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固錘側導向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搗固機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搗固機上的搗固錘側導向輪。
【背景技術】
[0002]搗固機是將粉碎后的配合煤打制成搗固焦爐煉焦用煤餅的關鍵設備。打制煤餅的動作是搗固機經機械傳動將電能轉化為勢能,即反復將18根長約9米重約450kg/根的搗固錘4提起后通過自由落體運動砸實煤箱內的煤粉形成煤餅。
[0003]由于搗固機工作時需在軌道上來回移動,因此原設計中每根搗固錘4都有原導向輪2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以限制其工作時在搗固機體3移動方向上的擺動范圍,并配合搗固機體3的移動完成搗固動作。但由于機械振動及磨損等綜合原因,擺動方向不僅是搗固機體3的移動方向,還有與移動方向垂直的兩個側向。搗固錘4擺動的范圍越大對設備的損傷越大,主要表現在砸彎搗固錘4、加速搗固錘4摩擦片的磨損、損壞原導向輪2,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是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在搗固機上的搗固錘前后兩側安裝側導向輪,約束搗固錘的前后側擺動,降低設備的損耗,提高設備性能。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搗固錘側導向輪,其側導向輪體包括滾輪以及滾輪兩側通過輪軸連接的支座,其中一側支座的外側裝有鎖片,鎖片卡于輪軸一端的卡槽內,支座的下段通過螺栓與連接板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板與機體固定連接,能限制搗固錘工作時的擺動,避免搗固錘與搗固機機體及煤箱的剛性碰撞,降低設備損耗提升設備性能,延長設備壽命。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現有的搗固機結構主視圖。
[0008]圖2是現有的搗固機結構局部側視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錘側導向輪結構的主視圖。
[0010]圖4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錘側導向輪結構的側視圖。
[0011]圖5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錘側導向輪安裝狀態的主視圖。
[0012]圖6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錘側導向輪安裝狀態的局部側視圖。
[0013]圖7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錘側導向輪安裝狀態的放大主視圖。
[0014]圖8是圖7的側視圖。
[0015]圖中:1.側導向輪體,11.支座,12.鎖片,13.滾輪,14.輪軸,15.螺栓,16.連接板,2.原導向輪,3.搗固機體,4.搗固錘。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3至圖8,搗固錘側導向輪,其側導向輪體1包括滾輪13以及滾輪13兩側通過輪軸14連接的支座11,其中一側支座11的外側裝有鎖片12,鎖片12卡于輪軸14 一端的卡槽內,支座11的下段通過螺栓15與連接板16連接。
[0017]本實用新型側導向輪體1通過連接板16焊接在搗固機體3上,連接板16通過螺栓15與支座11連接。側導向輪體1的支座11呈“U”形結構,支座11的中間通過輪軸14安裝有滾輪13,支座11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鎖片12,輪軸14的一端設置有卡槽,鎖片12卡入輪軸14的卡槽內,使輪軸14不會從支座11中滑出。安裝時,首先按安裝位置垂直焊接連接板16,之后將組裝好的側導向輪體1用螺栓15與連接板16固定連接。每根搗固錘4上下共加裝四組側導向輪體1。滾輪13采用尼龍材料制作。
[0018]搗固機運行時,搗固錘4在原導向輪2及側導向輪體1之間的限定空間內往復做自由落體運動。原導向輪2與搗固錘4錘體型鋼接觸,限制搗固錘4運行時與搗固機體3平移方向同向的擺動。側導向輪體1與搗固錘4摩擦板接觸,限制搗固錘4與搗固機體3平移方向垂直向的擺動。側導向輪體1的滾輪為尼龍材質,搗固錘4摩擦片材質為聚乙烯,兩種材質性能接近,且耐磨性能較好,并具有一定的彈性,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產生較明顯磨損,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主權項】
1.搗固錘側導向輪,其特征在于,其側導向輪體包括滾輪以及滾輪兩側通過輪軸連接的支座,其中一側支座的外側裝有鎖片,鎖片卡于輪軸一端的卡槽內,支座的下段通過螺栓與連接板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搗固錘側導向輪,其側導向輪體包括滾輪以及滾輪兩側通過輪軸連接的支座,其中一側支座的外側裝有鎖片,鎖片卡于輪軸一端的卡槽內,支座的下段通過螺栓與連接板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板與機體固定連接,能限制搗固錘工作時的擺動,避免搗固錘與搗固機機體及煤箱的剛性碰撞,降低設備損耗提升設備性能,延長設備壽命。
【IPC分類】C10B45/02, C10B37/04
【公開號】CN204958807
【申請號】CN201520752785
【發明人】舒向農, 彭勁松, 章勇, 章三國, 胡良偉, 李細祝, 吳萬華, 胡保良, 黎群, 任剛華, 李兆明
【申請人】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