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及除塵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及除塵方法,解決上料系統粉塵飄散的問題,其除塵效率高,改善環境,降低維護成本,并保證染色質量。本發明包括除塵過濾罐,除塵過濾罐頂部設有粉塵導入管,除塵過濾罐內下部設有漩渦引導管,漩渦引導管采用兩螺旋出風通道或三螺旋出風通道,除塵過濾罐外側設有補水閥管組合,除塵過濾罐底部設有排水管。本發明采用水過濾方式將染料粉塵清除,清除了上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對工作環境的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員身體健康。
【專利說明】—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及除塵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粉狀染料設備的一種輔助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儲料系統、化料系統等紡織設備的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染料是紡織染紗車間必要的原料,在自動化生產中,風機上料到儲料罐是生產中的必要操作,在上料過程中,部分粉塵隨風機產生的風壓飄散。存在以下問題:
[0003]嚴重影響染料房的工作環境,粉塵飄散在空氣中,若人吸入會對肺部產生傷害,危害操作人員身體健康;
[0004]污染大氣環境的有害成份,飄落在設備上會使設備造成污染腐蝕,造成設備故障;
[0005]造成染紗沾色,色光不對,影響產品質量;
[0006]造成粉料浪費。
【發明內容】
[0007]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及除塵方法,解決上料系統粉塵飄散的問題,其除塵效率高,能長期穩定、高效除去染料生產中產生的粉塵,改善環境,設計合理,降低了設備故障,降低維護成本,并保證染色質量。
[0008]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包括除塵過濾罐,除塵過濾罐頂部設有粉塵導入管,除塵過濾罐內下部設有漩渦引導管,粉塵導入管底端抵達除塵過濾罐的下部,粉塵導入管底端連通漩渦引導管,漩渦引導管采用兩螺旋出風通道或三螺旋出風通道,除塵過濾罐外側設有補水閥管組合,除塵過濾罐底部設有排水管,通過粉塵溶解到水中來實現除
/1、土。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除塵過濾罐的罐頂內側設有若干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對除塵過濾罐內壁定期自動清洗。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補水閥管組合內設有自動進水閥、手動進水閥、進水管,自動進水閥、手動進水閥連接進水管,進水管伸入除塵過濾罐內,進水管出水端位于除塵過濾罐內下部,自動進水閥、手動進水閥控制進水管流量,一般工作采用自動進水閥控制,清洗時采用手動進水閥控制。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除塵過濾罐為圓筒形,四個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均布于除塵過濾罐的罐頂周邊內側,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產生熱水噴淋效果,對除塵過濾罐的內壁進行清洗。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除塵過濾罐上部開設有溢流口,溢流口位于漩渦引導管上面,溢流口連接污水溢流排放管,溢流口設定了除塵過濾罐內水位的最高度。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分別連接自動排水閥、手動排水閥,一般自動清洗除塵過濾罐(儲水罐)時采用自動進水閥控制排水管,手動清洗除塵過濾罐時采用手動進水閥控制排水管。
[00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漩渦引導管為向外斜插形狀,漩渦引導管與粉塵導入管之間夾角為100°?130°,漩渦引導管采用兩通道或三通道結構,漩渦引導管的每個通道以相同弧形狀向外延伸。
[0016]本發明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方法,方法如下:
[0017]吸料風機啟動:上粉裝置末端的漩渦風機通過軟管、坦克鏈與除塵裝置連接;
[0018]粉塵進入除塵裝置:飄散粉塵進入粉塵導入管,經過漩渦引導管,由風壓形成水漩渦,粉塵溶解到除塵過濾罐的水中;
[0019]進水Y閥開啟:補水閥管組合開啟,自動進水閥(進水Y閥)的補充水進入除塵過濾罐;
