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一下模組、一上模組、一彈壓機構和一拉線機構;彈壓機構裝設于上模組上;拉線機構包括一裝設于上模組上的下壓組件及一裝設于下模組上的拉出組件;下壓組件包括一固定塊、若干導桿、若干第一彈簧、一上壓塊和一壓力塊;拉出組件包括一限位塊、一限位針、一下壓塊、一上滑塊、一下滑塊及若干第二彈簧;限位針固設于下模上,上滑塊套設于限位針上并設于下滑塊上方;合模時,彈壓機構壓緊元件,同時上壓塊抵頂于下壓塊及線纜的上部并將線纜夾緊,壓力塊抵頂上滑塊向下移動,上滑塊推動下滑塊和下壓塊向前滑動,并對線纜產生向前的拉力,使線纜拉直,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元件位移,以提高產品良率。
【專利說明】注射成型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涉及一種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0002]請參閱圖1,現有的一種注射成型模具100 ’包括一下模組10 ’和一上模組20丨。下模組10丨包括一下模座11丨和一固定于下模座11丨的下模12丨,下模12 ^上表面的前部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下模12 '前表面的第一導料槽121 '。上模組20'與下模組10 '相對應配合,上模組20 '包括一上模座21 '和一固定于上模座21 '的上模22',上模22'下表面的前部對應第一導料槽121 '處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上模22 ’前表面的第二導料槽221 ’,第一導料槽121 ’和第二導料槽221 ’合圍成一線纜收容空間。若干外部需注射成型產品的尾部且帶有線纜的元件200 '裝設于注射成型模具100丨內,各線纜的前部分別收容于線纜收容空間內,各線纜的后部則凸伸出注射成型模具100 ;。
[0003]但注射成型模具100丨成型產品時,由于受到外力的影響,線纜容易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元件200丨位移,從而造成成型出來的產品不良。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在成型產品時,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元件200 ;位移的注射成型模具,以提高產品良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注射成型模具,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兀`件位移,提聞廣品良率。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一下模組、一上模組、一彈壓機構和一拉線機構;下模組包括一下模座和一固定于下模座的下模,下模上表面的前部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下模前表面的第一導料槽;上模組與下模組相對應配合,該上模組包括一上模座、一固定于上模座的上模,上模下表面的前部對應第一導料槽處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上模前表面的第二導料槽;彈壓機構裝設于上模組上并可彈性伸縮的向下伸出上模下表面;拉線機構進一步包括一裝設于上模組上的下壓組件及一裝設于下模組上的拉出組件;下壓組件包括一固定塊、若干導桿、若干第一彈簧、一上壓塊和一壓力塊;固定塊固定于上模上,壓力塊固定于固定塊上并向下伸出固定塊的下表面,導桿的上端固定于固定塊上,導桿的下端凸伸出固定塊的下表面,上壓塊可上下滑動的滑設于導桿的下端,第一彈簧套設于導桿上,上端抵頂于固定塊上,下端抵頂于上壓塊上;拉出組件包括一限位塊、一限位針、一下壓塊、一上滑塊、一下滑塊及若干第二彈簧;限位塊固裝于下模上,下壓塊滑設于下模和限位塊之間,第二彈簧彈抵于下壓塊和限位塊之間,下滑塊固定裝設于下壓塊的后表面,限位針固設于下模上,上滑塊可上下滑動的套設于限位針上并設于下滑塊上方,所述上滑塊前表面的下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一導引部,所述下滑塊后表面的上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二導引部,第一導引部和第二導引部對應貼合在一起;其中,呈開模狀態時,上壓塊通過第一彈簧的彈抵凸伸出上模的下表面;上滑塊通過下滑塊的第二導引部對第一導引部的托持凸伸出下模的上表面;合模時,第二導料槽與第一導料槽圍設成一收容空間,壓力塊抵頂上滑塊沿限位針向下移動,通過上滑塊的第一導引部推動下滑塊及下壓塊向前滑動,同時,上壓塊抵頂于下壓塊的上表面。
