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油墨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性油墨工藝的混合攪拌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環保油墨可大致歸為三類:水性油墨、UV油墨和植物油基油墨,其中水性油墨以其優異的環保性能,已被應用于柔性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水性油墨,簡稱水墨,是由顏料、水溶性樹脂、表面活性劑以及相關添加劑經復合研磨、分散加工而成。現有水墨的生產基本可分為制備水性色漿、調配油墨、調制稀釋劑、過濾包裝這四個步驟,其中需要使用混合攪拌機。現有的對油墨進行攪拌工作的攪拌裝置都是將攪拌棒或者攪拌葉伸入油墨桶內進行攪拌,攪拌完成后再將攪拌棒或者攪拌葉拿出,然后再將油墨從油墨桶內取出,如此會造成油墨的損失,而且操作過程復雜。
為此,申請號為201510732601.6的中國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涉及印刷油墨攪拌機構,包括多個支撐架、電機、轉盤、夾緊裝置以及帶有桶蓋的油墨桶,所述支撐架上端設有滾輪,所述轉盤下表面與滾輪接觸,所述電機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端與轉盤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夾緊裝置固定在轉盤上表面,所述油墨桶由夾緊裝置夾緊,所述油墨桶內壁以及底面均設有攪拌葉,采用上述結構后,油墨倒入油墨桶內后將油墨桶放置在轉盤上并由夾緊裝置夾緊固定,電機帶動轉盤轉動,從而帶動油墨桶轉動,攪拌葉轉動起來對油墨桶內的油墨進行攪拌,攪拌過程中可以通過電機的正轉與反轉來保證油墨攪拌的均勻性,攪拌完成后取出油墨桶將油墨倒出即可。這種攪拌機構在使用過程這存在不足之處,一是油墨桶較重,導致轉盤耗能較大;二是整體結構較復雜,油墨桶加、取油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水性油墨工藝的混合攪拌機,采用氣動攪拌來替代傳統的機械攪拌,避免攪拌棒或者攪拌葉取出造成油墨損失情況的發生。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水性油墨工藝的混合攪拌機,包括攪拌釜,所述攪拌釜為閉式反應釜,所述攪拌釜的上端設有人孔和若干進料管,所述攪拌釜的下端設有出料管,所述攪拌釜的側部沿周向設有三層攪拌氣流噴管,所述攪拌氣流噴管的噴射方向與所在點切線方向之間的角度為20-30°,所述攪拌氣流噴管的內端部設有防倒吸塞,外端部通過連接管與氣源裝置的出氣管相連通,所述氣源裝置上設有進氣罩和控制面板。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釜的側部設有便于搬運的吊環。
進一步地,每層所述攪拌氣流噴管的數量為6個,相互之間的隔距相等。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氣流噴管與攪拌釜連接處設有密封件。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為具有一定伸展性的螺紋連接管。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用于顯示風速的顯示屏和參數設置按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攪拌釜為閉式反應釜,密封及環保效果好,設有人孔,便于檢修,利用進料管和出料管進行進料和出料,避免攪拌混合后的傾倒操作。
2、同層的6個攪拌氣流噴管噴射方向依次構成順時針旋轉或逆時針旋轉,攪拌釜內的混合液在氣流的推動下混合,為了提高攪拌效果,可將中層攪拌氣流噴管的噴射方向設置成與上層、下層相反,使得混合液產生錯流。
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銅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攪拌釜,101-人孔,102-進料管,103-出料管,104-吊環,2-攪拌氣流噴管,3-連接管,4-氣源裝置,401-出氣管,402-進氣罩,403-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水性油墨工藝的混合攪拌機,包括攪拌釜1,攪拌釜1為閉式反應釜,攪拌釜1的上端設有人孔101和若干進料管102,攪拌釜1的下端設有出料管103,攪拌釜1的側部沿周向設有三層攪拌氣流噴管2,攪拌氣流噴管2的噴射方向與所在點切線方向之間的角度為20-30°,攪拌氣流噴管2的內端部設有防倒吸塞,外端部通過連接管3與氣源裝置4的出氣管401相連通,氣源裝置4上設有進氣罩402和控制面板403。
其中,攪拌釜1的側部設有便于搬運的吊環104。
其中,每層攪拌氣流噴管2的數量為6個,相互之間的隔距相等。
其中,攪拌氣流噴管2與攪拌釜1連接處設有密封件。
其中,連接管3為具有一定伸展性的螺紋連接管。
其中,控制面板403上設有用于顯示風速的顯示屏和參數設置按鈕。
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應用為:攪拌釜1為閉式反應釜,密封及環保效果好,設有人孔101,便于檢修,利用進料管102和出料管103進行進料和出料,避免攪拌混合后的傾倒操作。同層的6個攪拌氣流噴管2噴射方向依次構成順時針旋轉或逆時針旋轉,攪拌釜1內的混合液在氣流的推動下混合,為了提高攪拌效果,可將中層攪拌氣流噴管2的噴射方向設置成與上層、下層相反,使得混合液產生錯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過著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實用新型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