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本申請人于2016年1月29日申請了中國專利,申請號:201610059680.3,一種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該裝置包括機架、濾帶、機架腹部的凈水收集箱、濾帶清洗裝置及濾帶下方的浪涌抽吸裝置。利用該裝置可以快速將污水中的懸浮物進行分離,但在應用過程中發現,該裝置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濾帶下方的浪涌抽吸裝置效率較低,在小水量處理時能夠滿足應用,當污水的進水量增大時,濾帶的過濾效率明顯不能滿足需要,大量污水隨濾帶上行而被帶到上層帶體的頂部,造成污水溢出;二、濾帶清洗裝置采用凈水噴淋管及氣體噴淋管的方式進行沖洗,耗能嚴重,而且針對一些粘稠狀的懸浮物難以將其從濾帶上去除;三、盡管在已有裝置中增加了布水器,但當污水流量增大時,污水壓力較大,導致污水直接噴射到布水器的前端,造成污水被補在上層帶體靠頂部位,污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即被帶走。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或所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在已有污水碳分離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進而提供一種改進的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改進的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頂部的環狀濾帶、環狀濾帶上層帶體底部的浪涌抽吸裝置、機架腹部的凈水收集箱、濾帶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浪涌抽吸裝置包括設置在上層帶體底部的若干根可自由轉動的輥體,上層帶體與輥體之間形成相切接觸,所述的輥體兩端通過軸承支撐在機架兩側的墻板上,輥體的一端伸出墻板并在該伸出端上設有驅動輪,在機架側部設有輥體驅動電機,若干根輥體的驅動輪通過同步帶由輥體驅動電機進行驅動;所述的浪涌抽吸裝置還包括設置在上層帶體底部的負壓吸水槽,所述的負壓吸水槽至少為一個,所述的負壓吸水槽包括槽體,槽體橫跨濾帶寬度方向,槽體兩端設有端蓋,槽體頂部設有頂板,在頂板上設有沿上層帶體寬度方向設置的吸水口,所述的頂板與上層帶體的底面貼合,在槽體其中一端的端蓋上設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與負壓抽吸裝置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濾帶清洗裝置包括真空吸渣箱及凈水噴淋管,所述的真空吸渣箱位于濾帶回轉處,真空吸渣箱包括箱體,箱體沿濾帶寬度方向設置,箱體頂部設有截面呈三角形的脊蓋,脊蓋一側的斜面與濾帶表面貼合,并在該斜面上設有沿濾帶寬度方向設置的吸渣口,在箱體上設有出渣口,所述的出渣口與負壓抽吸裝置連接;所述的凈水噴淋管以濾帶行走方向位于真空吸渣箱后方,凈水噴淋管位于濾帶下層帶體的上方。
所述的負壓抽吸裝置包括負壓風機,旋流器,負壓風機與旋流器之間通過管路連接,旋流器的吸入口上設有物料輸送管,所述負壓吸水槽上的排水口及真空吸渣箱上的出渣口與物料輸送管連接,旋流器的底部設有排料口。
進一步地,在上層濾帶的表面設有布水器,布水器懸掛在機架上,布水器的側壁與濾帶表面貼合,還包括緩沖箱,所述的緩沖箱固定在機架上,在緩沖箱側壁頂部設有溢出管,溢出管與布水器的進水口連接,緩沖箱上設有污水輸入口。
進一步地,所述負壓吸水槽的頂板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進一步地,所述真空吸渣槽與濾帶表面貼合的脊蓋一側的斜面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對現有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的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濾帶清洗更加徹底,能夠有效去除濾帶表面粘附的懸浮物,防止濾帶發生堵塞,進一步降低了能耗。