[0007]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上模上表面開設若干呈橫向排列并貫穿上模下表面的定位安裝孔;所述彈壓機構包括一安裝于定位安裝孔內的定位針和一套設于定位針上的定位彈簧,定位彈簧的一端抵頂于定位針上,定位彈簧的另一端抵頂于下模組上,定位彈簧彈抵定位針從上模的下表面凸伸出來。
[0008]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定位安裝孔上部孔徑大下部孔徑小,定位安裝孔的內部形成有階梯式的第一止擋壁;所述定位針具有一圓柱形基部,基部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直徑的抵頂部,基部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直徑的接觸部,基部裝設于定位安裝孔的上部,定位彈簧套設于定位針的抵頂部上,定位彈簧的一端抵頂于基部的上表面,定位彈簧的另一端抵頂于上模座上,通過定位彈簧彈抵使定位針的下表面抵頂于第一止擋壁上,接觸部裝設于定位安裝孔的下部并從上模的下表面凸伸出來。
[0009]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模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第一安裝孔;所述下壓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矩形狀的貫穿下壓塊后表面的缺槽;所述限位塊具有一呈矩形板狀的基板,基板后表面的左右兩側均向后凸伸出一呈矩形狀的固定柱,基板前表面的左右兩側于固定柱處均開一貫穿至固定柱后表面的第二安裝孔,基板設于下壓塊的前部,兩固定柱分別穿過下壓塊左右兩側的缺槽并抵接于下模的前表面,第二安裝孔與第一安裝孔對應連通,通過兩緊固元件將限位塊固定于下模上。
[0010]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模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呈橫向排列的第一定位孔,所述限位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貫穿基板前表面和后表面并與第一定位孔對應連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下壓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貫穿下壓塊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的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孔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對應連通,所述下壓塊的上表面與下模的上表面平齊,下壓塊的上表面對應第一導料槽處開設有比第一導料槽小的第三導料槽,第三導料槽與第一導料槽對應連通;所述拉出組件還包括若干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穿過限位塊的第二定位孔、下壓塊的第三定位孔和下模的第一定位孔,定位銷的前端固設于第二定位孔內,定位銷的后端固設于第一定位孔內;所述第二彈簧套設于定位銷上,第二彈簧的一端彈抵于下壓塊上,第二彈簧的另一端彈抵于限位塊上。
[0011]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限位塊上的第二定位孔前部直徑小后部直徑大,第二定位孔內形成有第四止擋壁;所述第三定位孔的前部直徑大后部直徑小,第三定位孔內形成有一第五止擋壁,所述第二彈簧的一端收容于第二定位孔內并抵頂于第四止擋壁上,第二彈簧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三定位孔內并抵頂于第五止擋壁上。
[0012]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壓塊后表面的中部開設一貫穿下壓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裝開槽,安裝開槽底壁的上部開設一貫穿至下壓塊前表面的貫穿孔,安裝開槽底壁的下部開設一第三安裝孔;所述下滑塊的前表面開設一貫穿下滑塊后表面的第四安裝孔,下滑塊收容于安裝開槽的下部,第四安裝孔與第三安裝孔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將下滑塊固定于下壓塊上;所述限位針的前端插設于貫穿孔內,所述上滑塊前表面開設一上下延伸的并貫穿上滑塊后表面的橢圓形第二限位孔,上滑塊通過第二限位孔套設于限位針上并收容于安裝開槽的上部。
