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粉體混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976695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粉體混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粉體混合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粉體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懸臂雙螺旋錐形混合機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粉體混合設備,其結構包括錐形的筒休,筒體內設有兩條非對稱的螺旋,利用螺旋的自、公轉運動翻動混合物料。這種混合機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如下問題加料時粉塵多,不但污染環境還造成物料浪費;加料、出料操作麻煩,工作量大。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粉體混合裝置,利用該裝置混合粉體物料,小但工作環境清潔衛生,不會出現物料浪費現象,而且加料、出料操作簡單,能大幅度降低工人工作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這種粉體混合裝置,包括內部設有螺旋的錐形筒體,錐形筒體的筒體蓋上設有加料口,錐形筒體的設有出料口,其特征是在所述筒體蓋加料口的周圍設有一集塵箱,集塵箱的內腔頂部與一引風管道相通,該引風管道的另 -端口與一回收箱相通;在所述出料口一側設有一螺旋輸料筒,螺旋輸料筒內腔的底部設有料斗,料斗與錐形筒體的出料口相通,螺旋輸料筒內腔的頂部設有出料管。
如上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輸料筒呈傾斜式設置。
如上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輸料筒的出料管管腔與錐形筒體內腔之間設在一根回塵管。
如上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箱的內腔與一引風管相通,引風管的另一管口位于水池內。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在懸臂雙螺旋錐形混合機基礎上增設除塵回收裝置和螺旋輸料筒,加料時產生的粉塵由引風管道吸至集塵箱,由套裝在集塵箱內引風管道上的回收袋進行回收,既消除了粉塵也使物料得到回收,如果在回收箱上再增設引風管,并將引風管的出口通入水池中,除塵和回收的效果將更加明顯。在螺旋輸料筒一側增設螺旋輸料筒后,具有以下十分明顯的意義可以將整個錐形筒體嵌置在地面以下,使筒體蓋與地面齊平,方便加料與出料操作,解決了原來幾米高的錐形筒體加料需要往高處搬運、操作不便的問題。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螺旋輸料筒IO,電機IOI,減速器102,機座103,料筒104,料斗105,下軸座106,輸料螺旋107,上軸座108,出料管109,回塵管1091;錐形筒體20,出料口 201,進料口 202; —次除塵機構30,引風管道301,回收箱302,引風管道管口 303,集塵箱304; 二次除塵機構40,引風管401,水池402,引風管管口 4010,地面50。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本裝置由錐形筒體20、螺旋輸料筒10、 一次除塵機構30和二次除塵機構40四部分組成,其中錐形筒體20等與混合作業相關的部件采用現有懸臂雙螺旋粉體混合機結構,如浙江省永嘉縣上塘機械廠生產的懸臂雙螺旋粉體混合機,由于該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都屬于現有技術,因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部分圍繞混合機的加料口 202增設一個一次除塵機構30和二次除塵機構40,以解決加料時粉體污染環境和造成物料浪費問題;改變混合機在底部出料的方式,以實現能將錐形筒體嵌置在地面以下的目的,方便加刺、出刺"減少工作量。
--次除塵機構30由集塵箱304、引風管道301、回收箱302組成,集塵箱304設置在錐形筒體20的筒體蓋上,并相對出料口 202形成一個操作平臺,方便加料。集塵箱304內腔向上延伸,在頂部與引風管道301接通,引風管道301的另一端設在回收箱302內,引風管道管口 303上套設一個回收袋,引風管道301的管路上安裝一只引風機。為進一步提高除塵效果,回收箱302上還可以酌性設置二次除塵機構40。 二次除塵機構40由引風管401和水池402組成,回收箱302頂部與引風管40]連通,引風管401另一端的引風管管口伸至水池402的水體內,將粉塵引至水體,水體中的粉塵經干燥后也可以回收,在引風管401的管路上安裝一只引風機。引風管道301和引風管401的引風機都應該設置相應的調節閥門,以便調節風量。
螺旋輸料筒10包括電機101、減速器102、機座103、料筒104,料斗105、下軸座106、輸料螺旋107、上軸座108、出料管109和回塵管1091。料斗105與錐形筒體20的出料口 201對接。作業時,電機經傳動機構事帶動輸料螺旋107旋轉,將物料輸送至地面50以上,然后從出料管109落入包裝袋內,回塵管1091設在出料管109內腔頂部,使粉塵能重新返回錐形筒體20的內腔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粉體混合裝置,包括內部設有螺旋的錐形筒體(20),錐形筒體(20)的筒體蓋上設有加料口(202),錐形筒體(20)的設有出料口(201),其特征是在所述筒體蓋加料口(202)的周圍設有一集塵箱(304),集塵箱(304)的內腔頂部與一引風管道(301)相通,該引風管道(301)的另一端口與一回收箱(302)相通;在所述出料口(201)一側設有一螺旋輸料筒(10),螺旋輸料筒(10)內腔的底部設有料斗(105),料斗(105)與錐形筒體(20)的出料口(201)相通,螺旋輸料筒(10)內腔的頂部設有出料管(109)。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輸料筒(10) 呈傾斜式設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輸料筒(IO) 的出料管(109)管腔與錐形筒體(20)內腔之間設在一根回塵管。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體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箱(302)的內 腔與一引風管(401)相通,引風管(401)的另一管口位于水池(402)內。
全文摘要
一種粉體混合裝置,包括內部設有螺旋的錐形筒體,在所述筒體蓋加料口的周圍設有一集塵箱,集塵箱內腔頂部與一引風管道相通,該引風管道的另一端口與一回收箱相通;在所述出料口一側設有一螺旋輸料筒,螺旋輸料筒的料斗與錐形筒體的出料口相通,螺旋輸料筒內腔的頂部設有出料管,出料管管腔與錐形筒體內腔之間設在一根回塵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在懸臂雙螺旋錐形混合機基礎上增設除塵回收裝置和螺旋輸料筒,加料時產生的粉塵由引風管道吸至集塵箱,由套裝在集塵箱內引風管道上的回收袋進行回收,既消除了粉塵也使物料得到回收,在回收箱上增設引風管,并將引風管的出口通入水池中,除塵和回收效果更加明顯。
文檔編號B01F3/18GK101549260SQ200910098110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自森 申請人:龍游五強混凝土外加劑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