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及其控制電路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0909閱讀:619來源:國知局
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及其控制電路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屬于閥門及其電氣控制電路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及其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車輛運行一定里程后,發動機的機油需要放油并更換,目前的發動機油放油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采用傳統的螺栓加墊片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每次車輛更換機油時都需要先利用專用設備將車輛抬起,有些車型還需要拆卸底部護罩,然后用扳手擰開螺栓,將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放出,放完機油后還需要更換墊片,最后用30~40N.M的力矩擰緊螺栓,該方式工作量大,需要利用專用設備將車輛抬起,更換墊片還造成墊片的浪費,且頻繁的更換機油容易造成油底殼的螺栓出現滑牙情況,久而久之需更換整個油底殼,或者重新處理螺紋。這樣的成本較高,而且不易操作。

2、采用單向閥式放油閥門,存在以下缺陷:換機油時需要利用專用工裝頂開單向閥后放油,平時為了防止外界水和灰塵進入發動機,需要用橡膠帽蓋好閥門。該方式要外接專用工裝,增加使用成本和工作量,還要另配橡膠帽防水防塵,且發動機運行時將熱量傳導到橡膠帽處,會加速橡膠帽的老化,從而影響其防護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解決發動機油底殼方便可控地放油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及其控制電路。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它包括閥體、閥芯、絲桿和帶減速器的電機,閥芯為圓臺狀,閥芯前部端面面積小于閥芯后部端面面積,其中:

所述閥體頂部外側設置有進油口,閥體內貫穿閥體上下表面豎直設置有油道,所述油道與所述進油口不同軸,油道出口處設置有排油口;垂直于所述油道軸線方向設置有閥芯腔,閥芯設置于閥芯腔內,閥芯的外形與閥芯腔相配合,所述閥芯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內螺紋孔,閥體側壁靠近閥芯前部端面一側設置有安裝盲孔,閥芯上位于閥芯后部端面一側與閥體側壁接觸處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帶減速器的電機設置于閥體外部,帶減速器的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絲桿,帶減速器的電機的輸出軸端部貫穿所述閥芯腔插入安裝盲孔中,所述絲桿與所述閥芯設置的內螺紋孔螺紋連接,絲桿驅動閥芯在閥體內水平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進油口外壁設置有外螺紋并與油底殼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油口處設置有內螺紋。

控制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的電路,其中:所述電機正極與負極分別通過前置驅動電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所述前置驅動電路通過電流采樣放大電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源指示燈、閥體開啟指示燈與閥體關閉指示燈分別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機打開鍵與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入端電氣連接,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入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機停止鍵與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出端電氣連接,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出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單片機輸入端還與外部編程裝置電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型號為7805。

進一步地,所述發帶減速機的電機為直流發電機。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電路控制電機驅動閥芯在閥體中運動,利用電開關即可實現放油和密封,不需要使用專用工裝來頂開單向閥,也不需要借助其他任何工具設備,放油方便快捷,同時可避免油底殼上的內螺紋因經常旋入旋出而造成油底殼螺紋滑牙,而更換整個油底殼,此裝置簡單方便,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零件爆炸示意圖。

圖2為閥體處于關閉狀態時俯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閥體處于關閉狀態時俯視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4為閥體處于開啟狀態時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閥體處于開啟狀態時俯視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6為控制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實例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所示,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它包括閥體1、閥芯2、絲桿4和帶減速器的電機5,閥芯2為圓臺狀,閥芯前部端面面積小于閥芯后部端面面積,其中:

所述閥體1頂部外側設置有進油口11,閥體1內貫穿閥體1上下表面豎直設置有油道13,所述油道13與所述進油11口不同軸,油道13出口處設置有排油口12;垂直于所述油道13軸線方向設置有閥芯腔14,閥芯2設置于閥芯腔14內,閥芯2的外形與閥芯腔14相配合,所述閥芯2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內螺紋孔,閥體1側壁靠近閥芯2前部端面一側設置有安裝盲孔15,閥芯2上位于閥芯后部端面一側與閥體1側壁接觸處設置有密封圈3,密封圈3的作用有2個:1、打開時防止機油從帶減速器的電機5的安裝板流出,起到密封作用。2、防止閥芯2隨著絲桿4一起旋轉,增加閥芯2與閥體1內壁的摩擦力;

所述帶減速器的電機5設置于閥體1外部,帶減速器的電機5的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絲桿4,帶減速器的電機5的輸出軸端部貫穿所述閥芯腔14插入安裝盲孔15中,所述絲桿4與所述閥芯2設置的內螺紋孔螺紋連接,絲桿4驅動閥芯2在閥體1內水平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進油口11外壁設置有外螺紋并與油底殼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油口12處設置有內螺紋。

使用過程如下:

如圖2~3所示,帶減速器的電機5驅動絲桿4轉動的同時向靠近安裝盲孔15一側運動,閥芯2圓錐部分與閥芯腔14圓錐部分接觸,油道13截止,油液處于不排油狀態。

如圖4~5所示,帶減速器的電機5驅動絲桿4向遠離安裝盲孔15一側運動,閥芯2圓錐部分與閥芯腔14圓錐部分分離,油道13導通,油液處于排油狀態。

如圖6所示,控制發動機油底殼放油閥門的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減速器的帶減速機的電機5正極與負極分別通過前置驅動電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所述前置驅動電路通過電流采樣放大電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源指示燈、閥體開啟指示燈與閥體關閉指示燈分別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機啟動鍵K1與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入端電氣連接,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入端C1與單片機電氣連接,電機停止鍵G1與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出端C2電氣連接,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輸出端與單片機電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單片機輸入端還與外部編程裝置電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型號為7805。

進一步地,所述帶減速器的發電機5為直流發電機。

控制過程如下:

1.通電后電源指示燈LED1亮。

2.按壓按鈕K1電機正轉,2秒延時后帶減速機的電機5帶動閥芯2開始打開,待完全打開后,閥芯2機械位置趨于鎖死,帶減速機的電機5負荷增加,電流達到65%正轉堵轉電流時,帶減速機的電機5斷電,此時打開指示燈LED2點亮。

3.按壓按鈕G1電機反轉,2秒延時后帶減速機的電機5帶動閥芯2開始關閉,待完全關閉后,閥芯2機械位置趨于鎖死,電機負荷增加,電流達到65%反轉堵轉電流時,電機斷電,此時關閉指示燈LED3點亮。

2秒延時后帶減速機的電機5帶動閥芯2開始打開或關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絲桿4在頂住閥體1內壁時如果按照正常電流,電機瞬時驅動力沒有那么大,閥芯2不會立即動作,給2秒的緩沖時間,絲桿4便于驅動閥芯2運動,采集電流不工作,等到閥芯2松開或者關閉時電流采集才工作,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