[0013]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下壓組件的導桿呈圓柱形,導桿的下端凸設一直徑大于導桿的圓柱形止擋部;所述上壓塊開設有貫穿上壓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內形成有第三止擋壁,導桿的下端可上、下滑動地收容于第一限位孔內,開模狀態時,第一彈簧彈抵上壓塊向下移動直至導桿的止擋部的上表面抵頂
于第三止擋壁上。
[0014]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開設有若干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固持孔,固持孔內形成有第二止擋壁,固定塊前表面左右兩側的上部對應固持孔的上部開設有與固持孔連通的鎖持孔;所述導桿的上端設于固定塊的固持孔內,導桿的上部設有一環形卡槽,環形卡槽與鎖持孔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穿過鎖持孔并抵接于環形卡槽內從而將導桿固定于固定塊上;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收容于固定塊的固持孔內并抵接于第二止擋壁上。
[0015]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固定塊后表面的中間開設有貫穿至固定塊下表面的呈矩形的第一開槽,第一開槽的底壁開設一第一固定孔;所述上壓塊后表面的中間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導引開槽;所述壓力塊呈矩形狀,壓力塊的前表面開設一第二固定孔,壓力塊的上部收容于第一開槽內,壓力塊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一開槽的頂壁,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將壓力塊固定于固定塊上,壓力塊的下部收容于上壓塊的導引開槽內,壓力塊的下表面與上模的下表面平齊。
[0016]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通過上模上裝設一可彈性伸縮的向下伸出上模下表面的彈壓機構,上模的前部裝設一下壓組件,下模的前部裝設一拉出組件;開模狀態時,彈壓機構向下伸出上模下表面,下壓塊通過第二彈簧的彈抵向后滑移動直至后表面貼合于下模的前表面,上滑塊通過下滑塊的第二導引部對第一導引部的施力與托持凸伸出下模的上表面,合模時,彈壓機構抵頂于元件上,合模繼續進行,上模組下壓更加接近下模組,彈壓機構壓緊元件;同時,上壓塊抵頂于下壓塊的上表面及線纜的上部,通過第一彈簧的彈抵將線纜夾緊,壓力塊的下表面輿上滑塊的上表面接觸,壓力塊抵頂上滑塊沿限位針向下移動,上滑塊的第一導引部和下滑塊的第二導引部的相互配合推動下滑塊和下壓塊向前滑動,并對線纜產生向前的拉力,使線纜拉直,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元件位移,提聞廣品良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現有技術注射成型模具在開模狀態的立體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及帶線纜的元件在合模狀態的立體圖。
[0019]圖3為圖2所示注射成型模具在開模狀態的立體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的上模組與彈壓機構和下壓組件組合的立體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開模狀態的剖視圖。
[0024]圖8為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的珊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9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開模狀態的另一剖視圖。[0026]圖10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開模狀態的又一剖視圖。
[0027]圖11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合模狀態的剖視圖。
[0028]圖12為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合模狀態的另一剖視圖。
[0029]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0]注射成型模具100下模組10
[0031]下模座11 下模12
[0032]第一導料槽 121第一安裝孔122
[0033]第一定位孔 123限位安裝孔124
[0034]第一導引孔125上模20