附圖說明
附圖1為該裝置的主視圖。
附圖2為該裝置的后視圖。
附圖3為負壓吸水槽的主視圖。
附圖4為負壓吸水槽的右視圖。
附圖5為真空吸渣槽的主視圖。
附圖6為真空吸渣槽的右視圖。
附圖7為負壓抽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做進一步說明。
關于該污水處理快速碳分離裝置的基本結構在本申請人的在先申請,申請號:201610059680.3中有詳細介紹,本實施例中不做具體描述,僅針對改進的部分做介紹。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快速碳分離裝置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頂部的環狀濾帶(附圖中未示出,具體安裝位置及結構與在先申請中的一致)、環狀濾帶上層帶體底部的浪涌抽吸裝置、機架腹部的凈水收集箱(附圖中未示出,具體結構見在先申請)、濾帶清洗裝置。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浪涌抽吸裝置包括設置在上層帶體底部的若干根可自由轉動的輥體2,上層帶體與輥體之間形成相切接觸,所述的輥體2兩端通過軸承3支撐在機架兩側的墻板上,輥體的一端伸出墻板并在該伸出端上設有驅動輪4,在機架側部設有輥體驅動電機5,若干根輥體的驅動輪通過同步帶6由輥體驅動電機5進行驅動。
與現有的碳分離裝置比較,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省略掉原有濾帶下方的刮板,在在先申請的說明書中有過介紹,刮板雖然也能產生浪涌效果,但效果并不顯著,其主要作用是刮掉濾帶下表面的水膜,但運行過程中,濾帶下表面的水膜并不突出,水膜主要集中在濾帶表面,增加刮板既提高了成本,同時也占據空間造成輥體數量的減少,輥體數量的減少造成浪涌效果降低,因此去掉刮板反而提高了浪涌效果。
同時在在先申請中,輥體采用被動滾動的方式,其滾動主要通過濾帶走動時帶動,浪涌抽吸效果較低,在本實施例中,將輥體的滾動改為主動滾動的方式,增加輥體驅動電機5,各輥體同步轉動,輥體主動轉動時通過與濾帶的相切運動增加了浪涌抽吸的效果,既能造成濾帶表面污水的擾動,同時在濾帶下方形成負壓,提高了濾帶的過濾效率。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為進一步提高濾帶的過濾效率,增加濾帶下方的負壓,在上層帶體底部設置負壓吸水槽7。
負壓吸水槽7的結構見附圖3及附圖4所示,負壓吸水槽7包括槽體8,槽體8兩端設有端蓋9,槽體頂部設有頂板10,在頂板上設有沿上層帶體寬度方向設置的吸水口11,在槽體其中一端的端蓋上設有排水口12,槽體8的兩端上設有法蘭盤13以便與機架側面的墻板連接固定,排水口12貫通法蘭盤13。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安裝時,頂板10與濾帶上層帶體的底面貼緊,負壓吸水槽7至少設置為一個,在本實施例中設置為兩個,負壓吸水槽7的槽體橫跨濾帶寬度方向,當設備運轉時,負壓吸水槽7內產生負壓,上層帶體表面的水被快速吸入到負壓吸水槽7內部經排水口12排出。
同時安裝時,負壓吸水槽7的位置應盡量靠近傾斜的上層帶體的頂端,由于負壓吸水槽7內部生成負壓,濾帶表面的水被吸進槽體內部的同時,污水中的懸浮物同時被吸附到濾帶的表面,如果負壓吸水槽的安裝位置過低,或者說安裝位置與進水端的位置過近,懸浮物吸附到濾帶表面容易造成網孔的堵塞,從而造成濾帶過濾效率的下降。而安裝在靠近傾斜的上層帶體的頂端,一是在對濾帶表面的水進行負壓抽吸后,即使懸浮物吸附到帶體表面,但濾帶很快發生回轉,通過清洗裝置即可快速去除堵塞網眼的懸浮物;另一方面,如果輥體轉動時產生的浪涌抽吸造成濾帶的過濾效率不足以滿足要求時,污水隨帶體向上運動到上層帶體頂端,通過負壓吸水槽可快速將靠近上層帶體表面的污水進行抽吸過濾,防止污水到達上層帶體頂端而溢出。