[0020]混合水溢流排出:混合后的污水通過污水溢流排放管排到污水收集溝;
[0021]吸料風機停止:完成上料后,吸料風機停止;
[0022]進水閥延遲5?10秒關閉:補水閥管組合延時5?10秒后關閉。
[0023]本發明采用水過濾方式將染料粉塵清除,有效解決粉塵問題,除塵裝置有自動進水及自動排水功能,兼容自動清洗模式和手動清洗模式,清除了上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對工作環境的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員身體健康。本發明解決了染料粉塵飄散問題,漩流除塵效果好,達到環保要求,并可監控上粉系統的過濾裝置是否失效;此除塵裝置可應用于紡織行業涉及粉塵的設備,并可推廣到其他相關領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發明兩通道漩渦引導管的示意圖;
[0026]圖3為本發明三通道漩渦引導管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工作流程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8]10除塵過濾罐,11粉塵導入管,13漩渦引導管,14溢流口,21補水閥管組合,22自動進水閥,23手動進水閥,24進水管,25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31污水溢流排放管,33自動排水閥,34手動排水閥,36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0]請參閱附圖1,本發明主體除塵過濾罐10為半密封型容器,粉塵導入管11的漩渦管為三通斜插管或四通斜插管的方式,其自動進、排水閥可實現時間控制。本發明可與外部裝置(包括但不限于染料上粉系統)實現聯動,可應用于紡織行業涉及粉塵的裝置,并可推廣到其他相關領域。
[0031]本發明采用聯動方式控制,取用吸料(上染料)風機的啟、停信號來控制除塵裝置,工作流程如圖4。[0032]
[0033]吸料風機吸入的粉塵包括但不限于染料等可飄散固體顆粒物,污水溢流排放管31采用溢流方式,有效地增加染料溶解量,實現動態除塵。在除塵過濾罐10底部設置排放口,排放口連接排水管36,每兩月定期安排人員開啟手動進水閥23及底部手動排水閥34,清洗除塵過濾罐10 (儲水罐),只需I人20?30分鐘即可完成,而且不需接觸染料。進水Y閥就是自動進水閥22。
[0034]在除塵過濾罐10的罐頂周邊增加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25,搭配時間控制器,實現定期自動清洗。一般工作狀態使用自動排水閥33,清洗除塵過濾罐10 (儲水罐)時使用手動排水閥34,自動排水閥33、手動排水閥34控制排水管36流量的大小。
[0035]在一個實施例中,除塵過濾罐10為圓筒形,除塵過濾罐10頂部設有粉塵導入管11,除塵過濾罐10內近底面(或下部)設有漩渦引導管13,漩渦引導管13可采用兩螺旋出風通道或三螺旋出風通道設計。粉塵導入管11伸入除塵過濾罐10內,粉塵導入管11底端抵達除塵過濾罐10的下部,粉塵導入管11底端連通漩渦引導管13,漩渦引導管13采用與粉塵導入管11連接處為中心地向外斜插結構,漩渦引導管13與粉塵導入管11之間夾角為100°?130°,漩渦引導管13采用兩通道或三通道結構,漩渦引導管13的每個通道以相同弧形狀向外延伸;當風壓通過漩渦引導管13螺旋注入除塵過濾罐10的水中,使帶粉塵的風在除塵過濾罐10的水中形成漩渦,粉塵充分地溶解到除塵過濾罐10的水中。
[0036]除塵過濾罐10外側設有補水閥管組合21,補水閥管組合21內設有自動進水閥22、手動進水閥23、進水管24,自動進水閥22、手動進水閥23連接進水管24,一般工作狀態使用自動進水閥22,自動進水閥22也就是進水Y閥,清洗除塵過濾罐10 (儲水罐)時使用手動進水閥23,自動進水閥22、手動進水閥23控制進水管24流量的大小,進水管24伸入除塵過濾罐10內,進水管24出水端位于除塵過濾罐10內下部(或近底面)。
[0037]除塵過濾罐10上部開設有溢流口 14,溢流口 14位于漩渦引導管13上面,溢流口14高于漩渦引導管13離除塵過濾罐10底面距離,溢流口 14連接污水溢流排放管31 ;除塵過濾罐10底部設有排水管36,排水管36分別連接自動排水閥33、手動排水閥34。
[0038]除塵過濾罐10的罐頂內側設有若干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25,可以四個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25位于除塵過濾罐10的罐頂周邊內側,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25會定時自動進水噴淋清對除塵過濾罐10 (儲水罐)進行清洗。
[0039]本裝置的除塵過程如下:
[0040]吸料風機啟動一粉塵進入除塵裝置一進水Y閥開啟一混合水溢流排出一吸料風機停止一進水閥延遲6秒關閉。
[0041]上粉裝置末端的漩渦風機通過軟管、坦克鏈與除塵裝置連接,飄散粉塵進入粉塵導入管11,經過漩渦引導管13,由風壓形成水漩渦,粉塵溶解到除塵過濾罐10的水中;同時,補水閥管組合21開啟,自動進水閥22 (進水Y閥)的補充水進入除塵過濾罐10 ;混合后的污水通過污水溢流排放管31排到污水收集溝;完成上料后,吸料風機停止,補水閥管組合21延時6秒后關閉。
[0042]自動清洗過程如下:
[0043]裝置設定好的自動清洗時間間隔,到設定時間后,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25開啟,產生熱水噴淋效果;同時,自動排水閥33開啟,污水排入污水收集溝,實現自動清洗除塵過濾罐10內壁;達到清洗定時結束時間后,自動排水閥33關閉,同時補水閥管組合21開啟,達到定時結束時間后,補水閥管組合21關閉。當然,也可采用手動排水閥3進行對除塵過濾罐10內壁的清洗。
[0044]本裝置的除塵過濾罐10、粉塵導入管11、漩渦引導管13、進水管24、污水溢流排放管31、排水管36等附件管道,由304#不銹鋼制造,具有很強的抗侵蝕性、抗化學性。粉塵導入管11之后連接采用三通斜插管或四通斜插管方式制作的漩渦引導管13,可以產生漩渦效果,粉塵從漩渦引導管13出口到溢流口 14的與水的接觸路徑成螺旋狀,路徑長度大約是直線接觸的3倍,而且產生混合攪拌作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溶解效果。
[0045]漩渦引導管13采用兩扇葉螺旋出風通道或三扇葉螺旋出風通道設計,增加風壓而提高水漩渦強度,提高溶解的利用率,使粉塵充分溶解到除塵過濾罐10的水中。本裝置對紡織染紗工序的上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進行自動清除,有效解決粉塵問題,消除了上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對工作環境的污染,改善了車間的工作環境。
[0046]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包括除塵過濾罐,所述除塵過濾罐頂部設有粉塵導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過濾罐內下部設有漩渦引導管,所述粉塵導入管底端抵達除塵過濾罐的下部,所述粉塵導入管底端連通漩渦引導管,所述漩渦引導管采用兩螺旋出風通道或三螺旋出風通道,所述除塵過濾罐外側設有補水閥管組合,所述除塵過濾罐底部設有排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過濾罐的罐頂內側設有若干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補水閥管組合內設有自動進水閥、手動進水閥、進水管,所述自動進水閥、手動進水閥連接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伸入除塵過濾罐內,所述進水管出水端位于除塵過濾罐內下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過濾罐為圓筒形,所述熱水噴淋清洗環形管有四個均布于除塵過濾罐的罐頂周邊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過濾罐上部開設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位于漩渦引導管上面,所述溢流口連接污水溢流排放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分別連接自動排水閥、手動排水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漩渦引導管為向外斜插形狀,所述漩渦引導管與粉塵導入管之間夾角為100°?130°,所述漩渦引導管采用兩通道或三通道結構,所述漩渦引導管的每個通道以相同弧形狀向外延伸。
8.一種用于染料上粉系統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吸料風機啟動:上粉裝置末端的漩渦風機通過軟管、坦克鏈與除塵裝置連接; 粉塵進入除塵裝置:飄散粉塵進入粉塵導入管,經過漩渦引導管,由風壓形成水漩渦,粉塵溶解到除塵過濾罐的水中; 進水Y閥開啟:補水閥管組合開啟,自動進水閥的補充水進入除塵過濾罐; 混合水溢流排出:混合后的污水通過污水溢流排放管排到污水收集溝; 吸料風機停止:完成上料后,吸料風機停止; 進水閥延遲5?10秒關閉:補水閥管組合延時5?10秒后關閉。
【文檔編號】B01D47/02GK103977653SQ20141007697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4日
【發明者】陳勁俊, 馮金中, 肖順昌 申請人: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