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生物質型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型煤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環保生物質型煤。
【背景技術】
[0002]型煤是指以適當的工藝和設備,將具有一定粒度組成的粉煤加工成一定形狀、尺寸、強度及理化特性的人工“塊煤”;型煤具有工藝簡單、投資少、成本低,且能取得提升燃煤品質、提高燃燒效率、降低燃煤污染等優勢,因此作為燃料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對煤的需求和消費不斷增加,由此引起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每年我國排放的廢氣中,煙塵排放量約147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91萬噸,其中90%來自煤的燃燒,為解決因燃煤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發展高效、環保煤技術勢在必行。
[0003]生物質燃料,一般主要是指農林廢棄物(如秸桿、鋸末、甘蔗渣、稻糠等),雖然其是大量可直接取用的廢棄資源,符合廢物再利用的環保趨勢,但直接燃燒生物質屬于高污染燃料,且用生物質燃料制成的型煤,往往存在燃燒的不充分,因此發熱量較低。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環保生物質型煤,節能環保,解決了燃燒不充分、發熱量低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0?6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0?36%、粘結劑10?15% ;
[0007]其中,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45?68份、桉樹枝10?15份、木薯桿15?20份、玉米稻桿15?20份、甘鹿葉5?10份。
[0008]所述環保生物質型煤,優選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5%、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4%、粘結劑11%。
[0009]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優選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60份、桉樹枝12份、木薯桿18份、玉米秸桿18份、甘蔗葉8份。
[0010]優選地,所述粘結劑為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與水的混合物。
[0011]所述粘結劑優選由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和水按5:1:1:20的質量配比混合制成。
[0012]所述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優選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放入炭化爐中,將桉樹皮和桉樹枝鋪在底層和頂層,中間層放入木薯桿、玉米秸桿和甘蔗葉,點火燃燒,經過4?5天的炭化后,再將炭化后的燃料粉碎,過20?30目篩,即制得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
[0013]環保生物質型煤,具有以下優勢:
[0014](1)經炭化后的生物質燃料,使用時不產生二氧化硫,且炭化后的生物質燃料去除了原料本身所帶有的水分,從而提高了型煤燃燒時的發熱量,解決了燃燒不充分的問題;
[0015](2)采用了無煙煤,固定碳含量高,進一步提高了型煤燃燒時的發熱量;
[0016](3)無煙煤和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結合,揮發物含量低,無需使用固硫劑,節能環保,且全面提升了型煤的碳含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應用范圍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8]實施例1
[0019]—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5%、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4%、粘結劑11% ;
[002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60份、桉樹枝12份、木薯桿18份、玉米秸桿18份、甘蔗葉8份;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放入炭化爐中,將桉樹皮和桉樹枝鋪在底層和頂層,中間層放入木薯桿、玉米秸桿和甘蔗葉,點火燃燒,經過4?5天的炭化后,再將炭化后的燃料粉碎,過20?30目篩,即制得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
[0021]其中,粘結劑由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和水按5:1:1:20的質量配比混合制成。
[0022]所述型煤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先將水與黃腐酸鉀、腐殖酸和羧甲基纖維素進行預混合,不停攪拌至其呈膠體狀的粘結劑;(2)將粘結劑與無煙煤、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混合均勻,經成型機冷壓成型。
[0023]經測試,所述型煤燃燒后顆粒物排放濃度為15.9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50.6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50.5mg/m3,煙氣黑度〈1級,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的要求。發熱量為4830大卡/kg,抗壓強度大于500N/個,浸水強度大于180N/個。
[0024]實施例2
[0025]—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6%、粘結劑14% ;
[0026]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68份、桉樹枝10份、木薯桿15份、玉米秸桿15份、甘蔗葉5份;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放入炭化爐中,將桉樹皮和桉樹枝鋪在底層和頂層,中間層放入木薯桿、玉米秸桿和甘蔗葉,點火燃燒,經過4?5天的炭化后,再將炭化后的燃料粉碎,過20?30目篩,即制得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
[0027]其中,粘結劑由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和水按4:2:1:20的質量配比混合制成。
[0028]所述型煤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先將水與黃腐酸鉀、腐殖酸和羧甲基纖維素進行預混合,不停攪拌至其呈膠體狀的粘結劑;(2)將粘結劑與無煙煤、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混合均勻,經成型機冷壓成型。
[0029]經測試,所述型煤燃燒后顆粒物排放濃度為13.5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45.3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46.2mg/m3,煙氣黑度〈1級,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的要求。發熱量為4530大卡/kg,抗壓強度大于505N/個,浸水強度大于183N/個。
[0030]實施例3
[0031]—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6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0%、粘結劑10% ;
[0032]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45份、桉樹枝15份、木薯桿20份、玉米秸桿20份、甘蔗葉10份;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放入炭化爐中,將桉樹皮和桉樹枝鋪在底層和頂層,中間層放入木薯桿、玉米秸桿和甘蔗葉,點火燃燒,經過4?5天的炭化后,再將炭化后的燃料粉碎,過20?30目篩,即制得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
[0033]其中,粘結劑由黃腐酸鉀、腐殖酸和羧甲基纖維素按1:5:1:20的質量配比混合制成。
[0034]所述型煤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先將水與黃腐酸鉀、腐殖酸和羧甲基纖維素進行預混合,不停攪拌至其呈膠體狀的粘結劑;(2)將粘結劑與無煙煤、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混合均勻,經成型機冷壓成型。
[0035]經測試,所述型煤燃燒后顆粒物排放濃度為18.2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52.8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55.2mg/m3,煙氣黑度〈1級,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的要求。發熱量為4859大卡/kg,抗壓強度大于495N/個,浸水強度大于178N/個。
[0036]以上內容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0?6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0?36%、粘結劑10?15%;所述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45?68份、桉樹枝10?15份、木薯桿15?20份、玉米稻桿15?20份、甘鹿葉5?1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5%、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4%、粘結劑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60份、桉樹枝12份、木薯桿18份、玉米秸桿18份、甘蔗葉8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結劑為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與水的混合物。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所述黃腐酸鉀、腐殖酸、羧甲基纖維素和水按5:1:1:20的質量配比混合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環保生物質型煤,其特征在于: 所述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放入炭化爐中,將桉樹皮和桉樹枝鋪在底層和頂層,中間層放入木薯桿、玉米秸桿和甘蔗葉,點火燃燒,經過4?5天的炭化后,再將炭化后的燃料粉碎,過20?30目篩,即制得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生物質型煤,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無煙煤50~60%、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30~36%、粘結劑10~15%;所述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炭化制成:桉樹皮45~68份、桉樹枝10~15份、木薯桿15~20份、玉米秸稈15~20份、甘蔗葉5~10份。所述型煤采用了無煙煤和炭化生物質燃料粉末的結合,揮發物含量低,無需使用固硫劑,節能環保。
【IPC分類】C10L5/02
【公開號】CN105316058
【申請號】CN201510717907
【發明人】江東, 黃天, 梁君祚, 梁承悍
【申請人】廣西桂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