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三維成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FDM原理的3D打印機打印平臺。
背景技術:
3D打印技術,是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藍本,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系統,利用激光束、熱熔噴嘴等方式將金屬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細胞組織等特殊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最終疊加成型,制造出實體產品。3D打印將三維實體變為若干個二維平面,通過對材料處理并逐層疊加進行生產,大大降低了制造的復雜度。這種數字化制造模式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便可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熔融沉積造型(FDM)技術是3D打印技術中的一個主流技術,FDM技術是將CAD模型分為一層層極薄的截面,生成控制3D打印機噴嘴移動軌跡的二維幾何信息。3D打印機加熱頭把熱熔性材料(ABS樹脂、尼龍、蠟等)加熱到臨界狀態,呈現半流體性質,在計算機控制下,沿CAD確定的二維幾何信息運動軌跡,噴頭將半流動狀態的材料擠壓出來,凝固形成輪廓形狀的薄層。當一層完畢后,通過垂直升降系統降下新形成層,進行固化。這樣層層堆積粘結,自下而上形成該模型的三維實體。
應用FDM技術的3D打印機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打印模型的摘取,影響打印模型摘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打印界面的材料及粗糙度、打印板的易拆裝性等。打印界面材料和粗糙度直接影響打印模型的粘附強度,合適的界面材料和粗糙度可以有效防止打印翹邊同時讓模型容易摘取;打印板易拆裝可讓使用者方便取下打印好模型的打印板,讓用戶更容易摘取打印的模型。所以,為提高3D打印機的客戶體驗和打印模型的摘取效率,現在需要一種從結構上進行優化的3D打印機打印平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3D打印機打印平臺,能夠提高3D打印機的客戶體驗和打印模型的摘取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3D打印機打印平臺,包括打印板、打印支撐板、至少三顆螺釘;所述螺釘穿過打印支撐板上開有的圓孔,通過彈簧與螺母固定到打印支撐板上;所述打印板放置于螺釘上;所述打印板的側邊開有U型槽,所述打印支撐板上固定長鉚柱,長鉚柱卡在U型槽槽底,實現打印板的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打印板上固定用于吸附螺釘的磁鐵。
進一步地,所述打印板上開有小孔,所述打印支撐板上固定用于定位小孔位置的短鉚柱。
進一步地,所述打印支撐板上開由呈等邊三角形分布的三個圓孔,位于頂角的圓孔的兩側對稱設有短鉚柱,位于底角的兩個圓孔同在外側或同在內側設有短鉚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彈簧、螺釘和螺母,實現打印板水平度可調;通過打印板上U型槽和打印支撐板的配合,提高了打印板的安裝效率和打印模型的摘取效率,提高了客戶體驗;通過磁鐵的使用,讓打印板實現可拆卸。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是本實用新型3D打印機打印平臺裝配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3D打印機打印平臺的打印板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3D打印機打印平臺的打印支撐板結構圖;
圖中:1-打印板、2-打印支撐板、3-彈簧、4-螺母、5-螺釘、101-小孔、102-磁鐵、103-U型槽、201-短鉚柱、202-圓孔、203-長鉚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更加明顯。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3D打印機打印平臺,包括打印板1、打印支撐板2、至少三顆螺釘5;所述螺釘5穿過打印支撐板2上開有的圓孔202,通過彈簧3與螺母4固定到打印支撐板2上;所述打印板1放置于螺釘5上;通過使用彈簧3、螺釘5和螺母4,實現打印板1水平度可調。所述打印板1的側邊開有U型槽103,所述打印支撐板2上固定長鉚柱203,長鉚柱203卡在U型槽103槽底,實現打印板1的限位,通過打印板1上U型槽103和打印支撐板2的配合,提高了打印板1的安裝效率和打印模型的摘取效率,提高了客戶體驗。
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打印板1上固定用于吸附螺釘5的磁鐵102,通過磁鐵102的使用,讓打印板1實現可拆卸。
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中,所述打印板1上開有小孔101,所述打印支撐板2上固定用于定位小孔101位置的短鉚柱201。
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中,所述打印支撐板2上開由呈等邊三角形分布的三個圓孔202,位于頂角的圓孔的兩側對稱設有短鉚柱201,位于底角的兩個圓孔同在外側或同在內側設有短鉚柱201。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將打印板1的U型槽103對準打印支撐板2上的長鉚柱203,同時將打印板1推向長鉚柱203,在U型槽103底部接近長鉚柱時203,打印板上1的小孔101已經自然對準打印支撐板2上的短鉚柱201,此時打印板1自動下落到螺釘5上,完成打印板1與打印支撐板2的組合;通過旋轉螺母4可實現對打印板1水平度的調節。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