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空調制冷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布水機構、布水機構組合件和冷卻塔。
背景技術:
1、冷卻塔是空調制冷技術領域的關鍵設備,主要用于散發水冷式制冷機組的冷凝熱,以確保制冷機組正常運行。在實際的工程實踐過程中,也常常因設計或者設備配置等原因而出現冷卻水流量大于或小于冷卻塔額定流量的情況,這都將降低冷卻塔的冷卻效率。冷卻塔散水管的作用是使冷卻水均勻地灑到布水盤中。目前有很多冷站采用單管的方式將冷卻水灑到布水盤中,這種方式缺陷是散水管首端最先灑水到布水盤中且水流量較大,而末端水流量較小,導致布水盤向填料中布水首尾不一致且因而導致不均勻。另外,集中注水所引起的水流強烈沖擊會導致液位的過大波動,這也會加大布水的不均勻性。布水不均勻將降低冷卻塔的冷效。
2、為此,需要設計一種布水機構,以均勻地向布水盤灑水。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公開提供了布水機構、布水機構組合件和冷卻塔,以至少解決布水不均勻問題。
2、在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布水機構。所述布水機構包括布水盤和雙管型散水管。所述布水盤設有多個用于散布冷卻水的布水孔。所述雙管型散水管水平地安裝在所述布水盤的相對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雙管型散水管包括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散水外管圍繞散水內管設置且二者之間存在間隔。散水內管的末端封閉。散水內管在頂部部分設有至少一排內管出水孔且所述散水外管在底部部分設有至少一排外管出水孔,使得從散水內管的輸入端輸入的冷卻水從所述至少一排內管出水孔溢出而流到散水外管內,再經由所述至少一排外管出水孔進入布水盤。
3、由于冷卻水在整個散水內管中達到一定液位之后才溢流,可確保冷卻水在整個縱向長度上基本上同時以相同的流量從散水內管排到散水外管內,從而便于實現布水均勻性。而且,冷卻水可沿著散水內管的外表面緩慢溢流到散水外管內而不會引發流動波動以及在散水外管內緩沖冷卻水的流速和/或平衡冷卻水的液位,也有利于實現布水均勻性。
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布水機構還包括封閉所述散水內管的末端的帽筒。
5、由此,以簡單的方式封住散水內管,以便于雙管型散水管實現布水均勻性。
6、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排內管出水孔包括相對于雙管型散水管的延伸中心線位于同一高度的兩排內管出水孔,和/或所述至少一排外管出水孔包括相對于所述延伸中心線位于同一高度的兩排外管出水孔。
7、由此,兩排內管出水孔的設置便于從多個方向和位置更多地從散水內管溢流出冷凍水,而兩排外管出水孔的設置便于從多個位置更多地從散水外管散布冷凍水。
8、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布水機構還包括水位調節件,所述水位調節件包括連接管,所述連接管具有延伸到散水外管的下部部分內的第一端和延伸到布水機構外部的第二端。
9、由此,水位調節件便于調節或平衡布水機構的散水外管下半管內的液位。
10、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管的第二端由帽蓋封住。
11、由此,在散水外管下半管內的液位過高的情況下,可通過去除帽蓋來排放多余的冷卻水。
12、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散水外管包括卡扣連接在一起的散水外管上半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
13、由此,這種卡扣連接便于拆除散水外管上半管以清潔散水外管下半管,還便于在散水外管下半管內放置支架以支撐散水內管。
1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分別經由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組件固定到布水盤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
15、由此,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組件的設置可便于固定和拆卸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
16、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包括法蘭部、從法蘭部同軸地延伸的外管連接環和內管連接環。所述法蘭部通過緊固件固定到第一側壁。所述外管連接環接收并承載所述散水外管下半管。所述散水內管延伸穿過所述內管連接環的環孔。
17、由此,第一連接件為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提供充分的定位和支撐,還便于將二者固定到布水盤的第一側壁。
18、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組件包括支撐環、法蘭和封板。所述支撐環套裝在法蘭內以接收并承載所述散水外管下半管。所述封板抵接法蘭設置。所述封板的中心孔保持散水內管。緊固件延伸穿過法蘭和封板的固定孔而固定到所述第二側壁。
19、由此,第二連接組件便于將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穩固地固定到布水盤的第二側壁。
20、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法蘭包括具有階梯部的中心孔。所述支撐環包括環主體和凸緣部。所述支撐環構造成在安裝時使得環主體延伸穿過中心孔以支撐散水外管下半管且凸緣部抵接階梯部。
21、由此,支撐環和法蘭的結構和布置便于以活動性的配合組裝方式接收并保持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使得安裝和拆卸更靈活。
22、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布水機構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一側壁之間的第一密封件、設置在法蘭和封板之間的第二密封件和/或設置在封板和第二側壁之間的第三密封件。
23、由此,便于將散水內管和散水外管下半管密封地固定到布水盤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上。
2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布水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支架,所述至少一個支架擱置在所述散水外管下半管內以支撐所述散水內管。
25、由此,支架為散水內管提供足夠的支承,以防止散水內管在跨距較大的情況下下垂。
26、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個支架包括多個支架,每個支架具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具有與散水內管的外表面形狀互補的內管抵接表面。第二抵接部具有與散水外管下半管的內表面形狀互補的外管抵接表面。
27、由此,支架以簡單的形狀配合方式提供對散水內管的支撐。
28、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布水盤內設有保持散水外管的至少一個支撐件。
29、由此,支撐件為散水外管提供足夠的支承,以防止散水外管在跨距較大的情況下下垂。
30、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件包括與散水外管的外表面形狀互補的抵接表面和抵靠布水盤的上表面設置的平面表面。
31、由此,支撐件以簡單的形狀配合方式提供對散水外管的支撐。
32、在另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布水機構組合件。所述布水機構組合件包括至少兩個根據本公開所述的布水機構。所述散水內管貫穿所有布水機構的第一壁和第二側壁延伸到最后一個布水機構的第二側壁并且散水內管的末端由帽筒封住。
33、由此,布水機構組合件便于實現大跨度布水的均勻性。
34、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每個所述布水機構具有安裝在散水外管的下部部分的水位調節件。所述水位調節件具有連接管。相鄰布水機構的連接管的延伸到布水機構外部的第二端通過連接環連接起來以連通相鄰布水機構。
35、由此,水位調節件的設置便于平衡相鄰布水機構的散水外管內的液位。
36、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最后一個布水機構的水位調節件的連接管的第二端由帽蓋封住。
37、由此,便于通過移除帽蓋來排出多余冷卻水來調節布水機構的散水外管內的液位。
38、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水位調節件構造成延伸穿過用于將雙管型散水管固定到布水盤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組件而進入散水外管內。
39、由此,以簡單地方式布置水位調節件,從而調節和平衡散水外管內的液位。
40、在又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冷卻塔,所述冷卻塔包括根據本公開所述的布水機構或者包括根據本公開所述的布水機構組合件。
41、由此,冷卻塔可以向填料均勻地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