[0035]上模座21 第二導引孔211
[0036]上模22 第二導料槽221
[0037]定位安裝孔222第一止擋壁223
[0038]后安裝孔224導引柱23
[0039]彈壓機構30 定 位針31
[0040]基部311抵頂部312
[0041]接觸部313定位彈簧32
[0042]拉線機構40 下壓組件41
[0043]固定塊411前安裝孔4111
[0044]固持孔4112第二止擋壁4113
[0045]鎖持孔4114第一開槽4115
[0046]第一固定孔4116導桿412
[0047]卡槽4121止擋部4122
[0048]第一彈簧413上壓塊414
[0049]第一限位孔4141第三止擋壁4142
[0050]導引開槽4143壓力塊415
[0051]第二固定孔4151拉出組件42
[0052]限位塊421基板4211
[0053]固定柱4212第二安裝孔4213
[0054]第二定位孔4214第四止擋壁4215
[0055]限位針422下壓塊423
[0056]第三導料槽4231缺槽4232
[0057]第三定位孔4233第五止擋壁4234
[0058]安裝開槽4235貫穿孔4236
[0059]第三安裝孔4237上滑塊424
[0060]第一導引部4241第二限位孔4242
[0061]下滑塊425第二導引部4251
[0062]第四安裝孔4252定位銷426
[0063]第二彈簧427元件200。【具體實施方式】
[0064]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
[0065]請參閱圖2、圖3和圖5,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100包括一下模組10、一與下模組10相對應配合的上模組20、一彈壓機構30和一拉線機構40。
[0066]請續參閱圖2、圖3和圖5,所述下模組10包括一下模座11和一固定于下模座11的下模12,下模12上表面的前部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下模12前表面的第一導料槽121,下模12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圓形的第一安裝孔122,下模12前表面的左右兩側于兩第一安裝孔122之間分別開設有一呈橫向排列的第一定位孔123,下模12前表面上部的中間開設一圓形的限位安裝孔124,下模12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第一導引孔125。
[0067]請參閱圖2至圖8,所述上模組20包括一上模座21、一固定于上模座21的上模22和若干導引柱23。上模座21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導引孔211,上模22下表面的前部對應第一導料槽121處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上模22前表面的第二導料槽221,上模22上表面開設若干呈橫向排列的上部孔徑大下部孔徑小的并貫穿上模22下表面的定位安裝孔222,定位安裝孔222的內部形成有階梯式的第一止擋壁223,上模22前表面上部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后安裝孔224。所述導引柱23固設于上模22上,導引柱23的上端凸伸出上模22的上表面并插設于上模座21的第二導引孔211內,導引柱23的下端凸伸出下模12的下表面,合模時,導引柱23的下端插設于下模12的第一導引孔125內。
[0068]請參閱圖5至圖8,所述彈壓機構30裝設于上模組20上并可彈性伸縮的向下伸出上模22下表面,彈壓機構30包括一安裝于定位安裝孔222內的定位針31和一套設于定位針31上的定位彈簧32,定位彈簧32的一端抵頂于定位針31上,定位彈簧32的另一端抵頂于下模組10上,定位彈簧32彈抵定位針31從上模22的下表面凸伸出來。具體地,所述定位針31具有一圓柱形基部311,基部311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311直徑的抵頂部312,基部311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311直徑的接觸部313,基部311裝設于定位安裝孔222的上部,定位彈簧32套設于定位針31的抵頂部312上,定位彈簧32的一端抵頂于基部311的上表面,定位彈簧32的另一端抵頂于上模座21上,通過定位彈簧32彈抵使基部311的下表面抵頂于第一止擋壁223上,接觸部313裝設于定位安裝孔222的下部并從上模22的下表面凸伸出來。
