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具有新型斜頂機構的模具。
背景技術:
通常,成型產品的內部或外部有較淺的側向倒鉤,為了順利脫模,需要在模具內設置一種斜頂機構。現有技術中的斜頂機構容易出現斜頂桿摩擦受損甚至折斷的現象,更換頻率較高,減少了有效生產時間。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新型斜頂機構的模具,其有效減少了斜頂桿側面與導向塊之間、斜頂桿底端與斜頂座之間的摩擦,大大降低了斜頂桿的磨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新型斜頂機構的模具,包括有前模板、后模板、前模仁、后模仁及斜頂機構;所述斜頂機構包括有斜頂桿、裝設于斜頂桿頂端的斜頂塊、裝設于斜頂桿底端的滾輪及用于承載滾輪的斜頂座;該后模板內裝設有供斜頂桿穿過的導向塊,該導向塊內設置有導向通孔,該斜頂桿穿過導向通孔;該導向通孔內壁面形成有用于減少接觸摩擦的滾珠接觸面,前述斜頂桿的側壁與滾珠接觸面相接觸。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向塊內裝設有滾珠組件,該滾珠組件包括有滾珠安裝環、滾珠和固定蓋;每個滾珠安裝環的外側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滾珠安裝孔,所述滾珠安裝孔具有開設于滾珠安裝環外側面的第一開口和開設于滾珠安裝環內側面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大于滾珠的直徑,所述第二開口小于滾珠直徑;所述滾珠自第一開口裝入滾珠安裝孔內,滾珠凸露于第二開口處;所述固定蓋封裝于第一開口處;所述滾珠凸露于滾珠安裝環的內側面,所述導向通孔形成于滾珠安裝環內部,所述滾珠的凸露面構成前述滾珠接觸面。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固定蓋具有蓋體和用于嵌入第一開口內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具有防脫卡扣部,第一開口處相應形成有倒勾部,防脫卡扣部被止擋于倒勾部內側。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斜頂桿的外側表面形成有耐磨層。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滾珠組件設置有若干組,所有滾珠組件上下疊設組裝,每個滾珠組件的滾珠安裝環上開設有相對應的鎖固孔,所有滾珠組件通過鎖固孔連接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過對斜頂機構進行改良設計,有效減少了斜頂桿側面與導向塊之間、斜頂桿底端與斜頂座之間的摩擦,大大降低了斜頂桿的磨損,提高了斜頂機構的使用壽命,有利于增長模具使用壽命,提高模具有效生產時間。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大致結構示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中滾珠組件的截面結構示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前模板 20、后模板
30、前模仁 40、后模仁
51、斜頂桿 511、耐磨層
52、斜頂塊 53、滾輪
54、斜頂座 55、導向塊
61、滾珠安裝環 611、倒勾部
612、鎖固孔 62、滾珠
63、固定蓋 631、防脫卡扣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2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其包括有前模板10、后模板20、前模仁30、后模仁40及斜頂機構;所述斜頂機構包括有斜頂桿51、裝設于斜頂桿51頂端的斜頂塊52、裝設于斜頂桿51底端的滾輪53及用于承載滾輪53的斜頂座54;所述斜頂桿51的外側表面形成有耐磨層511。
該后模板20內裝設有供斜頂桿51穿過的導向塊55,該導向塊55內設置有導向通孔,該斜頂桿51穿過導向通孔;該導向通孔內壁面形成有用于減少接觸摩擦的滾珠接觸面,前述斜頂桿51的側壁與滾珠接觸面相接觸。
所述導向塊55內裝設有滾珠組件,該滾珠組件包括有滾珠安裝環61、滾珠62和固定蓋63;每個滾珠安裝環61的外側面沿周向均勻設置有滾珠安裝孔,所述滾珠安裝孔具有開設于滾珠安裝環61外側面的第一開口和開設于滾珠安裝環61內側面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大于滾珠62的直徑,所述第二開口小于滾珠62直徑;所述滾珠62自第一開口裝入滾珠安裝孔內,滾珠62凸露于第二開口處;所述固定蓋63封裝于第一開口處,此處,所述固定蓋63具有蓋體和用于嵌入第一開口內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具有防脫卡扣部631,第一開口處相應形成有倒勾部611,防脫卡扣部631被止擋于倒勾部611內側。所述滾珠62凸露于滾珠安裝環61的內側面,所述導向通孔形成于滾珠安裝環61內部,所述滾珠62的凸露面構成前述滾珠接觸面。
通常,所述滾珠組件設置有若干組,所有滾珠組件上下疊設組裝,每個滾珠組件的滾珠安裝環61上開設有相對應的鎖固孔612,所有滾珠組件通過鎖固孔612連接成一體。也可按需作成一體式結構,相當于只有一組滾珠組件,在滾珠安裝環上裝設有上下間距布置的若干排環形滾珠排。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是通過對斜頂機構進行改良設計,有效減少了斜頂桿側面與導向塊之間、斜頂桿底端與斜頂座之間的摩擦,大大降低了斜頂桿的磨損,提高了斜頂機構的使用壽命,有利于增長模具使用壽命,提高模具有效生產時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