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
背景技術:
動力配煤是根據工業生產的需求,按照科學計算或由燃燒試驗獲得的配煤比,把兩種或幾種不同品質的煤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生產煤炭產品的工藝過程。動力配煤是將不同類別、不同品質的煤按比例配合的過程,利用各種煤在性質上的差異,相互"取長補短",物盡其用,使之實現煤質互補,最終使配出的動力用煤在綜合性能上達到"最優狀態",適應用戶對煤質的要求,達到穩定燃煤質量、提高燃煤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社會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分別測定各個候選原料煤的煤質指標;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 (2)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動力配煤的煤質指標;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 (3)根據每種候選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確定兩種以上候選原料煤,作為生產動力配煤的原料,即原料煤;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 (4)根據每種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計算各個原料煤之間的質量配比; (5)將步驟(3)確定的兩種以上原料煤按照步驟(4)確定的質量配比進行配煤,得到動力配煤。 所述用戶需求可為用戶目標要求和成本要求。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采用復合優化動力配煤技術,生產動力配煤產品的新方法。本發明中,利用動力配煤與各種原料煤的多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制定經濟可行、科學優化的動力配煤方案,使得生產獲得的動力配煤產品不僅能夠滿足用戶的煤質要求和環保要求,而且加工成本最經濟可行,從而能夠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自常規生化試劑商店購買得到的。
實施例1、生產動力配煤
1、原料煤煤質分析 分析單個原料煤的煤質指標。煤質指標包括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
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可磨性。 2、用戶目標分析 分析用戶的目標要求,包括煤質指標以及經濟成本,得到動力配煤的煤質指標。煤
質指標包括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可磨性。 3、確定原料煤的組合 利用動力配煤與單個原料煤多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獲得滿足用 戶目標要求且加工成本最經濟可行的原料煤組合方案。
4、確定原料煤的質量配比 在確定原料煤組合方案的基礎上,利用動力配煤與單個原料煤多項煤質指標之間 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求解滿足動力配煤指標(用戶目標條件且加工成本最經濟可行)的 原料煤的質量配比。 5、根據確定的原料煤組合及其質量配比進行配煤,得到動力配煤。
按照本方法生產獲得的動力配煤產品的煤質指標(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 灰熔融性溫度、可磨性)預測值與實際化驗值的絕對誤差滿足國家標準(GB/T212、GB/ T214、 GB/T213、 GB/T219、 GB/T2565)規定的不同實驗室再現性精密度要求。
權利要求
一種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分別測定各個候選原料煤的煤質指標;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2)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動力配煤的煤質指標;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3)根據每種候選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確定兩種以上候選原料煤,作為生產動力配煤的原料,即原料煤;所述煤質指標為全水分、分析水、灰分、揮發分、硫分、發熱量、灰熔融性溫度和可磨性;(4)根據每種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計算各個原料煤之間的質量配比;(5)將步驟(3)確定的兩種以上原料煤按照步驟(4)確定的質量配比進行配煤,得到動力配煤。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需求為用戶目標要求和成本要求。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產動力配煤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分別測定各個候選原料煤的煤質指標;(2)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動力配煤的煤質指標;(3)根據每種候選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確定兩種以上候選原料煤,作為生產動力配煤的原料,即原料煤;(4)根據每種原料煤和動力配煤的各項煤質指標之間的線性和非線性關系計算各個原料煤之間的質量配比;(5)將步驟(3)確定的兩種以上原料煤按照步驟(4)確定的質量配比進行配煤,得到動力配煤。本發明生產獲得的動力配煤產品不僅能夠滿足用戶的煤質要求和環保要求,而且加工成本最經濟可行,從而能夠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C10L5/04GK101709239SQ20091023747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9日
發明者姜英, 涂華, 陳亞飛, 陳洪博 申請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