[0069]請參閱圖2至圖1和圖9,所述拉線機構40包括一下壓組件41和一拉出組件42,所述下壓組件41設于上模22前部,其包括一固定塊411、若干導桿412、若干第一彈簧413、一上壓塊414和一壓力塊415。所述固定塊411呈矩形狀,固定塊411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前安裝孔4111,固定塊411的下表面開設有若干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固持孔4112,固持孔4112內形成有第二止擋壁4113,固定塊411前表面左右兩側的上部對應固持孔4112的上部開設有與固持孔4112連通的鎖持孔4114。固定塊411后表面的中間開設有貫穿至固定塊411下表面的呈矩形的第一開槽4115,第一開槽4115的底壁開設一第一固定孔4116。所述固定塊411固定于上模22上。具體地,固定塊411的上表面與上模22的上表面平齊并抵頂于上模座21的下表面,前安裝孔4111與上模22的后安裝孔224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圖未示)將固定塊411固定于上模22上。
[0070]請參閱圖3、圖5和圖9,所述導桿412呈圓柱形,導桿412的上部設有一環形卡槽4121,導桿412的下端凸設一直徑大于導桿412的圓柱形止擋部4122。導桿412的上端固定于固定塊411的固持孔4112內,環形卡槽4121與鎖持孔4114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圖未示)穿過鎖持孔4114并抵頂于環形卡槽4121內從而將導桿412上端固定于固定塊411上,導桿412的下端凸伸出固定塊411的下表面。
[0071]請續參閱圖3、圖5和圖9,所述上壓塊414呈矩形狀,上壓塊414開設有貫穿上壓塊414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第一限位孔4141,第一限位孔4141內形成有第三止擋壁4142,上壓塊414后表面的中間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導引開槽4143。上壓塊414可上下滑動地滑設于導桿412下端。具體地,導桿412的下端可上、下滑動地收容于上壓塊414的第一限位孔4141內。所述第一彈簧413分別套設于一導桿412上,第一彈簧413的上端收容于固定塊411的固持孔4112內并抵頂于第二止擋壁上4113,第一彈簧413的下端抵頂于上壓塊414的上表面。
[0072]請參閱圖5、圖6和圖10,所述壓力塊415呈矩形狀,壓力塊415的前表面開設一第二固定孔4151,壓力塊415固設于固定塊411上。具體地,壓力塊415的上部收容于第一開槽4113內,壓力塊415的上表面抵頂于第一開槽4113的頂壁,第一固定孔4116和第二固定孔4151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圖未示)將壓力塊415固定于固定塊411上,壓力塊415的下部凸伸出固定塊411的下表面并收容于上壓塊414的導引開槽4143內,壓力塊415的下表面與上模22的下表面平齊。
[0073]請參閱圖3和圖5,所述拉出組件42設于下模12前部,包括一限位塊421、一限位針422、一下壓塊423、一上滑塊424、一下滑塊425、若干定位銷426及若干第二彈簧427。
[0074]請參閱圖5至圖7和圖12,所述限位塊421具有一呈矩形板狀的基板4211,基板4211后表面的左右兩側均向后凸伸出一呈矩形狀的固定柱4212,基板4211前表面的左右兩側于固定柱4212處均開一貫穿至固定柱4212后表面的第二安裝孔4213,基板4211前表面的左右兩側還分別開設有一貫穿基板4211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部直徑小后部直徑大的第二定位孔4214,第二定位孔4214內形成有第四止擋壁4215。所述限位塊421固裝于下模12上,具體地,兩固定柱4212抵頂于下模12的前表面,第二安裝孔4213與第一安裝孔122對應連通,通過兩緊固元件(圖未示)將限位塊421固定于下模12上。所述第二定位孔4214與下模12的第一定位孔123對應連通。
[0075]請參閱圖2、圖3、圖5至圖7、圖10和圖12,所述限位針422呈圓柱形并固設于下模12上的限位安裝孔124內。所述下壓塊423呈矩形狀,下壓塊423的上表面開設有比第一導料槽121小的第三導料槽4231,下壓塊423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矩形狀的貫穿下壓塊423后表面的缺槽4232,下壓塊423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貫穿下壓塊423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部直徑大后部直徑小的第三定位孔4233,第三定位孔4233內形成有一第五止擋壁4234。下壓塊423后表面的中部開設一貫穿下壓塊4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裝開槽4235,安裝開槽4235底壁的上部開設一貫穿至下壓塊423前表面的貫穿孔4236,安裝開槽4234底壁的下部開設一第三安裝孔4237。所述下壓塊423滑設于下模12和限位塊421之間。具體地,限位塊421的基板4211設于下壓塊423的前部,兩固定柱4212分別穿過下壓塊423左右兩側的缺槽4232,下壓塊423上表面與下模12的上表面平齊,下壓塊423的后表面可與下模12的前表面貼合,第三導料槽4231與第一導料槽121對應連通,第三定位孔4233與第一定位孔123及第二定位孔4214對應連通,限位針422的前端插設于下壓塊332的貫穿孔4236內。
