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生產生活廢水量增長速度極快。電鍍廢水和大多工業廢水含有大量的無機營養元素如氮、磷,造成了受納水體的污染尤其是富營養化。在目前的電鍍廢水和低濃度工業廢水的處理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是活性污泥法。傳統的活性污泥法不具有脫氮的功能,基于生物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的理論,開發了多種生物脫氮的活性污泥工藝及裝置,如A2O、SBR等污水處理裝置,但普遍存在水力停留時間長、處理池體積大、基建投資費用高、運行管理復雜、水質波動時處理效果得不到保證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能有效去除電鍍廢水中氨氮及有機物的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是由依次相接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和污泥沉淀池構成,其中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底部設有曝氣管,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安裝有進水管,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內分布有懸浮填料,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的上部開設有和所述污泥沉淀池相連通的溢流口,所述懸浮填料為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
所述污泥沉淀池的上部開設有與出水口相通的溢流堰,所述污泥沉淀池的底部接有排泥管及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與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曝氣管均勻分布于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的底部,均勻分布的所述曝氣管能為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提供充足且均勻的氧氣,滿足分布在所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中的所述懸浮填料的氧氣需求。
優選的,所述曝氣管為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所述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采用硅橡膠材料,所述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上分布有多個微小自閉孔。所述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工作時,所述多個微小自閉孔在空氣壓力下會自動張開,空氣就進入池中進行充氧;如果壓力消失,曝氣管的微小自閉孔就會自動閉合,防止水倒灌流入微孔中。
優選的,所述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為多層復合圓筒型結構。各聚丙烯無紡布層之間為空腔結構。
優選的,所述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的多層圓筒型的聚丙烯無紡布層通過支撐板連接。
優選的,所述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的上下底面為穿孔蓋板,穿孔蓋板上開設有若干小孔。
這樣的設計能大大增加懸浮填料的反應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微生物對有機物及氨氮的轉化效率。采用無紡布懸浮填料比重接近水,具有價格低廉、低能耗、無需額外支架、安裝維修方便等其它填料無法比擬的優點。
優選的,所述污泥沉淀池具有泥斗,污泥依靠自身重力沿泥斗壁下滑至排泥管,防止污泥發生堆積和堵塞。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比重接近水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中作為微生物的活性載體,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而處于流化狀態,由于多層復合圓筒型結構和氧氣的傳遞性,在懸浮填料內外生長不同的生物種類,內部生長著一些厭氧菌與兼性菌,外部為好氧菌,使每個懸浮填料形成一個微小的反應容器,使硝化反應、反硝化反應同時進行。當微生物附著在懸浮填料上,生長著微生物的漂浮的懸浮填料隨著電鍍廢水的回旋翻轉作用而自由移動,從而達到電鍍廢水處理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節省基建投資,尤其適用于含氨氮較高的電鍍廢水處理;
2、本實用新型可作為其他處理系統的一部分使用,也可以單獨運行,可控制性強,操作簡便;
3、采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和具有多層復合圓筒型結構的懸浮填料相結合,增加了有效接觸面積,大大提高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率;
4、無需投加其他試劑藥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的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的俯視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電鍍廢水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100是由依次相接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和污泥沉淀池300構成,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的上部前端設有進水管210和進氣管220,進水管210的出水口伸入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的下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底部設有曝氣管222,曝氣管222與進氣管220相連通,曝氣管222貫穿于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的底部,并均勻分布于池底,有利于為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提供充足且均勻的氧氣,滿足分布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中的懸浮填料400的氧氣需求;曝氣管222優選為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采用硅橡膠材料,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上分布有多個微小自閉孔,膜片管式微孔曝氣器工作時,所述多個微小自閉孔在空氣壓力下會自動張開,空氣就進入池中進行充氧;如果壓力消失,微小自閉孔就會自動閉合,防止水倒灌流入微孔中;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與污泥沉淀池300之間設有隔板230,隔板230的上部有溢流口231,其孔徑小于懸浮填料400的直徑;污泥沉淀池300的上部開設有出水口320及與出水口320相連通的溢流堰310,污泥沉淀池300為長方形池,出水口320與溢流口231分別開設在污泥沉淀池300較長邊的兩端,可為廢水流提供足夠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以沉淀污泥;污泥沉淀池300的底部安裝有污泥泵340,污泥泵340連接排泥管360及與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相通的污泥回流管350,污泥回流管350上裝有污泥回流閥351,排泥管360上裝有排泥閥361。
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內分布有懸浮填料400,懸浮填料400優選為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如圖2及圖3所示,分別為所述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懸浮填料400的示意圖及俯視剖面圖。所述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400為多層復合圓筒型結構,多層圓筒型的聚丙烯無紡布層430通過支撐板440連接,各聚丙烯無紡布層430之間為空腔結構,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400的上下底面為穿孔蓋板410,穿孔蓋板410上開設有若干小孔420,這樣的設計能大大增加懸浮填料的反應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微生物對有機物及氨氮的轉化效率。聚丙烯無紡布材質圓筒型懸浮填料400的比重接近水,具有價格低廉、低能耗、無需額外支架、安裝維修方便等其它填料無法比擬的優點。
運行時,電鍍廢水通過進水管210流入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中,其流量大小可以通過進水閥211進行調節,電鍍廢水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內完全混合曝氣,水力停留時間約為3小時,曝氣量可通過曝氣管222進行調節,在進行曝氣處理的同時,由于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氣池200內均勻分布的比重接近水的懸浮填料400從外到內氧濃度梯度的逐漸降低而形成的兼氧厭氧所產生的反硝化作用,從而實現對氨氮的去除,水利停留時間約為7小時,而后電鍍廢水通過溢流口231流入污泥沉淀池300,污泥沉淀池300的水力停留時間約為2小時,上清液經溢流堰310流入出水口320排出,污泥沉淀池300底部具有泥斗330,沉積下來的污泥可依靠自身重力沿著泥斗壁下滑至排泥口,防止污泥發生堆積和堵塞,污泥沉淀池300底部有污泥回流管350和排泥管360,通過污泥泵340可實現污泥回流或污泥外排。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