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屬于攪拌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化妝品、食品和醫藥行業的很多產品,都是粘稠度比較大的。而在這些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通常都需要將多種原材料進行攪拌混合均勻,方能順利的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1.遇到生產粘稠度較小且原料之間容易相互融合的產品時,設備的攪拌結構簡單一點,倒也無所謂。但是遇到生產粘稠度較大而且原料之間較難融合的產品時,想要將各原料攪拌混合的充分且均勻,那就對攪拌槳的要求比較高了,同樣在生產粘稠度較大的產品過程中,鍋壁上容易粘附物料而使得整個物料無法完全充分的混合到一起。
2、產品生產完之后,攪拌槳上同樣容易粘附物料,特別是粘稠度較大的產品。如果攪拌槳比較復雜,而且死角比較多的話,不方便員工的清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通過設置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在攪拌過程中,攪拌槳主軸帶動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進行攪拌旋轉,且同時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也進行旋轉,且方向相反,形成相互交叉的攪拌效果,不僅避免了單向攪拌過程中物料容易出現漩渦式攪拌的情況出現,而且讓物料可以翻騰混合的更劇烈更充分,通過在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上安裝由聚四氟乙烯材質制成的刮板刮壁,在攪拌過程中,刮板會因為離心力作用而完全張開緊貼鍋壁,從而將鍋壁上的物料都刮下來參與到整鍋產品的制作當中去,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不僅確保了攪拌充分均勻的效果,而且死角減少,更易清洗,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包括攪拌槳主軸、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內圈攪拌槳中心軸、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刮板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所述攪拌槳主軸底部與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連接,且所述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與框式的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固定連接,且在所述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上固定有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并且在所述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上還固定有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所述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底部設有用于刮落粘附在鍋壁上物料的刮板,所述攪拌槳主軸一端與內圈攪拌槳中心軸固定連接,且在所述內圈攪拌槳中心軸上也固定有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
優選的,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分別傾斜設置在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和內圈攪拌槳中心軸上。
優選的,所述刮板由聚四氟乙烯材質制成,且所述刮板通過螺絲擰緊在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上。
優選的,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優選的,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均設有若干個。
優選的,所述刮板均勻設置在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上。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設置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在攪拌過程中,攪拌槳主軸帶動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進行攪拌旋轉,且同時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也進行旋轉,且方向相反,形成相互交叉的攪拌效果,不僅避免了單向攪拌過程中物料容易出現漩渦式攪拌的情況出現,而且讓物料可以翻騰混合的更劇烈更充分;
2.通過在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上安裝由聚四氟乙烯材質制成的刮板刮壁,在攪拌過程中,刮板會因為離心力作用而完全張開緊貼鍋壁,從而將鍋壁上的物料都刮下來參與到整鍋產品的制作當中去,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不僅確保了攪拌充分均勻的效果,而且死角減少,更易清洗。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正視圖;
圖中標號:1、攪拌槳主軸;2、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3、內圈攪拌槳中心軸;4、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5、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6、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7、刮板;8、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包括攪拌槳主軸1、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2、內圈攪拌槳中心軸3、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4、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刮板7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8,所述攪拌槳主軸1底部與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2連接,且所述外圈攪拌槳主軸連接部位2與框式的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固定連接,且在所述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上固定有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4,并且在所述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上還固定有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不僅避免了單向攪拌過程中物料容易出現漩渦式攪拌的情況出現,而且讓物料可以翻騰混合的更劇烈更充分,所述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底部設有用于刮落粘附在鍋壁上物料的由聚四氟乙烯材質制成的刮板7,且所述刮板7通過螺絲擰緊在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上,且所述刮板7均勻設置在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上,所述攪拌槳主軸1一端與內圈攪拌槳中心軸3固定連接,且在所述內圈攪拌槳中心軸3上也固定有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8,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4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8分別傾斜設置在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和內圈攪拌槳中心軸3上,在攪拌過程中,刮板會因為離心力作用而完全張開緊貼鍋壁,從而將鍋壁上的物料都刮下來參與到整鍋產品的制作當中去,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不僅確保了攪拌充分均勻的效果,而且死角減少,更易清洗,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4、外圈攪拌槳豎向槳葉5、外圈攪拌槳螺帶槳葉6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8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外圈攪拌槳橫向槳葉4和內圈攪拌槳橫向槳葉8均設有若干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雙向框式螺帶刮壁攪拌槳,工作時,該款雙向攪拌槳開啟之后,外圈攪拌槳正向旋轉(俯視為順時針方向旋轉),內圈攪拌槳反向旋轉(俯視為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雙向交錯的攪拌方式,讓物料得到更加充分的翻滾混合。同時外圈攪拌槳上安裝的特氟龍刮板,在攪拌過程形成的離心力作用下,對鍋壁進行刮壁作用,將鍋壁上的物料刮下來,參與到整鍋物料的生產制作過程中。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