[0076]請參閱圖5,所述上滑塊424呈矩形狀,上滑塊424頂面的左右兩側均設有一倒角,上滑塊424前表面的下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一導引部4241,上滑塊424前表面開設一上下延伸的并貫穿上滑塊424后表面的橢圓形第二限位孔4242。所述下滑塊425呈矩形狀,下滑塊425后表面的上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二導引部4251下滑塊425的前表面開設一貫穿下滑塊425后表面的第四安裝孔4252。
[0077]請參閱圖6和圖10,所述下滑塊425固定裝設于下壓塊423后表面,具體地,所述下滑塊425收容于下壓塊423后表面的安裝開槽4235的下部,第四安裝孔4252和第三安裝孔4237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圖未示)將下滑塊425固定于下壓塊423上。所述上滑塊424可上下滑動的套設于限位針422上并設于下滑塊425上方,具體地,上滑塊424通過第二限位孔4242套設于限位針422上并收容于安裝開槽4235的上部,第一導引部4241和第二導引部4251對應貼合在一起。
[0078]請參閱圖5和圖12,所述定位銷426呈圓柱形,定位銷426穿過限位塊421的第二定位孔4214、下壓塊423的第三定位孔4233和下模12的第一定位孔123,定位銷426的前端固設于第二定位孔4214內,定位銷426的后端固設于第一定位孔123內。所述第二彈簧427彈抵于下壓塊423和限位塊421之間,具體地,所述第二彈簧427套設于定位銷426上,第二彈簧427的一端收容于限位塊421上的第二定位孔4214內并抵頂于第四止擋壁4215上,第二彈簧427的另一端收容于下壓塊423的第三定位孔4233內并抵頂于第五止擋壁4234上。
[0079]請參閱圖5至圖7、圖9和圖10,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100在開模狀態時,通過定位彈簧312的彈抵,定位針311的接觸部313的末端凸伸出上模22的下表面;上壓塊414通過第一彈簧413的彈抵向下移動直至導桿412的止擋部4122的上表面抵頂于第一限位孔4141的第三止擋壁4142上,上壓塊414凸伸出上模22的下表面;壓力塊415收容于導引開槽4143內;下壓塊423通過第二彈簧427的彈抵沿固定柱4212和定位銷426向后滑動直至下壓塊423的后表面貼合于下模12的前表面,下滑塊424隨下壓塊423 —起后滑動,通過第二導引部4251對上滑塊424的第一導引部4241施力與托持,使上滑塊424向上移動,上滑塊424的上部凸伸出下模12的上表面。
[0080]請參閱圖2、圖3、圖7和圖9至圖12,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100合模前,先將外部需要成型產品的帶線纜的元件200放置于注射成型模具100的下模組10上,線纜的靠近元件200的一端容置于第一導料槽121內,線纜的遠離元件200的一端容置于下壓塊423的第三導料槽4231內;合模時,通過上模組20的各導引柱23與下模12的各第一導引孔125的對應配合,使下模組10和上模組20在合模過程中正確對位;當合模距離接近時,定位針311的接觸部313抵頂于元件200上,合模繼續進行,上模組20下壓更加接近下模組10,定位彈簧32彈性收縮而給予定位針31更大的下壓力,定位針31的接觸部313壓緊元件200 ;同時,上壓塊414抵頂于下壓塊423的上表面及線纜的上部,通過第一彈簧413的彈抵將線纜夾緊,壓力塊415的下表面輿上滑塊424的上表面接觸,壓力塊415抵頂上滑塊424沿限位針422向下移動,上滑塊424的第一導引部4241和下滑塊425的第二導引部4251的相互配合推動下滑塊425和下壓塊423向前滑動,并對線纜產生向前的拉力,使線纜拉直,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元件200位移,提高產品良率;繼續合模至合模完成,上模組20與下模組10閉合,第二導料槽221與第一導料槽121圍設成一收容空間,線纜的前部收容于收容空間內。