負壓吸水槽內的負壓由安裝在該裝置上的負壓抽吸裝置產生。負壓抽吸裝置的結構見附圖7所示,其包括負壓風機14,旋流器15,負壓風機14與旋流器15之間通過管路16連接,旋流器的吸入口上設有物料輸送管17。
實施時,物料輸送管17與負壓吸水槽的排水口12連接,負壓風機啟動,在負壓吸水槽的槽體內生成負壓,過濾得到的凈水被吸入到旋流器15內部,經過旋流器15的離心進行渣液分離,然后由旋流器15的排出口排出。雖然負壓吸水槽排水口12排出的是凈水,基本不帶有渣漿,但該負壓抽吸裝置還會與后續介紹的真空吸渣箱連接,真空吸渣箱會排出渣液混合物,因此加裝旋流器進行分離。另外加裝旋流器后,可防止過濾的凈水或清洗的渣漿液進入負壓風機造成風機損壞。
如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快速碳分離裝置對濾帶清洗裝置也做了進一步改進。將在先申請中的凈水噴淋管的位置做出調整,去除氣體噴射管,增加了真空吸渣箱18。
真空吸渣箱18的結構見附圖5及附圖6所示,其包括箱體19,箱體頂部設有截面呈三角形的脊蓋20,結合附圖1所示,箱體19沿濾帶寬度方向設置,脊蓋20一側的斜面與濾帶表面貼合,并在該斜面上設有沿濾帶寬度方向設置的吸渣口21,在箱體上設有出渣口22。
所附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凈水噴淋管23以濾帶行走方向位于真空吸渣箱18后方,凈水噴淋管23位于濾帶下層帶體的上方。
上述清洗裝置使用時,真空吸渣箱18的出渣口22與負壓抽吸裝置的物料輸送管17連接,濾帶上層帶體對污水進行過濾后形成的污面經過反轉后與真空吸渣箱18的脊蓋20上帶有吸渣口21的斜面接觸,同時脊蓋20的脊尖24形成刮刀,利用脊蓋20的脊尖24對濾帶的污面進行清潔刮除,將濾帶上粘附的懸浮物刮除,刮除的污物落入下方的渣槽內,濾帶上殘余的渣漿經過吸渣口21吸入到真空吸渣箱內。經過真空吸渣箱18的情節處理后,濾帶表面粘附的懸浮物能夠基本被清潔掉,即使有少許殘余經過后續的凈水噴淋管23噴淋后也會由濾帶上迅速脫離,從而保證了濾帶的清潔干凈,過濾孔的暢通,保證濾帶在污水輸入端反轉后能夠有效進行過濾。
采用真空吸渣箱的方式進行濾帶的清洗,能夠解決濾帶上粘附的各類懸浮物,由于污水的成分各不相同,有些污水中含有一些帶有粘性的懸浮物,該類懸浮物采用在先申請中的清洗裝置很難以將其清洗干凈,需要較高壓力的水流及氣流進行清洗,由此意味著能耗的增加。改為真空吸渣箱清洗,其清洗采用機械接觸的方式進行,只需提供較低的負壓即可將殘余渣液進行吸取處理,不但降低了能耗,同時也能優化清洗效果。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同樣在濾帶上層帶體的上方設有布水器25,布水器25的結構在在先申請中已有描述,布水器25通過氣缸26懸掛在機架1上,布水器25的底部與濾帶上層帶體貼合。如果污水直接進入到布水器25中,由于抽入的污水帶有較大的壓力,該壓力會導致污水直接噴射到布水器25的前方,即濾帶上層帶體較高的位置,導致污水在上層帶體的滯留時間過短,大量污水沒有得到有效過濾即隨帶體運行至上層帶體的頂端造成污水溢出。為此,在本實施例中,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增加了緩沖箱26,緩沖箱26固定在機架1上,在緩沖箱側壁頂部設有溢出管27,溢出管27與布水器25的進水口連接,緩沖箱上設有污水輸入口28。通過上述設置后,帶有壓力的污水先通過污水輸入口28進入到緩沖箱內,當緩沖箱26內的水位達到溢出管27的高度后由溢出管27溢出進入到布水器內,由此降低了污水對布水器的沖擊壓力,能夠使布水器中的污水均勻地落在濾帶上層帶體的表面,增加了污水在上層帶體上的滯留時間,保證污水在隨濾帶運行的過程中得到有效過濾。
由于負壓吸水槽的頂板及真空吸渣槽與濾帶接觸的脊蓋一側的斜面既要求與濾帶有較好的接觸,同時又要降低其摩擦,防止長期摩擦后造成吸水槽頂板及真空吸渣槽斜面的磨損,因此負壓吸水槽的頂板及真空吸渣槽與濾帶表面貼合的脊蓋一側的斜面優選采用陶瓷材料制作。陶瓷材料即具有較為光滑的表面,同時其具有很高的耐磨性,既能提高自身的使用壽命,同時對濾網也形成較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