有任何感應。
圖16是接續
圖15,當拉鏈帶101、鏈齒103往前移動時,二凸柱262、263隨著卷齒26旋轉,直至另一凸柱263抵觸到擺桿311時(如
圖18所示),即會同時壓迫頂桿313去觸動感應開關36的觸點361,而令可程式控制器(PLC)將輸送裝置的馬達71離合器分離以停止拉動拉鏈帶100。此時前段無鏈齒段105正好會位在射出機構40的下模41的中央(如
圖1所示),當上模(未顯示)與下模41合模后,即可進行上、下止射出成型,其中,上止是成型在103a位置,下止射出在103b位置。當射出的同時,可程式控制器(PLC)會自動令傳動氣缸27產生進程動作(如圖6所示),然后推動雙導軌274前進,使卷齒器25、舉塊30、基塊31一同下降,這時卷齒籌25內的二個卷齒26在回卷彈簧260的回卷作用下而還原至
圖16所示狀態,二凸柱262、263也還原,凸柱262仍重新抵觸擺桿311,并使頂桿313不觸碰感應開關36觸點361,而鏈齒103在定位塊32上揚及擋塊40內縮后已不再受到夾制定位,這時拉鏈帶100在后輸送裝置馬達71的離合器重新結合后又開始進行輸送作業。
前述中,卷齒26的二凸柱262、263設置角度與位置須視拉鏈帶100進入模具內的上、下止位置而決定,因為拉鏈帶的規格、長度具有多種,所以不同的拉鏈帶必須更換不同的模具,同時卷齒二凸柱位置也需一并調整。
圖1中,所揭示的射出裝置40包括有下模41、上模(未揭示)、下模基座42、夾塊43、夾具44、底枕45、底座46等,由于是習式構造,于此不多加贅述。
又,
圖1顯示的后輸送裝置70包括底板76下設置一傳動馬達71,底板上依續設置三組導輪組下72、73、74,末端則設置一拉頭導出裝置75,其中,三組導輪組的構造與排列方式如
圖19所示,第一與第三組導輪組72、74是相同結構,各分左右二組,且每組支架721、741上各設一導輪722、742,但第二導輪組73卻只有一組,其支架731上設有二導輪732及一串連在二導輪之間的連接軸733,由于每一個導輪722、732、742都具一引導鏈齒103、104的導溝,所以在輸送時就能正確導引拉鏈帶100直線前行。至于拉頭導出裝置75,它是一創新構造,它可供設有拉頭106的鏈帶101順利通過之外,更使拉頭上的拉片順利導出,而且在馬達71的皮帶輪帶動下,可將拉鏈帶由成型機前端輸送至后端,并可適用于開口、閉口兩種拉鏈帶的輸送作業,由于已另案向專利局申請專利(申請第88209300號),于此即不多加闡述。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能使開口拉鏈上、下止射出成型機的輸送、定位自動化外,更使拉鏈帶的上、下止射出成型精確化,進而淘汰習式半自動作業。
權利要求1.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設在前輸送裝置之后、射出機構之前,而射出機構之后是后輸送裝置,所述定位機構前端入口處供鏈帶導入,在前進一段間距后即由定位塊夾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底枕、三個不等間距設置于底枕前端的支撐塊、一設在前二支撐塊內的卷齒器及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內端的卷齒、一或二個設于底枕后端的氣缸、一設在氣缸前的推架、一固設在三支撐塊上的導板、一個設于導板一側的壓板、二組分設于卷齒器左右兩端的舉塊及基塊、一個設于舉塊上的定位塊、以及二組設在導板上的感應裝置;所述推架具有二導軌,導軌具有可供一長銷插入后再穿入于卷齒器銷孔內的斜長孔;卷齒器具有左右二空槽并容置及軸設卷齒,卷齒一端設有齒輪,另端設有二凸柱,卷齒的內槽供一回卷彈簧導入,所述二凸柱中有一凸柱能抵觸上基塊的擺桿,擺桿壓制著頂桿,頂桿與一能令可程式控制器(PLC)控制后輸送裝置的馬達停機、令氣缸產生回程動作、令馬達啟動的感應開關微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枕上具有二個雙軌槽,與所述前二支撐塊的雙軌槽呈上下對稱設置,容推架的二導軌導入;后端支撐塊具有一容推架穿梭的大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板上具有一凸枕,凸枕的左邊具有供鏈帶進入的帶槽及供鏈齒、拉頭進入的齒槽,所述規范鏈帶前進的帶槽位于壓板與導板之間;在凸枕的右邊具有供鏈帶進入的帶槽,在凸枕下具有與帶槽相通并供鏈齒通過的齒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用于偵測穿有拉頭的鏈齒的感應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壓板上的支架、一固定在凸枕上的支架、一設在二支架間的壓桿、一固定在支架上的橫架、以及一固定在橫架末端的感應開關(SW)。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用于偵測未穿設拉頭的鏈齒的感應裝置系,包括一固定在凸枕側的基塊、一設在基塊上的微動開關、一設在凸枕魚眼孔內的銅珠,所述魚眼孔并與齒槽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的后端藉由橫栓樞設于舉塊上端的二凸塊間,定位塊適中處的栓孔由一橫栓穿入并樞設在壓板前端的二凸塊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齒器的左右二空槽間為隔塊,隔塊頂面具有一容一擋塊置入的凹槽,另以一螺栓由卷齒器底部穿孔由下往上穿入后而將擋塊固定;擋塊可穿入導板齒槽前端的穿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板的底部前具有一凹入的容槽,左右二齒槽的前端還具有一嚙槽,此嚙槽與容槽相通,容槽可包容上升的卷齒器,嚙槽容二卷齒的齒輪升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輸送裝量包括一長槽、一設在長槽前的導輪、一或數個壓著裝置以及支撐用的腳架;所述長槽中央具有一隔塊將槽面分隔成左右二導槽,長槽前端的入口具有一供沿導輪攀沿而上的二鏈帶順利地入于長槽的斜底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長槽的其中一導槽前具有斜底面,在斜底面后端是分離鏈帶用的凸起的三角叉塊。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著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導板上的基塊、二個分設于基塊兩側的壓塊、一將上述三者結合的橫栓、以及串設在所述橫栓上的扭簧。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輸送裝置包括一底板下設置的傳動馬達,底板上依續設置的三組導輪組,末端設置的一拉頭導出裝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塑膠開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導輪組中,第一與第三組導輪組是相同結構,各分二組,且每組支架上各設一導輪;第二導輪組只有一組,其支架上設有二導輪及一串連在二導輪之間的連接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塑膠閉口拉鏈射出成型機的定位與輸送裝量,該輸送裝量包括前輸送裝置、后輸送裝置,其中,前輸送裝置系在一長槽上設置至少二組壓著裝置;后輸送裝置包括三組導輪組及一拉頭導出裝置;定位裝置設在前輸送裝置后、射出裝置前,其藉由二組感應裝置來同時感應鏈齒進入,并使一擋塊浮升而阻擋鏈齒,以及以定位塊下壓鏈齒而使鏈齒被定位不再前行;本實用新型能使開口拉鏈快速及精確定位,并容易導出。
文檔編號B29C45/17GK2436297SQ00251180
公開日2001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11日
發明者曹昌文 申請人:曹昌文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