[0081]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注射成型模具100通過上模22上表面開設若干上大下小的并貫穿上模22下表面的定位安裝孔222,定位安裝孔222內裝設一彈壓機構30,上模22的前部裝設一下壓組件41,下模12的前部裝設一拉出組件42 ;開模狀態時,通過定位彈簧312彈抵使定位針31的接觸部313的末端凸伸出上模22的下表面,上壓塊414通過第一彈簧413的彈抵凸伸出上模22的下表面,下壓塊423通過第二彈簧427的彈抵沿定位銷426向后滑移動直至后表面貼合于下模12的前表面,上滑塊424通過下滑塊425的第二導引部4251對第一導引部4241的施力與托持凸伸出下模12的上表面,合模時,定位針31的接觸部313抵頂于元件200上,合模繼續進行,上模組20下壓更加接近下模組10,定位彈簧32彈性收縮而給予定位針31更大的下壓力,定位針31的接觸部313壓緊元件200 ;同時,上壓塊414抵頂于下壓塊423的上表面及線纜的上部,通過第一彈簧413的彈抵將線纜夾緊,壓力塊415的下表面輿上滑塊424的上表面接觸,壓力塊415抵頂上滑塊424沿限位針422向下移動,上滑塊424的第一導引部4241和下滑塊425的第二導引部4251的相互配合推動下滑塊425和下壓塊423向前滑動,并對線纜產生向前的拉力,使線纜拉直,防止線纜左右移動和偏位并帶動兀件200位移,以提聞廣品良率。
【權利要求】
1.一種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模組、一上模組、一彈壓機構和一拉線機構;下模組包括一下模座和一固定于下模座的下模,下模上表面的前部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下模前表面的第一導料槽;上模組與下模組相對應配合,該上模組包括一上模座、一固定于上模座的上模,上模下表面的前部對應第一導料槽處開設若干橫向排列的貫穿上模前表面的第二導料槽;彈壓機構裝設于上模組上并可彈性伸縮的向下伸出上模下表面;拉線機構進一步包括一裝設于上模組上的下壓組件及一裝設于下模組上的拉出組件;下壓組件包括一固定塊、若干導桿、若干第一彈簧、一上壓塊和一壓力塊;固定塊固定于上模上,壓力塊固定于固定塊上并向下伸出固定塊的下表面,導桿的上端固定于固定塊上,導桿的下端凸伸出固定塊的下表面,上壓塊可上下滑動的滑設于導桿的下端,第一彈簧套設于導桿上,上端抵頂于固定塊上,下端抵頂于上壓塊上;拉出組件包括一限位塊、一限位針、一下壓塊、一上滑塊、一下滑塊及若干第二彈簧;限位塊固裝于下模上,下壓塊滑設于下模和限位塊之間,第二彈簧彈抵于下壓塊和限位塊之間,下滑塊固定裝設于下壓塊的后表面,限位針固設于下模上,上滑塊可上下滑動的套設于限位針上并設于下滑塊上方,所述上滑塊前表面的下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一導引部,所述下滑塊后表面的上部切設出一呈楔形的第二導引部,第一導引部和第二導引部對應貼合在一起;其中,呈開模狀態時,上壓塊通過第一彈簧的彈抵凸伸出上模的下表面;上滑塊通過下滑塊的第二導引部對第一導引部的托持凸伸出下模的上表面;合模時,第二導料槽與第一導料槽圍設成一收容空間,壓力塊抵頂上滑塊沿限位針向下移動,通過上滑塊的第一導引部推動下滑塊及下壓塊向前滑動,同時,上壓塊抵頂于下壓塊的上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表面開設若干呈橫向排列并貫穿上模下表面的定位安裝孔;所述彈壓機構包括一安裝于定位安裝孔內的定位針和一套設于定位針上的定位彈簧,定位彈簧的一端抵頂于定位針上,定位彈簧的另一端抵頂于下模組上,定位彈簧彈抵定位針從上模的下表面凸伸出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安裝孔上部孔徑大下部孔徑小,定位安裝孔的內部形成有階梯式的第一止擋壁;所述定位針具有一圓柱形基部,基部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直徑的抵頂部,基部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出一直徑小于基部直徑的接觸部,基部裝設于定位安裝孔的上部,定位彈簧套設于定位針的抵頂部上,定位彈簧的一端抵頂于基部的上表面,定位彈簧的另一端抵頂于上模座上,通過定位彈簧彈抵使定位針的下表面抵頂于第一止擋壁上,接觸部裝設于定位安裝孔的下部并從上模的下表面凸伸出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第一安裝孔;所述下壓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矩形狀的貫穿下壓塊后表面的缺槽;所述限位塊具有一呈矩形板狀的基板,基板后表面的左右兩側均向后凸伸出一呈矩形狀的固定柱,基板前表面的左右兩側于固定柱處均開一貫穿至固定柱后表面的第二安裝孔,基板設于下壓塊的前部,兩固定柱分別穿過下壓塊左右兩側的缺槽并抵接于下模的前表面,第二安裝孔與第一安裝孔對應連通,通過兩緊固元件將限位塊固定于下模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 