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制冷劑閥模塊。更特別地,本公開涉及一種能夠一體地形成多個閥組件和閥歧管的用于車輛的制冷劑閥模塊。
背景技術:
1、通常,用于車輛的空調系統包括循環制冷劑以加熱或冷卻車輛的內部的空調單元。
2、空調單元用于無論外部溫度如何變化,都將車輛的內部保持在適當的溫度,以保持舒適的內部環境。特別地,空調單元被構造成通過從壓縮機排出的制冷劑在冷凝器和蒸發器中交換熱的同時循環來加熱或冷卻車輛的內部。在此過程中,通過壓縮機的驅動排出的制冷劑經過冷凝器、貯液干燥器、膨脹閥和蒸發器,制冷劑循環回到壓縮機。
3、換言之,在冷卻模式下,空調單元通過由冷凝器冷凝從壓縮機壓縮的高溫高壓氣相制冷劑,使制冷劑經過貯液干燥器和膨脹閥,然后在蒸發器中蒸發制冷劑來降低車輛的內部的溫度和濕度。
4、鑒于對能源效率和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不斷增加,期望開發一種能夠基本上替代內燃機車輛的環保型車輛。環保型車輛分為使用燃料電池或電力作為動力源驅動的電動車輛和使用發動機和電池驅動的混合動力車輛。
5、不像一般車輛的空調,在這些環保型車輛之中的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中,不使用單獨的加熱器,并且環保型車輛中使用的空調一般稱為熱泵系統。
6、由燃料電池作為動力源驅動的電動車輛通過將氧氣和氫氣之間的化學反應能轉化為電能來產生驅動力。在此過程中,燃料電池中的化學反應產生熱能。因此,需要有效地去除產生的熱能以確保燃料電池的性能。
7、另外,在混合動力車輛中,通過使用從燃料電池或電池供應的電力驅動電機以及利用普通燃料運行發動機來產生驅動力。因此,需要有效地去除從燃料電池、電池和電機產生的熱以確保電機的性能。
8、因此,在根據現有技術的混合動力車輛或電動車輛中,用于防止電機和電氣部件中的熱產生的冷卻裝置以及用于防止包括燃料電池的電池中的熱產生的電池冷卻裝置應配置有單獨的密封回路。
9、因此,存在以下缺點:設置在車輛的前部的冷卻模塊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并且用于向每個熱泵系統、發動機室內的冷卻裝置以及電池冷卻裝置供應制冷劑或冷卻劑的連接管的布局復雜。
10、本背景技術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是為了增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而被提供,因此可能包含不構成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制冷劑閥模塊,其能夠一體地形成多個閥組件和閥歧管,使得制冷劑閥模塊因部件的數量減少而組裝簡單,并因此制冷劑閥模塊易于維護。
2、在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中,一種用于車輛的制冷劑閥模塊可以包括:閥歧管,內部形成有制冷劑流體管路以使供應的制冷劑選擇性地排出或繞過(bypass);以及多個閥組件,安裝在閥歧管中以控制在制冷劑流體管路中流動的制冷劑的流動。
3、在本公開的另一實施例中,閥歧管可以包括:第一主體,內部形成有第一流體管路;以及第一安裝槽,與第一流體管路連通。第一安裝槽形成在第一主體中以能夠安裝閥組件。閥歧管進一步包括:第二主體,內部形成有第二流體管路;以及第二安裝槽,被構造成與第二流體管路連通,并形成在第二主體中以能夠安裝閥組件。閥歧管進一步包括:第三主體,內部形成有第三流體管路;以及第三安裝槽,被構造成與第三流體管路連通,并形成在第三主體中以能夠安裝閥組件。閥歧管進一步包括:第一連接部,內部形成有第一連接流體管路,并設置在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之間以將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互連。閥歧管進一步包括:第二連接部,內部形成有第二連接流體管路,并設置在第一主體和第三主體之間以將第一主體和第三主體互連。
4、在另一實施例中,制冷劑流體管路可以包括第一流體管路、第二流體管路、第三流體管路、第一連接流體管路和第二連接流體管路。特別地,第一流體管路、第二流體管路、第三流體管路、第一連接流體管路和第二連接流體管路在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第三主體、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內部彼此(直接或間接)互連。
5、閥歧管可以進一步包括:多個制冷劑孔,與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或第三安裝槽連通,并且多個制冷劑孔可以分別形成在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第三主體、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中,使得制冷劑可以通過制冷劑孔引入或排出。
6、多個制冷劑孔可以包括第一制冷劑孔、第二制冷劑孔、第三制冷劑孔、第四制冷劑孔和第五制冷劑孔。特別地,第一制冷劑孔被構造成通過第一流體管路與第一安裝槽連通,并基于閥歧管的長度方向朝向第二主體水平地形成。第二制冷劑孔被構造成通過第一流體管路與第一安裝槽連通,并基于閥歧管的長度方向朝向第三主體水平地形成。通過第一流體管路與第一安裝槽連通的第三制冷劑孔可以在第一安裝槽的相反方向上垂直于第一制冷劑孔和第二制冷劑孔形成。通過第二流體管路與第二安裝槽連通的第四制冷劑孔可以在第二主體中垂直于第一制冷劑孔形成,并且形成在第二主體中并與第四制冷劑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五制冷劑孔被構造成通過第二流體管路與第二安裝槽連通。
7、多個制冷劑孔可以進一步包括:第六制冷劑孔,通過第三流體管路與第三安裝槽連通,并在第三主體中垂直于第二制冷劑孔形成。多個制冷劑孔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七制冷劑孔,形成在第三主體中,與第六制冷劑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并通過第三流體管路與第三安裝槽連通;以及第八制冷劑孔,與第一連接流體管路連通,并在第一連接部中在與第四制冷劑孔相同的方向上形成。多個制冷劑孔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九制冷劑孔,與第二連接流體管路連通,并在第二連接部中在與第六制冷劑孔相同的方向上形成。
8、供應到閥歧管的制冷劑可以選擇性地排出到第三制冷劑孔、第四制冷劑孔、第五制冷劑孔、第六制冷劑孔或第七制冷劑孔。
9、供應到閥歧管的制冷劑選擇性地流入第八制冷劑孔或第九制冷劑孔。
10、第一主體、第二主體、第三主體、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可以一體地形成。
11、閥組件可以包括:致動器,被構造成根據控制信號來產生扭矩;以及軸,軸的第一端聯接到致動器以接收來自致動器的動力。閥組件可以進一步包括:球,聯接到軸的第二端,并通過致動器的動力而旋轉;以及閥座殼體,聯接到致動器并被構造成可旋轉地容納球。
12、閥座殼體的直徑可以從致動器朝向閥歧管逐漸減小。
13、球可以包括:入口通道,選擇性地與制冷劑流體管路連通,并被構造成接收制冷劑;以及出口通道,與入口通道連通,并被構造成排出引入入口通道的制冷劑。
14、閥歧管和多個閥組件之間可以插設有密封構件。
15、如上所述,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制冷劑閥模塊通過使用閥歧管一體地形成多個閥組件,因部件的數量減少而組裝簡單,并且因此制冷劑閥模塊易于維護。
16、另外,根據本公開,通過使用閥歧管來安裝多個閥組件并且內部包括制冷劑流動路徑,可以防止制冷劑泄漏,同時使密封構件最小化,從而改善整體適銷性。
17、另外,根據本公開,由于形成在閥歧管中的制冷劑流動路徑沒有急劇彎曲,因此可以減小通道阻力,并且可以最小化連接管的使用。
18、此外,根據本公開,通過促進部件的簡化和模塊化,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減輕重量,并且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