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越來越多的產品在涂裝工序采用自動化生產線。在目前噴涂生產線中,普遍采用鏈條配合軌道的形式,在各工藝段之間運送工件或治具,工件或治具安裝于鏈條,鏈條通過軌道定向移動,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量。但現有的鏈條式軌道多存在如下問題:對鏈條的熱處理工藝要求嚴格,長時間運行后鏈條磨損大,延伸長度大,容易導致斷裂,且運行不夠平穩;同時小型零部件多,安裝和拆卸不便,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快捷、使用方便、輸送性能穩定且使用壽命長的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包括軌道和多個依次活動連接的輸送節單元,軌道包括外軌面和內軌面,外軌面設置有第一導向邊,內軌面設置有第二導向邊, 輸送節單元包括輸送物接口、與輸送物接口連接的連接板和裝設于連接板的導向輪,導向輪包括與第一導向邊滑動連接的外輪以及與第二導向邊滑動連接的內輪。
其中,所述第一導向邊和第二導向邊分別自外軌面和內軌面朝遠離軌道中部的方向凸伸而成,外輪和內輪的輪面均設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分別與第一導向邊和第二導向邊滑動連接。
其中,所述定位槽為直角槽,第一導向邊和第二導向邊均設有與定位槽相配合的凸起部。
其中,所述外輪的數量為兩個,內輪的數量為一個,連接板呈三角形,外輪和內輪分別固定連接于連接板的三個角。
其中,所述導向輪包括位于中心部位的軸承,導向輪通過軸承固定于連接板。
其中,所述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的輸出端與外輪連接。
其中,所述輸送節單元還包括推力塊,相鄰輸送節單元通過推力塊活動連接,推力塊固定于連接板遠離軌道的一側。
其中,所述推力塊的中心部位與連接板的中心部位重疊。
其中,所述輸送物接口設置于推力塊遠離連接板的一側。
其中,所述軌道內置沉孔,軌道遠離連接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架或應用設備。
其中,所述軌道包括直道和彎道,彎道的兩端與直道通過公母對接頭和緊固螺絲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裝置無需成品鏈條,解決了傳統鏈條與軌道之間的磨損快,鏈條易斷裂的問題,其結構簡單,輸送性能穩定,安裝靈活便捷,大大縮短安裝調試工時,軌道及輸送節單元保養、維護方便,且占用空間小,成本低,可應用于噴涂生產線上治具或工件的輸送。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的橫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輸送節單元的正視圖。
附圖標記包括:
1—軌道 11—外軌面
111—第一導向邊 12—內軌面
121—第二導向邊 13—沉孔
2—輸送節單元 21—外輪
211—定位槽 22—內輪
23—連接板 24—推力塊
25—輸送物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附圖1-3。
如圖1-3所示,一種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包括軌道1和多個依次活動連接的輸送節單元2,軌道1包括外軌面11和內軌面12,外軌面11設置有第一導向邊111,內軌面12設置有第二導向邊121, 輸送節單元2包括輸送物接口25、與輸送物接口25連接的連接板23和裝設于連接板23的導向輪,導向輪包括與第一導向邊111滑動連接的外輪21以及與第二導向邊121滑動連接的內輪22。
本實用新型的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解決了傳統鏈條與軌道1之間的磨損快,鏈條易斷裂的問題,其結構簡單,輸送性能穩定,安裝便捷,大大縮短安裝調試工時,輸送路軌及節單元清潔、加油及維護方便,且占用空間小,成本低。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導向邊111和第二導向邊121分別自外軌面11和內軌面12朝遠離軌道1中部的方向凸伸而成,外輪21和內輪22的輪面均設置有定位槽211,定位槽211分別與第一導向邊111和第二導向邊121滑動連接。由于上述結構的設置,使定位槽211分別沿第一導向邊111和第二導向邊121滑動,兩條導向邊的頂部分別嵌設于外輪21和定位槽211內,防止可滑動過程偏移過大。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槽211為直角槽,即定位槽211的橫截面為直角,第一導向邊和第二導向邊均設有與定位槽211相配合的凸起部,凸起部的橫截面均呈直角狀,可與直角槽實現良好的配合。凸起部和直角槽加工簡單,使導向輪沿著既定軌跡滑動,震動小,提升了輸送穩定性。亦可根據需要將定位槽211或凸起部設計成其他形狀。
為提高運行時的穩定性,每個輸送節單元2體的導向輪設定數量為三個,其中外輪21的數量為兩個,內輪22的數量為一個,連接板23呈三角形,外輪21和內輪22分別固定連接于連接板23的三個角。導向輪為圓形輪體,輪面設置定位槽211配合導向邊,兩個外輪21和一個內輪22,實現三點定向原則,使輸送節單元2的運動更加平穩,大大消除輸送節單元2運動過程中的抖動現象。進一步地,其中,所述噴涂生產線輸送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的輸出端與外輪21連接,為輸送節單元2提供動力驅動定位,作為推力點。驅動裝置的輸出端可連接一個輸送節單元2的一個外輪21或兩個外輪21。本實施例在外輪21的一側設置驅動軸,驅動軸設有齒輪,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通過驅動齒輪和驅動軸齒合,進而驅動外輪21的運行。
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輪包括位于中心部位的軸承,導向輪通過軸承固定于連接板23,輪內軸承轉動,減少磨擦阻力。
如圖1-3所示,所述輸送節單元2還包括推力塊24,相鄰輸送節單元2通過推力塊24活動連接,推力塊24固定于連接板23遠離軌道1的一側。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輸送驅動裝置驅使外輪21沿第一導向邊111運動,從而帶動連接板23、推動塊和內輪22運動,輸送節單元2的動力傳遞由推力塊24一一向前推進,直線承受壓力;推力塊24設置為相對厚度大,推動接觸面大,使受壓磨損及變形小,其沿輸送節單元2運動方向的長度可決定輸送節距。每一個輸送節單元2都可以通過設置不同長度的推力塊24,用以制作不同的輸送節距,從而能適應于在同一輸送線上同時裝夾外形尺寸不一的工件,增加輸送線的多樣性及輸送容量。
本實施例中,所述推力塊24的中心部位與連接板23的中心部位重疊。推力塊24的中心部位安裝于安裝板的中心部位,使導向輪的受力均衡,運行更為平穩。
如圖2所示,所述軌道1內置沉孔13,軌道1遠離連接板2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架或應用設備。軌道1根據應用環境由碳鋼或不銹鋼加工而成,軌道1包括直道和彎道,彎道根據半徑的不同分塊拼接,拼接口通過公母對接頭和/或緊固螺絲連接。軌道1可采用固定支架固定,也可直接固定于應用設備上,安裝方式靈活多變。
如圖2所述,所述輸送物接口25設置于推力塊24遠離連接板23的一側,輸送物接口25用于接入工件或治具。推力塊24帶動工件或治具運動,從而達到輸送工件或治具的目的。輸送物接口25和軌道1位于連接板23的不同側,安裝及拆卸更為方便。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