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呈橫向排列的第一定位孔,所述限位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一貫穿基板前表面和后表面并與第一定位孔對應連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下壓塊前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一貫穿下壓塊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的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孔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對應連通,所述下壓塊的上表面與下模的上表面平齊,下壓塊的上表面對應第一導料槽處開設有比第一導料槽小的第三導料槽,第三導料槽與第一導料槽對應連通;所述拉出組件還包括若干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穿過限位塊的第二定位孔、下壓塊的第三定位孔和下模的第一定位孔,定位銷的前端固設于第二定位孔內,定位銷的后端固設于第一定位孔內;所述第二彈簧套設于定位銷上,第二彈簧的一端彈抵于下壓塊上,第二彈簧的另一端彈抵于限位塊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上的第二定位孔前部直徑小后部直徑大,第二定位孔內形成有第四止擋壁;所述第三定位孔的前部直徑大后部直徑小,第三定位孔內形成有一第五止擋壁,所述第二彈簧的一端收容于第二定位孔內并抵頂于第四止擋壁上,第二彈簧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三定位孔內并抵頂于第五止擋壁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塊后表面的中部開設一貫穿下壓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裝開槽,安裝開槽底壁的上部開設一貫穿至下壓塊前表面的貫穿孔,安裝開槽底壁的下部開設一第三安裝孔;所述下滑塊的前表面開設一貫穿下滑塊后表面的第四安裝孔,下滑塊收容于安裝開槽的下部,第四安裝孔與第三安裝孔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將下滑塊固定于下壓塊上;所述限位針的前端插設于貫穿孔內,所述上滑塊前表面開設一上下延伸的并貫穿上滑塊后表面的橢圓形第二限位孔,上滑塊通過第二限位孔套設于限位針上并收容于安裝開槽的上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組件的導桿呈圓柱形,導桿的下端凸設一直徑大于導桿的圓柱形止擋部;所述上壓塊開設有貫穿上壓塊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內形成有第三止擋壁,導桿的下端可上、下滑動地收容于第一限位孔內,開模狀態時,第一彈簧彈抵上壓塊向下移動直至導桿的止擋部的上表面抵頂于第三止擋壁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開設有若干上部直徑小下部直徑大的固持孔,固持孔內形成有第二止擋壁,固定塊前表面左右兩側的上部對應固持孔的上部開設有與固持孔連通的鎖持孔;所述導桿的上端設于固定塊的固持孔內,導桿的上部設有一環形`卡槽,環形卡槽與鎖持孔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穿過鎖持孔并抵接于環形卡槽內從而將導桿固定于固定塊上;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收容于固定塊的固持孔內并抵接于第二止擋壁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后表面的中間開設有貫穿至固定塊下表面的呈矩形的第一開槽,第一開槽的底壁開設一第一固定孔;所述上壓塊后表面的中間開設一上、下貫穿的導引開槽;所述壓力塊呈矩形狀,壓力塊的前表面開設一第二固定孔,壓力塊的上部收容于第一開槽內,壓力塊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一開槽的頂壁,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對應連通,通過一緊固元件將壓力塊固定于固定塊上,壓力塊的下部收容于上壓塊的導引開槽內,壓力塊的下表面與上模的下表面平齊。
【文檔編號】B29C45/17GK203418706SQ20132034346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7日
【發明者】王海東, 梁思吼 申請人:東莞富強電子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